第六章 高血压的心理调适
本章介绍了高血压患者自疗过程中对于血压监测的常用监测法,以及监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等,从选择测压计、测量血压到根据测量值进行病情分析,帮你了解病情现状,以便于进一步进行治疗指导。
第一节 平和心境是血压的稳定之道
良好稳定的情绪是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情绪紧张。忧郁寡欢、疑虑重重、坐卧不安,将会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疗法,使高血压病患者情绪安定、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心胸开朗,有益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稳定和降低血压,均有良好的作用。
1.心态平,血压平
情绪是心理反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现代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引起的。长期焦虑、忧郁、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疗法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乃至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障碍,改变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种种心理因素,使患者消除顾虑,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自觉地配合其它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疾病的康复。
高血压病与精神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不仅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还影响着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良好的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注意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重视情志疗法的作用,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2.情绪波动易引发高血压
生活中常有所谓的紧张事件,一个人对紧张事件是否适应以及适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恰恰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
据研究,人在暴怒、激动时,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外界刺激可引起反复的、长时间的、强烈的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冲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丧失对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作用,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使血压升高。
一个人遇到紧张刺激后,所做出的主要心理反应是情绪变化,不良刺激包括忧郁、悲哀、愤怒等,这些情绪如果长期存在于机体中,无疑会导致生化指标、某些生理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使器官承担负荷加重,甚至受损,最终导致器官衰竭,造成机体发病。
因此,不良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性格特征则是这个基础的重要因素。“志闲而少欲”,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做到思想上保持淡泊、安静。避免妄想和激动,控制情绪波动,保证正常心理环境,矫正不良个性。
3.宽容忍让是个宝,一生平安少不了
在这竞争的年代里,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精神压力倍增。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怎样能笑迎挑战?宽容忍让,真是一门学问。美国某前职业棒球明星,40岁时因体力不济而告别体坛另谋出路,他想凭借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问题,可结果却出乎所料,被人事经理拒绝了,理由是“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无法录用。面对冷遇,他没有打退堂鼓,决定首先学会“笑”。他天天在客厅里放声大笑,邻居分析:“失业受到的刺激太大,神经出了问题。”他不管别人怎么看,仍然练“笑”。一段时间过后,他到人事经理办公室应聘,露出笑容,经理说:“您的笑吸引力不大。”他没有悲观失望,也并不把它当成压力,回到家里仍苦练。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他的朋友说:“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那种犟脾气没了,微笑可亲了。他不气馁,终于露出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得到保险公司人事经理的认可,得到了顾客的喜欢,他成为全美推销保险的高手。他感慨道:“人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关键在于您有没有热情。”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有30分钟,有的人可以持续30天,而一个成功人士却能让热情持续3年乃至终生。热情激发我们的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否则会使人悲观失望,产生的压力皆可致病。这是因为紧张的心理和不良的心理刺激影响人体下丘脑的分泌功能,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应激能力差。历史上有周瑜受气而死,范进中举而疯。多一份幽默,多一份健康。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幽默的特点温和、含蓄和机智,是浪漫的滑稽,使人的精神充分放松,缓解矛盾。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和心情忧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常常听说:某某最近由于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血压升高了;某某单位分房了,或涨工资了,没有他的份,心情不好,不平衡,血压又高了;某某昨天和家里人吵架,突然摔倒,脑出血了等等。
我们知道中年以后将逐渐发生动脉硬化,一般平均每年管腔狭窄1%~3%,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堵塞,可是,暴怒、着急、生气,可以因为冠状动脉痉挛而在1分钟内完全闭塞。平时需几十年才形成的,这1分钟就彻底痉挛堵塞了,由此可见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觉保持永远快乐的心境既是一门健康的科学,又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向苏格拉底学习
哲学充满辩证的精神,哲学是做人、做事、修身养性长寿的法宝,特别是在您的工作不那么顺心的时候;在您感觉纠缠不清的时候,在您拼搏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在您迷茫、寂寞、妒嫉、难堪、愤怒、烦恼的时候,它可能是为您开解的一剂良药:在您得意洋洋的时候,它会提醒您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从而为您轻松构造出平衡的心态。著名的哲人苏格拉底,娶了一位强悍的妻子,虽然她给苏格拉底带来了一些难堪和不利。比如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讲授因果关系,讲课到精彩时拖延了时间,其妻在楼上大吼大叫,但苏格拉底实在是太专著了,忽略了妻子对他的提醒和抗议,以至其妻自楼上向其头上泼下一盆水,面对如此的尴尬,苏格拉底镇静地对学生说道:“您们看,这就是因果关系,刚才是电闪雷鸣,之后必定是瓢泼大雨。”站在哲人的角度,苏格拉底不但开解了自己的无奈和尴尬,而且也为后人总结出了哲理。他将生活中的不幸作为一种原动力,成为一代伟人。
※不在活得富贵,而在活得开心
英国人的教育是力图将人培养成绅士。在未成年时,就希望他成为绅士,绅士的内涵不仅仅是有财富,更重要的是做人要无私、无畏、有自我牺牲精神、有社会的责任感。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立下遗嘱,去世后将几乎所有的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帮助穷人。金融巨商索罗斯捐数亿美元给非洲穷人及俄罗斯监狱犯人治病。他们不仅富贵,更重要的是他们活得快乐,有意义。中国的富人们要遵循这样的道德,不乏社会的责任感,利人利己造福天下,这是健康的品德,而不像一些人眼中的中国富人,住豪宅、开宝马、包二奶、养小秘等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方式致使血压不断地往上走,表面的快乐造成了自己终身的残缺,这种“养生”之道,实在是不可取。
※高血压患者稳定情绪十大良方
①中医学认为:大喜伤心、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怨忧伤肺、惊恐伤胃。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是值得借鉴的。高血压患者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生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要变换角度去看问题,加强自我意识的调节。
②老年人更要善于处理与儿、孙、邻里、同事等的人际关系,这会增强安全感,保持心情平静。
③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减少失落感和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感,会心胸宽广。
④少回忆往事,多向往未来。“如烟往事少回顾,心底无私天地宽。”常回忆往事不仅是衰老的表现,而且易使情绪波动。多向前看,会感到还有些事情需要去做,不仅心理健康,也会增加乐趣。
⑤多为社会和他人做好事。助人为乐会心情美好,使人的大脑产生天然镇静剂内啡肽,有助于调节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平衡。
⑥减少成食,少吃肥肉,戒除烟酒。
⑦保持充足的休息,要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
⑧适当的体育运动,老年人以散步、练气功活动为好。
⑨定期检查身体,合理用药,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
⑩感到有情绪困扰时,要请心理咨询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给予指导或心理治疗。
第二节 精神放松在于个人自身的调节
精神放松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管子·内业》指出“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悲喜怒,道乃无处”。高血压患者放松心情,自我缓解压力,能够有效增进身体健康。
1.精神放松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古人说:“乐而忘忧,喜则气和。”乐观对人体生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调剂精神,清除不利于人体的精神情志因素,和畅血气,精神调达。气血和畅,则生机旺盛,从而有益于健康。
健康是人在心理、生理方面所达到的一种完满状态。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们的疾病状况。“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种心理状态必将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洪昭光教授说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他还说:“一个人要心态稳定,就要正确对待自己,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要准,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另外,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永远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
2.高血压患者自身调节三处方
※善于解脱
古人说:“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避之,心地自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要做快活人,切莫寻烦恼”。
※保持乐观心态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保持乐观心态对人体十分有益。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您对生活的每一个跳动、对生活的每一个印象,都易于接受。无论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陶冶性情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郊外游览、旅游等活动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乐观的性格。
第三节 挥别怒气可焕发旺盛的精力
高血压的一个很重要的罪魁祸首就是波动的情绪。情绪不稳定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害,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波动的情绪会带来致命的后果。易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突发脑血管意外。
1.怒气易引起血压升高
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情志过激变化,会因难以承受而引起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恐伤肾,思胜悲”、“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等理论。历代医家将此观点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怒作为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对高血压患者危害极大。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人在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跳加速,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多次反复,便会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如果原来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则病情会更重。因此,怒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怒是一种应激状态。发怒时,情绪紧张,在外界作用刺激下,通过大脑皮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速,心跳加快加强,肌肉紧张度增加。
2.高血压患者制怒的心理调剂
※克 制
克制,就是用理智驾驭愤怒这匹“野马”。生理学认为,理智可降低外界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兴奋程度,但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即加强修养才能做到。
※升 华
升华是指将怒气转变成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行动,以此来消除紧张情绪。歌德青年时代曾因爱情破灭而愤怒,想自杀,但他终于制止了轻率的行为,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转 移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认为,情绪反应属于神经系统的暂时联系,可以被新的暂时联系所代替。发怒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点,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
怒气上涌时,要注意分散注意力,使愤怒的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或离开现场。有的人生气时,拼命地干活或拼命地写作,就是一种转移、发泄的办法。
※释 放
心中有不平事,要采取合理的宣泄方法。要让它吐露出来,要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与人闹矛盾后和对方交换意见,找老朋友吐露一番,这些都是释放、宣泄较好的方法。不得已时,即使大哭一场,心中郁结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
※淡 漠
高血压患者对某些使自己愤怒的事情,尽量不去追想。这样,久而久之便可淡漠。
※躲 避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能引起愤怒的刺激,最好迅速避开,以防止发怒。
※宽 心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待人处事时要宽宏豁达,不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比较稳定而和谐的气氛。
第四节 疏通情志让病魔悄悄地走开
疏泄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和意志,以解脱不良情绪的痛苦。事实证明,疏泄法可使人从苦恼、郁结的消极心理中得以解脱,尽快地恢复心理平衡。
1.疏泄疗法对高血压的作用
一个人遇到长期不良情绪的刺激、这样或那样的精神创伤、挫折或打击后,不但会因为心理、生理反应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可诱发高血压病。但人们也可以注意到,在受到各种精神创伤或刺激后,有的人会生病,而有的人却不会生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能否正确对待与疏泄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
人们发现,凡是能够正确对待有关事物与善于排遣不愉快情绪的人,绝大多数都能保持身心健康而不生病。总是积郁于怀或过分自我压抑的人,患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病的概率较高,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也高出普通人数倍。所以,将内心积郁的各种心理因素疏泄出来,是高血压病患者维持血压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运用疏泄疗法时应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
2.常用疏泄办法
※向他人倾诉
有了不良的情绪,可以向他人倾诉,诉说委屈,发发牢骚,以消除心中的不平之气。也可以向自己最亲近或要好的朋友谈心。闷在心里是不能解决或消除苦恼的。要坦白地跟人说,寻求解决方法。
※要及时宣泄
心有不平之事,不及时向知心朋友倾诉,闷在心里,容易导致气郁成疾,血压升高。将您的不幸或痛苦遭遇对他人倾诉,他人可以安慰您,使您解除压抑。
※用趣味嗜好疏导情绪
看电影、电视、绘画、练书法、读书、唱歌、跳舞都可以消除生活上的压力,促使人的情绪好转。歌曲可以振奋精神,提高士气。在憋闷时,也可以找个适当的场合大声喊叫,把心中郁积的“能量”释放出去,也能解除烦闷。
※痛快地哭可疏导情绪
有人提出为健康而哭的观念,是很有道理的。无论痛苦或愤怒,痛快地哭可以将身体内部的压力释放,将身体压力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及时排出。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会觉得舒服些。
※运动性疏泄
人在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运动,越不活动,情绪越低落,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散步或其他运动,无需走太久,每天20分钟,也能减去紧张情绪。事实证明情绪状态可以改变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也可以改变情绪状态。走路的姿态,昂首挺胸,加大步幅及双手摆动的幅度,提高频率走上几圈,或者通过干体力活、跑步等剧烈活动,可以把体内积聚的“能量”释放出来,使郁积的怒气和其他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改变消极的情绪状态。
※远离不良环境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避免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有时是必要的,但最好要学会情绪的积极转移,在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还要学会从改变环境入手,通过具体环境的改变,减少环境对人体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刺激,形成积极的暗示作用,排除消极的不良影响,以达到治疗目的。遇到烦恼、郁闷不解时,可以试着改变目前所处的环境,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明显的好处。
第五节 振作自己,摆脱抑郁大敌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患了高血压之后,就会感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觉得自己很不幸,从而在精神上无法振作起来。病人持续不断地处在悲伤、悲观或焦虑不安或绝望无助的情境中,会引发深层次的忧郁感、抑郁。对生理、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感到严重抑郁时要尽力早摆脱。
1.高血压患者易患忧郁症
墨西哥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忧郁症,而且通过药物无法控制血压的病人患忧郁症的概率更高。
研究人员共对5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他们使用统一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血压,连续3天,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他们的血压。结果发现,那些通过药物无法控制血压的病人患忧郁症的概率是通过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患者的6倍。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忧郁症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极大。
2.积极预防忧郁症
※缓解压力
①让您周围的人了解您:当您感觉不顺利的时候,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②不要设过高的目标,尽可能地除去过于艰巨的任务。将大的、令人气馁的任务分割为小的、易于控制的步骤,分别列出、检查和执行。
③要善于寻求和接受他人给予的帮助。要告诉别人您的需要,他们还是乐于帮助的。
④懂得享受快乐生活,善待自己,时不时地嘉奖自己取得的成绩。
⑤花时间锻炼和沟通。
※采用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最注重的是锻炼。锻炼可以集中注意力于躯体,这样就能使您从悲观情绪中解脱出来。此外,锻炼时,身体里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大脑,昂扬斗志,鼓舞情绪。最简单的锻炼方法是每周至少3次的半小时的快步走。
※改变饮食习惯
①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②少食多餐比暴饮暴食更有裨益。
③虽然偶尔享用巧克力会暂时愉悦自我,但是,不宜经常吃这类甜腻的食物。
④不要借酒消愁,那样做虽然可以帮助您暂时放松,但同时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加重忧郁感,而且会使人丧失处理事情的理智,只会使事情更糟。
⑤限制饮用咖啡。过度摄入只能使忧郁雪上加霜。
※保证充足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以及定期性地坐禅、沉思等方式,都将有利于放松自我,摆脱忧郁。
第六节 幽默一点,直通“快乐中枢”
幽默疗法就是通过观赏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以调畅人的情志达到治病养生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比如,看喜剧可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松弛,心理上的平衡,开怀大笑能驱散忧郁情绪。所以,幽默也是使人保持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
1.幽默对高血压的调节作用
幽默是健康的良药。幽默的特点是温和、含蓄和机智。幽默的治疗功能在于使患者的精神充分放松,使机体发生良性反馈,起到治疗作用,转移对不良情绪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质有个“快乐中枢”,有趣或可笑的幽默,正是其最佳的刺激源之一。“快乐中枢”接受适宜的刺激后呈兴奋状态,能把各种美好的东西复制出来,激活人体功能,在人的机体内发生一场“生物化学暴风雨”,洗刷生理疲劳和精神倦怠。同时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因此,科学家们把幽默比喻为机体保健的“心理按摩”。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不仅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自我保健的一剂良药。笑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和精神作用,消除紧张、厌烦、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人保持心情舒畅。同时,笑还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能促使人体的腹部、心脏、膈肌、胸部和肝脏等器官进行运动,起到刺激肠胃,加速血液循环,清除呼吸系统中的异物,提高心跳频率的作用。
2.培养幽默感的窍门
幽默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以下几个要领可供参考:
①乐观对待现实,练就宽容心态。幽默与宽容、乐观是亲密的朋友。
②扩大知识面。幽默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惟此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
③培养洞察力和机智、敏捷的思维能力。迅速捕捉事物的本质,以诙谐的语言及时地表现,才易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
④领会幽默的真实内涵,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讽刺。可以先学着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只有从容、平等待人、游刃有佘、聪明透彻,才幽默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