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脂血症的药物疗法
高脂血症怎样用药?如何运用西药和中药进行治疗?本章为您提供简便的用药方法,指导您科学用药,让疗效更迅速。
第一节 基本常识
近来,医学上出现了全血直接吸附血脂系统,采用全封闭式一次性血路管及自体血净化回输,从血液中直接将过多有害的血脂去掉。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首先应采用饮食疗法并长期坚持,其次是消除恶化因素,最后才考虑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患者在经过3~6个月的饮食控制之后,血脂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就要考虑药物治疗了。但在药物治疗期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控制饮食。
现在的药品市场五花八门,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哪些药物疗效最好,怎样用药对身体的伤害最小?这些都是高脂血症患者要考虑的问题。
1.用药原则
血脂异常有多种情况,用药前一定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血脂异常。不要以为降脂药物是万能的,就完全依赖药物,在用药的同时,还要控制饮食。高脂血症通常会伴随着高血压、高血糖等状况,所以,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
2.用药不良反应
(1)过敏综合征
见于他汀类降脂药,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全身酸懒和关节疼痛等。
(2)过敏性休克
见于贝特类降脂药,变现为发热、皮肤荨麻疹、舌及手脚发麻、呼吸困难等。
(3)血小板减少
见于他汀类和烟酸类降脂药,表现为皮肤和黏膜易出血,手脚有出血点,如有血小板减少应停止用药。
(4)周围神经障碍
见于他汀类降脂药,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走路摇晃,感觉迟钝及手脚发凉。
(5)横纹肌溶解症
见于各类降脂药,表现为脚抽筋肌肉疼痛、手脚麻木等。
(6)粒细胞减少症
见于贝特类降脂药,表现为嗓子疼。
3.怎样制定用药计划
(1)根据血脂变化程度
轻者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运动的方法,把血脂水平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严重时才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因为“是药三分毒”。
(2)根据血脂类型
降低血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应首选他汀类,降低甘油三酯应选贝特类,如果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就要他汀类和贝特类混合使用了。
(3)根据是否有并发症
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肾病等,就要分别对待了。
(4)根据不同药物特点
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也会使患者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有的降脂药损害肝肾,有的损害胆囊,所以要慎重选择。
第二节 西药疗法
1.西药疗法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可考虑使用血脂调节药。血脂调节药品种很多,效果各异,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不外乎干扰脂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减少脂质吸收,加速脂质的分解或排泄,干扰肝内脂蛋白合成或阻止脂蛋白从肝内传送进入血浆等。对高脂血的治疗,可选用的药物:
(1)他汀类
辛伐他汀(舒降之、京必舒新),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普伐他汀(普拉固、美百乐镇),氟伐他汀(来适可),洛伐他汀(美降之、洛之达),瑞舒伐他汀。
这类药物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无力、腹痛和肌痛,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晚餐后服用效果最佳。
(2)贝特类
非诺贝特(力平之、力平脂),吉非贝齐(诺横),苯扎贝特(阿贝他)。
这类药物可使甘油三酯降低30%~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20%~30%。
(3)烟酸类
烟酸缓释片(本悦),烟酸衍生片(乐知苹、益平)。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益适纯)
与他汀类联合应用可抑制肝脏合成及肠道吸收胆固醇,每日10mg。不良反应为头痛、腹痛、腹泻。活动性肝病及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用。
(5)胆酸螯合剂
考来烯胺(消胆胺、降胆民、降脂树脂1号),考来替泊(降胆宁、降脂树脂2号)。
这类药物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但能与胆酸呈不可逆的结合并随粪便排出,使肠道胆汁酸回收减少。它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0%~30%,高密度脂蛋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温馨提示
这些降脂药物的服用,初次1~3个月内复查。如果长期服用,不可中断,这样才能稳定疗效。多数降脂药都有不良反应,如有恶心等症状要详细阅读用药说明书,及时纠正。
第三节 中药疗法
1.中药疗法
(1)中药单方:
1 何首乌 何首乌含大量的卵磷脂,可阻止胆固醇在血中滞留及肝内沉积。首乌还含有大黄素,能使肠蠕动增加和抑制胆固醇吸收;并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用首乌片(含生药0.8g/片),每次5片,曰服3次,疗程12周,降低血清胆固醇总有效率为61.8%。用首乌15g、黄精10g、桑寄生18g做成片剂(一日量),每日分3次口服。治疗3个月,血脂会明显下降。
2 泽泻 泽泻能显著抑制血清胆固醇上升,它还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治动脉硬化、脂肪肝有良好的作用。
用泽泻片(每片含生药2.5g),每次4片,日服3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天用24g泽泻生药水煎,早晚各一次。或制成粉剂,每次3g~4g,每天3次,开水冲服。
3 蒲黄 蒲黄可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促进内源性胆固醇从肠、胆囊排出体外,且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明显的调脂降脂作用,能抑制脂质在主动脉壁沉积,可减轻主动脉病变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每日煎服蒲黄9g~12g,疗程1~3个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6%左右;蒲黄与党参、川红花、姜黄、降香配伍,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有很好的效果。
4 山楂 山楂可加快胆固醇在体内的清除。用山楂片(含生药3.1g/片),每次5片,日服3次,治疗1~3个月后,可见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下降。山楂与金樱子、玉竹、毛冬青合用(煎剂),降血脂作用更佳。降血脂作用更佳。
5 参三七 参三七具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血、增强心肌缺氧耐力作用。用三七粉片(含生药0.5g/片),每次2片,日服3次,治冠心病伴血脂增高者,4周为一个疗程。
6 虎杖 虎杖含白藜芦醇甙,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功效。用虎杖片(含生药2g/片),每次5片,每日3次。两个月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明显降低。
7 灵芝 灵芝对内源性胆固醇代谢有加强作用,且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用50%灵芝糖浆每次10毫升,日服3次。疗程为3个月,降低血清胆固醇总有效率达86%,且能缓解心绞痛。
8 决明子 决明子含有大黄素等,具有促进肠蠕动、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而降血脂的作用。用决明子30g水煎,分上下午服用。6周后,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总有效率达80%以上。
9 柴胡 有疏肝解郁,清热祛脂的功效。取3g~10g,用水煎服,每日2次。
10 干地黄 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型高脂血症。取干地黄10g~30g,用水煎服,每日2次。
11 当归 适用于高脂血症患者,有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肠燥便秘、形肥体胖等症。取当归5g~15g,用水煎服,每日2次。
12 天门冬 适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者。取八九月份的天门冬,晒干碾为末,每次取3g,每日取3次,冲水服。
13 丹参 祛瘀止痛,适用于湿阴型高脂血症。取丹参5g~15g,水煎服,每日2次。
14 女贞子 适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取女贞子9g~15g,水煎服,每日1~2次。
15 黄芪 适用于内热消渴、头晕、体虚自汗的气虚型高脂血症。取黄芪10g~30g,水煎服,每日2次。
16 山药 适用于脾、肾、肺皆虚型高脂血症。取山药60g~100g,水煎服,每日1次。
17 红花 活血祛瘀,适用于血瘀型高脂血症。取红花3g~9g,水煎服,每日2次。
18 白术 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型高脂血症。取白术10g~15g,水煎服,每日1~2次。
此外,可使血脂下降的中草药还有:桑寄生、玉米须、海藻、大蒜(醋浸)、桑叶、大黄、地骨皮、杜仲、陈皮、银杏叶、银花、枸杞子、茵陈、姜黄、徐长卿、仙灵脾、黄精、茶树根、绿豆粉等,可辨证组成方剂应用或单用。
(2)中药复方
●方剂一
原料: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0g,甘草4g,生姜10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芪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脾虚、湿热并重者。
●方剂二
原料:桑寄生18g,制首乌、黄精各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见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
●方剂三
原料:荷叶、白术各12g,泽泻、茯苓、草决明、薏米、防己各15g,陈皮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属脾虚痰浊者。
●方剂四
原料:黄芪、党参、防己、首乌、山楂、茵陈、水牛角、仙灵脾各30g,泽泻60g,大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养肝、活血、降脂。
●方剂五
原料:枸杞10g,首乌、生山楂、丹参各30g,菊花、陈皮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功效:降血脂。
●方剂六
原料:生晒参3g,玉竹、山楂各5g。
用法:水煮3次,混合,分早、中、晚服用。
功效:有滋补气阴、健脾降脂的功效。
●方剂七
原料:柴胡12g,黄芪、山楂、泽泻、丹参各30g,玄参、赤芍、陈皮、半夏各15g,大黄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
●方剂八
原料:枸杞10g,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各15g,丹参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带茶饮。
功效:滋肝补肾,活血化瘀,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
●方剂九
原料:女贞子15g,枸杞、何首乌各10g。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调节血脂异常。
●方剂十
原料:丹参、何首乌、山楂、黄精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用。
功效:滋肝补肾,活血化瘀,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
●方剂十一
原料:桃仁、当归、白芍各9g,川芎、红花各6g,熟地黄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行气化瘀,活血通络。
●方剂十二
原料:杜仲叶15g,决明子、何首乌各10g。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抗菌、降血脂。
2.中药配伍禁忌
在选择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