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脂血症的防控
提早预防是远离一切疾病的首选措施,同时,在已发现患有高脂血症时我们也不要过于焦虑,及时控制与治疗,便可以缓解病情,甚至永远地摆脱高脂血症,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方法进行每一个环节。本章为您提供了高脂血症前期预防及控制方法,并述有康复后的控制措施,让高脂血症无机可乘。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早期征兆
高脂血症早期一般没有太多的征兆,也不会被患者本人感知到。它的征兆主要表现有,老年妇女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睑黄疣;常出现头昏脑胀或睡眠习惯发生改变;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腿肚经常抽筋刺痛;视线模糊等。
第二节 预防高脂血症须从儿童抓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群体出现向低年龄段蔓延的趋势。所以,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应该引起注意,要足够重视孩子的饮食等生活习惯,不要让你的孩子也沾染上这种富贵的文明病。
1.儿童为什么会得高脂血症
(1)家族有心血管疾病史:如果家族中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那么这个儿童就应当从小更加受到关注,最好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2)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能、高蛋白的食物;喜食甜食、油炸油煎食品、带皮的鸡、鸭等禽类食品;爱吃零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不喜素食等。
(3)不良的运动习惯:活动时间过短、运动项目过少、体力活动量过小等。
(4)肥胖和超重:儿童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因素,肥胖与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儿童肥胖予以高度重视。
2.儿童患高脂血症的关键期
第一关键期:妊娠末期的3个月
此期孕妇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免使胎儿过重而造成肥胖儿。目前普遍认为,新生儿体重控制在3000g~3500g为好。
第二个关键期:婴儿期
刚出生的孩子胃容量不大,且母乳喂养是一个既保证婴儿健康、又控制婴儿体重的好办法。如果喂哺奶粉,一定要注意其品质和调制、喂养方法。
第三个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生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活动范围增加,消化功能发育完善,加之各种食品广告的引诱,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很容易养成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如过量吃甜食、常吃肥肉或洋快餐、带皮吃鸡鸭肉、经常吃零食或暴饮暴食、常喝含糖饮料等);而电视、电脑又易使儿童活动减少、肥胖的可能增加。
儿童时期如果造成高脂血症,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健康。因此,儿童应从小养成不贪吃、爱运动的好习惯。所以,家长要科学控制好孩子的体重,并在孩子出现危险的行为习惯时能够及时予以纠正。
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儿童开始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动脉硬化往往从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产生了。医学分析证实:儿童血管中胆固醇的脂肪条层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脂肪条层在许多3岁儿童的主动脉里就可找到。为了预防成年后患动脉硬化症,应从儿童时期就注意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避免其过高。为了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超重和肥胖。
2 不吸烟。
3 重视和加强儿童身心保健。
4 合理调配膳食(限盐、多食碱性食物、提高食入优质蛋白质的比例)。
4.少吃肥肉及动物肝肾食物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需多种营养食物。过多的吃肥肉,会使体内热量过多,若多余的热量不能及时地代谢转化成能量消耗出去,就会造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这种肥胖大多又是成年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其次,动物脂肪所含的脂肪酸多数是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所含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后者是幼儿神经发育、髓鞘形成必需的物质。所以幼儿,特别是哺乳期婴幼儿不宜过多吃动物性脂肪,应以植物脂肪为主。
5.运动,从小养成习惯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爱玩的孩子,多数与大人的懒惰有关。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们到户外做游戏,而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有时间的时候,最好父母一起陪孩子到室外做一些活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第三节 预防高脂血症须从日常生活抓起
习惯成自然,养成坏的生活习惯后,生病也是自然。对于高脂血症以及并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也都是生活习惯病,比如长期吸烟、酗酒、睡眠不规律等,都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所以,预防高脂血症要从日常生活抓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晨有讲究
早晨醒来不宜马上起床,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动作要缓慢;要养成每天早上喝一杯水的习惯,这样能够降低血压黏稠度;晨练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这样雾霭和烟尘也稀释得差不多了;早餐要保证充足的营养。
2.睡眠应注意
枕头不宜过高,过高的枕头会使头部血流减慢,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晚餐不能吃得过饱,饭后血液流向胃部,头部血液供应会减少,过饱会增大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几率;晚上睡眠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放松肌肉,最好睡前洗个热水澡;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3.定期检测血脂
哪些人应定期做血脂检测:
1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
3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 有黄色瘤或眼睑处有黄疣者。
5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 40岁以上男性。
7 绝经后女性。
4.检查前的准备
(1)空腹 采血前一天晚上8点钟就要开始禁食,保证第二天早上空腹12~14个小时,才能进行抽血化验。
(2)前一天的饮食 在抽血检查的前一天不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可饮酒,因为饮酒会使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升高,这样化验结果就会有误。
(3)情况稳定 如果身体有创伤、感染、发热、妇女经期、妊娠等情况,血脂水平会发生变化。
(4)记录用药情况 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会使血脂水平发生变化,检查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
(5)选择适合的医生 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最好固定下来,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医生对你的情况比较了解,保证持续的治疗。
5.看化验单的注意事项
(1)检查结果不准确 有些人拿到化验单,一看某个数据显示血脂异常,便五内俱焚。其实不必如此,未必这样就真的得了高脂血症。当务之急是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在检查的前一天是否有饮食、饮酒、疾病或者一些药物影响了检查结果。
(2)明确每一个指数的意义 在化验单上的每一个检查项目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它会提示被检验者将会发生哪些疾病。所以我们不仅要看每一项的数据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更要明确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将意味着什么。
(3)看好具体异常的程度 如果确定是血脂异常,还要确定自己的血脂具体异常到了什么程度。高危高脂血症患者,除了血脂异常升高外,还包括长期吸烟、酗酒,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低危高脂血症患者就是仅指血脂异常升高。
(4)血脂不是越低越好 千万不要以为血脂水平越低越好。胆固醇水平过低,就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如果本身患有肝硬化或癌症,胆固醇水平过低,可能病情已经恶化了。
6.控糖降压不可少
控制血糖的方法:
(1)早餐必须吃 经过八小时的睡眠,肚子已经空空如也了。这时,身体对糖、淀粉类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大最急迫的,所以早餐必吃。
(2)和食欲作战 进食时,因为血糖值上升而刺激饱腹中枢神经,容易激发食欲。直到血糖值上升,最低也要花费10分钟以上的时间。所以,在这个尚且饥饿的时间段内一定要控制咀嚼的速度,避免吃得太快而不自觉摄取过多的热量。
(3)早睡早睡 睡眠时,荷尔蒙的分泌增多,它能够分解掉堆积的热量和脂肪细胞。所以,晚餐最好在就寝前4小时完成。近食后,血糖值降低要花费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因为晚餐不太摄入碳水化合物,只需花4小时。所以晚餐要早吃,睡眠时间也尽量提前。
7.预防高脂血症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一:血脂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采空腹血做血脂检查时,会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内容,如果前三项超过正常值,就可以确定是高脂血症患者了,但并不是血脂在正常范围就一定不需要降脂。因为,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治疗达标,还要依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降脂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便将未确诊冠心病,但总胆固醇≥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mmol/L的人群列为心血管危险极高的人群,应进入一级预防状态。
误区二: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视为洪水猛兽,总是希望它越低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胆固醇是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胆固醇还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胆汁的关键成分。胆固醇不足,人的情绪便会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40岁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检查,45岁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检查,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的人,应半年检查一次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胆固醇不高不低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误区三:血脂高与瘦人无关
很多人都认为高脂血症与瘦人无关,只是胖人的事。其实,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高脂血症的两个决定因素。胖人不一定血脂高,瘦人的血脂也不一定正常。
第四节 一些高脂血症并发症的养护
1.动脉粥样硬化
经常做十指间的活动能有效地为脑部输送养分,比如雕刻、制图、剪纸、十字绣等,或者可以弹琴,这样还能怡情;如果动脉硬化者出现干性坏疽,要防止感染,可用酒精消毒,再用纱布包好;也可以做做头部左右旋转的动作,先将头部慢慢地由左向右旋转100下,再由右向左旋转100下,这样还可防止颈椎病。
2.冠心病
当冠心病发作出现心绞痛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原地站立几分钟或者坐下来,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回血量。在平时,可以做做甩手摆臂的动作。基本动作:双腿站直,两臂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向前摆,与身体呈45°;双臂返回。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冬天要选择透气性能好的内衣,以棉质为首选;当有外伤时,应及时处理,以防感染;如果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可通过按摩的方法进行缓解,比如按双侧足三里、委中、三阴交和涌泉穴,每天15分钟;还要注意对口腔的保护,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眼部卫生,用干净的温水洗脸;此外,还要戒烟戒酒。
4.脑卒中
注意平时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这样会使血流速度下降,大脑供氧不足,形成血栓;要防止天气的冷热变化,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血流性能发生改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补充一点叶酸,因为叶酸能够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8%,菠菜、油菜、扁豆、草莓、樱桃、粗粮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
5.肾 病
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进食量一般控制在30g~50g为宜,蛋、奶、豆类、鸡鸭鱼虾中都含大量蛋白质;但应注意豆类的食用不能太多,因为蛋白质在肾脏中压谢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应选用高钙低磷的食品,牛奶的钙磷比例是比较适宜的;有的人认为“吃肾补肾”,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动物肾脏中除了胆固醇高以外,嘌呤的成分也很高,食用后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要少量多次饮水,不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