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号出海营救

就在当天,勋爵派人去通知约翰·孟格尔船长将“邓肯”号驶到格拉斯哥港,并做好环绕地球航行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储备。

“邓肯”号是一艘外观新颖独特并配有蒸汽发动机的游轮,具有210吨的载重量。这艘船有两个主桅杆,还配有三角帆、大触帆、小触帆和其他数量众多的辅帆。在动力方面,如果这艘船开足自身的机器动力的话,可以超过当时所有轮船的最高时速。就在克莱德湾进行试航的时候,这艘船上的航速仪显示,它的最高时速已经达到17海里了。

在收到勋爵准备进行全球航行的命令后,约翰船长就将储煤仓进行了扩建,让船能尽量多地装上一些煤。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将粮仓扩建了,现在里面装满了足够两年的储备粮。为了安全起见,约翰船长还专门订购了一门带有转轴的大炮,把它安在了船头的甲板上,用来防备意外的发生。

说起约翰船长,他是一个既勇敢又善良的男人,今年刚满30岁,平时总是一副表情严肃的样子。他从小就住在格雷那万的家中,由格雷那万的家人把他抚养成人,并将他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水手 1

“邓肯”号出海营救 - 图1

而大副汤姆·奥斯丁也是一名老练的水手,除了船长以外,他掌管着23名船员。这些水手都出生在丹巴顿郡,是世世代代为格雷那万家族耕种的佃户2人家的儿子,而且多年的航海生涯让他们饱经风浪,造就了他们坚毅勇敢的品质。这样一来,“邓肯”号上就有了由这些诚实可信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每个人都有一两手绝活,甚至连传统的风笛手都不缺乏。

约翰船长是个做事细心的人,在忙着改造船舱、储备粮食和煤炭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为勋爵夫妇准备并装饰好可供远航使用的卧室,甚至他连格兰特船长的两个孩子的卧室也准备好了,因为海伦夫人曾经答应过他们,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和“邓肯”号一起远航,去搜救他们的爸爸和其他两名水手。

“邓肯”号出海营救 - 图2

当然,麦克·纳布斯少校也在“邓肯”号上。这名少校仪表堂堂,性格谦逊、温和,经过五十多年的岁月洗礼,他已经变得稳重老成。别人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无论是对待什么人或什么事,他总是以别人的意见为主,从来不和别人争辩,也不乱发脾气,遇到事情总能保持镇定自若的样子。虽然他的外表使他看上去很儒雅 3,但骨子里却是一个胆大勇敢的人,即使是一发炮弹落到他的身边,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的,更不会因为处于危险之中而擅离职守。他是个纯粹的苏格兰人,还是一个血统纯正的喀里多尼亚人。由于他固执地保持着家乡的旧习俗,他不愿意为大英帝国服兵役,因此他的少校军衔还是他在高地黑卫队第四十二团时获得的。高地黑卫队是一支完全由苏格兰贵族组成的军队。麦克·纳布斯以表兄的身份长期住在玛考姆府中,此刻,他觉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邓肯”号是理所应当的事。

大家经过商量,把起航的时间定在了8月25日。在一切井井有条的准备过程中,起航的日子也一天天邻近了。

在8月24日这一天,在城堡里的众位仆人的欢送下,勋爵夫妇、少校、格兰特姐弟俩、“邓肯”号司务长奥比内先生和他的太太离开了玛考姆府,坐上马车,前往“邓肯”号安顿下来。格拉斯哥的百姓们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来欢送海伦夫人,大家都因为她放弃了舒适安逸 4 的生活而去拯救自己受难的同胞而备受感动。人们纷纷把海伦夫人视为勇敢的象征,视为他们的骄傲!

“邓肯”号出海营救 - 图3

勋爵夫妇已经在船舱中安顿下来,他们的卧室位于船尾的楼舱中,由两间卧室、一个客厅和两间盥洗间组成。与他们卧室相邻的就是一个公共的方形大厅,在他们卧室的两侧是六间舱房,分别由格兰特姐弟俩、麦克·纳布斯少校和奥比内夫妇居住。而约翰船长和大副奥斯丁的舱房则在方形大厅的另一头,房门对着中甲板。船员们的舱房则在统舱中,既宽敞又舒适,这是因为船上除了储存了粮食、燃料和一些必要的武器之外,根本没有装运其他的东西。

“邓肯”号预定在8月25日凌晨三点钟趁着落潮起航,但是在起航前,格拉斯哥市的民众还看到一幕感人的场景:在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格雷那万勋爵和他忠诚的伙伴们全部下船,来到格拉斯哥市那座古老的圣蒙哥教堂。在教堂里,摩尔顿牧师为所有人祈福,祈求神明保佑这些好心人远航顺利,一帆风顺 5。从教堂回到船上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约翰船长指挥着船员在做起航前的最后准备。

时钟的时间显示为午夜的时候,船长命令把锅炉生起火并加足了燃料,让火烧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船上的烟囱中就冒起了阵阵黑烟,和夜幕中的从海中泛起的迷雾掺杂在一起。

在凌晨两点的时候,随着轮机的运转,“邓肯”号开始颤动起来。此刻,气压计上显示压力为四级。不时有蒸汽在汽缸中发生碰撞产生的嗤嗤声和大海的潮汐声遥相呼应6 。借着微弱的月光,依稀可以辨认出那条夹在浮标和石标之间的克莱德航道。当石标和浮标上的信号灯在晨曦中渐渐暗淡下去的时候,起航的时间终于到了。

此刻,约翰船长立刻派人去请格雷那万勋爵,让他马上到甲板上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水也在慢慢地减退。在一阵汽笛声中,“邓肯”号松开缆绳,转动螺旋桨。缓缓移动船身,渐渐远离那些停靠在港口中的船只,驶入克莱德湾的航道中。不一会儿,城市中的几座工厂已经消失在船员们的视野中了,依稀可以看见河岸边的丘陵上,一座座别墅稀稀落落地矗立着,而那些城市中的喧嚣 7 声也越来越远,到最后只剩下海浪拍打船舷发出的哗哗声。

在凌晨四点的时候,“邓肯”号已经沿着丹巴顿的峭壁快速行驶了。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航行,船只已经进入了克莱德湾了。在凌晨六点的时候,“邓肯”号终于绕过了康太尔岬,驶出了北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狂风大浪。快到傍晚的时候,风势越来越猛,浪也越来越高。“邓肯”号在海上剧烈地上下颠簸着,使得船上的那些妇女们全躺在船舱中一动不动。

好在第二天风向发生了改变。约翰船长命令将船上的主帆、纵帆和小前帆全部升起来,船的颠簸比第一天减轻了许多。此时,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那场景真是壮观 8。甲板上此刻已经聚集了海伦夫人、玛丽、勋爵、少校、船长等人,他们全是来看海上日出的。在一片灿烂的晨光中,“邓肯”号在海面上快速地滑行着,只留下船尾一阵阵的涟漪。

“真是太美了!”海伦大声欢呼着,“今天的天气一定不错,但愿风向始终如此,一直帮助我们的‘邓肯’号。”

“这个风向对我们的帮助真是恰到好处9,”勋爵在一旁回应着妻子,“我们真是太走运了,没想到开端就如此顺利。”

“我现在想到舱底去看看,看看我们的水手们都住得怎么样?”海伦夫人说。

“好的,我的夫人,”勋爵说,“不过,我要事先通知船长一声。”

作为“邓肯”号上的司务长,奥比内先生同时也是玛考姆府上的厨师,尽管他是一名苏格兰人,但是做出的饭菜却能和法国厨师相媲美。在接到主人的召唤后,奥比内先生急忙跑到甲板上来。

“邓肯”号出海营救 - 图4

“奥比内,在早饭之前,我和夫人先去散一会儿步,”勋爵说,“我希望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早餐已经摆在桌子上了。”

奥比内点了点头,表示一定达成主人的心愿。

少校表示自己要抽一根烟,独自留了下来,以一种大家司空见惯的表情在默默思考着什么。他一直在抽着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吐出的烟雾随着海风四处飘散,而他的眼睛则盯着船尾驶过后留下的海浪的痕迹。才过了一会儿,他猛然间回头,突然发现自己的面前站着一个陌生人。

这个人大约四十岁,身材既高又瘦,就像是一根竹竿站在那里。他长着又大又宽的脑袋,高高的额头,长长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一副又大又圆的眼镜戴在鼻梁上,通过他闪烁不定的目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快乐的人,性格显得洒脱可爱,仿佛是一个好好先生。不过,从他那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10 的架势来看,他又是一个粗心的人。在他的头上戴着的是一顶旅行用的便帽,脚上穿着的是一双厚厚的黄色皮靴,上面还有一个皮罩子。他的身上穿着栗色的呢绒裤和带有许多口袋的夹克衫,这些口袋中似乎装满了笔记本、皮夹子一类的东西,在他的身上还斜背着一个很大的望远镜。

这个陌生人的开朗活泼和少校的沉默悠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陌生人围着少校转来转去,不停地打量着他,而少校则对这一行为置之不理11 ,丝毫不想知道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会在“邓肯”号上?

这个不明来历的陌生人发现他的举动没有引起少校的注意,只好在一旁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着水天交接的地方望去。陌生人手中的望远镜可以伸长到四英尺长,只见他张开双腿,站稳脚步,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后,把望远镜放在地上,一只手拄在一端,把它当成了一根拐棍。可是,受到外力的重压,望远镜的活动节立刻向内一节一节缩了回去,这个陌生的乘客突然间失去了重心,身子差点直直地摔倒在大桅杆的底部。

“司务长 12!”陌生乘客大喊了一声,口音中带着外国的腔调。

此时,奥比内先生正好从甲板上经过,准备到前甲板的厨房去,突然听见一个陌生的大个子男人在喊他,不觉感到十分惊讶。

“您就是这艘船上的司务长?”陌生人朝奥比内先生走了过来,随口问道。

“没错。”奥比内先生回答说,“不过,先生,您是……”

“我是六号舱的乘客。”

“六号舱?”

“是的。您贵姓?”

“奥比内。”

“很好,奥比内先生,”陌生人说,“您得开早饭了,并且越快越好,我已经有36个小时没有吃饭了,因为我整整睡了36个小时。我从巴黎一口气赶到格拉斯哥,连一口水都没有喝,现在我非常想吃点东西,这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吧?请问,您准备几点开早饭啊?”

“九点。”奥比内先生机械地回答说。

陌生人想要看看现在几点了,但是他在自己的身上摸来摸去,直到摸到第九个口袋时,才掏出自己的怀表。

“好吧。”陌生人接着说,“现在才刚刚八点。请您先给我来点饼干和白葡萄酒一类的东西好吗?我实在是饿坏了,感觉身上一点儿劲儿也没有。顺便问一句,船长在哪儿?他还在睡觉?那大副呢?他也在睡觉?多亏了今天的天气晴好,顺风顺水,即使没人照管,这艘船依然可以行驶。”

就在陌生人在那里喋喋不休 13的时候,约翰·孟格尔船长出现在甲板上。

“这位就是我们的船长。”奥比内先生对陌生人介绍说。

约翰船长也感到非常惊讶,不仅是因为发现船上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还因为这个陌生人把自己称为“博尔通船长”。

陌生人此时才算找到了谈话的兴致,继续说道:

“请允许我向您致意。前天晚上由于船要起航,不便打扰您,但现在,我可以向您致意了。认识您,我感到很荣幸。”

约翰船长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会儿看看奥比内,一会儿又看看陌生人。

“亲爱的船长,我们现在就算是认识了。您能告诉我,您对这艘‘苏格提亚’号满意吗?”

“什么‘苏格提亚’号啊?”约翰船长变得更加疑惑了。

“就是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啊!一些人对我夸赞说,这艘船既坚固又轻快,而且博尔通船长也是个热情、待人宽厚的好人。我知道有位在非洲的大旅行家也姓博尔通,不知道是不是您的本家?那可是一位勇敢的人,祝贺您有这么一位本家。”

“先生,”约翰船长说,“我没有在非洲旅行的本家,也不是博尔通船长。”

“那么您是船上的大副博内斯先生了?”

从陌生人一连串的问话中,约翰船长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这个冒冒失失的陌生人还被蒙在鼓里。船长正想把事情的真相告诉陌生人的时候,勋爵夫妇和玛丽小姐从舱底走到楼舱的甲板上来。陌生人一见到他们,便立刻高声呼喊起来:

“太好了!船上还有男乘客和女乘客!博内斯先生,请您为我介绍一下……”

“您眼前的这位是格雷那万勋爵。”约翰船长介绍说。

“勋爵,”陌生人随即开口说,“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希望我们能很快熟识起来,和夫人们同乘‘苏格提亚’号是一件十分惬意 14 的事,那会使旅途变得不那么漫长和无聊。”

站在一旁的海伦夫人和玛丽小姐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们很奇怪,为什么船上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古里古怪的人来。

“先生,”勋爵开口说话了,“敢问您是……”

“我的名字是雅克·巴加内尔,是巴黎地理学会的一名秘书,我这次的目的地是印度,为的是在印度进行一次十分有趣的探险旅行,并设法弄清雅鲁藏布江是不是在阿萨姆东北部和拉马普特拉河汇合,谁要是弄清了这个地理上的悬疑问题,谁就会获得一枚金质奖章。”

从这位先生的介绍中,勋爵知道他是什么人了。由于巴加内尔先生在地理方面著述和发表的著作,使他成为了一名法国最卓越 15 的学者之一。于是,勋爵礼貌而又热情地向他伸出了手,说:“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我能否请教您一个问题?您是前天晚上登上这艘船的吗?”

“没错,我是在前天晚上8点钟上的船。当时天很黑,我上船的时候没有见到一个人。由于我赶了36个小时的路,身体疲惫不堪,因此我上船后就蒙头大睡,足足睡了有36个小时。”

大家听了他的讲述之后,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在这艘船上了,但是这位地理学家却依然蒙在鼓里。

当勋爵把这个事实告诉巴加内尔的时候,这个冒失的地理学家才恍然大悟 16 。不过,他还是有点儿不敢相信,直到看见舵盘上写着“邓肯”号和“格拉斯哥”的字样时,他才彻底死了心。

他心急火燎地劝说船长把船开往印度,那样他就可以去那里完成他此行的任务了。如果不是要出海救人的话,勋爵觉得船驶往那里倒是无所谓的。但是,船长表示会在马德拉靠岸,巴加内尔可以在那个时候下船。

迫于无奈,巴加内尔只好在船上忍耐几天了。在船上的这段时间他因为活泼开朗成为大家的好朋友,但有时仍不免流露出粗心大意的毛病。他要求看看那几封求救的信,其他人也满足了他。他拿到信件以后,对信件仔细研究了很长时间,对它们一点点地加以分析和研究,认为不可能有其他的解释。他还对玛丽和她的弟弟关爱有加,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希望。在肯定了“邓肯”号一定会顺利地抵达目的地以后,玛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表示,如果不是自己有要务在身,他真的很想和大家一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

写作指导

什么是对比?

对比,表现在写作上,就是让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或对应的关系,让矛盾的双方处于相反相成的关系中,再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以更引人注目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安排在一起,以显示它们之间的差别。

阅读思考

1.谁是“邓肯”号的船长?

2.在“邓肯”号上的陌生人是谁?

词语积累

水手 佃户 儒雅 安逸一帆风顺 遥相呼应 喧嚣壮观 恰到好处 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司务长 喋喋不休惬意 卓越 恍然大悟

注解:
1船舶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2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成为某地主的佃户。

3气度温文尔雅。

4安闲舒适。

5指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十分顺利。

6指二者远远地相互配合。

7声音杂乱。

8雄伟的景象。

9指正好达到了最恰当的地步。

10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也形容对某事漠不关心。

11指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12连队中主管装备、物资、经费、伙食等后勤工作的干部。这里是借用部队的称呼。

13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多含贬义。

14满意;称心。

15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6忽然间明白过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