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邓肯”号上

被旋风连根拔起的胡桃树在急流中漂浮了两个小时之后,仍然没有碰到陆地,但树干上燃烧的火焰已经快要熄灭了。能够威胁到勋爵等人的危险已经过去了。在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时候,树枝似乎碰到了水底。又过了20分钟之后,这棵胡桃树才轰的一声撞到了什么东西,停止了漂流。

原来,胡桃树撞到了一个高地,在浅水处搁浅了。与此同时,一个大家熟悉的声音伴随着马蹄声从高地上传了过来。大家抬头一看,一个印第安人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眼前。

“塔卡夫!”小罗伯特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这个身影。

塔卡夫微微一笑,他早就知道大家会顺着河流而下,肯定会漂到这里的,因为他自己也被大水冲到了这里,因此在这里等着大家前来会合。大家纷纷爬上了高地,分别和他拥抱和握手。然后,塔卡夫把大家带到了一个被废弃的房屋中,此刻那里正有一堆燃烧得正旺的火堆,火上烤着大块大块的肉,大家一边烤火取暖,一边吃着香喷喷的肉,显得十分快 1活!在吃

回到“邓肯”号上 - 图1

饱之后,大家终于有时间感 2 慨在上有火、下有水和鳄鱼的困境下活下来了。

塔卡夫顺便把自己落水后的经历和大家说了一下,大家也告诉了他巴加内尔新解读的信息。

在住了一晚之后,大家又踏上了行程。他们现在离海边只有四十英里了,但是走路还需要36个小时。在走了一天之后,距离大海只有15英里的路程了。海风将海水的腥味送了过来,让大家内心燃起了希望。一直走到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身体累得快要散架了。但是,横亘在眼前的偏偏是一座高四十多米的沙丘,只剩下涨潮的声音不时从沙丘后面传到众人的耳中。

这个声音让累得已经迈不动步子的人们的精神又为之一振,提起最后的一点精神,迈着矫 3健的步伐向那个沙丘爬去。当他们爬上沙丘顶部的时候,他们只看见了夜色中苍茫的大海,根本没有发现“邓肯”号的影子。奥斯丁焦急地朝着“邓肯”号可能出现的方向大声疾呼着,但丝毫没有回音,只有沙沙的海浪声回应着他。此刻的海面上风大浪急,沙滩处的水域又浅,根本无法让“邓肯”号在五里以内的地方停泊。

少校劝说大家先不要着急,等到天亮以后再作打算。他带领着大家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挖出了一个沙丘作为掩体,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也一一做好了可以用来睡觉的床铺。在睡觉之前,大家把最后的一点干粮也吃了,然后倒头便睡。勋爵虽然也和大家一样疲惫,但是怎么都睡不着。他待在荒凉的海岸上,眼睛望着远处的大海,恍惚中好像发现了“邓肯”号上闪烁的灯光。

天刚蒙蒙亮,在一阵“‘邓肯’号!‘邓肯’号!”的欢呼声中,大家从睡梦中一下子惊醒了。

的确,在离岸边五英里的海面上,“邓肯”号已经将所有的风帆都收了起来,缓慢地行驶着。海面上涌起的波浪很大,使得“邓肯”号这样吨位的游轮很难靠近海滩,否则便会引起事故。

这时,塔卡夫在枪中装满了火药,然后朝着“邓肯”号的上方连开了三枪,枪声在沙丘上产生了很大的回响。

海面上的“邓肯”号突然冒出一股白烟来,表示船上的人看见了在沙丘上挥手的人们。

沙丘上的人全部大声欢呼,以示庆祝。

没用多长时间,“邓肯”号就调转了船头,朝着勋爵一行人的方向开了过来。

巴加内尔举起手中的望远镜,看见大船上放下了一个小艇,朝岸边划了过来。

勋爵回过头寻找着塔卡夫的身影,发现他抱着双臂,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看着波涛汹 4 涌的海面,旁边陪伴他的是桃迦。

勋爵邀请塔卡夫和自己一起走,但是塔卡夫只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想离开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所以,勋爵只是紧紧地握了握他的手,不再强求。当勋爵想要给他报酬 5的时候,塔卡夫微微一笑,告诉勋爵,他做的这些都是为朋友帮忙,不要任何报酬。勋爵不知道该怎么酬谢这位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好朋友,只好把自己皮夹拿出来,把里面自己妻子的画像展示给他看。

离别的时刻到了,大家都舍不得塔卡夫,而塔卡夫伸开他那长胳膊,紧紧地和大家抱在一起,场面让人看了十分动 6 容。巴加内尔把自己心爱的地图当做礼物送给了塔卡夫,而小罗伯特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他,只有用不停的亲吻来表达自己对这位救命恩人的感谢,当然还有那匹招人喜爱的马——桃迦。

就在小艇快要靠岸的时候,大家再一次聚到了塔卡夫的身边,不断用握手、拥抱、亲吻来告别。塔卡夫把这些朝夕相处的朋友们送到了小艇上,又到水中推了一把。

“我们还会再见面吗?”巴加内尔问。

回到“邓肯”号上 - 图2

“但愿吧!”塔卡夫双臂举向天空大声喊道。

众人穿过了那些飞溅的波浪,仍能看到塔卡夫那高大的身躯正一动不动地站在海岸上久久不愿离去,在人们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小……

当勋爵等人安全地到达了“邓肯”号上的时候,大家都激动不已地抱在了一起。勋爵把这次陆地历险的经历和遇到的意外告诉了海伦夫人、玛丽小姐和孟格尔船长听。他们一致赞扬了巴加内尔的聪明才智,接着又对小罗伯特的勇敢表扬了一番,让玛丽也为这个弟弟的机智和英勇感到了自豪。

吃完了午饭,巴加内尔站在一张地图面前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他猜测的根据。勋爵这时完全被他的解释给折服了,下令让“邓肯”

号驶往澳洲。

“我建议在到澳洲之前,我们再做一次验证。按照信件的提示,我们会在37度纬线穿越的地方挨个加以研究,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是和信件有关的。”少校建议道。

大家听少校这么说,又仔细研究了那几封信,觉得沿途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巴加内尔又说明了沿途的新西兰岛也不可能找到格兰特船长的原因。

但少校觉得不管澳洲之行是否成功,顺便在透利斯坦达昆雅岛和阿姆斯特丹岛也停泊一两天的时间,还可以打听一下“不列颠尼亚”号失事的情况。再说,这也是顺路,不会造成额外的负 7担。

大家觉得这个建议也没有什么不妥,便离开了美洲海岸,朝东驶去。

“邓肯”号如果一路顺风的话,10天之内就会到达透利斯坦达昆雅岛。船航行得十分顺利,在11月16日这一天,海上刮起了凉爽的西风,于是船长命令扬起船上所有的风帆,飞速地朝着前方驶去。在行驶了两天之后,担任瞭望的水手报告发现了陆地。大家听到了水手的喊叫,兴奋地从船舱中跑了出来,巴加内尔也从船舱中跑了出来,拿出他的一只大望远镜朝远处看去,但是什么也没发现,经过约翰船长的指点,这位地理学家终于透过云端发现了透利斯坦昆雅峰。

在下午三点左右,船只停靠在了透利斯坦昆雅的法尔默湾。勋爵等人登陆后受到了当地总督的热情招待。原来,这里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管辖。勋爵急于向总督大人打听有关格兰特船长的事情,但总督对这个名字一无所 8知。与此同时,勋爵还派人到村子去打听消息,但是也没有发现任何与“不列颠尼亚”号有关的消息。

“邓肯”号本打算在当天晚上就离开港口,但岛上有许多海豹,勋爵便决定让水手们在晚间捕捉海豹,将它们熬制成油,储存起来。因此,船只耽误了三天的时间,在11月20日才起航。

回到“邓肯”号上 - 图3

此刻,海面上弥漫着海雾。玛丽和她的弟弟罗伯特站在甲板上,望着印度洋的波涛,一时间思绪万千。约翰船长把一张海图拿过来,将印度洋的各种海流一一指给玛丽小姐看。他特别指出,其中有一条横流就是直接到澳洲去的,或许,“不列颠尼亚”号就是被这股横流冲到澳洲海岸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让大家疑惑不 9 解。根据《商船日报》的记载,格兰特船长是在1825年5月30日从卡亚俄发出最后信息的,然而“不列颠尼亚”号离开秘鲁8天之后,也就是6月7日,就驶入了印度洋海域,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巴加内尔对这个疑问有着充分的解释:“在信上的6月7日之间有一个空隙,要是我们不把它看成是6月7日,而是看成6月17日或是6月27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 10 解了。”

“对啊,从5月30日到6月27日……”海伦夫人觉得他的推测是对的。

这样一来,格兰特船长就有了足够的时间穿越太平洋,驶入印度洋了。

大家对他的这种说法纷纷表示信服,多亏有了这位地理学家的存在,大家又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现在全船的人都等着到澳洲去寻找“不列颠尼亚”号的踪迹了。

虽然在信上没有指出船只到底是在澳洲的东海岸还是西海岸遇难的,但是勋爵等人已经决定在37度线穿过的澳洲的东西岸全部寻找一遍。他们推测格兰特船长在登陆以后会遇到三种情况:一是和他的两个伙伴去了当地的英国移民局;二是他们被当地的土著人抓了起来;三是他们在荒芜人烟的地区迷失了。当然,第一种猜测很快就被否定了,如果格兰特船长去了英国移民局,那他现在早就回家了。也许,他们落到了当地土著人的手中。

回到“邓肯”号上 - 图4

“这些澳洲人的土著是不是把他们……”海伦夫人的脑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

“放心吧,夫人。”巴加内尔明白海伦夫人是怎么想的,于是宽慰她说,“澳洲的土著人虽然是没有开化的,甚至还有些愚蠢,但是他们的性情都是十分温和的,并不像与他们邻近的新西兰土著人那样嗜杀成性。”

写作指导

什么是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主要分为人物的独白和对话两种类型。

阅读思考

1.在高地上,是谁帮助了勋爵等人?

2.地理学家再次对信件做出了哪些解读?

词语积累

快活 感慨 矫健 汹涌报酬 动容 负担 一无所知疑惑不解 迎刃而解

注解:
1愉快;快乐。

2有所感触而慨叹。

3强壮有力。

4(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5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6脸上出现感动的表情。

7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费用等。

8什么都不知道。

9心里的困惑没人能解答。

10比喻只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