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及其并发疾病推荐用药
介绍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冠心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并发糖尿病、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冠心病并发痛风、冠心病并发脑梗死的推荐用药,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心绞痛用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一过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可向左肩背及左上肢、颈部放射,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有濒死感。
西药
1.发作期 发作时立刻休息,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或用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服。必要时可用罂粟碱15~30mg,肌内注射。
2.缓解期 选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预防心绞痛的发作,须联合应用作用持久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这些药物在前面已经叙述得很详细了。
硝酸酯异乐定50mg,1/日,晨口服
拜阿司匹林0.1mg,1/日,早餐后
钙离子拮抗剂合心爽30mg,2~3/日,口服
β受体阻滞剂(适于心率快血压偏高者)倍他乐克25mg,2次/日口服
降脂药他汀类:立普妥20mg/日口服适于高胆固醇血症;贝特类,力平之:200mg1/日口服,适于高三酰甘油血症。
中成药银杏叶片1片3/日口服
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 含服,每次4~6粒,每日3次,急性发作时10~15粒含服。用于冠心病之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者。
2.麝香保心丸 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或发作时服用。用于寒邪内犯、气血阻滞之冠心病心绞痛。
3.血府逐瘀口服液 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气滞血瘀者。
4.参附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10~20mL,每日1次。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之证属阳气暴脱者。
中药单方
1.山楂益母茶 山楂30g,益母草10g,茶叶5g,用沸水冲泡,每日饮用。用于瘀血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2.急心痛效方 山羊血0.3g,烧酒化下。主治心绞痛急性发作。
中药复方
1.心痛饮
组成 丹参30g 三七2g(冲服)降香5g 薤白10g 远志10g 琥珀2g(冲服)醋炒柴胡5g 杭白芍10g 五味子5g 橘叶10g 卧蛋草10g 党参10g 炒枳壳5g 桔梗5g 炙甘草5g
功能 行气化瘀,祛痰通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气滞血瘀、痰浊壅塞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刘鸿.天津中医,1993,(5):116
2.冠通汤
组成 丹参9g 炒赤芍9g 桃仁4.5~9g 降香3g 生香附9~15g 广郁金15g 全瓜蒌15g 延胡索9g 远志3g 清炙草3g
功能 活血理气,化瘀通脉。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张镜人.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
3.参元丹煎剂
组成 黄芪15g 党参15g 玄参15g 丹参15g 地龙10g 延胡索10g 土鳖虫6g 水蛭6g
功能 祛瘀通络。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瘀血内阻证,或兼有气虚、阴虚证候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刘红旭.中医杂志,1999,(4):219~221
急性心肌梗死用药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和对坏死心肌的全身性反应,常并发急性循环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本病要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的原则是尽量挽救急性缺血的心肌,争取缩小梗死范围,防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西药
1.镇静剂止痛
(1)安定 10mg,肌内注射,后根据病情改口服,每次2.5mg。
(2)吗啡 每次3~5mg,静脉注射,或每次5~10mg,肌内注射,必要时15~30分钟后可重复1次,以后4~6小时可重复使用。
(3)替啶 每次25~50mg,静脉注射,或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4~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尤其适用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2.改善心肌缺血治疗
选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扩张冠状动脉及小动脉,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如异舒吉注射液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60~120μg/min。
3.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1)阿司匹林 160~300mg,每日1次,可长期服用。
(2)肝素 50m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使用时严格监测出凝血时间,连用3~5天。
4.如病人条件允许应立即做冠脉造影检查,给PCI治疗植入支架,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生命,发病6小时以内最佳。
5.溶栓治疗如病人不能介入手术治疗,应早期(6小时以内)溶栓治疗。
尿激酶 每千克体重1万~2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滴完。
6.恢复期用药
急性期需住院治疗,出院后恢复期治疗参考心绞痛用药,同时需加用:
依苏5~10mg 1/日口服
万爽力20mg 3/日餐中口服
波立维75mg 1/日口服(根据医嘱)
目的:控制心后的心室重构,防治心衰。
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 每次10~15粒含服,每日3~5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发作期。
2.苏合香丸 每次1丸,口服,每日1~2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证属气滞寒凝者。
3.生脉注射液 静脉滴注,每次30~60mL,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型。
4.川芎嗪注射液 每次80~1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可再进行1个疗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气滞血瘀之疼痛明显者。
5.葛根素注射液 每次0.2~0.4g,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中药复方
1.心梗六味汤
组成 人参6g或党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赤芍12g 川芎10g 丹参20g
功能 益气滋阴,化瘀止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者,并可减少室颤与室速的发生。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3):251
2.心梗方
组成 桂枝10g 三七6g 郁金9g 琥珀3g(研末冲服)蒲黄10g 丹参15g 赤芍12g 炙甘草10g 红参10g(另炖)黄芪30g
功能 补气通阳,化瘀止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证属气阳亏虚、瘀血阻络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郭凯明.广西中医药,1999,(1):12~13
3.化死血方
组成 当归尾15g 川芎、牡丹皮、苏木、红花、延胡索、桂枝、桃仁、赤芍各9g 降香、通草各3g 炒麦芽6g 穿山甲9g
功能 活血化瘀,通畅行气。用于死血作梗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用法 水煎服,入童便、酒、韭汁饮之,每日1剂,日2次服。
来源 岳美中.名医治验良方.
4.徐氏心肌梗死方
组成 丹参30g 当归18g 川芎15g 红花9g 桃仁12g 鸡血藤18g 瓜蒌15g 薤白9g 檀香9g 太子参12g 甘草3g
功能 活血化瘀,通阳益气止痛。用于心肌梗死缓解期或陈旧性心梗。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徐乃斌.实用中医药杂志,1993,(2):30
冠心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心衰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下肢浮肿,尿少,食欲不振等。治疗的原则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心衰发生的诱发因素。
西药
1.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①静脉用:选用速效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0.4mg或毒毛K0.25mg,注射液以20mL 25%糖或0.9%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常用半量西地兰0.2mg毒毛K0.125mg。视病情间隔1~2小时可重复给药,24小时总量不超过西地兰1.2mg毒毛K0.75mg。
②每日维持量疗法:适用于病情不太急的慢性心衰患者。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是地高辛,每日1次口服0.125~0.25mg。
(2)β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常规应用2~5μg/(kg·min)对低心排血量、高充盈压和低血压的急、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显著效果。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一般以50μg/kg稀释后静注,继以0.375~0.75μg/(kg·min)静点维持。氨力农毒副作用较大现已少用。
2.血管扩张剂
(1)硝酸甘油 静脉滴注最初剂量为10μg/min,5~10分钟增加剂量1次,一般用量为20~50μg/min。
(2)酚妥拉明 静脉滴注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μg/min。
3.利尿剂
(1)氢氯噻嗪 每日量25~50mg,分2次口服。
(2)安体舒通 每日用量40~120mg,分3~4次口服。
(3)呋噻米(速尿)20mg 1~2/日,口服或静注。
4.β受体阻滞剂 临床症状稳定时开始使用,开始剂量要小,递增剂量要慢,一旦病情加重,应迅速减量。可用美托洛尔,每次12.5~25mg,每日1~2次,口服。可增量至每次50mg,每日1~2次。
5.心肌代谢赋予药 G-I-K即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液:通常以10%葡萄糖液+10%氯化钾10~15mL+普通胰岛素8~12U,也可加25%硫酸镁10~20mL,静脉滴注。
处方:心衰用药(缓解期)
1.地高片0.125g,1/日,口服(服3~5天停1~2天)
2.速尿20mg安体舒通40mg,1/日,口服(见尿增多后补钾,浮肿消退后停药)。
3.倍他乐克缓解片23.75mg,1/日,口服(根据病情遵医嘱服用)。
4.万爽力20mg,3/日,口服。
5.欣康缓释片40mg,1/日口服
6.芪参益气滴丸0.5g,3/日,口服。
中成药
1.心宝丸 轻者每次2粒,中度每次3粒,重者每次4粒,每日3次。用于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证,尤其适用于心跳缓慢者。
2.参脉注射液 每次20~30mL,加入50%葡萄糖液30mL,静脉椎注,每日1次;1~2次后用50~10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
3.万年青注射液 每次2~4mL,用50%葡萄糖液20mL稀释,静脉推注,每日2~4次。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
中药单方
1.强心散 蟾酥1份,茯苓9份,每次口服用量60~100mg,每日3次。有强心利尿作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2.葶苈子散 葶苈子末3~6g,每日3次冲服,有利尿强心作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3.丽参虫草汤 高丽参15g,冬虫夏草10g,加水150mL,煎2小时内服,用于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
4.福寿草 用3%福寿草浸液(每毫升含全草30mg),每次1~3mL,口服,每日2~3次。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药复方
1.桂枝葶苈汤
组成 附片15g 干姜、桂枝各9g 葶苈子15g 茯苓、防己各30g 白芍15g 丹参、锻龙齿各30g 黄芪、党参、瓜蒌各15g
功能 温阳利水,活血祛痰。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慢性心力衰竭。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徐龙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2.强心活血汤
组成 人参(另煎)10g 黄芪60g 丹参60g 川芎15g 赤芍15g 益母草30g
功能 益气活血。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郑梅生.中医心病临床与进展.
3.抗心衰方
组成 赤芍、川芎、丹参、鸡血藤各15g 党参、益母草、麦冬各25g 附子10~15g 五加皮10~15g 泽兰15g
功能 温阳益气,活血强心。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周德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用药
冠心病人常可见各种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的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以及引起快速性心率失常的预激综合征。缓慢性心率失常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及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传导阻滞。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西药
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两大类。
1.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
(1)美西律 口服,每次150~200mg,每隔6~8小时服用1次,以后可渐减。用于急慢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2)心律平(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口服,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3)胺碘酮 口服,开始每次200mg,每日3次,饭后服,1周后可改为每日200mg,也可以每周服用5天,停2天,以减少不良反应。本药为有效的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早搏,可用于伴有充血性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患者。
(4)利多卡因 首次可给50~100mg静注,1~2分钟内注完,然后给予2~4mg/min静滴维持。用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所致的心律失常。
2.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
(1)阿托品 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口服剂量0.3~0.6mg,每日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每次1~2mg,必要时可在15~30分钟后重复使用。
(2)肾上腺素 每次0.25~1mg,静注或肌内注射,重危病人每次0.1~0.5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mL内缓慢静注。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停等。
(3)异丙肾上腺素 1~2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心跳骤停等。
处方:心律失常用药
适用于房早、房速
1.心律平片150mg 3/日 口服(不宜长期服用,病情好转后减量停用)
2.潘南金片1~2片 3/日 口服
3.倍他乐克25mg 2/日 口服(适于心率快,血压偏高者)
4.振源胶囊50mg 3/日 口服
适于室性早搏
1.慢心律150mg 3/日 口服
2.潘南金1~2片 3/日 口服
3.倍他乐克(同上)
4.参龙宁心胶囊4粒 3/日 口服
如病情较重,早搏不易控制,可考虑应用胺碘酮:0.22~3/日,口服(注意不能长期服用,须定期复查甲功三项、胸片等)
地高辛:适于快速型房颤伴心功能不全病人,半量间断给药,0.125mg 1/日 口服
中成药
1.黄杨宁 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主要含黄杨生物碱,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轻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控制心率等作用。用于室性早搏和冠心病心绞痛。
2.心律宁 每次100~150mg,每日3次。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延缓房室传导及降低自律性,用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3.安神补心丸 为浓缩丸,100粒重15g。成人每次服15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血不养心之心悸。
4.心定丸 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适用于阳气衰微、心阳不振之心悸。
5.振源胶囊 为人参果实的总皂苷,每粒25mg,每次50mg,每日3次,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
中药单方
1.整律Ⅰ号 苦参20g,茵陈15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主治痰热扰心的心悸证,症见心烦易怒,悸动不安,大便秘结,舌红苔滑,脉滑数。
2.羌活 羌活3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治疗室性早搏。
3.延胡索粉 延胡索粉3~6g,冲服,每日2次,用于心房纤颤。
中药复方
1.清心定搏汤
组成 生地30~60g 赤芍15g 白芍15g 牡丹皮15g 水牛角15g 玄参12g 苦参18g 炙甘草12~18g 连翘12g 天门冬10g 麦冬10g 丹参30g 生龙齿30g 珍珠母30g 黄连6g 琥珀粉1.5g(吞服)
功能 凉血清心,滋阴养心,重镇宁心,适用于阴虚血热之心悸。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中医老年病学.
2.温通复脉汤
组成 党参10~15g 黄芪10~15g,柴胡10g 干姜10g 升麻10g 肉桂1.5~3g(后下)白术10g 当归10g 陈皮10g 净麻黄3~6g 细辛3~6g 制附子10g 炙甘草10g
功能 益气温阳,温经散寒,提高脉率,适用于脾肾阳虚、心阳不振之心悸见脉象迟缓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中医研究,1999(2):27~28
3.早搏宁汤
组成 常山3~12g 苦参15~30g 姜半夏9g 茵陈蒿9~15g 瓜蒌皮9~15g 虎杖9~15g 丹参9~30g 炙黄芪9~30g 炙甘草9~30g
功能 清热化湿,补气活血。用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症见心动悸,脉结代,属频发性早搏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张笑平.新中医,1987
4.强心饮
组成 党参15g 黄芪15g 丹参15g 益母草30g 附块5g 淫羊藿12g 黄精12g 麦冬15g 甘草6g
功能 温阳益心,活血强心。用于病窦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偏慢的冠心病及窦性心动过缓者,症见胸闷气短,心悸怔忡,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细或沉迟,或结代。
用法 水煎,分2次服下,每日1剂。
来源 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1984
冠心病并发高血压用药
冠心病患者常常并发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过高的血压控制不良,可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发生心肌梗死、心衰或猝死的几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有必要把血压控制在最佳范围内[16~21.3/10.7~12.0kPa(120~140/80~90mmHg)之间不包含21.3/12.0kPa(140/90mmHg)]。
西药
在治疗冠心病基础上,合理选择各类降压药物。
1.针剂降压药 高血压急症、危象时静脉给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普钠。
2.口服降压药 目前主张①要用长效缓释剂型,24小时平稳降血压。②联合用药,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可选用二联、三联(较少用四联)疗法。最常用为钙拮抗剂+ACEI/ARB(二联),必要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三联)。
二联络活喜+贝那普利;拜新同+替米沙坦适用于Ⅱ级以上高血压病人。
三联在二联基础上加用利尿剂,可选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β受体阻滞剂,可选倍他乐克/康忻。
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 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用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高血压病。
2.珍菊降压片 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用于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
中药单方
1.罗布麻叶 每日10~15g,泡水代茶饮用。适用于有热象或浮肿的高血压病。
2.玉米须 玉米须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高血压病兼见下肢浮肿者。
3.泽泻、炒白术、牛膝 泽泻30g,炒白术15g,牛膝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脾虚痰浊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昏,倦怠乏力,肢体困重,纳呆,舌淡苔滑腻,脉滑而无力。
4.苦丁香、夏枯草、菊花 苦丁香10g,夏枯草50g,菊花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肝火旺盛的高血压病,症见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烦躁易怒,舌红少苔,脉洪数有力。
中药复方
1.张氏冠通方
组成 女贞子、旱莲草、紫石英、磁石各12g 丹参30g 赤芍10g 白芍10g 瓜蒌12g 薤白6g 石菖蒲6g 远志6g 葛根30g
功能 滋阴养血,通阳化瘀。用于冠心病并发高血压病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张秀琴.名医治验良方.
2.镇肝潜阳汤
组成 生石决明30g 菊花10g 龙胆草10g 白蒺藜10g 知母10g 黄柏10g 旋覆花10g 代赭石20g 牛膝10g 钩藤12g
功能 平肝潜阳,苦降泄热,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少眠多梦,每因精神刺激加重,脉弦数有力。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3.黄精四草汤
组成 黄精20g 夏枯草15g 益母草15g 车前草15g 莶草各15g
功能 平肝补脾,通络降压,用于高血压病症见眩晕,手麻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4.逍遥降压汤
组成 牡丹皮12~15g 栀子12~15g 黄芩12~15g 菊花各12~15g 柴胡15g 白芍30g 茯苓15g 钩藤15g 夏枯草15g 当归9~12g 薄荷9g
功能 清肝解郁,平肝降压。用于高血压病之肝郁化火者,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脉弦实等症。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张文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5.黄石降压汤
组成 炒黄芩9g 石决明15~30g 生西瓜子(打碎)15~30g 夏枯草9~15g 桑寄生9~15g 玄参9~15g 干地龙9~15g 黑芝麻12~15g 益母草9~30g 怀牛膝6g
功能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压。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昏头涨,失眠易惊、虚烦不安,五心烦热,多梦健忘,舌红苔黄,脉细数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用药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而且糖尿病还可加速冠心病的发展,目前认为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即糖尿病人患冠心病几率几乎为100%,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糖尿病的防治,自始至终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要把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作为基础治疗。
西药
1.饮食与运动 合理伙食,加强卫生宣教,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和掌握搪尿病的防治常识,积极治疗及参与运动等。
2.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见下表):如D860(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等。适用于2型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小于30~40单位者。
(2)双胍类(见下表):如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甲福明)等,适用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疗效不佳者、胰岛素耐药及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
3.胰岛素 包括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3类。适应证为:①1型搪尿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③并发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④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⑤妊娠和分娩;⑥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末获得良好控制;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③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
4.特殊治疗 包括胰岛素泵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人工胰及胰岛移植等。
中成药
1.金芪降糖胶囊 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次7~10粒,每日3次。用于轻中型2型糖尿病。
2.糖脉康 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用于血瘀所致的糖尿病及并发症。
3.参芪降糖颗粒 口服,每日1袋,每日3次。用于2型糖尿病。
4.消渴丸 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初服者可每日饭后服用。
5.降糖通脉宁胶囊 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粒。适用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脑梗死、下肢血管病变、眼底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中药单方
1.天花粉、玉竹、芦根 各15g,水煎代茶饮,频频服用。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型见有周身乏力、口干欲饮、舌质稍红、脉细数者。
2.黄连膏 黄连末500g,生地黄汁、白莲花藕汁、牛乳汁各500g,将汁熬成膏剂,黄连末为丸,桐子大,每服20丸,少量温水送下。
3.生芦根粥 鲜芦根30g,桔梗50g,加水1500mL,水煎取汁1000mL,纳米入汁中,煮粥食之。适用于糖尿病属肺胃旺盛之证,症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中药复方
1.生津止渴汤
组成 山药50g 生地50g 玉竹15g 石斛25g 沙苑子25g 蒺藜25g 知母20g 附子5g 肉桂各5g 红花10g 另加猪胰子适量
功能 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肾阴不足型糖尿病,症见“三多一少”,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红绛,苔微黄,脉沉细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任继学.名医秘方荟萃.
2.益气滋阴饮
组成 黄芪50g 人参15g(或党参30g)玉竹、枸杞子各20g 天冬20g 玄参20g 生地25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功能 益气滋阴,补肾润脾,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症见疲倦无力,口干,腰脊下肢酸痛,舌红苔燥,脉弦滑,血糖、尿糖甚高。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张琪.临床经验集.
3.降糖活血方
组成 丹参30g 川芎10g 益母草15g 当归12g 赤芍12g 白芍15g 木香6g 葛根15g。
功能 理气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型糖尿病。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中医老年病学.
4.温肾降糖方
组成 肉桂24g(切碎蒸汁对入,不可火煎) 鹿茸粉3g(另装胶囊,分2次随药送服) 黑附块18g 桑螵蛸9g 山茱萸12g 大山参12g 巴戟天9g 补骨脂9g 覆盆子9g 金樱子9g 野于术15g 怀山药30g 芡实米30g 灵芝草9g
功能 壮火补虚,固脱填髓。用于下元不足、脾肾虚寒型糖尿病,症见尿意频繁,小便清长,朝夕不断,有时尿呈炎青色,有时上浮一层如猪膏,口不欲饮食,气短音低,大便时溏,四肢厥冷,舌淡不红苔薄白,脉沉迟。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施今墨.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用药
冠心病人常有血脂紊乱、增高,同时血脂增高也可增加冠心病人的心绞痛及心梗发生率,二者相互影响。故治疗冠心病的同时,也应注意血脂的变化,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酰甘油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有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患者都应服用降脂药,即使血脂正常也应早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这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其他作用(包括抗炎、清除氧自由基等)。通过降低血脂的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血黏稠度,防治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使心肌供血得到改善,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西药
临床常用他汀类、贝特类药物、卡因酸类等较少应用
1.阿托伐他汀(立普妥) 20mg睡前口服,为他汀类降脂药中疗效最强药。
2.氟伐他汀(来适可) 口服,每日20~40mg,晚餐后或临睡前一次服用。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3.阿昔莫司(烟酸类调酯药) 口服,每次250mg,每日2~3次。用于高脂血症。
4.非诺贝特 口服,每次100~200mg,每日2次。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
中成药
1.降脂灵颗粒 口服,每次1袋,每天3次。忌食肥甘厚腻。其片剂用法为每次5片,每日3次。可用于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2.绞股兰总苷胶囊 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8周为1疗程。用于高脂血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等症状者。
3.血脂康胶囊 口服,每次2粒,每天2次,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每日可服用2粒。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
4.脂必妥片 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及其引起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也可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
中药单方
1.女贞子 女贞子适量,研细为末,蜜制为丸(每丸含生药5.3g),每次1丸,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2.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适量,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10g。
3.三七 生三七适量,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0.6g。饭前服,连服1~2个月。
4.大蒜 嚼食生大蒜,每天达3g以上,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5.花生壳 花生壳120g,水煎服,每日1剂。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
6.水蛭粉 水蛭除去杂质后自然风干,粉碎后过120目筛,以细粉装入胶囊内,每粒含0.25g。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痰瘀阻络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四肢麻木,头痛头晕,舌有瘀斑,脉沉涩。
中药复方
1.参乌降脂饮
组成 生何首乌30g 泽泻15g 柴胡10g 大黄(后下)3g 红参粉(分冲)3g 三七粉(分冲)3g 水蛭粉(分冲)2g
功能 清肝利胆活血,适用于肝郁气结之高脂血症。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2):23
2.化浊降脂汤
组成 苍术10g 半夏10g 泽泻10g 胆南星5g 何首乌20g 桑椹15g 沙苑子10g 蒲黄6g(冲服)草决明15g 茵陈蒿10g 山楂10g 荷叶15g 虎杖10g 三七6g(碾粉冲服)
功能 理气降浊,燥湿化痰,用于痰浊阻遏之高脂血症。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舒春兰.湖南中医杂志,2003(2):7~9
3.防芪抵脂汤
组成 防己12g 黄芪12g 党参各12g 白术12g 泽泻15g 大黄6g 水蛭6g 桃仁9g 生姜3片 大枣5枚 甘草6g
功能 健脾利温通腑,用于脾虚湿盛之高脂血症。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中医老年病学.
4.宁脂方
组成太子参9g 白术9g 制半夏6g 陈皮6g 泽泻9g 丹参9g 山楂9g 玄明粉3g 荷叶15g
功能健脾化痰,消积导滞,活血化瘀,降脂减肥。用于高脂血症,症见食欲减退,乏力气短,形体肥胖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张镜人.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张镜人卷.
5.桑椹方
组成桑椹15g 五味子6g 党参15g 怀山药30g 丹参30g 生山楂15g 泽泻15g 枳壳15g
功能滋肾生精,健脾益气,降浊通络。多用于老年性高脂血症,症见体态略胖、乏力气短者属脾肾精气不足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柏仲英.名医治验良方.
冠心病并发痛风用药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痛风肾,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原发性痛风目前不能根治,本病防治目的为:①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②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③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首先要控制饮食 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豆制品、酵母),严禁饮酒(特别是啤酒含大量嘌呤),适当运动,防止肥胖,多饮水,增加尿酸排泄,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双氢克尿噻)利尿剂,慎用阿司匹林等。
药物治疗急性期 ①秋水仙碱:初始口服1mg,随后每2小时1mg,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第1日最大剂量6~8mg。②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罗非昔布等,可选择其中一种禁止同时服用2种以上,否则不良反应增加,疗效不增加。③糖皮质激素:如上述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可选用泼尼松等,应根据医嘱慎用。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 ①排尿酸药:丙磺舒、磺砒酮类、肾功能不全尿酸盐结石形成或尿酸盐每日排出>600mg不宜应用,同时注意多饮水、口服碳酸氢纳等碱性药物。②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100mg 2~4/日最大每日600mg。
冠心病并发脑梗死用药
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与冠心病发病机理相同,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可加速脑动脉硬化过程,一旦血管严重狭窄,发生栓塞则根据闭塞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眩晕、耳鸣、视觉障碍等。
急性期治疗
1.溶栓 发病3~6小时内,可给予rt-pA、尿激酶等溶栓治疗。
2.抗凝 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3.降纤 降纤酶、东菱克栓酶。
4.对症 脱水,保护脑细胞。
5.介入治疗或微创治疗。
6.中药 可选用川芎素、丹参、葛根素等药物静滴。
恢复期
1.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0.1g,1次/日口服;②氯吡格雷50~75g,1次/日口服。
2.改善脑循环 ①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西比灵、根据病情选用。
②银杏叶制剂:金纳多、三九舒血宁等。
③中成药:脑心通、血栓通等。
3.康复训练 针灸、按摩、器械练习等助于病人恢复患肢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