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曾国藩幕府

    徐寿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那时的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内政治腐败,人民苦不堪言。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满清王朝摇摇欲坠。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南京离无锡相隔不远,徐寿的生活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他和当时许多封建士大夫一样,以为农民起义是大逆不道,因而仇视太平军。他参加了无锡地主们办的团练,防备太平军的到来。这是由于他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虽立场反动,但对此我们不必苛求他。由于清军在南京城外筑起了江南大营,阻止了太平军向苏州方向的进攻,无锡得以暂保无事,所以才有他那几年访学上海、潜心科学研究的时光。其间,1856年江南大营曾被太平军攻破,苏沪震动,但太平军被阻止在镇江以西。后来清军重建江南大营,无锡又恢复了平静。到了1860年5月,太平军再度攻破了江南大营,并乘胜东下,很快,无锡、苏州等地即被攻下。徐寿的长子大吕在这场战乱中被太平军砍伤手臂,致使终生残废。徐寿因此更加痛恨起义军,他率领全家逃到了山中躲避。这期间,虽然度日如年,但总算保全了性命,只可惜他以前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笔记、手稿在这场农民战争中片纸无存,全部毁失了。

    在南方太平军攻克江苏省会苏州的同时,在北方,英法联军封锁了渤海湾,准备向天津、北京进犯。满清王朝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1860年8月14日,英法联军攻占塘沽,24日侵占天津。不久,他们向北京进逼。9月18日,京郊通州失陷。21日,咸丰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10月13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在遭到这伙外国强盗的洗劫之后,于10月18日被他们焚毁。随后,咸丰之弟恭亲王奕代表咸丰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并增开通商口岸,清王朝允许洋人深入内地传教、游历和通商,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英法联军之役结束后不久,西方列强陆续向北京派驻了公使,加强了他们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死,其子载淳(即同治)继位,时年仅6岁。咸丰遗命八大臣辅佐政务。11月初,慈禧太后(同治之母)等发动政变,攫夺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从此慈禧垂帘听政,任命恭亲王为议政王,负责对内对外事务。

    英法联军之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的鸦片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全国上下无论对于西方列强还是对自己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没有引起应有的震动。但这一次英法军队仅以有限的兵力就长驱直入,很快就侵占了京城。“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大清国的龙颜都丢尽了。这时候,全国上下才一致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清政府的内外政策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推行所谓“自强新政”,即后世所称的“洋务运动”。其推行人即所谓“洋务派”。他们目睹火轮船横冲直撞,洋枪洋炮威力无比,便以为清政府若有这些东西,一则可剿灭农民起义军,一则也可抵御列强。因而,他们主张联络列强,采用西方的军事技术制造军火,训练军队,以图自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首领,在地方上则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僚。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该年年底他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后扩编为湘军),以对付北进的太平军。他靠残酷镇压太平军起家。1860年8月,被咸丰任命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成为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在同太平军的作战中,湘军就使用了西洋枪炮大败太平军,使曾国藩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因而在1861年9月湘军攻陷安庆之后不久,他就办起了一个新式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本来,他是打算先购买西洋炮船后,再进行仿制的。他向清廷报告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他深信中国人“智者尽心,劳者尽力,无不能制之器,无不能演之技”。但那时由于南京、苏州等地还为太平军控制,客观条件难以很快购得船炮。因此,他不等购得洋炮洋船,就开始访求“覃思之士,智巧之匠”。恰巧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一些江苏人,大概他们中有人听说过徐寿心灵手巧,能够制造轮船。于是在这年秋冬之际,曾国藩向清政府保举的6人之中,徐寿和华衡芳作为江浙中“才能之士,能通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者”,名列其中。清廷中央政府即命令江苏巡抚薛焕找到他们,护送至曾国藩的军营。那时徐寿正在上海逃避太平军。薛焕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徐寿和华衡芳。所以直到第二年三月,徐寿和华衡芳才到达安庆曾国藩军中。随后,徐寿即作为曾国藩幕僚中的技术专家,开始进行试制轮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