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引进制器之器

    在试造轮船的过程中、徐寿深感引进西方技术的迫切性。因此,早在1863年春,徐寿等技术幕僚即向曾国藩建议开设一座采用外国当代技术的机器厂。曾国藩也颇表赞同。但是由谁来采购外国设备呢?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久,他们了解到容闳正在九江贩茶,就向曾国藩推荐了容闳。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我国近代第一位留学外国大学毕业生。他出生贫苦,因家里无力供他上学,就进了外国传教士开办的免费学校。后来又到香港玛礼逊学堂继续读书。1846年该学堂校长勃朗(Samuel Robbins Brown,1810—1880)回美国时,把容闳和另外两外中国学生带到美国留学。后来容闳考取了著名的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容闳热爱祖国,毕业后即回到国内,打算将自己的所学贡献给祖国。然而,蹉跎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赏识。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为国家所用。咸丰末年,容闳在上海的时候,他就与李善兰、徐寿和华衡芳等热心西学的人结识了,并成为好友。他们得知容闳在九江逗留,就向曾国藩极力赞扬他,说他在美国受名牌大学教育,人才难得,且他非常爱国,早就想为国家效力等等。曾国藩被他们说动了,答应邀请容闳到安庆来。

    1863年9月,容闳到达安庆。先和李善兰(他也是1862年被招募到曾国藩部下)、徐寿等会晤。兵荒马乱之中分离数年,老朋友相见,平安无恙,大家都感到格外高兴。次日曾国藩召见,曾对容闳的举止应答非常满意。但曾国藩没有立即安排容闳的工作,容闳来营后半月内除了与徐等闲谈之外,无所事事,不明白曾国藩叫他到这里是为什么。他们这才告诉他究竟,并征询容闳对机器厂的建议。容闳根据他在美国的见闻,提出了该厂应该以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为主,即先设立一母厂,生产各种通用机械,由这母厂生产制造枪炮、农具等所需的机械,然后才设立各种机器厂来分类制造。徐寿等对此深表赞同。他们和容闳商量了在曾国藩下次召见容闳询及此事时,如何答对,以期赢得曾国藩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机器厂的计划得到实现。

    不久,曾国藩再次召见容闳时问道:“你以为目前为中国谋最重要最有益的事业,应该从哪里着手?”容闳就按照徐寿等人的意思,答以要建机器厂,接着又讲了一番应该建什么样的机器厂。曾国藩听后说:“我对这些事不甚了了,徐寿和华蘅芳两位对此素有研究,你先与他们详加讨论,然后再制订计划和办法。”

    徐寿、华衡芳等即与容闳认真商议,决定托容闳再征求外国专门机器工程师的意见。1863年10月,曾国藩即给予容闳以全权,让他前往国外探询专门工程师,调查什么机器对中国最为适用,至于购办机器等一切事,也完全委托容闳。不久,容闳即带着6.8万银两的专款,前往美国购办机器。

    容闳到美国后,找专家设计了机器图纸,选定马萨诸塞州的朴得南公司(Putnane & Co.)制造。1865年春,全部机器制造完工。然后由纽约港轮船装运,于当年夏秋之际运抵上海。

    当时,暂时代理两江总督的淮军头目李鸿章(1823—1901)指示部下在上海购买位于虹口的一家美国人经营的旗记铁厂,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上海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容闳采买的这批机器到达上海的时候,江南制造局开办还没有多久。那时曾国藩正在徐州指挥与捻军作战,经他同意,这批机器被安置在江南制造局。

    这是我国在清末洋务运动中进口的第一批重要的外国机器。江南制造局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这批美国制造的机器是其开创时期的主要设备。徐寿对引进这批机器有倡议之功,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