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丘比特"导弹

1955年11月份,布劳恩的团队又接手了一项名为"丘比特"计划的项目。

这种导弹推力更大,射程更远;可以在舰上甚至潜艇上发射;还可以改成多级火箭,对今后的航天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海军就看过有关火箭水下试验的技术报告和影片,但是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至他们得知,苏联人可能已经拥有能从水下发射火箭的潜艇时,海军最高将领们有些坐不住了,他们要落实这种消息的可靠性。于是,美国海军代表与布劳恩等火箭专家在雷德斯通兵工厂举行了一系列会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类似研究工作的布劳恩指出,用远洋船只,甚至用潜艇来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是可行的,这么肯定的态度让海军代表既惊讶又有些怀疑。

在海军部又和布劳恩举行了多次技术性会议后,他们很快就信服了,终于决定和陆军一道,在布劳恩的技术指导下,联合执行"丘比特"计划。

国防部把"丘比特"确定为陆军中程弹道导弹2号。陆军部长布鲁克于11月中旬宣布,"丘比特"计划已确定为全国最优先的重点项目,并成立了一个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宣布海军介入这项计划,水兵们很希望未来能有像他们说的那样的武器。

当丘比特计划开始实施后不久,陆军研究机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动。1956年2月1日,布劳恩被任命为雷德斯通兵工厂导弹发展处陆军弹道导弹局技术负责人。

这个新机构的任务将包括大型液体燃料火箭的研究和试制、元件装配、样品生产、静态试验和发射、后勤保证和野外维修问题及供应地面支援设备。

该局全部设施投资4300万美元,占地面积90000平方米。还包括在这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原来导弹发展科的1600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5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些都为"丘比特"火箭研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联合的"丘比特"计划的进展,海军渐渐明白,这种新的武器系统要比原来计划的复杂得多。由于船的左右摇晃,前后颠簸,起伏和倾斜,在船上安装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十分困难。

后来发现,由于对波浪缺乏控制,以及无法防备敌人的潜艇,船长不能进入预定发射位置,并把船停在那里进行实际发射,情况就变得更糟了。

结果,陆军弹道导弹局和特种工程小组的制导专家们制订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计划,使船长在发射阶段有充分的行动自由,而且采取措施,把舰艇的航向、速度和位移的修正项,从精确的理论发射点输送入导弹制导系统。

但是,更加复杂的是"丘比特"导弹和舰艇之间的机械接合问题。

大型火箭必须在"航海者"级船里加注推进剂,而且还得用机械手段在甲板上把它竖起来进行发射。在船上使用液氧,使加注燃料的操作更加复杂化。为舰艇设计了非常复杂的液氧转移设备和泄放设备,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安全操作程序。

像"航海者"级这样的船只,硬度低,货船型,所有这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很显然,对于一艘核潜艇来说,如果要在水下加注燃料,或者甚至进行发射,那是根本办不到的。液体推进剂导弹可能发生推进剂爆炸、毒气及其他类似危险,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固体推进剂制造商们使海军相信,他们在固体推进剂方面大有进展,他们已经能制造中程弹道导弹了。于是,海军就重新审查计划,最后决定放弃使用液体燃料的"丘比特"计划。

海军认为固体推进剂潜艇弹道导弹不需要危险的加注设备,最重要的是,使用固体推进剂中程弹道导弹可以使海军完全跳过过渡性的水上舰艇试验阶段,立即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在最终目标上,即拥有以核潜艇为基地的中程弹道导弹,最终拥有洲际弹道导弹。

因此,海军与陆军分道扬镳,并于1957年1月,独自地进入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领域。而陆军方面的布劳恩团队则继续进行"丘比特"导弹的研制工作。

1957年初,"丘比特"导弹进行了首次试飞,但因尾部电路周围产生意外高温而中途失败。只要在导弹的底部装上更有效的防热装置,这个问题就可以迅速解决。

第二次试飞也没有取得完全成功,因为液体燃料的晃动对导弹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曾经预料到会有某种晃动影响,但是它的强烈冲击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布劳恩迅速制定了一个日夜赶工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1957年5月31日,"丘比特"飞行第一次获得圆满成功。早些时候导弹的弹头在重返大气层时过热的问题也因为采用纤维玻璃技术得以解决。这样,"丘比特"导弹便很有希望成为美国第一枚作战用的中程弹道导弹。

9月,一个比例为1/3的"丘比特"头锥模型在一枚"丘比特"-C的试验性三级"红石"火箭上成功地飞行了2100千米。降落伞在大西洋上回收以后,对这个头锥进行了仔细研究,证明纤维玻璃技术是可行的,是安全可靠的。

11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展示了这个按比例缩小的头锥,同时宣布,中程弹道导弹的重返大气层问题已经成功地解决了。

在卫星项目上输给海军之后,有个一直支持布劳恩团队的人,他就是国防部卫星计划可行性研究委员会主席、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杰出的物理学教授、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顾问霍默·斯图尔特博士。

在丘比特火箭研制末期,斯图尔特、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威廉·皮克林博士和杰克·弗罗利克博士一起飞往雷德斯通兵工厂,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布劳恩他们的计划。他们开了一个会,和布劳恩共同制订了一个名为"防鱼雷"的行动计划,继续轨道飞行器的研究。

这时,布劳恩正好借用"丘比特"单程导弹计划的名义,获得了批准,搞到了经费,来建造12枚"丘比特"-C,作为"丘比特"头锥重返大气层试验火箭。

"丘比特"-C是完全按照头部可携带地球卫星的火箭的样子建造的,第一枚"丘比特"-C试射时以每小时25700千米的速度飞行5300多千米,比美国以前的任何导弹都要远,都要快,这标志着美国已经具有了发射小型卫星的能力。

过了不久,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宣布了他那著名的"任务和使命"的指示,明确要求"陆军要继续发展地对地导弹,这种武器的设计准则的射程限制应为320千米左右。"这表示陆军不能再搞中远程弹道导弹,这个指示等于要了陆军导弹研究的命。

这一道命令就像陆军的一枚导弹掉下来发生了剧烈爆炸似的,引起了震惊和混乱。陆军弹道导弹局的设计、管理和生产人员,有的摇头表示迷惑不解,有的说,"简直是狗屁不通……"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花了大约两亿美元研制的丘比特导弹就白白地扔在哪里吗?已经拥有能够发射卫星的大型运载火箭的陆军弹道导弹局,现在被要求只能搞短程导弹,这岂不是滑稽?!

布劳恩的好友、陆军弹道导弹局的优秀成员小约翰·尼克森上校愤怒不已,他写了一份备忘录,揭露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亚瑟·雷德福海军上将的幕后活动,以及空军想把陆军踢出导弹研究行列的明显意图,对某些军方高官为了自己军种和承包商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尼尔森把这份备忘录分别给了朋友、一些私人承包商、国会议员以及几个报刊专栏作家。

被惹恼的军队高官把尼尔森送上了军事法庭。

布劳恩跟朋友直率地表示,备忘录里毕竟没有什么真正秘密的东西,只是说明了陆军的情况,并认为大家应该尽全力保护尼克森上校。"我认为这是一份写得很好的文章。"布劳恩笑着说。

"尼克森就好像足球赛中指挥进攻的一名四分卫,告诉我们该做什么,采取什么行动,"布劳恩在法庭上作证时说,"我认为,要不是他,就不会有'丘比特'导弹。说服国防部让我们搞'丘比特'计划的正是尼克森上校。"

还有一些人像布劳恩一样为尼尔森作了证。

军事法庭原来说尼尔森犯有叛国罪、间谍罪和伪证罪,但是后来陆军相信尼克森的动机是完全高尚的,只是因为急于促进陆军的事业而超越了界限,于是决定放弃这些指控,最后只是以违反安全规定判处了停职一年,并罚款1500美元。

尼尔森事件给陆军研制导弹带来了好的影响,国防部长威尔逊同意自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月1日从国防部资金中为"丘比特"计划提供经费。鉴于当时的舆论,威尔逊提出了辞职,并被批准。

新国防部长尼尔·麦克尔罗伊接任后,发布了一道新命令:陆军认为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战术目标,就可以制造什么样的导弹。

尼克森上校的个性很强,对自己坚信的东西充满力量和勇气。在审判中,一位将军私下评论道:"看来,陆军里真正为信仰而斗争的只有上校一个人。"他的朋友们说,他不是科学家,但是他促进了科学理想的实现。他热爱科学,三句话不离科学,和任何一个科学团体都相处得很融洽。

多数人不知道,最先提出陆军弹道导弹局设想,推进这一计划,并且最终帮助建立起这个机构的正是尼尔森上校。"这也许是他对卫星计划和美国第一颗成功的卫星'探险者1号'作出的最大贡献。"布劳恩后来回忆道。

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尼尔森和布劳恩终于使陆军真正对卫星计划发生了兴趣。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原来的轨道飞行器计划终于呈送给了陆军导弹研究和发展负责人詹姆斯·加文中将。

但是加文中将像许多人一样,在试图说服国防部允许陆军进行研究时,没能取得成功。然而,在苏联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最终使美国挽回面子的,还是布劳恩的这一项计划。

至1957年12月,陆军弹道导弹局已经发展有4100名文职人员,还有1300名军事编制人员。整个设备投资增加到6000万美元左右。还建设有新的结构和力学实验室以及新的大型计算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