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探索者
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上下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航天时代故步自封的大量批评。批评家们不得不承认,苏联在火箭武器方面已经超过美国,在科学技术竞赛中已经明显领先。
"毫无疑义,"布劳恩说,"苏联人征服外层空间首先获得成功。"
当美国公众后来了解到苏联人的"人造卫星2号"有效载荷总重量为500千克,用的是大型火箭发动机,已经具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时,公众的呼声发展成咆哮和怒吼,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得不改变了态度。
1957年11月8日,各通信社都发布了来自国防部的下列消息:"国防部长今天指示陆军部,用改进的'丘比特'-C导弹着手发射一颗地球卫星。"
亨茨维尔的市民们喜气洋洋,可是,在陆军弹道导弹局里,梅达里斯将军和布劳恩却高兴不起来。当来自华盛顿的官方指示下达给他们时,并不是像报刊消息里说的由"陆军着手发射",而是要他们"准备发射"。
透露给他们的信息是,华盛顿打算给海军的"先锋号"一切可能的机会,直至最后一分钟。如果由于某种奇迹,海军的卫星真的发射成功了,"你们就把那些玩意儿放回到架子上去吧!"
梅达里斯把布劳恩请来,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讨论,两人决定以提出辞职向华盛顿施压。最后,花了不少时间,他们终于得到了发射卫星的任务。
布劳恩得到准许,利用"丘比特"-C火箭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号",这颗科学卫星将携带有计数器和发报机等设备。这种发报机是艾奥瓦州州立大学物理系主任、美国火箭技术专门研究小组成员詹姆斯·范艾伦博士设计的。
范艾伦原来曾经想用新的"先锋号"火箭把他的辐射测试设备送入轨道,可是好几次初步试验都失败了,"先锋号"根本就不能用。现在寄托于布劳恩的"丘比特"-C来实现他的梦想。
布劳恩不必检查他的物力,也不必分析这项工作的要求,就能告诉五角大楼他需要多少时间。从一听到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起,他的脑子里就已经装着一份说明亨茨维尔能力的财产清单。从天空中第一次传来苏联人造卫星的"嘟嘟"信号声起,他已经把该做的工作每一步都反复想过了千百遍。
其实,在布劳恩接到命令,为发射"探险者号"准备"丘比特"-C运载火箭之前,许多基本试验已经完成,以支持"丘比特"-C火箭进行的一系列"重返大气层"飞行,这也为此次发射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布劳恩和梅达里斯共同商量,在梅达里斯的坚持下,陆军正式向国防部要求90天的期限。
期限只有90天,要做的事情很多。
这次发射用的"丘比特"-C多级火箭。第一级是延长了的"红石"火箭;第二级是一组11台缩小比例的"中士式"发动机;第三级是另一组3台的"中士式"发动机:第四级是一台"中士式"发动机,"探险者号"就固定在第四级前舱舱壁上。
看似简单的结构,实际干起来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
范艾伦的测试设备产生了一大堆新的问题,"丘比特"-C火箭需要做重大改进。在为"丘比特"-C的轨道飞行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布劳恩和他的工作人员必须解决的最困难的问题,有些是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另外,"探险者号"所需要的新部件,布劳恩打电话向亨茨维尔仓库订货是解决不了的。这些新部件必须专门制造,其中许多还需要使用新的制造技术。还有,要迅速研制出适合肯尼迪航天中心操作条件的液体火箭燃料快速加注系统,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布劳恩指挥着32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布劳恩命令,探险者计划的每一项修改都进行彻底试验,而且都要试验到十全十美。
布劳恩后来回忆道,在发射第一颗"探险者号"卫星前关键性的几星期内,他常常几天不回家。"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当困难,但是最后我们取得了成功。"
期限到了,"把它运到佛罗里达去," 布劳恩非常满意地说,"可以发射了。"
1958年1月31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巨大的"丘比特"-C运载火箭高耸入云,乳白色的壳体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发射场上的人们屏声静气等待点火命令,在华盛顿五角大楼里等待发射结果的布劳恩紧张得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倒计时开始了。4……3……2……1……0!
"探险者号"在轰鸣声中飞向了天空!
当火箭到达地球上空362千米时,地面控制站发出一个信号,点燃第二级。第二级11台缩小比例的"中士式"发动机燃烧65秒。随后,第三级、第四级的发动机被依次点燃。
"探险者号"发射7分30秒后,达到每小时28800千米的轨道速度。
布劳恩觉得,他过去所有的努力也许全都压缩在这短短的8分钟里了,但是在焦急的等待中,这8分钟似乎比8年还长!
在这历史性的8分钟里,他变得极为不安,他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得很快。这8分钟是在五角大楼通信室墙上一座大钟的"滴答"声中度过的,还伴有虫鸣和电传打字电报机、编码机的"嗒嗒"声。
布鲁克部长、少数经过挑选的将军和几位陆军高级科学家焦急不安地等待着。此时,正在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和朋友心不在焉打着桥牌的艾森豪威尔正等着成功的消息,然后这位美国总统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也发射了卫星。
火箭飞行顺利的消息传到五角大楼后,稍有些放松的布劳恩迅速地做了一些计算,对布鲁克部长和其他人说,如果"探险者号"进入轨道,它将绕地球运行,刚好在106分钟后掠过加利福尼亚海岸上空。圣迭戈的月球观察站做好了一切准备,准备在上午12时41分收听"探险者号"的无线电"嘟嘟"信号。
只剩下几分钟了。12时40分,威廉·皮克林博士给圣迭戈方面打了一个电话,询问有没有听到来自卫星的声音。回话是没有听到。时钟的细长秒针走到12时41分了。
"你听到了没有?"皮克林继续问道。
"没有,先生。"
两秒钟过去了,整整一分钟过去了。
"现在听到了没有?"皮克林不耐烦地大声问。
"没有,先生。"
"怎么搞的,"皮克林对着话筒喊道,"你为什么会听不见呢?"
布鲁克把头转向布劳恩。"韦纳,"他的嗓子有些发干,用微弱的嗓音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将军们骚动起来,他们的眼睛都盯着布劳恩,开始互相探询:"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声音逐渐消失。
一阵静默之后,手里拿着电话听筒的皮克林激动地高声喊道,"他们听到了!韦纳,他们听到了!"
布劳恩看了一下自己那只大手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晚了8分钟,真有意思。"
布鲁克和将军们纷纷来跟布劳恩紧紧地握手。有人给总统那里通了一个电话,艾森豪威尔总统说了声对不起,便离开了桥牌桌,对着摆好的话筒宣布:"美国已经成功地把一颗科学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是我们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音里充满了自豪。
亨茨维尔街道载歌载舞;《时代》杂志编辑在拼命地赶写一篇详尽的、以布劳恩为封面图片的报道;白宫准备举行盛大仪式,在这个仪式上,艾森豪威尔总统将向布劳恩颁发美国公民服务奖;美国全国各地都安排了庆祝活动……
韦纳·冯·布劳恩博士成了一个民族英雄。
1958年8月1日,雷德斯通兵工厂司令官、已升任少将的托夫托伊离开亨茨维尔,到马里兰州去指挥陆军的阿伯丁试验场。亨茨维尔新老公民在大泉公园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并在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上向他表示敬意。
托夫托伊在答词中说,他在军队里服役36年,从来没有看到过像亨茨维尔这样好的社群关系。谈到纪念碑时,他说:"我把那块碑看成我们团结的标志。你们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很有进取心,最接近航天时代。"
"感谢布劳恩博士带给我们的荣耀!"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