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神话
阿丹的两个儿子
阿丹的妻子哈娃准备分娩时,人类生活的规律便慢慢健全起来了。
阿丹夫妇生的孩子是人类花园里绽开的第一朵鲜花,散发的第一缕馨香。夫妇俩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快慰和幸福。他俩看到亲生骨肉出现在大地上,后来在大地的各个角落来回奔跑,吮吸真主赐予的给养,心里异常高兴。
他们热爱孩子,视孩子为心肝。阿丹疼爱他们,哈娃关心他们。尽管哈娃在分娩时遭受了苦痛这是做母亲生育时无法摆脱的,但她还是欣喜若狂,对孩子满怀慈爱和怜悯。哈娃生了两对孪生子:卡毕勒和他的孪生妹妹,海毕勒和他的孪生妹妹。
这四兄妹在双亲的关怀下慢慢成长起来,转眼成了青年人,充满活力,朝气勃勃。两个女儿出落得活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两个儿子则在大地上奔波谋生,卡毕勒种地,弟弟海毕勒放牧。兄弟俩和睦地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
随着时光的流逝,兄弟俩男性的本能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每个人都想早日娶亲成家,在妻子的陪伴下生活。这甜蜜的希望白天黑夜在他们脑海中回荡,他俩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真主的旨意显示了他的智慧。他决定考验居住在大地上的阿丹的子孙们,让钱财和子女繁衍增殖,为大地生辉添彩。
命运决定人们不是一个民族,而必须增加。他们的观点、习性、种类、容貌、幸福和苦难都各不相同。至高的真主向人类之父默示:让卡毕勒娶海毕勒的孪生妹妹为妻。阿丹把真主的旨意告诉了孩子们,并希望他们顺从。如果没有人类那种心灵上的刚愎自用、铤而走险等弊病,他们就会遵照父命去做了。
人类的本能是贪得无厌。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并驾驭它,谁能使理智战胜感情,谁就会在今生和来世得到真主的保佑和赏赐;谁要是对自己的欲望恣意放纵,谁就会走入歧途而自找倒霉。这是人类的一块试金石,地球上每个人都要受到这块试金石的考验。
阿丹把真主的旨意告诉两个儿子以后,卡毕勒生气了,拒绝服从。因为这样弟弟海毕勒的配偶就比自己的漂亮。哥哥对弟弟满怀妒意,不满意自己应得到的,而希望娶自己的孪生妹妹为妻。漂亮的容貌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吸引人类灵魂的诱饵,它同时也可能招致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仇杀。
正是为了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兄弟俩由不和而互相怨恨。卡毕勒刚愎自用,不服从父亲的意愿,想推翻他的决定。风波出乎父亲的意料而突然降临了。他多么愿意满足两个儿子的愿望,以求他俩之间的和睦呀!
这时真主给他指出平息这场风波的办法。于是他要求两个儿子都向真主献祭,谁的祭品能被真主接受,谁就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妻子。海毕勒献了一匹骆驼,卡毕勒献了小麦。每个人都满怀自己能够获胜的希望。
海毕勒的命运好,他的祭品被接受了。而哥哥卡毕勒的祭品未被接受。因为他不服从父亲的意愿,献祭品并非出于真心。卡毕勒失败了,希望破灭了。于是他被私欲和仇恨迷住了心窍,顿生歹意。
他对弟弟说:“我不能看着你过幸福日子而我却受折磨,我一定要杀死你!”海毕勒痛苦地对哥哥说:“你应该知道你的病根,应该斩断它去遵循正路,真主是不喜欢不敬畏他的人的。”海毕勒头脑简单,心地善良。他懂得满足,敬畏真主,孝敬父母,把人世红尘视为过眼烟云。他很同情哥哥,经常劝说和关心他。同时也确认真主会保护自己,因此对哥哥的威胁毫不在意。
海毕勒规劝哥哥回心转意走上正路,希望自己这番好意会消除他心中的怨恨。他对哥哥说:“哥哥呀!你是不对的,你已背离了正路,走近了犯罪的边缘。你应该改邪归正,恳求真主的饶恕。假如你定要一意孤行,我也毫无办法,只求助于真主。但你要自负罪责,将来必下火狱。这是一切不义者的报应。”海毕勒没能消除卡毕勒心中的怨恨,也没有平息他心中的怒火。
卡毕勒一不敬畏真主,而不服从父命,于是成了地球上人类中的第一个犯罪者。由于那个卑贱的欲望,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海毕勒被哥哥杀害,成为愚蠢、无知和爱情的牺牲品。一朵鲜花枯萎了,一盏明灯熄灭了。海毕勒离开了大地,父亲再也看不到他了。阿丹非常痛苦寂寞。
他到处寻找儿子,心情如干渴的人寻找水源,饥饿的人寻找面包一样。他问卡毕勒见没见到弟弟,卡毕勒粗野地回答说:“我不是他的保护人,我不知道!”当阿丹知道海毕勒被害后,抑制住内心的怒火,沉痛而默默地悼念死者。他想:“我对内心述说这悲哀和悼念,我的一只手永远地失去了。”
海毕勒是这个大地上第一个被害的人,因此卡毕勒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弟弟的尸体。他把尸体装在一个口袋里背着到处乱走,心情焦急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尸体腐烂散发出的臭味使卡毕勒无法忍受,他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这时真主的怜悯降临了,他关心这无辜人的尸体的权利,决定保持阿丹及海毕勒的尊严,同时一定要给愚蠢的卡毕勒一个教训。卡毕勒并不配真主指教,但真主准备让他成为乌鸦的学生,以表明他连懦弱的乌鸦都不如。
此后,他便成为一个人格卑贱,受良心折磨的小人。真主派了两只黑乌鸦,让它们互相残杀,结果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杀死了。活着的那一只用嘴在地上挖了一个土坑道,把死去那只埋进去。看到这里,卡毕勒感到悔恨和痛苦,他说道:“唉,大灾大难啊!我连这个乌鸦都不如,我为什么不用土去掩埋我的兄弟呢?”
努哈圣人的故事
人类的历史在向前发展,阿丹的子孙在不断延续。到了先知努哈被委派为使者劝化族人的时代,阿丹的后裔已经形成支系庞杂、人丁兴旺的大部族。人们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思维方式互有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与结论大相悬殊。
努哈的族人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崇奉偶像,安拉便启示努哈在族人中进行劝化。
当他开始向族人宣传不该迷信偶像,必须崇奉独一无二的造物主安拉之际,立即受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努哈一开始就触动了最根本的信仰核心问题。“想一想吧,族人们!你们崇拜的那些偶像,会说话吗?听得懂你们说什么吗?能给你们赐福吗?不能!他们本身还要靠人去雕刻、塑造,靠人搬动竖立起来,怎么能够主宰你们的命运?怎能为你们消灾降福?作为安拉的使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劝告你们。”努哈慷慨陈词,滔滔不绝,显然已激起不同凡响。
经过长期的反复奔波,苦口婆心地劝诫,除几十名忠诚的追随者之外,大多数族人在其头目的控制、愚弄下,执迷不悟,冥顽难化,看来确实不堪救药。努哈便祈求安拉:“我的主啊!请你不要在大地上遗留下任何悖逆者,你如果留下他们,他们就会诱使你的仆人们昏迷,他们只会繁殖放荡淫逸、恩将仇报的子女。”这些人气焰嚣张,桀骜不驯,越走越远,毫无悔改之意,就只能自作自受,自食恶果。一场灾难将要降临他们。
为此,安拉启示努哈立即着手制造一条大船。努哈就发动那些听取他的教化而愿崇奉安拉的族人准备了大量木材、钉子,制作了一些砍伐、拉锯、凿孔的工具,开始造船。当他们听说造方舟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即将暴发的一场洪水之灾,更觉得好笑。祖祖辈辈居住在这缺雨少水的地区,最需要的就是水,哪能发生什么洪水泛滥?水来了,有了水,大家高兴都来不及,还用得着防避它?这些人不仅讥笑挖苦造船的人,还对他们的家属、亲戚冷嘲热讽:“沙漠里行舟,真是异想天开。”
连努哈的妻子和儿子凯南也反对努哈。为此,努哈不仅在外面被侮辱挖苦,而且回到家里也不得安宁。但他出自对安拉的虔诚,坚信安拉的默示必将实现。山洪迟早会爆发。
一天,天气晴朗,烈日当空。努哈的族人看到炉火通红,锅里的水沸腾翻滚,蒸气把盖子掀翻,沸水漫溢横流,满地冒气。努哈心里有数,这是山洪暴发的预兆,立即号召愿追随正道崇奉安拉的族人赶快登船,并下令以最快速度将早就选好的一对对飞禽走兽爬虫转移到方舟里。努哈呼吁:“灾难临头,山洪泛滥,形势危急,愿随正道者,欢迎上船,快快觉醒,不要执迷糊涂。”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努哈仍然给族人以最后选择和悔改的机会。然而,冥顽难化的人们根本听不进去。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滂沱大雨铺天盖地袭来,山洪暴发了,惊涛骇浪,水天相接。山洪早已淹没了所有的建筑物,淹没了所有的树梢,直到淹没了那座从来没人翻越过的最高的山顶。努哈建造的方舟,满载着虔诚崇奉安拉的数十名族人,运载着他们事先早已挑选好的禽兽爬虫,花果树苗,五谷杂粮,蔬菜的种子或嫩苗,随着水位上升,漂浮在颠簸起伏的水面上。
熬过了多少昼夜。人们每熬一天,就觉得希望在增长一分,前景更光明一步。终于,人们看到整个大地展现出久经患难的风貌,显露出重见天日的笑脸。努哈率领族人启开舱顶,集合于山顶,手掌平举,伸开手指,感念安拉解救他们渡过洪灾,惩罚顽逆,佑助善良,并使水退潮落,天朗气清。这方舟,停泊在朱迪山上,《古兰经》提到了它的名称。
相传,此山位于阿美尼亚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分界处。努哈号召大家,保持忠诚于安拉的坚定信念,以当初齐心协力共同制作大船的精神,以同舟共济苦渡灾难、长期坚持的毅力,从眼前立足的地方开始,勇于开拓,不避艰辛,发奋图强,坚韧不拔,重新创造、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这是在一场毁灭性大灾难之后,在奖善惩恶、良莠分清的检验之后,阿丹的子孙励精图治,豪情满怀,信念坚定。新的生活开始了。
伊斯玛仪圣人的故事
先知易布拉欣带着妻子撒拉和使女哈吉尔赶着羊群,拖着细软行囊离开了埃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巴勒斯坦。撒拉年纪大了,不可能生儿育女。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年事渐高的丈夫没有子嗣。于是,她便暗示丈夫,表示愿意将侍女哈吉尔婚配给易布拉欣。
哈吉尔是一个诚实、温顺的姑娘,她和撒拉一直相处得很好。所以撒拉希望哈吉尔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以解除易布拉欣膝下寂寥之苦。易布拉欣欣然接受了妻子的建议,和哈吉尔结了婚。哈吉尔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孩。易布拉欣给这个男孩起名叫伊斯玛仪。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撒拉太太不愿再看到哈吉尔和伊斯玛仪在自己家里。正当易布拉欣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得到了安拉的启示,便答应了撒拉的要求。一家三口骑着骆驼向东南方向走去,他们走啊,走啊,最后终于来到了麦加山谷。
易布拉欣不住地为哈吉尔母子祈祷:“我们的养育之主,我让子孙后代居住在这不毛之地的深谷,但愿人心向往他们吧!愿你赐予他们果实吧!他们会衷心感激你的恩惠。”哈吉尔带着伊斯玛仪留在渺无人烟的深谷里。在这荒凉的野地,连一棵小草也没有,哈吉尔母子怎么活下去呀!
伊斯玛仪哭得口干舌燥,哭声越来越小,呼吸越来越微弱。哈吉尔预感到儿子就要离开人世了。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只见伊斯玛仪双手挥动,两足蹬踹,在沙地上蹬出了一个小小的沙坑。再蹬,沙下显现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小伊斯玛仪蹬来蹬去,突然间,从石子下面流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清澈,在沙地上缓慢地流淌。
哈吉尔看到从儿子的脚下冒出一股甘泉,真是喜出望外。她浑身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气,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边将伊斯玛仪抱起,一边赞美安拉的恩赐。哈吉尔高兴极了,因为她们母子得到了珍贵的泉水,生命有救了。这股泉水就是渗渗泉。直到今天,朝觐者们来到克尔白,还都争先恐后地走到泉水池边汲水品尝。易布拉欣得到了安拉的启示建造克尔白。决心完成真主交给自己的使命。
易布拉欣赶到麦加,父子俩久别重逢,亲热拥抱,互相问好。当伊斯玛仪问到父亲来此有何大事时,易布拉欣说明了来意,要求儿子和他一起建造天房。伊斯玛仪说:“遵从您的安排。”父子俩不知劳累,浑身是劲。易布拉欣轻轻地举起了石头,伊斯玛仪飞快地供给泥浆。他俩怀着虔诚、欢快的心情建造着天房。墙砌起来了,越砌越高。父亲无法再往上砌了,便让儿子搬来了一块大黑石垫在脚下。
最后,易布拉欣和伊斯玛仪完成了安拉的命令,天房建造好了。这座房子成为世世代代穆斯林向往的圣地。天房建成了,易布拉欣父子以为真主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工程而欣慰。夜里,他梦见真主命令他亲手宰杀自己的独养儿子伊斯玛仪做祭献,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次日清晨他拿着刀子带着儿子来到米那山谷,对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儿子毅然地说:“爸爸,你按真主的命令做吧。求你把刀子磨快一些,下手坚决一些,我会忍受一切的。”当易布拉欣举刀动手时,安拉及时派大仙迦百利勒牵来一只天堂的黑头绵羊,做代替品。伊斯玛仪忠孝齐天,义感人神的表现,为穆斯林树立了千秋丰碑。
尔撒圣人的故事
麦尔彦一直住在寺院里。她无忧无虑,生活恬静。一天在她面前出现了一位天使。天使和蔼地说:“麦尔彦,你不要害怕,我是你的养育之主的使者。他让我来赐予你一个聪明的男孩。”麦尔彦听到这句话,羞赧满面,不知所措。她结结巴巴地说:“我哪能有男孩?我未与任何男性接触。”天使说:“安拉说,这对于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他说,你生的男孩将成为人类的先知,对人类的慈悯。”
麦尔彦心里十分慌乱。她想:自己是个姑娘,未结过婚,如果生下孩子,人们将说我什么?一种害羞、恐惧之情袭上心头。她不知所措,只好等待安拉的安排。麦尔彦的身子一天天沉重起来,可以感到胎儿在腹内蠕动。分娩的时间到了。她预感到就要临盆,便走出寺院,来到荒郊野外的一棵枣树下,躺卧在地。麦尔彦就在这四顾无人的荒野生下了一个男孩。
麦尔彦望着自己的儿子,愁容满面。儿子仿佛了解她的心事,忽然开口说道:“妈妈,如果你遇见人,你就说,我向普慈的主许下斋戒的心愿,今天碰到人不讲话。”麦尔彦十分惊讶地望着儿子。觉得儿子刚生下就能说话,绝不是个平凡的孩子,便抱起儿子,走回城里。麦尔彦生了孩子,消息不胫而走,不一会儿就传遍全城。
人们纷纷议论。有的说麦尔彦纯洁无疵;有的则冷嘲热讽。有些人对麦尔彦说:“麦尔彦,你带回来一个怪物。你的父亲并非恶人,你的母亲亦非不安于室。你怎能做出这样有辱先人的事情?”麦尔彦望着众人,说:“今天我斋戒,不讲话。”然后指着摇篮里的儿子说:“你们问问他吧!”
人们不解地说:“我们怎能同摇篮里不懂事的孩子说话呢?”都以为麦尔彦在说胡话。大家正在迷惑不解的时候,摇篮里的孩子突然说话了:“我是安拉的奴仆,他给了我经典,使我成为先知。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他都使我成为幸福的人。他叮嘱我,只要我活着,就礼拜、纳天课、孝顺母亲。他没有使我成为不幸的暴戾者。在我生下来的日子,活着被派为使者的日子,安宁是归于我的。”人们惊恐万状,乱成一团,知道麦尔彦是纯洁清白的。人们立即从迷惑、怀疑中醒悟过来,以十分崇敬的眼光看着被他们误解了的母子。
麦尔彦生的男孩就是先知尔撒。尔撒逐渐长大了。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有时和同伴一起玩耍,有时到村塾中听课学习。他坐在课堂里专心听讲,并且聪明过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所以,他少年时就懂得许多知识。在尔撒十二岁的时候,跟随母亲来到巴勒斯坦的圣寺。
当时,巴勒斯坦十分繁荣,不但有兴盛的商业和手工业,而且是一个文化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学者,他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逐渐成熟起来。当尔撒三十岁的时候,他接受了安拉的经典(引支勒)新约福音。
后来他便开始了宣教活动。当时犹太人篡改了穆萨先知的教律,越来越深地陷入了迷误之中。有钱有势的人,一方面拼命聚敛钱财,无恶不作,一方面又让穷人向偶像献祭;穷苦的人们终生劳累,但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
拒信者们不相信末日,反对复活、清算、惩罚之说。他们害怕这种学说,也憎恨这种学说。特别是那些贵族,一方面宣扬异教学说,一方面干着聚集钱财的营生。尔撒周游各地,宣传福音,揭露他们骗人的伎俩。
贵族富人和那些传教士恨透了尔撒,把尔撒看作是他们的严重威胁。他们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攻击、诽谤尔撒。说尔撒是骗子,违背祖先的教诲;指责福音是伪造的,不足为信的。但是万能的安拉却指引着尔撒的方向,并以奇迹支持他。
尔撒能够用泥土捏成鸟,然后给泥鸟吹进灵魂,鸟儿便活了。它叽叽喳喳地鸣叫,抖开翅膀飞向高空。尔撒还能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被人们看成是不治之症的麻风病。浑身溃烂的麻风病人,经尔撒治疗,立即就变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健康人。尔撒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能使死人复活。
一次,尔撒的反对者抬来一具已经死去多时的老人尸体,叫尔撒医治。尔撒只在老人身上吹了一口气,老人便睁开了双眼,随后便坐了起来,说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所有这些,都被拒信者指责为妖术。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尔撒所传的福音。后来,尔撒又来到了巴勒斯坦,利用节日向聚集的人群宣传《引支勒》经典。
尔撒能言善辩,他的演讲吸引了大批的人。人们围在他的身边,聆听他的宣讲。尔撒的举动大大激怒了修士们。他们不允许尔撒传教,害怕人们皈依安拉。所以他们想加害尔撒,但是没有成功,因为有他的信徒在保护他。先知尔撒带着几位使徒到处宣讲福音。劝说人们信奉安拉。
他们攀登山丘,跋涉河川,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从一个集镇走向另一个集镇。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几乎都来到了。皈依安拉的人日益增多,这更增强了尔撒的信心。一天,尔撒带领使徒们来到一个村镇。
他们从清晨就上路了,但是时过中午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们走在旷野的沙路上,烈日把大地晒得滚烫,沿途没有遇到一眼清泉,也没有遇到一家住户。他们走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一句怨言。尔撒走在最前头,他把这艰苦的旅行当作锻炼使徒们意志的好机会。他高声朗诵着安拉的经典,把使徒们带入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太阳向西滑去,大地飞腾着热气。尔撒和他的使徒们仍然行走在沙路上。
这时有一个使徒向尔撒说:“先知,我们在这无人的荒野上忍饥受苦,为的是宣传安拉的伟大。您能否祈祷安拉赐给我们一桌仙界的宴席?”
其他使徒也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他们的要求只是希望看到先知的能力。尔撒说:“你们应该敬畏安拉,千万不要把这些要求当作拒信的理由。”使徒说:“我们坚信安拉才追随你。我们的要求是为了加强我们的信仰,清除对你的怀疑。”尔撒见大家心诚意纯,便祈祷安拉,答应众人的恳求。
突然,一桌丰盛的宴席出现在众人面前。使徒们个个面带喜色,欢呼安拉的万能独尊,感谢他的赐予,同时也解除了他们心中的疑团。这时,天空一片清澈,凉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尔撒对大家说:“这是安拉的赐予,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饱餐一顿吧!”尔撒为了宣传对安拉的崇拜,四处奔走。信仰安拉的人增多了。另外,尔撒的一些使徒们也跟随着尔撒,做他的助手。尔撒的活动大大激怒了犹太教的神父、修士们,使他们日夜不安。当时,犹太教的传统势力还很大,所以,神父、修士们便暗寻杀机,想方设法要把先知尔撒和他的使徒们除掉。
但是,尔撒行无定所,又有许多使徒保护,所以使得犹太教的神父、修士们无从下手。神父们便勾结了犹太教中的权贵,派出大批人员四处查访和追捕尔撒。在这种情况下,尔撒和他的使徒们只好从公开转入秘密,继续从事宣传劝说活动。搜捕越来越紧,有几次他们差点落入敌人之手。但这并没有使尔撒丧失信心和改弦易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斗争决心。
一天,尔撒和他的使徒们来到一座市镇。他们只好秘密地住在一处隐蔽的房子里。当时的气氛十分紧张,在尔撒的使徒里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经不起考验,害怕被抓获处死,于是背着尔撒到犹太贵族和神父那里去告密,报告了尔撒的行踪,并答应做内应。当天晚上,尔撒和众使徒正在一起宣讲经典,突然被犹太贵族派来的打手包围了。尔撒和使徒们夺门而出。
在漆黑的夜里一场厮杀。在双方搏斗中,先知的使徒们,有的被杀,有的冲出包围,有的被俘。犹太权贵们在被俘的人中发现一个和尔撒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就下令把这个人捆起来。这个人就是告密的叛徒犹大。犹大高声大叫:“你们仔细看看,我不是尔撒,我是犹大!”犹太权贵又仔细看了看他,确认他就是尔撒,不容分说,就让打手把他押走了。犹大痛哭流涕,乱喊乱叫:“是我报告给你们尔撒的行踪的,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
但他的叫喊没有人理睬。犹太权贵把吓昏了的犹大拖到人群中,钉死在十字架上。先知尔撒呢?《古兰经》第四章说:他们没有杀死他,也没有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们不明白这件事的真相。为尔撒而争论的人,对于他的被杀害,确是在迷惑之中。他们对于这件事,毫无认识,不过根据猜想罢了。他们确实未能杀死他。尔撒没有死,是安拉将他提升到安拉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