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约会
杨炳珠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爱在人前又唱又跳,不再会为老师没让我登台演节目而气馁,而更愿意静坐一个角落,让心同台上的人一起欢歌起舞;也不知从哪一天起,我看小说不再跳过人物描写、专注故事情节,而更喜欢跟着作者的笔,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探幽寻秘;仍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不再硬爬到爸妈中间挤着睡,而渴望一方属于自己的独立天地:一个小房间、一张书桌、一个上锁的抽屈装一本自己的日记……
我长大了,告别了童年的天真、活泼;我好像也没长大:表面稳重,内心多愁善感,热血沸腾和心灰意灭;我表面矜持,内心却极关注周围的评价。尤其是那过强的自尊心,最受不了半点训斥和怀疑。
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堪的事,那是高二下学期,我发现他—我们班女同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总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我几乎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看见他,他也会在我需要或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助我一臂之力,这种不同于父母的关切总在我心中漾起异样的激动和喜悦。班上的同学窃窃私语,说我们天造地设,理想的一对。我叫陈美琳,他们叫他"阿里斯顿"。常有同学扯起嗓子学电视广告喊:"美菱—,阿里斯顿—"他竟不掩饰一脸的笑容、一脸的开心。终于,有一天,他塞了个字条给我,约我放学到学校后面的小河边谈谈。兴奋、惶惑、紧张,我们有了第一次约会。然而,就这一次,当我和他并肩坐在小河边的时候,碰上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案牍久疲,出来散步,专拣僻静之处走……
我等待"中学生不许早恋"的教育,等待班主任到家里告状,等待母亲严厉的盘查,等待一切!
然而什么也没发生。我想从语文老师的目光里去猜透一切,可语文课上我不敢抬头。我只仔细听她的每一句话,看有没有对我的旁敲侧击。可即便每一根神经像雷达一样灵敏,仍捕捉不到半点可以作为反馈的信息。两天后,语文课上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四道讨论题,前三道题"王熙凤的哭与笑""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劳什么'与命根子"都是人物分析。第四题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我的脸刷地红了。尽管老题的意思是分析宝黛初次相会的描写在小说中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我仍然抑制不住面红耳热,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突然班上一个叫"马大炮"的同学发问了:
"老师,贾宝玉、林黛玉当时几岁?"
"贾宝玉十二三岁,林黛玉十一二岁。"
"那他们称不称早恋啊?"
班上哄堂大笑,有的拍巴掌等语文老师回答。我的头几乎插进课桌抽屉里。老师也笑了,她说:
"早晨早了点,但并不可耻。"我心头一震,不由自主抬起了头看着语文老师,发现语文老师也看了我一眼。只听她接着说:"宝黛的早恋,有封建社会早婚习俗的社会原因,也有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原因。异性互相吸引,是人类乃至动物的天性。男女之间倘若发生了爱慕之情,无论是朦胧的,还是明确的,无论是在青少年时期,还是在中老年时期都属正常,都不应简单指责,更不应无端与道德联系。"全班同学耳目一新,课堂上鸦雀无声。"可是,"语文老师接着说,"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他们有理智,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这种感情。"语文老师目光对着我,充满了信任、关切。
这天晚上,我和"阿里斯顿"在语文老师家里谈到很晚,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听从语文老师的意见:冻结这份感情,集中精力学习。
一年以后,我和阿里斯顿"都考上了大学了。他学工,在省外一所重点院校;我学心理学,在省内。我们都致力于进一步深造,虽不时有书信往来,但至今仍冻结着这份感情。我相信这冻结的爱,凝结着更多的理智和更丰富的内涵,它越是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越能成为幸福的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
我们都忘不了语文老师,她不但帮助我们走好了人生第一步,而且使我懂得,科学地去分析看待许多问题,许多事情都变得情有可原。你会因客观、公正而使你对人的帮助教育行之有效,也会因宽厚博大而使自己海阔天空。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这是一个永远的课题。
我难忘的第一次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