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宝玉展诗才
却说秦钟自从一病不起,不几日,竟撒手而去了。宝玉痛哭不止,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记述。只有宝玉日日感伤,思念不已,却也无可奈何了。又不知过了几时才罢。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已造得停1当,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若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额对 2 联。”贾政听了,沉思一会,说道:“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可是贵妃如果不亲自前来观赏,也难凭空拟题。若等到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如此繁多景致,无字标题,就算是花柳山水,也显得苍白无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主意:各处匾对绝不可少,也绝不可定。如今且按着景致,先拟了出来,待贵妃游幸时,选中意的定了,岂不甚好?”贾政听了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便用;若不妥,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拟来一定是好的,何必又请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事物劳烦,于这怡情悦 3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减了色,倒没意思。”众清客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帮着看了,好的自然就留着,也不是不可。”贾政道:“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贾珍先去园中知会。
可巧近日宝玉因感伤秦钟,愁闷不已,贾母命人带他到新园子里来玩耍,此时也才进去,忽见贾珍来了,和他笑道:“你还不快出去呢。一会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跑出园来。才转过弯,正碰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躲闪不及,只得一旁站住。贾政近来闻得有人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要试他一试,宝玉只好跟在后面。
贾政命开门进园,只见一带翠 4 障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若无此山,刚进园中所有的景致都一览无余,能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若非胸中大有丘壑,怎么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只见山石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着,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走至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这并非是主山正景,不如就题古人的‘曲径通幽’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取笑罢了。再选好的来。”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山石之下。再进数步,渐渐平坦开阔,但见一池清溪,又有白石小桥,桥上有亭。贾政与众人到亭内坐了,问道:“诸公认为此处该以何为题?”众人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而此亭立在水旁,若我说,竟用他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为妙。”贾政拈 5 须寻思,便叫宝玉拟一个来。宝玉回到:“老爷所说虽是,但用‘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都要细细观览。忽抬头见前面翠绿中一带墙垣,修舍数间,有千百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一齐进入,穿过大朵梨花,阔叶芭蕉,至后院墙下,得泉一6派,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吓得宝玉忙低了头。众人见状,忙用闲话解说。又一客说:“此处的匾额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哪四字?”一个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是:“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不如就题‘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又命令宝玉:“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说着,引人出来。
一面说,一面走,忽见青山在前。转过山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用稻草掩护。墙内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7霞一般。里面数间茅屋,外面却是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几亩菜园,佳蔬菜花,一望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8道理,却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说毕,方要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为留题之所。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不如直书‘杏花村’为妙。”贾政摇头,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不如题‘稻香村’的好。”众人听了,更是同声拍手称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众人往内走去,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而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怎样?”众人见了,都忙悄悄地推宝玉,叫他说好。宝玉不顾众人,应声道:“比‘有凤来仪’差得多了。”贾政听了道:“呸!无知的蠢物,你只知道雕梁画9 栋、富丽堂10 皇是好的,哪里懂得这清幽气象呢?都是因为你不喜读书!”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然没错,但古人常说‘天然’二字,不知是什么意思?”众人见宝玉执意要说,都怕他惹恼了贾政;又听他问“天然”二字,众人忙说:“哥儿别的都明白,如何‘天然’反要问呢?所谓的天然,就是自然而成,不是人力所为的。”宝玉道:“正是如此!此处偌大一个田庄,分明是人力筑造而成的:远无邻村,近无围墙,有山无脉,有水无源,高无清幽之佛塔,下无通往市井之小桥,就这么孤零零地出现在这里,没什么意味,倒不如前面那些青山绿水呢!虽然种竹引泉,却更显得穿凿附会。古人说‘天然图画’四字,就是强调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若非如此,就算百般精巧,也是不合时宜……”话没说完,贾政气得大喝“推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说,“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得战战兢11 兢,半天,才念道:
新绿涨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
边摇头,边引众人进入游廊,却见豪华屋宇,比先前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处却出意外,必有佳作新题,方不负此。”众人七嘴八舌,贾政摇头沉吟,也想题上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作声,便喝道:“怎么该你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了回道:“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茶糜梦亦香。’”众人都赞,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说着,再引众人出来,驻足观望,原来自进门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有人来报说,有雨村遣人回话。贾政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从那一边出去,也可观览大概。”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下之水通往外河水闸。贾政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源的正 12 流,就名‘沁芳闸’罢。”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众人又向前行,见山水环绕,都迷了路。贾珍笑道:“跟我来。”于是在前导引,众人随着,由山脚下一转,便是平坦大路,豁然大门现于面前,众人都道:“有趣,有趣!”
那宝玉一心只挂记着里边的姊妹们,又不见贾政吩咐,只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来,喝道:“你还不去,看老太太惦记你。难道还逛不足么?”宝玉方退了出来。
写作指导
在本章中,众人从正门进园,分别游览了山石,清溪上的小亭,翠竹间的修舍,农家意趣的茅屋,豪华辉煌的屋宇,河水奔流的芳闸,环绕一周,又从正门出来。整个路线分明有致,景色也是百般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阅读思考
贾政说着“若能月夜至此床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然后看宝玉,宝玉为何“忙低了头”?
词语积累
惶惶不定 喜上眉梢 鱼贯喧嚣 怡情悦性 歪才翠障 胸有丘壑 曲径通幽遮映 喷火蒸霞 豁然
阅读笔记 忽抬头见前面翠绿中一带墙垣,修舍数间,有千百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一齐进入,穿过大株梨花,阔叶芭蕉,至后院墙下,得泉一派,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精彩的景物描写与语言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注解:
1指妥贴,妥当。
2题写匾额与对联。
3怡:愉快。悦:高兴。指使心情舒畅愉快。
4古人多把山叫做“障”,翠障形容山上的植被很多,郁郁葱葱。
5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胡须。
6指一眼或一股。
7火焰涌动,云霞蒸腾的样子。
8多指有些意思、意趣。
9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高雅的房屋。
10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11战战:恐惧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12指河流或水源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