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爽斋结起海棠社
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为官更加勤奋谨慎,以图报效皇恩。皇上见他人品端方,作风清廉,虽不是科举出身,却是书香世代,便特意命他去点学 1 差,待学差回来便要提拔重用。贾政只好奉了旨,别过贾母,出差而去。
宝玉自贾政动身之后,每日在园中任意游玩。这日正无聊,往贾母王夫人处转了一转,仍旧进园来了。刚换了衣裳,只见翠 2 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送与他看。
宝玉见是三妹妹探春的信,便打开来看,却见是妹妹号召府里姊妹办诗社的事。宝玉看了,不觉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高雅,我现在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后面。
刚到了沁芳亭,却见贾3 芸派人送给宝玉两盆花来。宝玉笑着对来人说:“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就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
一面说,一面同翠墨往秋爽斋来,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在那里了。众人见他进来,都大笑道:“又来了一个。”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既然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于是李纨起头,号“稻香老农”,探春号“蕉下客”,黛玉号“潇湘妃子”,宝钗号“蘅芜君”,众人又一齐给宝玉起了号,叫“怡红公 4 子”。
刚起了号,众人都叫着出题作诗。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 5 棠来,倒很好,你们就以海棠为题吧!”于是众人便作起诗来,拿给李纨评阅。
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道: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zhēn)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却说宝钗的好,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的道: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别致,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好。”探春道:“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最末,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就不好,这评得最公道。”又笑道,“只是黛玉和宝钗谁第一,还要斟 6 酌。”李纨道:“既然让我评论,就不得反对,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了,只得罢了,又说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可巧是以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诗社’罢。”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回。又吃些酒果,才各自散去。
阅读思考
最后比诗,为什么评了宝钗第一,黛玉第二?
词语积累
端方 清廉 书香世代诗翁 一挥而就 斟酌评阅 别致 含蓄 浑厚
阅读笔记 探春在自己的诗中借白海棠高洁的精神咏叹自己,那么宝钗与黛玉的诗是否也是这样呢?请小读者们带着这个问题,细心阅读,用心体会。
注解:
1指被派到下省去督察省级的科举考试。
2贾探春的丫鬟。
3贾府的同门旁支,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他父亲早逝,因宝玉一句玩笑话“像我儿子”,之后他便以宝玉的儿子自居。
4因宝玉住在怡红院里,所以叫他“怡红公子”。
5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
6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