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宝玉凤姐献毒计

宝玉自从丢了玉,每日恍恍惚惚的,也不去上学。又听闻元妃逝了,宝玉自小与元妃是最好的,便更添悲痛,由悲竟至于痴,从此只在房中呆坐着,有人来看望,就只会嘿嘿地傻笑。

贾母见宝玉这样,又是心疼又是可怜,便打定主意,要把宝钗许配给宝玉冲 1 喜。贾政听了,本不愿意,只是贾母做主,不敢违命。王夫人原就是极喜欢宝钗的,听了贾母的意思,却也高兴。

这日吃过饭,袭人等待贾政出去,叫秋 2纹照看着宝玉,便从里间出来,走到王夫人身旁,悄悄地请了王夫人到屋里说话。

袭人同王夫人到了后间,便跪下哭了。王夫人正奇怪,用手拉着她说:“好端端的,这是怎么说?有什么委屈,起来说。”袭人道:“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太太已定了宝姑娘了,自然是极好的一件事。只是奴才想着,在太太看来,宝玉和宝姑娘好,还是和林姑娘好呢?”王夫人道:“宝玉和林姑娘从小就在一块儿,所以他们更好些。”袭人道:“不只是‘好些’。”便将宝玉与黛玉的事情一一说了。王夫人拉着袭人说:“我也看出几分来了,这件事叫人怎么办好呢?”袭人道:“还得太太告诉老太太,想个万全的主意才好。”王夫人道:“既然这样,你去干你的。这满屋子的人,暂且不用提起,等我瞅空儿回明老太太再作道理。”

说着,就到贾母跟前。贾母正在那里和凤姐儿商议,见王夫人进来,便问道:“袭人那丫头说什么,这么鬼鬼 3祟祟的?”王夫人见贾母问,便将宝玉的心事细细告诉贾母。贾母听了,半天没说话。王夫人和凤姐也都不再说了。只见贾母叹道:“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也倒没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犯了难了。”只见凤姐想了一想,说道:“难却不难。只是我想了个主意,不知姑妈肯不肯。”王夫人道:“你有主意,就说给老太太听,大家商量着办罢了。”凤姐道:“依我看,这件事,只有一个‘掉包计’的法子。”贾母道:“怎么‘掉包儿’?”凤姐道:“如今不管宝兄弟明白不明白,大家吵嚷起来,说是老爷做主,将林姑娘许配他了,瞧他的神情怎么样。要是他全然不管,这个包儿也不用掉了。若是他有些喜欢的意思,这事却要大费周折呢。”王夫人道:“如果他喜欢,该怎么办呢?”凤姐走到王夫人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王夫人点点头,笑了笑,说道:“也只好这样了。”贾母便问道:“你们两个捣鬼,到底告诉我是怎么办呀?”凤姐怕贾母不懂,再走漏了风声儿,便也向贾母耳边轻轻告诉了一遍。贾母一时不懂,凤姐笑着又说了几句。贾母笑道:“这么着也好,可就只是苦了宝钗那丫头了。若是吵嚷出来,林丫头又怎么样呢?”凤姐道:“这个话,就只说给宝玉听,外头一概不许提起,有谁知道呢?”正说着,丫头传进话来说:“琏二爷回来了。”凤姐便出去迎接。一会儿,却见凤姐满哭得两眼通红,贾琏也跟进来,禀告王夫人说王子腾在十里屯去世了,并把如何料理丧事说了一遍。王夫人听毕,其悲痛自不必说,凤姐便又劝慰一番。

欺宝玉凤姐献毒计 - 图1

阅读思考

小读者们,请你们分析一下,凤姐儿的“掉包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计策?

词语积累

恍恍惚惚 冲喜 鬼鬼祟祟掉包计 许配 劝慰 大费周折走漏风声

阅读笔记 王熙凤的掉包计,看似是为贾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也把毒计!这个毒计把宝玉与黛玉这一对璧人生生拆散,直接导致王夫人与贾母都说得笑了。但细细想来,却是怎样歹毒的一个了后来发生的悲剧——黛玉在绝望中死去,宝玉出家,宝钗也注定一辈子独守空房。这毒计足可见王熙凤的“蛇蝎心肠”,也昭示着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带来的种种人间惨剧!

1一种迷信习俗。家中有人病危时,家人企图通过办喜事来驱除病魔,以求转危为安。
2贾宝玉的小丫鬟。
3形容行动偷偷摸摸,不是光明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