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巧结金玉缘
一日,宝玉刚看了戏,闲得无聊,逛到梨香院来。梨香院是薛姨妈的住处,且说当日薛蟠打死人抢了丫头,并不在意,同妹妹薛宝钗径直进京来投母亲,一齐住在梨香院里。
薛姨妈正与丫鬟们做针线呢,宝玉来请了安,薛姨妈一把拉住,抱入怀中笑说:“这么冷的天,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坐着罢。”说着便命人沏茶。宝玉因问:“哥哥没在家么?”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 1 ,天天逛不够,哪里肯在家一日呢?”宝玉道:“姐姐病可好了?”薛姨妈道:“正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她。她就在里间呢,你去瞧。她那里比这里暖和,你去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来和你说话儿。”
宝玉听了,忙下炕到了里间门前,看见宝钗在炕上做针线呢。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 2 愈了?”宝钗抬头看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道:“已经大好了,多谢惦记着。”说着,让宝玉在炕沿坐下,令丫头莺儿倒茶来。忽又见宝玉项上坠着出生时衔下的玉,便笑着说道,“成天说你的这块玉,可一直没有细细地赏鉴过,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也凑过去,从项上摘下玉来,递在宝钗手中。
要知道,这“通灵宝玉”就是大荒山下那块顽石的幻相,被那一僧一道刻了字在上面的。宝钗看着,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莺儿嘻嘻地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她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央求道:“好姐姐,你怎么还瞧我的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只好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刻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项锁儿摘出来。宝玉忙托着锁看,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个字,共成两句吉言。宝玉看了,也念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又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刻在金器上……”宝钗不等她说完,便嗔道:“还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正说着,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没说完,黛玉已走了进来。宝玉见她外面罩着大红褂子,便问:“下雪了么?”黛玉说:“下了这半日了。”宝玉便叫人回去取斗篷来。宝玉的奶母李嬷 3嬷说道:“下这么大的雪,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儿罢。”宝玉点头。李嬷嬷出去,命小厮们:“都散了罢。”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巧茶食,留他们喝茶吃果子。吃了一阵,宝玉又要喝酒,薛姨妈无奈,只好令人热了酒来,容他们胡闹玩耍了一回。幸而薛姨妈千哄万哄,只容他吃了几杯,就忙收过了。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 4 喝了几碗,又吃了半碗多碧梗粥;一时宝钗和黛玉也吃完了饭,又喝了几碗茶,薛姨妈才放了心。
又坐了一会儿,宝玉、黛玉道了扰,便一齐回到贾母房中去了。
写作指导
宝玉本不知道宝钗有金锁,也不知道金锁的来历,都是丫鬟莺儿“多嘴”才引出了这“金玉奇缘”,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阅读思考
本章中刻画出宝玉与宝钗怎样的人物性格?
词语积累
径直 惦记 鉴赏 沉甸甸
阅读笔记 作者在这章大写宝玉的日常生活:看戏,闲逛,与薛姨妈说话儿,问候宝钗的病情……然而在百忙之中,却不忘提一句“这就是大荒山下那块顽石的幻相”,把现实与虚幻联系起来,提醒读者不要忘了宝玉的来历。
注解:
1多比喻不受拘束的人。
2大多是指病情明显好转。
3古代对老妇人的称谓。
4畅快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