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过冬本领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十分引人深思:同样从地上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有的怕冻,有的不怕冻?松柏、冬青一类的树木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里,为什么依然苍翠夺目,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

那么,树木是怎样过冬的呢?

树木过冬的本领,很早就已经锻炼出来了。它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

冬天,树木“睡”得越深,就越忍得住低温,越富于抗冻力;反之,像终年生长而不休眠的柠檬树,抗冻力就弱,即使在长江流域也不能在露天过冬。

落叶植物在秋天时聚积大量养分,然后在秋天时落叶,使自身失去蒸腾作用,减少体内热量和水分的散发,从而可以安全越冬。

常青绿树采取“穿甲戴盔”的方法傲雪抗严寒。每年夏天,树木都在它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存储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机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例如松树、柏树在其树皮和叶表面分泌出一层蜡质,既可御寒又可防止自身水分蒸发。

一些树木和灌木丛则采取“舍末保本”的方法,丢掉“包袱”和“累赘”,以便安然越冬。

有的植物通过体内糖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和淀粉,转化为糖并溶于水,从而增加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组织不易结冰。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植物抗寒御冻的能力,使它们能够以鲜活的姿态安全越冬。

许多阔叶树在秋风刮起时,便做过冬的准备了,先是把树叶变黄并脱落掉,接着进入冬眠状态,树液很少流动。

还有些树种是通过人工防护树木过冬的。不管哪种方法,几乎所有树木在过冬时都或短或长地进入休眠状态,基本停止树的蒸腾、渗透和输导等工作。

拓展阅读

在非洲的扎伊尔有一种会吹笛的荷花,人们叫它“水笛荷”。当微风从湖面拂过,一朵朵荷花便发出清脆幽雅的笛声。它的花朵巨大,花的基部有4个小孔,气孔内壁覆盖着一层花膜,只要有微风吹来,就会发出各种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