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然会摔跤了。——华罗庚

经典故事

勇于冲破思想束缚

华罗庚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国文老师出了一个“周公诛管蔡论”的作文题目。

依正史说法,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继位,当时他的年纪尚小,于是由周公旦代为处理朝政。管叔、蔡叔欺负成王年幼,趁机连同一个叫武庚的人一起造反,想推翻成王,自立为王。结果周公率领大军平定了叛乱,管叔和蔡叔被杀。

大多数人都是写周公诛管叔、蔡叔诛得对。但华罗庚却做“反面文章”,他说周公倘若不诛管叔和蔡叔,说不定他自己也会造反的。正因为管蔡两人看出他的意图,所以周公才把管蔡杀了灭口。但他既然用维护周室的名目来诛叛逆,所以自己才不便造反了。

那位国文老师看了这篇作文非常恼火,气得大骂华罗庚:“你、你敢污蔑圣人!”

华罗庚辩解说:“倘若您只许有一种写法,为什么您出的题目不叫做‘周公诛管蔡颂’而叫‘周公诛管蔡论’呢?既然题目有‘论’字,那就应该准许别人‘议论’,是议论就可以有不同的意见!”

国文老师听了这话更是火冒三丈,喊道:“谬论!谬论!一派胡言!”

华罗庚一脸不服气地反问道:“既然说是谬论,那请您给我解释解释‘论’的含义。”

“论就是,就是……”国文老师语塞了。

由于这段辩驳逻辑性很强,国文老师找不到反驳点,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为国家不怕牺牲

在大西南宣传统筹法的日子里,华罗庚曾多次遭遇生死的考验。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华罗庚他们又起来赶路,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前进,大家都捏着一把汗,甚至有个胆小的女生在每过一道弯时,都会吓得尖叫一声。

大家提心吊胆地走过了大半的路程,这时险要的山路终于放宽了一些。大家的心情也跟着轻松了起来。

那个胆小的女生长出了口气,问华罗庚:“华老,您怕不怕?”

华罗庚笑着说:“本来不怕,但是被你那一惊一乍的叫声,弄得我的心也提了起来。”

大家听了这话哄然大笑起来,那女孩羞得跑到了前面。

正当车里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时,司机喊了一声“不好”,来了个急转弯,结果车翻了过去,满车的人都被压在了底下,摔昏了过去。

过路的农民看到翻倒的吉普车里一丝动静都没有,以为车子里面的人都摔死了。他们用镰刀割开车棚上的篷布,把人一个个地拖出来,发现大家还都活着,就赶紧把他们送往医院。

幸好,车里的人都只受了轻微的摔伤,在医生的治疗下,他们很快恢复了健康。

那个女生这次又问华罗庚:“华老,您这次怕不怕?”

华罗庚这次没有和她开玩笑,很郑重地说:“不怕,个人的生死算得了什么!如果这条西南大动脉早日竣工通车,那么让我死十次,死百次都值得。”

聚精会神地苦读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树上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在“乾生泰”的小杂货店里,华罗庚正顶着酷暑,躲在昏暗的油灯下钻研。

妻子对他说:“罗庚,我出去一下,你看着华顺。”

华罗庚头也没抬,随口应道:“好,你走吧。”

妻子又冲刚刚学会走路的华顺摆摆手,说:“宝贝,乖乖地和爸爸在屋里玩,妈妈出去一下就回来,你别乱跑啊,屋里的东西多,别把你给碰摔了。”

说完,妻子关上房门出去了。

华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到华罗庚的身边,拽了拽他的衣角,示意他陪自己玩。

华罗庚这时正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心不在焉地随手拿了一根棒棒糖递给华顺:“宝贝,你先吃糖,等爸爸做完这道题就陪你。”

打发完华顺,华罗庚又一头扎进了书本里。他像一匹不识途的奔马,闯进陌生的山野,眼前云山雾罩,他想啊想啊,忽然柳暗花明。

他正要去写涌出的答案,突然背上被人击了一掌,扭头一看,只见妻子气呼呼地站在跟前。

妻子冲华罗庚嚷道:“孩子都摔成这样,你也不管!”

这时华罗庚才如梦初醒,听到地上传来“哇哇”的哭声。原来华顺一边吃棒棒糖一边在屋里玩儿,不知被什么绊倒了,刚巧摔在他的脚边,小脸上挂满泪珠,看来已经哭了好一阵子……

华顺长大后,常常指着身上留下的疤痕对人说:“看,这就是我父亲华罗庚在我小时候只顾看书没时间照顾我的‘杰作’”。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来信,信是一个名叫陆启铿的学生写的,他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身世、身体条件、学业情况,特别是写了他对数学研究的兴趣,表示愿意做华罗庚的学生,在华教授的指导、关怀下,在数学领域研究一辈子。

华罗庚边看信边琢磨这个人是谁,突然他一拍桌子,说道:“哦,我想起来了。”

坐在一旁的妻子吓了一跳,瞪了一眼华罗庚,说道:“你做什么呢?一惊一乍的,孩子们刚睡着。”

华罗庚歉意地说道:“我想到这写信的人是谁了。”

“是谁啊?”

“你还记得我上次去广州给中山大学作报告回来后说的那名学生吗?”

“就是那个半身瘫痪,必须靠着双拐才能走路的残疾青年?”

“对,就是他。当时我作完报告,他还问了我很多问题呢。这封信就是他写的,他快毕业了,想做我的学生。”

妻子高兴地说:“你不是和我夸他聪明吗?说他是搞数学的好苗子,现在他有这个想法,不是正好遂了你的愿。”

谁知,第二天华罗庚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宣布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有的人说:“您现在是无人不知的大数学家,钦慕、追随您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要选一个不太清楚底细的人呢?”

也有的人说:“那是个残疾青年,您要是真的同意他做您的学生,那在生活中他会给您带来很多麻烦的。”

华罗庚对那些反对他想法的人说:“我选择学生,注重的是才不是貌,对那种以貌取人、用人唯亲的做法我是最不赞同的!”

不久,华罗庚给陆启铿写了回信,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陆启铿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发奋学习,而今已成为有名的数学家。

年谱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2年,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

1925年,初中毕业,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

1927年,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受雇为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庶务员,冬天,身患伤寒症,经过近半年治疗,病虽好了,但左腿落下终身残疾。

1930年春,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

1931年,经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和杨武之的推荐,到清华大学任助理员。

1933年,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成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乙种研究员。

1935年,被提拔为教员。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结束留学生活。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39年至1941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应邀赴苏联访问。9月,访问美国。

1950年,率领家人从美国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成立,担任所长。成立计算机小组。

1953年,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

1956年,筹备的计算机研究所成立。

1957年,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1960年,《运筹学》论文发表,开始尝试将数学理论研究用于国民经济生产实践。

1963年,和学生万哲先合写《典型群》一书出版。《高等数学引论》出版。

1964年,到贵州安顺等地试验统筹法。

1965年,去西南深入工厂、农村、三线推广统筹法。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

1970年至1975年,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浙江、江苏、河南、辽宁、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陕西、四川、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市推广“双法”。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第一次犯心肌梗塞。

1977年2月至5月到甘肃、山西等地做统筹运煤试验。

1977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8年,和王元合著的《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出版。

1979年5月,到英国、法国、荷兰、联邦德国访问。

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被法国南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980年,应邀访问美国。

1982年,到安徽两淮进行煤炭开发论证。秋天,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6月3日,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享年74岁。

名言

●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作出更大的成绩来。●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捡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然会摔跤了。●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自学,就是培养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膀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为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钻研然后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唯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