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大学的清华园教授
华罗庚在清华园里埋头读书,浑然忘了身外的世界。他在苦心钻研数学的同时,还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很快,他就在外国的数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用英文写的数学论文。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数学系。原本对华罗庚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也都转变了看法,人们开始对这个初中毕业的残疾青年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依旧勤勉、谦逊。他任劳任怨地做着各种琐碎的工作;起早贪黑地读书、演算。熊庆来也对华罗庚的进步速度感到惊异。半年后的一天,他亲自找到正在思考问题的华罗庚:
“这学期我讲数论,华先生,我邀请您去听课!”华罗庚高兴地答应了,“这说明熊教授认为自己已经有资格听他讲课了,”华罗庚心里十分激动。
不久,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上一致通过:破格让华罗庚给数学系的学生讲授微积分。华罗庚就这样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学生们都知道他是个初中毕业生,可是,没有一个人瞧不起他。每次,华罗庚瘸着腿走进教室,把拐杖放在一边,翻开书,开始讲课时,同学们都比其他课更安静,听得更用心。
有几次,学生看见他悄悄地擦汗,就端了把椅子上去请他坐,华罗庚说什么也不肯,一定要站着讲完课,才肯坐下来休息。那时候,他只比学生大几岁,课间闲谈,他很少说起那些痛苦的往事,他愿意和学生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谈振兴我们的祖国。
华罗庚进入清华园的三年多时间,先后在欧美、日本等各国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数论方面的论文。文章中新颖、独到的见解和逼人魂魄的智慧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华罗庚像一颗耀眼的新星正迅速从东方升起。
熊庆来感到华罗庚已经逐渐地超越了自己。一天,他为了一道题苦思而不得其解。写过的纸堆满了桌面,他不停地用铅笔拍打自己的脑门,可是却一点儿灵感也没有。这时,恰好华罗庚下课回来,熊庆来赶忙叫住他:
“华先生,有时间吗?请过来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解啊!”
“好,我马上来。”
华罗庚放下手里的东西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就来到熊庆来的桌前,他谦虚地笑了一笑说:
“我和您一起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想出解题方法,请您先说说您的想法,好吗?”
随着熊庆来简洁而清晰的叙述,华罗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片刻,他拿起纸、笔飞快地写了起来,一张张纸写满了数字和公式后,放在一边。很快桌子上的纸堆不下了,熊庆来一阵手忙脚乱地收拾,给华罗庚又腾出一块地方,自己继续聚精会神地盯着华罗庚的笔尖,在纸上“沙沙”地移动,同时大脑也跟着飞快地转动着,一个小时过去了,华罗庚终于抬起头,挺了挺弯的酸痛的后背,笑着说:
“熊先生,您看这道题这样解可以吗?”
熊庆来几乎要击掌叫好了,他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华罗庚演算的过程,忍不住由衷地赞叹道:
“华先生,您可真是一位数学天才啊!”
华罗庚年仅25岁,就已蜚声国际。他对当代数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很多外国学者产生了想深入了解中国数学界的兴趣。因为在他们心中,虽然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十分丰富,但是到了现代,数学研究已经相当落后了。华罗庚的出现,仿佛是一座沉寂了多年的火山,突然喷发,智慧的岩浆不断地散发出惊人的热量和光芒,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同时照亮了数学研究中许多暗淡的空白。
清华大学的教授们也同时感受着这种光和热,他们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应该向发现这位人才的熊庆来教授一样,努力改善华罗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因为华罗庚直到现在仍然只是数学系的一个助教员。
1935年冬季的一天,窗外刮着凛冽的北风,屋子里,清华大学的校领导和各个系的教授们正在热烈地争论者。这次大会要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在清华大学这样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能不能把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提升为教师?
会议由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主持。教授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让一个初中毕业生做大学教师,这也太不成体统了。这样下去,我担心国内外的舆论,还不知道会把我们清华大学说成什么呢!”一位教授言辞之间颇有些“义愤填膺”。
“是啊,这样做是要引起非议的,得慎重啊!”又一位老教授带着深深的忧虑附和道。
“你们这么说是不公平的,”数学系一位很了解华罗庚的教师站起来为他鸣不平了:
“华罗庚虽然没有读过大学,可是他自学完了全部的大学课程,而且他的成就也远远地超过了大学毕业生……”
“我认为,甚至连一些大学教授也望尘莫及,他的研究成果明明白白地摆在我们面前,难道这不比一纸文凭更有说服力吗?”旁边的一位老师接着说道。
很多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争论始终围绕着这两种观点。最后,叶企荪院长看了看时间,示意大家静下来,他略微沉吟了一小会儿,然后十分明确地说:
“我们清华大学出了个华罗庚,这是好事,应该鼓励所有的年轻人都像他一样,献身科学,为国争光。我相信华罗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我们不要被资格所限制!”
华罗庚含着激动的泪花,望着这些关心、爱护自己的师长,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中,其实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他从一个被迫辍学的少年,经历了无数的煎熬和沉重的打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教师。不久,他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