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华顺的来信在华罗庚的生活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妻子读了信,有些迟疑地问:
“罗庚,我们回不回去呢?”
“当然回去,而且越快越好!”
“要不,我先回去看看情形,然后你再做决定?”
“不用了。女儿不是在信上都写明白了吗,共产党廉洁奉公,解放军爱护人民、纪律严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她还说,新中国的建设正需要大批的科学家,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第二天起,华罗庚加入了中国留美学者和学生争取回国的活动,并且担任了一个学生团体的负责人,公开表明自己的爱国立场,以及归国愿望,极力动员留学生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去。
放寒假了,经过很多周折,华罗庚好不容易弄到了几张船票,以去英国讲学为名,带着全家人悄悄地登上一艘邮船,从旧金山出发,乘风破浪而去。喧嚣的北美大陆逐渐消逝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华罗庚站在甲板上,回想起四年的美国生活,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有太多的失落。虽然有洋房、汽车,但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他仍旧是一个来自贫弱国家的穷学者,在那个纯粹的金钱社会里,值得人眷恋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遥望东方,那片生己养己的热土,那片埋葬着双亲,埋葬着不堪回首的童年的黑土地,那片洒满了英雄的鲜血的高天厚土,在一千多个日子里,无时无刻不牵痛他的心!如今,终于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华罗庚激动得彻夜难眠。
船绕过欧洲,穿越地中海,进入印度洋,日夜兼程,华罗庚仍然觉得速度太慢,此刻的他,真是归心似箭!
一天早晨,当他再次走上甲板时,蓦然发现,太阳升起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中国内地的轮廓,虽然还看不真切,在华罗庚心中,却似乎已经听到了祖国热切的召唤,感受到了祖国滚烫的脉搏,泪水再次抑制不住地滚下了他的面庞。
船到香港靠岸了。人们忙着上街采购东西,探望亲友,热热闹闹地讨论着回内地的打算。唯独华罗庚把自己关在旅馆里,哪也不去,也不和众人闲聊。大家都很奇怪,他在干什么呢?问起吴筱元,她只是笑着说“在写信”,别的就说不清楚了。
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早在离开旧金山以前,就在华罗庚心中酝酿好了,漫长的归国途中,他又进一步思考了更多实际问题,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香港停留的两天中,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气呵成,写完了这封满怀深情和希望的公开信。
他在信中写道: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但也许有朋友说:‘我的年纪还轻,不妨在此稍待。’但我说:‘这也不必’。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
“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华罗庚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他的心曲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很多浪迹天涯的年轻学子听后,流下了泪,纷纷踏上归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