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秦国专为儿医
遇妒忌暗遭身刺
秦国的国都,在现今的陕西省咸阳市,这块素以“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关中平原,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们辛勤耕作,收成颇丰。不过,早在东周时期,秦国还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比较落后的国家。
公元前361年,当时的秦国君王秦孝公励精图治,求贤若渴,他广纳天下名士,针对本国国情,集思广益,革故鼎新,于是便有了商鞅变法。
商鞅的两次变法,首先废除了各地区的领主制度,并将国内的小镇、乡村合并为大县,每县设一县令(县长),掌管全县的行政大事;其次是号召百姓开辟荒山闲地,承认各人所开土地所有权归己,国家只按所占土地面积征收一定的税赋;其三是发展生产力,规定每一家庭,儿子成年后必须分家独自谋生,这样既增强生产过程中的自主性,又可为国家开垦、利用更多的土地来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商鞅所主张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秦国没用多少年,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一举成为战国时期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的平定与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秦国疆土北自陕北,南至巴蜀,东达河南灵宝一带,故地广而人稀。当时,国内既要发展生产,又要招募兵员轮番出战,人口来源明显不足。因此,秦国在悬赏招徕邻国农民入秦种地定居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本国的人口生育和生存率。无奈当时疾病肆虐,缺医少药,疾病感染者首当其冲的便是小儿,由于治疗不得法或不及时,夭折毙命者仍为数不少。因此,秦国人尤其重视小儿的生长与健康,扁鹊正是在这个时候,率弟子来到了秦国。
一向以治内科病著称的扁鹊,当了解到秦国的国情及当地百姓珍爱小儿的习俗后,就凭着自己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自己诊室门前悬挂起“专治儿疾”的招幌,改作儿科医生了。
然而,要当好一名儿医又谈何容易。小儿科古称哑科,这是因为患儿大都年幼,一有病痛,不会诉说,只能以哭声、躁动来表示不舒服。因此作为儿科医生,不仅要懂得从小儿的哭声与神态中了解病情的大概,更要从脉象(即风、气、命三关及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变化)中掌握病症的进退、凶险与预后,比起给成人治疗,难度增加了数倍,所以古语有“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之说。
扁鹊来到秦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只见大街小巷,三五成群的百姓均纷纷议论这件事。这位说:“听说从东边来了位善治疾病的神医,不管什么病,经他一治,都能治好。”那位则更神秘兮兮地讲:“我听一位老者说,几年前他把已经死去半天的虢国太子给治活过来,嗨!那医术真是绝了。”就这样,百姓们沸沸扬扬、信口开河地渲染着扁鹊的医术医名,不几日,就传得全城皆家喻户晓了。于是便有了四处打听扁鹊住址,拖着患儿前来就医的人群。
然而,他们有所不知,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故防病动能较弱,加上小儿不能自行调适寒温而容易得病。一旦患病,又因其生理特点而传变迅速。如医治及时,可迅速转危为安,否则就很快内侵脏腑,危及生命。扁鹊深知小儿的生理特点与病理转化,故在临床治疗上,往往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有一天傍晚,扁鹊诊治完最后一位患者,用过晚饭,便与子阳、子豹信步来到市井小巷,以舒展活动一下肢体。当经过一家住户门口时,忽听屋里传来妇人低微的哭泣声,哭声中时而还夹杂着呼唤孩子的乳名声,扁鹊侧耳细听确信无疑后,便让子阳前去叩门。开门的是一位30开外的中年男子,只见他那粗服乱头,行不胜衣的样子,一眼就知其为了生活而饱受着人间的风霜。
“屋内妇人为何啼哭?”扁鹊轻声询问。
那男子见门外站着3人,且穿着平常,慈眉善目,就长叹了一声说:“不为别事,只因我那8岁的儿子病了两天,我自己找了点药给他服下,无奈至今仍不见好,心中焦急,故而哭泣。”说完,也用袖子抹了抹眼睛。
扁鹊见他如此不修边幅,遂又问:
“平日以何为生?”
“做点小买卖。”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请医生诊治?”扁鹊进一步质问。
那男子见扁鹊问到这里,眼含泪花,两手一摊地说:
“先生啊!您看看我们这贫穷人家,做点买卖亦仅仅是聊以度日,哪有钱去请医生啊!”说完就大声地哭了起来。
子阳、子豹见状忙上前劝慰那男子,扁鹊不禁触景生情,于是就宽慰他说:
“先莫难过,我等三人都是医生,快领我前去看看你那病中的儿子。”
那男子闻听扁鹊此言,其惊愕的眼神呆呆地望着扁鹊,以为遇到了神仙,他不等擦去满脸泪水,便跪地拜叩说:
“先生若能救得我儿性命,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子阳扶起那男子,随即一起走进内室。
正在哭泣的民妇,见丈夫领人进门,便用手帕擦了擦红肿的双眼,欲弯身施礼,扁鹊立刻伸手示意免礼,便问那妇人:
“令郎从何时开始患病,都有哪些症状?”
“昨日上午,我儿便嚷肚子疼,随即就上茅坑,以后就疼得更凶,上得更勤,一日腹泻数十次,今日上午便中还带脓血,浑身发烫,中午以后便神志迷糊,昏睡不醒了。”
说着说着,就忍不住用手帕擦起眼泪来。
扁鹊听完诉说,就走近患儿眼前,见患儿面色青灰,牙关紧闭,高热躁动,四肢厥冷,切得脉象细而数,诊得舌质绛而红。心想:此儿病得不轻,若再不救治,肯定夭折无疑。于是便对夫妇俩说:
“令郎得的不是一般性腹泻,而是疫毒痢(即中毒性痢疾)。此病发作突然,来势凶猛,病变迅速,现在邪热已内闭脏腑,阳气有欲外脱之象。若再延误治疗,恐命难保也。”
夫妇俩一听,以为儿子性命无望,悲痛得号啕大哭起来。
“你们暂别难过,令郎虽然病重,但还有救治的希望,待我仔细诊来。”
随后,扁鹊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脉象、舌苔,予以辨证施治,从清热解毒,熄风开窍着手,以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秦皮、丹皮、钩藤等药组成的黄连解毒汤为主,辅以犀角、琥珀、珍珠、麝香一类开窍醒神,叮嘱子阳、子豹速去配药煎煮。
夫妇俩目睹扁鹊师徒为救自家的儿子在忙前忙后,心里十分感激,可又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只得双双跪地向扁鹊连连叩头。扁鹊见状,内心百感交集,赶紧弯腰扶起这对夫妇,说:
“不要行此大礼,我等立身于医林,为人治病从无贫富贵贱之分,救死扶伤乃是我的本分啊,快快请起吧。”说完,眼中也含满了极富同情与怜悯的泪花。
经过子阳、子豹全力的内外合治,一剂药服后,患儿身热渐退,肢体躁动也渐趋平静了。这时,扁鹊才略松一口气,叮嘱夫妇俩说:
“今日后半夜,给令郎服下第二剂药,明晨当神清而痢止,明日午后服下第三剂,则病当痊愈。”说完,似觉话犹未尽,又补充道:
“以后,务必让令郎注意饮食卫生,即饭前便后要洗一洗手。因为此病之因,皆系饮食不洁,从口而入所致。”
夫妇俩满含热泪,点头称是。临走前,扁鹊考虑到他们家境贫困,遂让子阳留下少许银钱,以便病愈后给患儿补养病体所用。夫妇俩感激涕零地将扁鹊等人送至门外,待扁鹊师徒回到住所时,已是午夜时分了。
3天后,扁鹊正在给人治病,只见一手提干鲜果品的男子急匆匆地跑进诊室,原来他就是那位不修边幅的患儿父亲,他是特地来向扁鹊报喜与道谢的。因为儿子病愈,故今天显得神采奕奕,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扁鹊的高超医术和医风医德,使在场的候诊患者无不向扁鹊竖起大拇指。
又是一日上午,一对穿着绫罗绸缎,满身珠光宝气的富商夫妇,怀抱着一个3岁左右的男童,步入扁鹊诊室。别看这对夫妇长得人高马大、绰约多姿,可怀中孩子却是毛发枯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如此鲜明的对比反差,引来了诸多就诊者的窃窃私语。
其中一位说:“瞧这两口子,怎么把孩子养成这个样子?”另一位接着说:“要我说,多半是给孩子饿的。”又一位插话说:“错了,错了。我看这是给孩子吃得太多太好了,是食积造成的。”大家三言两语地议论着,有的说得还颇有些道理。
轮到富商的儿子诊治了,扁鹊尚未开口询问,那妇人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先生啊!我儿近半年来,食欲不好,吃什么都不香,刚开始我以为饭菜太蔬,改做鸡鸭鱼肉,结果他连筷子都不想拿,整天叫嚷着要水喝。由于吃得太少,所以一天到晚蔫头耷脑的,没一点儿精神……”
扁鹊一边静静地听他主诉,一边点头,并未插话。那妇人继续说道:
“最近10多天,我突然发现孩子在独自一人时,经常趴在地上,抠一些墙皮、泥土往嘴里送,这怎么得了,他到底得的什么病?先生,我们中年才有这么个儿子,请您费心救救他吧。”说完,眼圈一阵潮红,眼泪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可见他们的内心是如何的焦虑了。
这时,扁鹊已给患儿进行完四诊,了解了病因病机,才慢慢对他们说道:
“不必忧虑,令郎得的不是什么大病,依我看来,是因饮食积滞日久导致的厌食、异食症罢了。”
夫妇俩从未听说过这种病名,于是又不解地问:“何谓厌食、异食症,怎么得的呢?”
扁鹊捋了捋胡须,讲道:“你们中年得子,可谓掌上明珠而倍加溺爱。殊不知孩子年幼,脾胃功能尚弱,即便家道富足,喂养上亦应精心调理才是。小儿脏腑娇嫩,且又不知饥饱,然你们却随其所欲,任其挑食偏食,如此日复一日,导致肠胃乳食壅积,停滞不化,后又感染虫症,何以不得厌食、异食症?”
夫妇俩见扁鹊分析得头头是道,条条是理,皆心悦诚服地不住点头。
扁鹊接着讲道:“因胃有食热,故常欲饮水而仍不解渴;因脾胃运化失常而不思饮食,故形体消瘦;因肚内有虫而嗜食异物,所以精神不安。治病之法,应按两步进行。”
“哪两步呢?”夫妇俩不约而同地问。
“首先要攻去虫积,此谓治其标;其次调理脾胃,此谓治其本。再辅以推拿按摩捏脊等外治法,如此不出一月,令郎病必痊愈。”
夫妇俩听罢扁鹊此言,立刻转忧为喜地说:“既如此;我们悉听先生吩咐,若能治得小儿病愈,定当重金酬谢。”
扁鹊摆了摆手,阻断了他们的话语,他一边命子阳等人为小儿施以推拿捏脊疗法,自己则伏案处方,以使君子、芦荟、夜明砂、莪术、干蟾等药驱虫消积;以砂仁、木香、陈皮、黄连、川芎、青皮等药理气化滞。先后采用驱虫行滞、健脾消积等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使患儿的食癖杂病逐渐好转。
很快,扁鹊善治小儿危重及疑难病的名声在秦国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使方圆数百里的百姓纷纷携儿带女,不辞辛劳地来都城寻找扁鹊诊治疾病,使得诊室门前犹如在赵国时那样,整天门庭若市,川流不息。
扁鹊目睹来都城找他求医问药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多,心想与其让百姓数百里赶来求诊,不如自己以后每日下乡巡诊,这样可以免去多少乡亲们的旅途劳顿与辛苦啊!
扁鹊善治儿疾的消息传入了秦王宫。一天,秦武王早朝,他对站在左右的文武百官说:
“诸位爱卿,我听说从齐国来了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现正在我国为各地小儿治病,据说只要经他治疗,重病可转危而安,小病则三日愈。其医术如此高明,对我们秦国来说也是人才难得啊!”
武王话语刚止,一位资深老臣即叩拜说:“君王所言极是。这位名叫扁鹊的医术,在下以往略有耳闻,早年晋国君王赵简子病重,经他治愈;齐国齐桓公的病是他一眼看出,只因桓侯不肯接受他的治疗而驾崩(即死去);虢国太子死而复生,均是扁鹊医生的神妙医术所为。”
武王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又一位文官启奏道:
“这位扁鹊医生,现今正为秦国百姓、小儿治病,从长远来看,这对发展秦国人口、增强秦国国力,大有益处啊!对这种才华出众、身怀绝技的人,我们应该倍加爱护才是。这样,才能吸引邻国谋士来秦国为君王效力啊!”
武王听后大喜过望地说:“爱卿所言极是。今后方便之时,要宣召扁鹊进吕,寡人要亲眼见见这位杏林高手。”
扁鹊的医学声望传入秦宫以后,引起了秦国太医院太医们的一阵恐慌。这批由国家豢养的,实际并未掌握多少医术,仅凭巫术蒙骗的太医们心里明白,如果秦武王赏识并任用了扁鹊,那今后就没有自己的高俸厚禄,弄不好还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一个个在那里急得搓手顿脚,局促不安。于是,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商议着怎样来应付、躲避眼前的威胁。
这时,一个长着满脸横肉,年龄50开外,位在众太医之首,名叫李醯的太医令,将太医们召集到一处密室,别有用心地说:
“所我所知,扁鹊不仅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又擅长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治疗,而且还反对我们所奉行的巫术,其医术当在我等数人之上。如果任其在秦国行医,日后名声定会超过我们,这样秦王必然会留他在太医院效力。倘若出现这种局面,我想……今后对你我的结局将会怎样呢?”
众太医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李醯见太医们个个呆头呆脑地在注视着自己,遂奸笑一声继续说:
“我以为,与其我等每天提心吊胆地回避这件事,不如趁他脚跟未稳,就……”
“赶走他。”众太医不等李醯把话讲完,就迫不及待地表了态。
“不,不……”李醯摇了摇头,眨了眨狡黠的眼睛,脸色阴沉地说:“赶走他,他还会再来。”
“那……又该怎么办呢?”众太医不解地问。
李醯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不如让他销声匿迹,永不再见。”
这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太医步履蹒跚地走到李醯面前,凑合到耳前小声说:“这么说……您是准备把他给……”说着用手掌做了个“杀”的样子,李醯阴险地点了点头。
众太医见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纷纷叫嚷着:“对!对!杀了他……”“除掉他……”
“嘘……”李醯用手指竖在嘴边,“小声点。”然后又声色俱厉地对太医们说:“此事谁要是泄露出去,休怪我对他和他的全家不客气。”
太医们深知李醯性情暴厉、心毒手狠,个个面如土色,默默不语地回家去了。
就这样,一个刺杀扁鹊的阴谋酝酿而成了。
有一天,秦武王晨起偶感身体不适,欲宣召扁鹊进宫诊治,李醯得如此事,内心十分惊慌,赶忙进宫晋见,装着关心武王的样子,为其治病,并心怀鬼胎,信口雌黄地对武王说:
“君王的病,生在耳之前、目之下,如果让扁鹊来治,不一定能治好,弄不好,还会导致您耳变聋、眼变瞎的可能。依我看……还是让太医为您精心调治吧。”
秦武王见跟随自己多年的太医如此忠心耿耿,于是就放弃了欲请扁鹊进宫治病的念头。
李醯妒恨扁鹊由来已久,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医术不如扁鹊,因此便日夜派人跟踪扁鹊的行踪,欲刺杀他,但又苦于找不到机会,为此整日寝食不安。心想:上回秦王召扁鹊治病之事好不容易搪塞过去,今后若再遇此事又该怎么办呢?不行,必须尽快下手,以除后患。
当天夜里,李醯派去的人匆匆忙忙地进来禀报:“据探查,扁鹊明日将出城去临潼一带为百姓巡诊。”
“知道了,下去吧。”李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在屋里踱着步,心想:明日扁鹊去临潼,路上人烟稀少,是个极好的机会。他低头思考着刺杀的步骤与方案,好半天,突然拍了下桌子,面色狰狞,自言自语地说:“就这么办。”
第二天清晨,扁鹊怀着治病救人的急迫心情,与子阳、子豹骑着毛驴匆匆上路,赶往临潼,因为那里的百姓正翘首企盼着扁鹊去解脱他们的病痛。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的扁鹊医生,怎么会想到厄运正在悄悄地降临到他头上呢。
扁鹊为临潼百姓诊治完疾病,见天色已晚,便婉言谢绝众百姓的盛情款待,赶路返回。银白色的月光洒向广袤的田野,静谧的路上只能听到“踢嗒、踢嗒”的驴蹄声伴随在周围。当途经一片小树林时,忽见一持刀蒙面歹徒“呼”的一声,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了出来,只见他大喝一声:“呔!哪里走!”
扁鹊闻声心中不禁一愣:莫非遇上打家劫舍的狂徒不成?于是便下驴走上前,向那歹徒双手抱拳施礼道:
“这位兄弟,我等乃民间草医,今行医至此,身无银两,非行旅商贾,请放我等过去吧。”
“休得胡言,大爷我等的就是你。”歹徒又大吼一声,蹿到扁鹊身前,未等扁鹊回话,一把明晃晃,寒光袭人的匕首已刺入毫无防备的扁鹊的胸膛。扁鹊手捂胸口,怒目圆睁地瞪着歹徒,慢慢地倒了下去。
子阳、子豹见师傅被刺,赶快上前扶住扁鹊大声呼救,当他们再寻找那歹徒时,早已不见了踪影。可怜一代名医,就这样惨死在秦国贼医李醯的手里,时年65岁。
临潼百姓满含悲愤,将扁鹊遗体抬回村里,并集资置一棺木,含泪将扁鹊入殓,掩埋在临潼县东北的南陈村,坟周封土植树,以此纪念。
3天后,扁鹊的弟子子阳、子豹率子容、子明、子仪、子越、子游等师弟,跪拜在扁鹊墓前,他们立志继承老师的医术医德,做一个不为名利,治病救人的人民好医生。然后相互间洒泪道别,纷纷各奔东西,游历行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