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惊世巨作
完成惊世巨作
教皇认为米开朗基罗的进度太缓慢了,而且米开朗基罗坚持不让他去看他工作的进展,这一点时常让教皇而怒不可遏。他俩骄傲的性格如同两座火山似的常常相撞。
有一天,尤里乌斯二世问他什么时候画完。
米开朗基罗照自己的习惯回答他说:“当我能完的时候。”
教皇听了,十分生气,他举起棍子就要打米开朗基罗,而且嘴里还在不断地重复:“当我能完的时候!当我能完的时候!”
米开朗基罗跑回住处,收拾行装,准备离开罗马。但尤里乌斯二世马上派了一个人去,给他带去了500杜卡托,竭力抚慰他,让他原谅教皇。米开朗基罗接受了教皇的歉意。
但第二天,他俩又冲突起来。终于有一天,教皇气冲冲地对他说:“你难道想让我叫人把你从脚手架上扔下来吗?”
米开朗基罗只好让步了,他让人撤去脚手架,露出了他的大作。那是1512年万圣节的那一天。
这一天是一个盛大而阴沉的节庆,是祭奠亡灵的日子,所以非常适合于用来作为米开朗基罗这件可怕的作品的揭幕日期,因为在这一天,天上的神明似乎充满了那生杀大权在握的感觉,这个神明像暴风雨一样聚集了一切的生命之力,横扫一切的神灵。
从1508年5月10日至1512年10月31日,米开朗基罗耗费4年心血,终于完成了西斯廷礼拜堂顶壁壁画《创世纪》的绘制。
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把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画作以中央为主,主要内容是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全部绘画面积500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个个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现了人体的力量美。中间的画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9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
9幅主体画中以第四幅《失乐园》、第五幅《创造夏娃》和第六幅《创造亚当》为最佳。在画中,亚当和夏娃并没有因被驱逐出乐园而感到懊悔和羞愧。米开朗基罗用夏娃容貌和形体的美来表现了整个乐园的美。亚当大胆伸手摘取智慧果则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挑战。
《创造夏娃》画面按照均衡构图处理,画面中耶和华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巨人,一点也不神秘,人们从他目光中可以看到上帝正一丝不苟地用他的理智挥动右手,默默地呼唤新生命走向生活。
《创造亚当》描写了上帝耶和华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而亚当的原型正是上帝本身。亚当被米开朗基罗画成了一个身体健美的青年,耶和华则如同一个既威严而又慈祥的老人。
画面中的亚当的手正被上帝抓着,仿佛正在给他以生命和力量,亚当则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他抬头看着上帝,但身体还没有站立起来。米开朗基罗为了表现对人的赞美和对人的觉醒的歌颂,他在画中给人一种感觉,如果亚当站立起来,那么他那魁梧健美的身躯就会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米开朗基罗总是把自己的艺术作为人民坚持正义和勇敢地向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武器。因此,他的绘画独树一帜:粗犷、雄浑、刚毅,具有浮雕感。
米开朗基罗这一独特艺术风格同当时流行的精细纤巧的艺术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形象的浮雕感和性格的强劲刚毅的明确性,才有力地打动了观众的心。达·芬奇在它面前沉思不语而感到后生可畏和自己的衰老。
米开朗基罗几乎是在用自己生命来完成天顶画的,他在5年之中没有一天不是仰卧在高高的台架上。正像《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神指与人指的接触,表现得是多么的微妙。而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宏伟而严谨、富丽而庄严的巨作。
米开朗基罗拒绝助手的帮助,在长达5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所有的事情都亲自动手。终于,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前所未有的作品。
艺术家们认为米开朗基罗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力意志和充满了力量,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艺术创造,而且在建筑设计上,米开朗基罗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对后来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开创了新的风气,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
尽管米开朗基罗在艺术方面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财富和瑰宝,然而,人们对他那种工作精神的敬佩,同样成为审视这一艺术巨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米开朗基罗已是精疲力竭,但是,米开朗基罗非常光荣地从这项需要巨人之力的工作中走出来了。为了绘制西斯廷大教堂的拱顶,他连续几个月工夫,仰着头画,以至于把眼睛都给弄坏了。工作结束后好长一段时间,米开朗基罗看一封信或看一件东西,都必须把它们举在头顶上方才能看得清楚一点儿。
对自己的残疾,他常常自我解嘲说:
艰难困苦使我得了甲状腺肿,像是水把伦巴第的猫灌了个够儿似的。我的肚子尖伸向下巴,我的胡子冲向天,我的脑袋枕着背,我的胸好似一只鹰,画笔的颜色滴在我脸上,画成了一幅图案。
腰部回缩体内,臀部在起平衡作用。我摸索地走路,连自己的脚都看不清。我的皮肉前面长而后面短,宛如叙利亚的弓。我的智力与我的身躯一样的怪诞,因为一枝弯曲的芦苇是吹不出曲子来的。
因为变丑,米开朗基罗心理十分苦恼。甚至让他变得卑怯,从他的几首短小的情诗中,就可以看出一点他的卑怯的痕迹。没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对他这样的一个比任何人都更爱形体美的人来说,丑是一大耻辱。
米开朗基罗的忧伤因其一生都受着爱的煎熬而尤为剧烈,似乎他从未得到什么爱的回报,因此,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把他的情和苦在诗里发泄。
自童年时起,米开朗基罗便在作诗,作诗是他迫切的需要。他的素描、信件、散文都写满了他随后又反复不断地加以推敲与润色的反映其思想的诗句。
遗憾的是1518年,米开朗基罗青年时期的那些诗中的绝大部分被他焚烧了,另外一些在他死之前也被毁掉了。不过,所剩下的那一点点也足以看出他当年的激情来。
最早的诗好像是1504年左右在佛罗伦萨写的,其中这样写道:爱神啊!只要我能成功地抗拒你的疯狂,我的生活就会多么的幸福!可是现在———唉!我涕泪沾襟,我感受到了你的力量。
1504年至1511年间,米开朗基罗曾经写过两首短小的情诗,可能是写给同一个女子的,词句令人揪心,让人感动。诗句是这样的:
是谁在硬把我引到你身边去?
唉!唉!唉!
我是被紧紧地捆绑住的。可我仍是自由的!
我怎么可能不再属于我自己?
啊,上帝!
啊,上帝!
啊,上帝!
是谁硬把我与自己分离的?
有谁能比我更能指挥我自己?
啊,上帝!
啊,上帝!
1507年12月,从博洛尼亚发出的一封信的背面,写着这样一首十四行诗:
鲜艳的花冠戴在她的金发上,她是多么的幸福!
鲜花竞相轻抚她的额头,谁将第一个吻它!
紧束她的酥胸、下摆张开的衣裙每日里是多么的幸福。
金色的衣料不知疲倦地摩挲着她的粉颊与香颈。
最幸运的是那条轻束着丰乳的金丝带。
腰带似乎在说:我愿永远缚住她。
啊!我的双臂将做什么呀!
在一首带有自由性的长诗中,米开朗基罗用非常直白的词语描写了自己爱情的悲伤:
我一天见不着你,我怎么也无法安宁。
一旦见到了你,仿佛饥饿者见到了食物。
当你对我微笑时,或者你在街上招呼我时,我的心腾地燃烧起来。
当你跟我说话时,我的脸发红,我说不出话来,而我那巨大的欲念顿时消失。
接着,米开朗基罗在诗中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呻吟:
啊!无尽的苦痛,
当我想到我钟爱的女子根本不爱我时,
我肝肠寸断!我怎么活呀?
下面几句是他写在美迪奇家庭小教堂圣母像的画稿旁的:
阳光普照大地,可我孤独地在黑暗中忍受煎熬。
人人欢快,而我却躺在地上,在痛苦中呻吟、哭泣。
米开朗基罗精力总是十分旺盛,繁重工作使他几乎同整个人类社会完全不相往来。他孤零零一个人,他憎恨别人,也被别人憎恨。他也爱别人,可是别人却不爱他。人们都十分佩服他,但同时也畏惧他。后来,人们对他产生了一种宗教般敬畏,他统治着自己的时代。
于是,米开朗基罗慢慢地感到不再紧张了,他总是高高在上,而大家则仰视着他。他不可能同时站在高处和低处,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他的工作,没有人给过他那种可以让他享受的温馨:一生中还没有片刻时间能够安安稳稳地躺在别人的怀中酣然入梦。
没有哪个女人爱过他。在米开朗基罗的生活中,只有维多莉娅·科洛娜对他伸出过友谊之手,他们之间那种纯洁而冷静的友谊曾让米开朗基罗兴奋不已。对米开朗基罗来说,他的周围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夜晚,他的思想是炽热的,就像流星般匆匆地穿过,代表着他的欲望和狂乱的幻想。
贝多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个夜晚,因为这样的夜晚就存在于米开朗基罗的心中。贝多芬的忧伤是因为人们的过错而不知悔改,他的性格是活泼开朗的,他总是到处寻找欢乐,而米开朗基罗的忧伤是发自内心的,人们对他感到畏惧,他在自己周围的人都疏远他了,没人愿意和他打交道。
别人不愿意理他,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不是孤单而是他对自己也没法打开心扉,无法同自己生活在一起,自己与自己斗争,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思想,而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摧残自己。
他的天才与一个在背叛他的心灵结合在了一起。有人有时谈到那种宿命,它激烈地在反对他,并且阻止他去完成他的任何伟大计划。这种宿命,就是他自己。
在米开朗基罗的强有力的雕刻与绘画中,并没有表现爱。他在作品中只表露其最英勇的思想,他似乎觉得加进心灵的脆弱是可耻的。他只在诗中倾诉自己,必须到诗里去寻找这颗被粗犷的外表包裹着的胆怯而温柔的心的秘密:“我在爱,我为什么生出来?”
尤里乌斯二世也死了,西斯廷的任务完成了。不过教皇在逝世前曾下达了重新建造陵墓的圣谕,这也正是米开朗基罗的心愿。
米开朗基罗在马塞尔·戴伊·科维街上拥有了一个新居,马厩、花园、木屋和顶楼的设施齐全。他的工作室占据了住房的一半,并有6名年轻助手应聘前来。这一切是尤里乌斯二世临死时付给他的剩余报酬,也作为对他天才地创造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真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