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悲伤的创作
充满悲伤的创作
克雷蒙七世下令搜寻米开朗基罗,可是米开朗基罗却好像失踪了,有人曾最后一次看到他,那时他趴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上,观察四周的战斗情况。
但是,克雷蒙七世对他的关爱丝毫未减。据塞巴斯蒂安·德·皮翁博说,在得知米开朗基罗在围城期间的情况时,克雷蒙七世很是寒心,但他也就只是耸了耸肩,说:“米开朗基罗很不应该,我可从未伤害过他。”
其实现在的米开朗基罗正藏在圣洛朗教堂一个狭长的地下室里,这里只放着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温度比较凉爽,并不像外面酷暑热浪逼人。一口水井静悄悄地蹲在一边,清凉的井水足够维持躲藏者的生活需求。
米开朗基罗是在平时修建圣洛朗教堂时偶然发现这里的,在佛罗伦萨保卫战失败后,他立即想到了这个理想的地下室。每天太阳升起来时,他不得不推上盖板,像耗子一样躲藏着。半夜里周围都平静了,他才能悄悄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
地下室的上面正是他要修建美迪奇家族墓室的主要位置。他曾设想老美迪奇亲王的陵墓就安置在离地下室出口五六米之处,让亲王的灵魂保佑他渡过这场劫难。
过去米开朗基罗是拿着锤子的囚徒,自由只是个狭义的可怜名词。现在他听不到教皇的圣谕,但是自由活动空间仅仅是这个狭长的地下室。命运真会捉弄人。近几年大起大落的战乱环境,促使米开朗基罗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时而羞愧,时而哀愁。
现在剩下来的只是难以忍受的寂寞,他不知道这种难熬的日子还有多长。他不甘心这样白白地浪费自己的艺术生命,便在地下室的墙壁上描绘人体造型。
墙壁面积有限,只画了10多个半人大小的人体,动作勇敢而复杂。准确的线条就像他的雕像风格,几乎没有涂改的重复之处。这时他的愤懑和苦闷才能得到宣泄,其中也包括积压在他心底的难言羞愧转而爆发的无名之火。
克雷蒙七世怎么也想不到米开朗基罗会躲藏在这里,并且曾受到了他部下的严密保护。几个月后,战胜者们最后的怒气刚一消去,克雷蒙七世便给佛罗伦萨方面写信,命令寻找米开朗基罗,并且补充说,如果他愿意继续建造美迪奇家族陵寝的话,他将会受到他应有的待遇。
米开朗基罗露面了,重新为他曾反对的那些人的荣耀工作。不仅如此,这个可怜的人还同意替教皇干过各种坏事的工具以及杀害其好友巴蒂斯塔·德·帕拉的凶手巴乔·瓦洛里雕刻《拈手搭箭的阿波罗》。
不久,米开朗基罗便对佛罗伦萨的被放逐者们持否定的态度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可悲的弱点,把他逼得卑怯地在物质力量的暴虐淫威之下低头,为的是保全自己的那个艺术梦,否则就会被随意扼杀!
晚年,米开朗基罗全都的精力都被投入到为圣徒彼得建造一个巨大恢宏的纪念碑,他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和彼得一样,曾多次因听到雄鸡啼唱而哭得泪流满面。
米开朗基罗被迫奉承瓦洛里,被迫赞颂乌尔班公爵洛朗,他因为被迫说谎而痛苦不堪、羞愧难当。他为了把所有的虚无狂乱全发泄在工作中,因此他便一头扎进工作中去。
米开朗基罗根本不是在雕刻美迪奇家族,而是在雕塑自己的绝望。当别人向他指出朱利阿诺和洛朗·德·美迪奇雕得不像时,他巧妙地回答说:“千年之后谁还能看出像与不像?”
为了继续维护自己的艺术梦,米开朗基罗手中锤子的“当当”声,又在佛罗伦萨响起。当然克雷蒙七世非常愿意听到米开朗基罗创作时的响声,看到坚硬的大理石变得那么温顺。
米开朗基罗曾在自己的诗歌王国中袒露出矛盾的心情,他是一个对自己满怀信仰但是却过着奴隶般的悲惨生活的人,如果可以自杀,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去杀死自己。这种矛盾的心情也倾注在这时期的雕刻如《昼》、《夜》、《晨》、《暮》中。
美迪奇家族的陵墓已经断断续续地施工很多年了,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昼》与《夜》,这对雕像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迪奇陵墓前。还有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暮》与《晨》,这对雕像位于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迪奇陵墓前。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
《昼》是一个未完成的男子人体雕像。他像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
《夜》是一个体形优美的女子。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象征着噩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竭,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暮》被雕刻成为一个强壮的老年男子。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省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他全身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
《晨》雕刻的是少女的形象。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她的体形丰满而结实,只有身体和精神上是痛苦的。
这4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米开朗基罗在哀叹逝去的青春年华,美丽的故事只能在梦中重现。咀嚼昔日的快乐,带来的是对目前现实的忧郁、困惑和失望。
陷入兵荒马乱的意大利,被蹂躏的佛罗伦萨,还有自己难言的屈辱和心中仅存的艺术殿堂一隅,这些构成了米开朗基罗的复杂感情,寄寓在《昼》、《夜》、《暮》和《晨》的雕像上。
克雷蒙七世简直不相信米开朗基罗虚弱的身子里还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创作力量,草图上的有力线条上哪里有病魔留下的痕迹!
这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4件雕像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美迪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都是纪念碑式的杰作。
米开朗基罗面对动荡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思想也越来越变得深沉和苦闷,这时的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
这些雕塑作品明确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也成为后来样式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
于1531年完成了这些人类痛苦的不朽的象征,绝妙的讽刺,谁都没有看出来。乔凡尼·斯特罗齐看到这可怕的《夜》时,写下了几句诗:
《夜》,你看到如此甜美地睡着的《夜》,
是由一位天使在这块岩石上雕成的。
因为它睡着,所以它活着。
如果你不信,请唤醒它,
它便会同你说话。
米开朗基罗回答说:
睡眠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当罪恶与耻辱继续着的时候,
成为石块则更加难能可贵。
眼不见耳不闻对我来说是一大幸福,
因此,别叫醒我,
啊!说话轻点儿!
在另一首诗中米开朗基罗又呼喊道:
人们睡在天空中,
因为只有一个人能把那么多人的好东西占为己有!
被奴役的佛罗伦萨在回答他的呻吟:
您神圣的思想不要被扰乱。
以为已把您从我这儿夺走的那个人,
是享受不到其大罪大恶中的乐趣的,
因为他异常恐惧。
轻微的欢乐对于恋人们来说是完满的快乐,
因为它浇灭了欲火,
而苦难则因希望太大而使欲念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