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伟大杰作

最后的伟大杰作

维多莉娅·科洛娜给米开朗基罗带来了友谊,同时也带来了灵感,正是在他们交往的这段时间内,米开朗基罗完成了《最后的审判》,这是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绘画和雕刻的杰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尤里乌斯二世陵寝。

1534年,在米开朗基罗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安家时,因为克雷蒙七世已死,他已从所有其他的工作中摆脱了出来,他就想安安静静地搞完尤里乌斯二世陵寝,然后,良心上已卸掉了压了他一辈子的重负,可以了却此生了。但是,刚一到罗马,他又让一些新主人的锁链给套住了。

保罗三世希望米开朗基罗去为他建造陵寝效劳,米开朗基罗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和乌尔班公爵签约在先,必须先完成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寝,才能做其他的工作。

于是,教皇勃然大怒,说道:“30年来,我一直有此愿望,而我现在已是教皇,难道还不能满足这一夙愿吗?我将撕毁你签的那份合同,我要你无论如何也得为我效劳。”

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开朗基罗准备逃走,他想躲到热那亚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去,住持阿莱里亚主教是他的朋友,也是尤里乌斯二世的朋友:那里紧挨卡拉雷,他本可以在那里安安稳稳地完成自己的佳作。

同时,米开朗基罗也想过要隐居到乌尔班去,那儿环境安静,他希望那儿的人因缅怀尤里乌斯二世而善待他。他已经派了一个人去打前站,替他买一幢房子。

但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又像往常那样没了勇气,他担心自己这么干的后果,他始终怀着那种幻想,他总在想象自己可以通过某种妥协脱身,事实上那永远是个破灭的幻想。就这样,米开朗基罗又被套牢了,继续拖着那沉重的负担,直至结束。

反对宗教改革的教皇保罗三世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家年事已高,在完成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24年后,企图让米开朗基罗显示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要他为西斯廷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

1535年末,已年逾60岁的米开朗基罗,在教皇这种疯狂的命令下不得不继续工作,繁重的劳动已经让米开朗基罗身心俱疲。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精神与信仰的危机。《最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内心的痛苦。

1535年9月1日,保罗三世又下了一道敕令,委任米开朗基罗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总建筑师、雕刻师和绘画师。

自1536年4月至1541年11月,即维多莉娅·科洛娜在罗马逗留期间,他全身心地扑在这一创作上。

在完成这项巨大的任务的过程中,大概是在1539年,米开朗基罗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过,腿部受了重伤。他既痛苦又愤怒,不愿意让医生诊治。他讨厌医生,当他得知他家人中有一位竟贸然地延医求治时,他在他的信中表达了一种挺可笑的不安。

幸好,在米开朗基罗摔下来之后,他的朋友、佛罗伦萨的巴乔·隆蒂尼是一位非常有头脑的医生,而且与他关系很好,因可怜他,有一天便前去他家。

敲门时,无人应声,他便径直上楼,挨个房间寻找,一直找到米开朗基罗正躺在床上的那间房间。尽管米开朗基罗看见他很不高兴。但巴乔却并不想走,直至替他诊治了之后才离去。

就像从前的尤里乌斯二世那样,新任的教皇保罗三世常来看米开朗基罗作画,还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来时都由其礼仪长比阿奇奥·德·切塞纳陪同。

有一天,教皇保罗三世问切塞纳对作品的看法,切塞纳是个非常迂腐的人。他声称在这么庄严的地方画那么多的不成体统的裸体画是有伤大雅的。他还补充说道,这种画只配装饰浴室休息厅或旅店。

米开朗基罗听了,心里憋着一肚子气,等切塞纳离开之后,凭着记忆把他画进画里,把他画成判官米诺斯的样子,待在地狱里,双腿被一条大蛇缠住,置身于一群鬼怪中间。

后来,切塞纳看到了自己的图像,便去教皇面前抱怨。保罗三世打趣地说:“要是米开朗基罗把你放在炼狱里的话,我还能想点办法把你救出来,但他把你放在了地狱里,在那里我可无能为力,进了地狱,就没有任何赎罪的办法了。”

当时的意大利正在装假正经,而且,当时已经离韦罗内塞因为自己的《西门家的基督的最后晚餐》有伤风雅,而被送上宗教裁判所的时间不远了。切塞纳并非唯一一个认为米开朗基罗的画有伤大雅的人。

而这个时候,许多沽名钓誉的艺术家在看到《最后的审判》时都诋毁说这幅画有伤风雅。这其中,批评声音最厉害的是淫秽大师拉莱廷,他总是试图抹黑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创作,其实自己毫无廉耻可言。米开朗基罗曾收到一封拉莱廷所写的无耻伪善的信,在信中他指责米开朗基罗在表现一些连妓院都要脸红的东西,并且他还向刚成立的宗教裁判所揭发米开朗基罗不虔诚。

拉莱廷说:如此这般地亵渎他人的信仰比自己不信教更加有罪。

他恳请教皇把壁画毁掉,他在指控米开朗基罗是路德派的同时,还卑鄙地影射他道德败坏,而且,为了置他于死地,还指控他偷了尤里乌斯二世的钱。

这封卑鄙无耻的信把米开朗基罗心灵中最深刻的东西,他的荣誉感、他的虔诚、他的友谊玷辱殆尽。对于这样的一封信,米开朗基罗读的时候不禁嗤之以鼻报之以轻蔑的一笑,还伤心地哭了,但他并未做任何回击。

无疑,米开朗基罗想到了自己在提到某些敌人时以不屑一顾的神情说的:“他们不值得回击,因为战胜他们毫无意义。”

当阿莱廷和切塞纳对他的《最后的审判》的看法占上风时,他也并未做任何事情去加以阻止,未有任何的反应。当他的作品被当作路德派的垃圾时,他也什么都没说。

当保罗四世要把壁画弄掉时,米开朗基罗也一声不吭。当达尼埃尔·德·沃尔泰尔根据教皇的命令给他的英雄们穿上短裤,即对他的画进行修改时,他始终一句话也不说。

最后,当人家问米开朗基罗的意见时,他毫不动气地带着讥讽与怜惜的口吻回答说:“请禀告教皇,这是小事一桩,很容易整顿的。但愿教皇也把世界给整顿一下:整顿一幅画是费不了多大的事的。”

米开朗基罗很清楚自己是在什么样的热烈的信念之中,在与维多莉娅·科洛娜的宗教谈论之中,在这颗洁白无瑕的灵魂的庇护之下,完成这件作品的。若是捍卫自己的英雄思想所寄托的贞洁的裸体人物,以抗御伪君子们和卑劣灵魂的肮脏猜测和影射,他会感到羞惭的。

米开朗基罗在赞美诗《最后的审判日》和但丁的《地狱篇》中汲取了很多的灵感。壁画讲述了人生的戏剧,每个人都有罪孽,他们不断地犯下罪孽,命中注定会不断背离上帝,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救赎。

由于墙壁面积广大,艺术家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将大约400个人物安排在这一空间。必须有一种像旋风一样的主要力量将整个空间结合成一体。

最后,画面采用了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的复杂结构。画中人物趋于在水平面上组成群体,随着位置的升高,人群越加密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右侧走向毁灭和左侧升入天堂的画面中突出的竖向运动。同时,一种周而复始的活动将上升与堕落和左右着整个人群活动的审判者基督这一中心人物联结在一起。

米开朗基罗努力解决画中人物在从下面仰视时所应呈现的比例这一难题。他将上面的人物画得大些,底部的小些,以适应自下而上的观赏效果。

和天顶画一样,这幅画也是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的。1541年,这幅独自完成的巨作揭幕时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最后的审判》是圣经中一个十分常见的主题,拥有这个壁画主题的教堂是很常见的。《最后的审判》主要是奉劝人们多行善事,少做恶事,行善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而作恶死后则会入地狱。

基督教义说,耶稣被钉死后复活,最后升入天国。他在天国的宝座上开始审判凡人灵魂,此时天和大地在他面前分开,世间一无阻拦,大小死者幽灵都聚集到耶稣面前,听从他宣谈生命之册,订定善恶。凡善者,耶稣赐他生命之水,以求灵魂永生;凡罪人则被罚入火湖,做第二次死,即灵魂之死。

米开朗基罗借题表现了许多代表人类正义呼声的精神形象:靠近天顶两个拱形下,即在画面最上端,左右各绘了一组不带翅膀的天使,他们围住耶稣的刑具,右面一组抱的是耻辱柱,左面一组抱的是十字架。

下面耶稣形象占中心地位,两组人物在云端里向中央倾斜。这个形象与以往壁画上的耶稣均有不同,他是个壮年的英雄,神态威严,不像圣经上的救世主,完全像一个公正的裁判员。

他高举右臂宣告审判开始。在他右侧的圣母玛丽亚,世界的末日,对这位善良的妇女来说是太可怕了。她正蜷缩在耶稣身旁,用手拽紧头巾和外衣,不敢去正视这场悲剧。

在画面的右方,也就是耶稣的左侧,有一个体形高大而且年纪很大的使徒,他的名字叫彼得,他正要把城门钥匙交给耶稣。而安德烈则在最右边背负着十字架,殉道者塞巴斯提安的手里拿着一束箭,加德林手持车轮,劳伦蒂则带着铁栅栏。

在耶稣左侧的下面,有十二门徒之一的巴多罗买,他是脸上布满了惊骇状的老人形象。他手提着一张从他身上扒下来的人皮,这张人皮的脸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被扭曲了的脸形。这些人物都拿着生前被折磨死的用具,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这是米开朗基罗有意这样添加上去的。

在耶稣的右边,即画面的左侧也有许多历史与神话人物。那个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认为是亚当;后面围红头巾的女人,即是夏娃;另一个体格壮实的裸体老人,即是圣保罗形象。

一些被打入地狱的罪人则在这些使徒的下面,他们有的因为作恶多端,正在下降;有的因为生前行善,正在渐渐上升,几个呈骷髅状的幽灵在画面左侧下部,他们的骨骼上正重新在长出肉来,那是因为他们做了善事。

在耶稣的中央下部,有一只小舟上载7个天使,他们受圣命之差,吹起长长的号角,驾云来到地狱,召唤所有的灵魂前来受审。在这只小舟的右边,有一个身上带着钥匙,头身颠倒的裸体形象,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教皇尼古拉三世,因他生前实行僧侣捐卖制,出卖教职,理应受到惩治。

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被大蛇缠身,周围还有一群魔鬼的长着驴耳朵的判官朱诺斯,这是暗指教皇的司礼官比阿乔·切塞纳的形象,即那个曾在教皇面前攻击米开朗基罗这幅壁画的人。

《最后的审判》在所有已经出现的这一题材的作品中是最令人震撼的一件,这幅画将上帝的权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米开朗基罗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审判,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早已经腐化堕落得无可救药了,虽然在那时候人们还把他看成是正统的宗教,但是在米开朗基罗眼里已经一文不值了。

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也画入这场审判,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张被剥的人皮,一张由于艺术的重压而被榨干人格的皮囊。审判者基督是一位伟大的、复仇的阿波罗。而这幅画可怕的震撼力正源于画家充满悲剧色彩的绝望。

在叱咤风云的巨人身旁,圣母也有畏缩不前的时候,由此可见,艺术家尽管被活剥了一层皮,但他可能已经奇迹般地得救了。唯一的安慰是这张皮在巴多罗买手中。这位殉教者曾经发誓愿普度众生。

正如埃利色雷的女预言家那样,《上帝创造亚当》中的亚当也神情泰然,他慵懒地向他的创造者抬起一只手,对于即将体验的生之苦痛毫无知觉。

米开朗基罗试图用上帝的正义来惩罚那些使世界变得邪恶的人们。这幅画结构宏伟、气势磅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而图中的末日意味着人类悲剧的大爆发,图中刻画了很多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定的社会阶层,然而大体上仍然是基督教的那一套思想和体系。

米开朗基罗以超人的勇气,全部采用裸体形象来表现,人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去面对上帝,这再一次证实了他敢于肯定人的意义。艺术家的原则是,执行艺术的主要任务是人体,因为它们最能体现人的品质。

1546年,司礼官切塞纳在新教皇面前搬弄是非说:“在一个神圣的地方,画这么多显露全身的裸体形象,太不相宜了,这件作品可以挂在澡堂或酒店里,但绝对不适用于教堂。”

这样新教皇就下令让一个叫丹尼埃·达·伏尔泰亨的画家,给壁画上所有裸体的下身画了些布条。后人就给这位画家起了一个绰号“穿内裤的画家”。

于1541年圣诞节前《最后的审判》揭幕了,整个罗马城为之沸腾。人民瞻仰它,视若神明,尤其是壁画中央的那个耶稣,简直是意大利人民的英雄形象。他有神的威力,可以呼风唤雨,他的手势就能使无数裸体变成时代的旋风。

人民从这个形象上似乎听到了真正的天庭惩罚声,他要惩罚那些使祖国忍受耻辱和出卖人民利益的显要人物。艺术家卓越的写实主义,使意大利人民倾倒了。

壁画完成后,著名的美术史家,同时也是他的学生瓦萨里匆忙从千里之外的威尼斯赶来观看,后来他说:米开朗基罗实在是太优秀了,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艺术家,所以就连至高无上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列奥十世、克里门斯七世、保罗三世、朱理三世和庇乌斯五世,都想让他来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效劳。

同样,威尼斯元老院、法国国王弗朗茨·瓦卢亚卡尔五世皇帝、土耳其苏丹苏里曼、美迪奇家族柯西莫公爵,都愿意向米开朗基罗提供荣誉津贴,原因不外乎企求分享他的艺术光辉。

只有具备米开朗基罗这样崇高威望的人,才能受此厚待。世人都已目睹并且承认,在他那里,三种艺术都被提高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这种完美,无论是在古代大师那里,还是在近代大师那都不曾见过。

当西斯廷的壁画完成时,贪得无厌的教皇要求这位70岁高龄的老人绘制波利内教堂的壁画。米开朗基罗认为自己已有权弄完尤里乌斯二世陵寝这一想法又破灭了。教皇甚至差点儿就要把用于尤里乌斯二世陵寝的雕像弄走几尊,用到他自己的小教堂的装饰上去了。

米开朗基罗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人家同意他同尤里乌斯二世的继承人签了第五份也是最后一份合约。根据这个合约,他正在交付已完成的雕像,并雇了两名雕塑家来结束陵寝的工作:这样一来,他便永远摆脱了他的任何其他责任了。

事实上,米开朗基罗的苦难尚未结束。尤里乌斯二世的继承人一味儿地逼他还清他们声称以前支付给他的钱。教皇让人告诉他别去想这件事,专心一意地搞他的波利内教堂的壁画好了。

米开朗基罗回答说:“但是,我们是用脑子而不是用手去画的,不考虑自己的问题的人是丢人的,因此只要我心里有事,我就什么好的东西都搞不出来。我整个一生都曾与这个陵寝拴在了一起,我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去在列奥十世和克雷蒙七世面前为自己辩白,我被自己那太认真的良心给毁了。

“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我看见不少人每年能弄到两三千金币。可我呢,我玩命地努力在干,最终还是受穷。而且,还被人当作窃贼!在人们面前,我不说是在神的面前,我自认为是个诚实的人,我没有骗过任何人。我不是个窃贼,我是佛罗伦萨的一个有产者,出身高贵,是一位体面人的儿子,当我不得不同这帮混蛋抗争的时候,我最终变成了疯子!”

为了赔偿自己的对手们,米开朗基罗亲手完成了《积极的生命》与《凝思的生命》,尽管合约上并没强迫他这么做。

最后,尤里乌斯二世陵寝于1545年1月在温科利的圣彼得大教堂落成。原先的美好计划还剩下什么,只有《摩西》了,它以前只是个细部,现在变成了中心,这真是一个伟大计划的讽刺画。

至少,这一切终于结束了,米开朗基罗从一生的噩梦中摆脱出来了,从此,那个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寝再也与他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