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晚年送给上帝
把晚年送给上帝
维多莉娅·科洛娜死后,米开朗基罗本想回到佛罗伦萨,以便让自己那把老骨头在父亲身边歇息,但是,在毕生都为几位教皇效劳之后,他想把自己的风烛残年奉献给上帝。
也许米开朗基罗这是受了他的那位女友的怂恿,也许他是想了却自己最后的遗愿中的一个。
1547年1月1日,保罗三世的一纸敕令委任他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建筑师,于是,米开朗基罗开始尽心尽力地修造这座建筑物,而此时距维多莉娅·科洛娜逝去不过才一个月,甚至还没来得及悲伤,米开朗基罗就又一次地投入了新的工作。
当然,米开朗基罗并不是绝无难色地接受下来的,而且也不是因为教皇的一再坚持他才决定把他还从未承担过的最重的重担压在自己那70岁高龄老人的肩上的,而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一个义务,一项神的使命。
米开朗基罗写道:“许多人认为,而且我也这样认为,我是被上帝安置在这个岗位上的,不管我有多老,我也不愿放弃它,因为我是由于怀着对上帝的爱服务了一辈子的,而现在把我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为了这项神圣的使命,米开朗基罗甚至没有接受任何报酬。在这件事情上,他又与不少的敌人交过手,如米开朗基罗的弟子瓦萨里所说的桑迦罗派,以及所有的管理人员、供货商、工程承包商等,他揭发了他们的营私舞弊,但桑迦罗对此却始终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米开朗基罗把圣彼得从窃贼与强盗的手中解救了出来。”瓦萨里这样说。
以厚颜无耻的建筑师巴乔·比奇奥为首的敌人们联手反对他。
瓦萨里斥责巴乔·比奇奥偷了米开朗基罗,并伺机取他而代之。
有人散布谣言,说米开朗基罗对建筑一窍不通,完全是在浪费钱财,一个劲儿地在毁坏前人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遭到了圣彼得大教堂行政委员会的反对,于是,1551教皇亲自主持搞了一次对米开朗基罗的调查,由于受到萨尔维亚蒂和切尔维尼两位红衣主教的指使,监工们与工人们都跑来指证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几乎不愿申辩,他拒绝一切辩论。他对切尔维尼红衣主教说:“我不必非要把我应该做或想要做的事告诉您或任何其他的人。您的任务是监督支出。剩下的事只与我个人相关。”
米开朗基罗一向十分骄傲,难以对付。从不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任何人。对他手下那些总是在抱怨他的工人,他回答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抹灰,凿石,锯木,你们就做你们的事,执行我的命令好了。至于想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你们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因为这有损于我的尊严。”
多亏了历任教皇的恩宠,米开朗基罗才压住了被他那一套激起的仇恨,否则他一刻也别想得到安宁,因此,当尤里乌斯二世去世,而切尔维尼成为教皇时,米开朗基罗就准备离开罗马了。
但马尔赛鲁斯二世登上教皇宝座不久便与世长辞,由保罗四世继承了他。
米开朗基罗重新获得教皇的庇护,继续在奋斗着。如果放弃这个创作,他会认为是有失颜面的事,而且他也担心自己无法超生。
然而,对于这项任务,米开朗基罗是违心地承担下来的。
1555年5月11日,他在给自己侄儿利奥那多的信中说:“8年来,我在各种各样的烦恼与疲惫之中徒劳地在消耗自己。现在,工程进展得很顺利,都可以造圆顶了,如果我此刻离开罗马,那这一杰作将功亏一篑,对我来说,那将是莫大的耻辱,而且,对我的灵魂来说,也将是一个很大的罪孽。”
米开朗基罗的敌人们根本就没有放下武器,斗争一时间带有一种悲剧的色彩。
1563年,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中,有人诬告比尔·吕伊吉·加埃塔盗窃,并因此而被投进了监狱,他是米开朗基罗最忠实的助手,而工程总管切萨尔·德·卡斯泰尔迪朗特被人刺杀。
米开朗基罗为了报复,便任命加埃塔接替切萨尔。可行政委员会赶走了加埃塔,任命了米开朗基罗的敌人南尼·迪·巴乔·比奇奥。
米开朗基罗勃然大怒,不再去圣彼得了。于是,流言四起,说他被解职了,而行政委员会又让南尼替代他,南尼立即以主宰自居了。他打算干脆让这个病重垂危的88岁的老人感到厌烦丧气。但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对手。
米开朗基罗立即前去觐见教皇,他威胁说,如果不还他以公道的话,他就离开罗马。他要求重新调查,证明南尼无能外加撒谎,把他赶走。
1563年9月,这是他去世前的4个月的事情。因此,可以说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得不同忌妒与仇恨进行斗争。
米开朗基罗善于自卫,而且,在他行将就木之时,他也能独自对敌手进行斗争,正如他以前对他弟弟乔凡·西莫内说的:把这帮畜生打得落花流水。
晚年,米开朗基罗的时间基本上被建筑工程占满了,他不仅主持建造了圣彼得的那件大作,其他的一些建筑工程也很多,譬如朱庇特神殿、圣玛丽亚·德利·安吉利教堂、佛罗伦萨圣洛朗教堂的楼梯、皮亚门,还有圣乔凡尼教堂,可惜这个教堂像其他计划一样流产了。
佛罗伦萨人曾要求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建一座他们的教堂,科斯梅公爵还就此亲笔写了一封恭维他的信给他,米开朗基罗因对佛罗伦萨的爱而怀着一种像年轻人的激情那样去搞这一建筑。
米开朗基罗对自己的同胞们说:“如果你们按我的图纸施工的话,那么无论罗马人还是希腊人也都永远无法超过的。”
据米开朗基罗的弟子瓦萨里说,这种话他以前或以后都从来不说的,因为他极为谦虚。
佛罗伦萨人接受了米开朗基罗的图纸,没有做任何的改动。米开朗基罗的一个朋友,蒂贝廖·卡尔卡尼在他的指导之下,做了教学的一个木质模型。
瓦萨里说:“这是一件极其罕见的艺术品,无论在美的方面,富丽堂皇和风格各异方面,人们都从未见过一座同样的教堂。建设开工了,花费了5000埃居。后来,资金短缺,只好停工,米开朗基罗简直痛不欲生。”
米开朗基罗在临死之前对这个工程还抱有幻想,他以为这个已经开工的大教堂最终将会建成,这样一来,他的佳作中将又会有一件彪炳青史了。可惜,这个教堂最终也没有建成,就连那木质模型也不知哪儿去了,这也成为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永远的遗憾。
即使米开朗基罗本人,如果是自由的话,他也许都会把它们毁掉的。他的最后一件雕塑,也就是那件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基督下十字架》的故事,已经表明了他对艺术已经到了多么不关心的程度了。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仍继续在雕塑的话,那已不再是出于对艺术的信仰,而是由于对基督的信仰,而且因为他的精神与他的力量已无法阻止他去创作。
但是,当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作品时他就把它给毁掉。如果不是他仆人安东尼奥哀求他把它赏赐给自己的话,他会把它彻底毁掉的。这是米开朗基罗接近死神时,对自己作品所表现出的冷漠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