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的钟
钟是中国人在公元前800年发明的。中国在战国时代就已将钟作为乐器。到了中世纪,西方人才开始发现可以用钟来做成有趣的乐器。当时流行着一种叫“钟琴”的乐器,很像中国的编钟,它实际上就是一排排按音阶排列的钟。有的钟琴很大,共有70个钟。它是靠一个键盘演奏的,按下一个键,就会有一只槌子敲向一口钟。在欧洲,演奏钟琴是一门艺术,在比利时还开了一所学校专门教学生如何演奏钟琴。
钟16世纪后期,钟琴热开始降温。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这种美丽的乐器已无容身之处。千百架钟琴被送进熔炉,再制成枪炮和其他武器。同一时期,英国开始流行另一种用钟组成的乐器,它的名称叫做“变幻鸣钟”。它的演奏十分复杂:台上坐着一组乐师,他们以某种次序敲响一组钟。演奏是按一套有趣的规则进行的,这样在奏出某一曲调时会响起美妙的和声,乐师用力晃动鸣钟,使它绕着支架转动,这样鸣钟就能发出更加洪亮的声音,音色比排钟更加丰富。
其实,钟除了作为乐器外,最经常的是人们用敲钟作为信号,召唤人们上教堂;钟声提醒人们作好准备,防备敌人进攻;钟声在重要场合表示欢乐与庆贺;钟声也可用来报时,或者告诉人们市场上运来了新鲜食品,有时,钟声也有报告着有人去世的恶耗。
现今世界上最重的钟当数俄国的沙皇钟,该钟铸于1733年至1735年间,由俄罗斯著名铸钟匠师马托林父子所造,是用铜锡合金浇筑而成,先后花费达62008卢布巨款,重约200吨,堪称世界钟王。此钟通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最厚部分为67厘米,钟的下部有一条60厘米长的裂纹,环绕大钟,铸有棕榈叶、花结及4条花瓣性的清晰、均匀的纹饰。钟的一面铸有当时统治俄国的安娜·伊凡诺夫纳女皇的浮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殿下的铭文,另一面铸有铸造者的姓名。现安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伊凡诺夫广场的大伊凡钟楼旁的台座上。它是俄罗斯驻早熟的杰作,也是克里姆林宫的一件无价珍品。
1737年莫斯科烧起一场大火,当时钟还放在铸造坑中,人们在扑灭大火时,曾将水泼在了炽热的钟上,结果一块重11.5吨的巨大铜片从钟身脱落,此后钟身埋于坑中达99年之久,直到1836年才又重新安置在石座上。因为太重,不能悬挂于任何钟楼之上,所以铸成以来从未敲响过。《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