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电报

通信是人们交际的要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了。

在18世纪中期就有人尝试用电进行通信。1753年摩立逊和1774年勒沙格都曾有多根导线在一端用静电起电机供电,使另一端吸动纸片或出现火花以传递信息。不过传送的距离太短了。1753年2月17日,爱丁堡的《苏格兰人》杂志收到一封署名为C.M.的人写的信。信中建议把一组26根金属线互相平行,水平地从一个地方延伸到另一个地方。金属线一端接在静电机上,在远处的一端接一个球,代表一个英文字母。球的下面挂着写有这个字母的纸片。发报时哪一条线接通电流,对方的小球便把纸片吸了起来。这就是最早的关于用电进行通信的设想。

军用电报机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公里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1809年德国索莫林(1755~1830)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仍需用20多条导线,而且速度太慢。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生磁之后,安培首先提出可以利用电流使磁针摆动以传递信息。1829年俄国希林格(1786~1837)制成用磁针显示的电报机,用6根线传送信号,一根线传送开始时的呼叫,还有一根供电流返回的公共导线。6个磁针指示的组合表达不同的信息。

最早实用的电报机是1837年英国的科克(1806—1879)和惠司通(Charles Wheatstone 1802—1877)制成的双针电报机,并实际应用在利物浦的铁路线上为火车的运行服务。俄国的雅可比(1801—1874)发明了电磁式电报记录仪,改变由人直接观察磁针摆动的接收方式,增加了收报的可靠性。但这些电报机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都只能传送电流的“有”或“无”两个信息,如果用多根导线不仅太复杂了,而且线路的成本也太高,难于应用。

人类史上发行成功的第一封电报诞生于1844年,是由美国科学家塞约尔·莫尔斯应用自制的电磁式电报机,通过65公里长的电报线路而拍发的。

莫尔斯原来是一个画家。在从法国到纽约的旅途中,在邮船“萨丽”号上,他听了一位医生向旅伴们介绍奥斯特电流生磁和安培关于电报的设想的讲演,产生了很大兴趣,下决心研究电报。下船时,他对船长说:“先生,不久你就可以见到神奇的‘电报’啦,请记住,它是在您的‘萨丽’号上发明的!”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莫尔斯试用电路的启闭来发送和记录信号。他在设计电报机的同时,按照电路中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消失,构思了圆点、横划和空白的电报符号,把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需要传递的信息。后来这一特定的点划组合成为电讯上普遍采用的莫尔斯电码。

1837年,莫尔斯在精通机械知识的艾尔弗雷德·维尔的帮助下,试制出第一架电磁式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操纵顶端装有记录头的控制棒,当电流脉冲通过电路时,引起了控制棒运动,就会使记录头触及纸带从而在纸带上有顺序地留下符号图形。收、发电码的电报机终于诞生了。

莫尔斯

他带着电报机四处奔走,企图说服企业家进行投资,而得到的回答不是冷淡就是讥笑。他的机器确实也比较粗糙,传递信息的距离不过十几米远。不过这些没有使他丧失信心。他忍饥挨饿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这时有一个青年机械师盖尔自愿做他的助手,他们反复试验,通过增加电池组、加大电磁铁的线匝,使通信距离逐渐增大。他们完成最后的试验时,已经是第一台机器诞生四年之后了。通信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发展中的社会需要。一天,他突然收到参议院的通知,国会重新讨论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拨款提案,终于获得通过。1844年,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建成并正式通报了。

翌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首次通过这条电报线,传出圆点和横划的符号,向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拍发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尽管这份电报只传送了65公里之远,但它成功地开创了长距离通讯联系的新时代。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是圣经的诗句:“上帝行了何等的大事。”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莫尔斯谦卑自己,正如诗人所说的:“耶和华阿,荣耀不要归与我们,不要归与我们,要因你的慈爱和诚实归在你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