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冰箱

冰箱是近一个世纪来才发明的一种家用电器,现已成为大多数家庭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电器。它的用途很广泛,不仅可以对食物进行保鲜,还可以运用到储存医药等方面,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实际上,中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在的电冰箱高级,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这显然就是现今地球上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明代黄省曾的《鱼经》里曾写道:渔民常将一种鳓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可以保持新鲜,谓之“冰鲜”。可以想象,当时冷藏食物可能比较普遍。

冰箱至明清时冰箱已被北京城里的皇公贵族们广泛使用了。当然那绝不是电冰箱,而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故称“冰箱”。当时的冰箱亦称“冰桶”,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箱身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置铜环便于搬运,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鼓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于隔湿防潮。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约1.5厘米厚,板上镂雕钱形孔。深色的箱体衬着金黄的铜箍铜环,给人以雍容悦目之感。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

箱内挂锡里,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于锡里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由于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块,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府宅公廨,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刹海等处打冰入窖,由工部设专人管理。

金寄水、周沙尘著的《王府生活实录》中载有“王府从五月初一起,开始运进天然冰块,每房都备有硬木制作的冰桶……每天,由太监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鲜。”可为当时用冰祛暑的写照。

从许多史料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利用冰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此说,中国是第一个发明冰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