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驼峰支援中国
飞越驼峰支援中国
1943年初,福利特将军建立了空军督察办事处不久,便被派到英格兰执行一项机密任务。他亲自参加了对德国的轰炸。但他写出作战报告后不久,就犯了心脏病,原因是在缺氧的高空待的时间太长了,严重损害了他的心脏。当时他只有52岁,但空军部门还是让他退休了。
小沃森最敬爱的老上司离开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经常回忆起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对这个如父亲一般的忘年交充满了眷恋。
新来的朱尼厄斯·琼斯将军与福利特正好相反,是一个非常严厉、呆板的人。他考验过小沃森的技术之后,也很喜欢小沃森,就问能否继续充当他的驾驶员。
小沃森感觉琼斯是一个非常古怪的老头,他行动缓慢,甚至有些笨拙,行事呆板教条,而且没有一丝幽默感,所以从心里一点也不喜欢他。
琼斯在飞机上总是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他总是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问:“我现在该干什么,沃森?”小沃森不得不一边随时盯着他,一边驾驶,防止他做出危及大家生命的事来。
有一次,在起飞时,飞机还没有加速到足以起飞的速度,琼斯就突然想让飞机升空,小沃森只好使飞机继续留在地面。有时着陆时他会说:“放下着陆杆,沃森。”
小沃森就会指出:“我们的速度是每小时180英里,将军!如果飞机以这样的高速度着陆,大风就会把轮子刮掉。”
小沃森不知道与琼斯争吵了多少次,琼斯开始依赖他,也开始不讨厌他了。整整两年,小沃森就停在少校的军阶上不动。但琼斯却仍然不让小沃森调走。小沃森感到十分压抑,一直想离开琼斯去参加战斗。
1944年,小沃森与琼斯一起前往视察战争期间最著名的空中运输行动。当时日本已占领了缅甸和大部分中国沿海,美国飞行员必须从印度的阿萨姆山谷起飞,飞越世界之巅喜马拉雅山,把盟国的供应物资运到中国内地的昆明。这就是著名的“飞越驼峰”行动,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危险的航线。
在喜马拉雅山超常的高海拔之上,天气非常恶劣,可怕、反常的暴风把飞机刮得上下颠动,引擎会结冰停止运转或着火,因此很多飞机坠毁。此外,还得常常面对日本人的战斗机。但尽管如此危险,这条航线仍然十分忙碌,飞行员有时在一天内来回两趟飞越驼峰。
阿萨姆山谷的6个空军站的跑道是用碎石铺成的,非常原始。其中只有一条跑道是在战前铺设的,其他都是在1942年“飞越驼峰”行动开始后才在地面开出来的。修跑道的都是民工,是从茶叶种植园征募而来的一家家人,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建筑工具。妇女们用铁锤敲打着巨大的岩石,制造跑道用的碎石,她们头顶篮子把碎石运到铺设跑道的工地。
为了使飞机能飞行,机械师必须进行维修保养,在如此恶劣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们夜以继日地干,他们顶着烈日在高温下更换引擎,或者冒着风雨进行大修。
小沃森到达阿萨姆时,雨季刚刚开始,但飞行行动照常进行。飞机每天16小时在乌云和大雨中起飞、降落。
小沃森从小就喜欢做新奇、冒险性的事,因为虽然不是他正式工作的一部分,但他终于找到机会参加了一次飞越驼峰飞行。与小沃森一起飞行的是一位名叫卡彭特的年轻机长,他的任务是要把4吨油送到昆明。小沃森担任副驾驶员。
出发前,他们戴上氧气罩,穿上沉重的靴子,带上降落伞。另外,除了飞行图以外,还带着丝制的地图和钱袋。
小沃森很不解,问卡彭特:“我们带这些东西干吗?”
卡彭特解释说:“地图上面标明了所有位置,一旦发生战斗,我们被敌人击落的话,将如何走出丛林;而钱袋就能向当地人买东西。”他接着说:“也有可能我们用不到这些东西,那就是我们安全返航或者以身殉职。”
听到后面这句话,小沃森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
整个飞行路线需要4小时,其中两小时是在日本控制线内。黎明前,他们就在黑暗和大雨中起飞了,艰难地越过高高的山脊,根据指令在21000米的高度飞行。天亮后,可以看到下面一块块土地。多亏有不少浮云帮助,他们才躲过了日本人的战斗机。
第三次看到中国,小沃森感到十分亲切。虽然这一地区是被日本人占领的,昆明机场到处都被日本人炸得千疮百孔,但小沃森可以看到下面一些孤零零的小山谷,每一寸土地都精耕细作,一座座茅屋整齐地排列开来。
他在昆明的跑道降落,把运来的油交上去。军方一边接收物资,一边忙着修补弹坑。然后,卡彭特带着小沃森到机场边上一家非常原始简陋的饭馆。刚一进门,店小二就跑了过来,用不伦不类的英语打着招呼说:“Eggis,eggis。”
小沃森被这种问候弄糊涂了,他问卡彭特:“他在说什么?”
卡彭特说:“他是说鸡蛋。他们只有鸡蛋供应。”
小沃森念叨着:“eggis。”自己也不由得笑着说:“好吧,那就吃鸡蛋吧!”
小沃森总共吃了8个,他在吃惊之余猜想,自己可能是担惊受怕饿坏了。
在飞回印度的途中,卡彭特让小沃森驾驶。他们抵达阿萨姆时,小沃森做了一次非常出色的着陆,这给了他一种胜利的喜悦:“我已经飞越驼峰了。”
那天晚上,小沃森激动得迟迟无法入睡,他兴奋地回味着这次飞行中的一幕幕,甚至想象:“如果我自己指挥其中的一个空军站,参加各站之间的比赛,看看哪一个站每个月把最多的供应物资运到驼峰的另一边,那该多好啊!”
几天后,小沃森再次飞抵昆明,找到了美国空军第十四师师长陈纳德将军,要求参加战斗。陈纳德在航空界以建立了著名的飞虎队而闻名。这是一支由美国空军飞行员组成的飞行中队。早在美国参战前,他们就悄悄进入中国对日作战。
珍珠港事件后,飞虎队被吸收进美国空军,陈纳德重又加入现役。这支中队逐渐扩大成为一支完整的空军力量,甚至单独对日本发动了一次空袭。
小沃森见到陈纳德时,他正在生病,躺在小屋内,一位护士守在他的床边。
陈纳德非常欣赏小沃森的勇气,他问:“你真的愿意加入飞虎队?”
小沃森当即回答:“我非常愿意,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欣慰地说:“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我将提出请求。”
但大约一周后,琼斯却回答小沃森说:“我接到了要你的请求,但我拒绝了,因为你在这里太重要了。”
小沃森本来可以进一步要求,但正好有机会参加另一次运送伤员的飞行,使他暂时放弃了继续争取加入飞虎队。
这次行动需要沿着一条新航线飞行,穿越一系列山口,进入盟军正在对日作战的缅甸,把那里大批盟军的伤员和患有痢疾与伤寒的危重病人运送出去。
航线与滇缅公路平行,是一次超低空飞行,与飞越驼峰同样危险。它的终点是一座丛林机场,刚刚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中美联军占领。
他们在恶劣的气候中起飞,这种气候在美国是不能飞行的:地面与云层之间的高度只有300米,能见度只有一英里。当泰勒和他的副驾驶师带着小沃森他们飞过第一个山谷时,他们飞得很低,简直就是在地面飞行了。
泰勒非常了不起,无论在如何恶劣的气候和极差的可见度下,他总是能够及时地掌握大家所在的位置。每过几分钟他就会告诉大家,前面是一条道路或是一座村庄。小沃森对他这种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当进入山口最狭窄的地方时,他们碰到了浓雾。飞行高度不到100米,小沃森甚至惊恐地感到末日就要来临了,于是在泰勒的座位后倒下了,等待着飞机坠毁。
泰勒回头看了小沃森一眼说:“你怎么了?能勇敢一点吗?”
他们在大雨中翻过了最后一道山脊,在这之后云层升到了约400米,飞机就在云层下飞行。小沃森看到了一个非常翠绿、茂盛、平坦的山谷,还有一些被打下的DC-3型飞机的残骸。最后他们开始盘旋。
小沃森这时问:“你怎么知道前线在什么地方?”
泰勒说:“哦,它们经常在变动。但日本人只有短距离武器向我们开火,因此不用担心。”
最后他们终于着陆了。这里离前线很近,能听到枪炮声。那里的情形惨不忍睹,热带丛林里充斥着难闻的气味和飞舞的苍蝇,加上那些浑身肮脏的伤员和病人,到处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小沃森尽量忍着不呕吐出来。那天他们飞了两趟,运出了28个人。
这次飞行对小沃森而言已经够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死亡的考验,他已经彻底脱胎换骨,被战火锤炼成为一名无所畏惧、成熟果敢的军人。他毫无遗憾地离开了阿萨姆山谷,飞回到地中海。
丰富的经历是小沃森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每当想到刀光剑影、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小沃森就会无限感慨,他庆幸现在的和平生活。至于对未来经营生意之类的事,他认为不过是生存技巧罢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