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司的崭新形象
打造公司的崭新形象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市场上蒸蒸日上,但是小沃森却并没有完全陶醉于其中。老托马斯从来没有认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他的私产;小沃森也从来没有想把它占为己有,相反,他经常怀疑他是否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拥有真正的影响力。
小沃森时时感觉,他不过是父亲的影子,而父亲又惯于一人说了算。小沃森当了总裁之后,每逢出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当地员工们都到机场迎接。这是按照老托马斯的惯例来进行的,因为他喜欢这种排场。但小沃森却深以为扰,所以他一再告诫员工们千万别这样做。
小沃森经常到各地视察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分公司。每到一处,他都得向员工讲,大家才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主人。
在老托马斯的倡导下,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早就有自己公司的歌、旗帜和标语口号,有公司的报纸乃至服装、举止的各种规则。而且,每间办公室都要悬挂老托马斯的照片。每天一早,分公司的经理们还要推销人员在出去拜访客户之前唱公司的歌。
小沃森觉得,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对于一个成熟的公司来说是荒谬可笑的。他一直想改掉,但又力不从心。
小沃森还必须设法向员工们表明,现在是他在掌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而且时代也不一样了,现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一家电脑公司,而不再是打孔机公司了;现在身处20世纪50年代,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了。
思前想后,小沃森决心通过现代化的设计使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展新姿,以显示他个人的特征。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切看上去都是陈旧过时的,小沃森希望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一切,从产品、办公室建筑物乃至印制的宣传品都焕然一新,使公司的一切都对公众具有吸引力。
有一天,小沃森信步走过纽约第五十街,不由自主地被一家商店吸引过去。这家商店把待售的打字机陈列在人行道侧供路人试用。打字机的颜色各不相同,设计颇为新颖。
小沃森走进商店,看到里面的家具式样新潮、色彩鲜明醒目,整个商店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商店大门的上方写着“奥利韦蒂”几个大字。
当时,这一切都给小沃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改革设计的念头也由此而萌发。
几个月以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荷兰分公司的总经理给小沃森寄来厚厚一包东西。他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两捆材料和许多照片。夹在里面的一张便条说,其中一捆正是小沃森看过的“奥利韦蒂”公司的广告和推销材料,照片上拍摄的是这家公司的总部、工厂、销售点、员工宿舍和各种产品。另一捆则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类似材料和照片。
这位荷兰朋友建议说:“只要把这两捆材料和照片分别铺在地板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有哪些地方必须改进也就一目了然了。”
小沃森对比一看,结果很明显:奥利韦蒂公司的材料色彩鲜艳,引人入胜,好似一幅美妙的拼图;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材料颜色单调乏味,好比一堆旧报纸。
1954年底,小沃森带着这些材料去参加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一次董事会。在休息时间,他找到了父亲,并对他说:“我想给您看些东西,行吗?”
然后,小沃森在一张大桌子上把这些材料摊开给父亲看。
老托马斯仔细看了半天,沉吟不语。
小沃森借机说:“如果我们设法使设计人员的视野开阔一点,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
老托马斯问儿子:“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办呢?”
小沃森说:“我想聘请一位最好的工业设计师。此人年纪不大,名叫埃利奥特·诺伊斯。他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计了一种外观甚佳的新式打字机。”
老托马斯点头同意了。
不久小沃森就把埃利奥特带到了公司。他是个很严谨的人,鼻梁上架着副厚厚的眼镜。他也很有头脑,设计产品时什么该有、什么该无,他胸有成竹。他的基本观点是,机器就是机器,设计时不必加以装饰,不必讲求华丽,过分的矫饰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他擅长于建筑设计,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这一行业。
小沃森带埃利奥特来到纽约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部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这里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展示自己产品、宣传自己形象的窗口。
这层楼是当时按老托马斯的审美标准装饰的,其状宛如一艘远洋客轮上的头等舱。里面有老托马斯所喜爱的东方毯子以及镶着金叶的黑色大理石柱子。打孔机、仪表等沿着墙壁展示。拴在锃亮的黄铜杆上的天鹅绒绳索把展品同观者隔开。
小沃森对埃利奥特说:“这哪里像一家名列前茅的大企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外观形象非大大改变不可。”
新式的702型电脑定于翌年夏天在那里展示,埃利奥特决定借推出这种新电脑造点声势以引起轰动。他把临街的窗户都蒙了起来,用人造纤维板把大厅同接待处隔开。
埃利奥特每天在里面忙个不停。老托马斯在外面看不到,他非常好奇,每天早上,他都要走进这座大楼,瞅一眼那块用人造纤维板做的隔板。后来他问小沃森:“为什么不让我到里面去?他到底在搞什么鬼?”
小沃森当然不会让他进去,否则,他如果发现哪里不合他的意,或许会推翻整个设计。小沃森说:“到时候您就知道了,不过现在,暂时保密。”他冲父亲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终于到了揭开庐山真面目的时候。
老托马斯一进展厅就被惊呆了:新的资料处理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显得春光明媚,既新潮,又明亮,十分吸引人。地板全部刷成白色,墙壁漆成鲜红色。墙上用银白颜色书写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702”字样。连传统灰色的机器也被镀上了铬,在红色墙壁映衬之下十分醒目。
老托马斯看看墙,又看看电脑,再看看墙,往复不止。
小沃森终于忍不住问道:“爸爸,你觉得怎么样?”
老托马斯兴奋地说:“我喜欢,非常喜欢!特别是这面墙,都是油漆的。往后你们要改变色彩的话,一夜之间就可完成。”
这番赞许使小沃森松了口气。
第二天展销厅开放,上百名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前来采访。
第三天,全美国40家铁路公司的老板或高级主管应邀前来参观了一个上午,702型电脑使他们开了眼界。
小沃森为这次成功欢欣鼓舞,他让埃利奥特担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建筑暨工业设计处处长这一要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应该有一种公认的风格。我希望,凡是本公司的工厂、产品及经销点,任何人只要看上一眼就立即说:‘这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但埃利奥特认为,如果确定某种单一而刻板的公司形象,那总有一天会过时的。他建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一切标志都要设计得简明、新颖,让人过目不忘。一旦需要建设楼或翻修装潢,都要聘用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和造型艺术家,放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风格并加以创新。
埃利奥特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推荐的人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亲自设计的建筑物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当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正处于扩充工厂最快的时期,至1955年,设在恩迪科特和波基普西的工厂迅速发展,两地的职工都达到10000人之多。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还需要扩建,而小沃森不愿意把工厂都集中在一块儿。工厂如此集中,职工上下班都有困难。于是,他想大规模地向西部发展。
由于小沃森是飞行员出身,所以在他眼中,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离家并不遥远。于是决定在明尼苏达州的罗彻斯特以及圣何塞建一些大厂。按照他的设想,这两个地方都要成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中心,拥有全套的工厂、学校和工程实验室,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恩迪科特的中心相比在设计方面要有所不同。
后来,这两项工程如期完工,在圣何塞的工厂还上了杂志。这两个地方给人以富有生气的感觉,给看到它们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沃森成功地塑造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新形象,并向世人昭示:老托马斯的时代即将结束,小沃森的时代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