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离 开
安妮自己对自己说:“我走了,我真的走了,我这就要走了,我不会在乎哪里是我的家。”
几分钟过后,安妮就要离开现在这个家了,先是乘着马车走,走一半儿再转乘火车,然后就会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乘坐马车和火车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可是对于她——安妮·莎莉文这个小女孩来说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事情。要知道在此之前,安妮只坐过一次马车,那一次还是因为参加母亲的葬礼。轮子滚动的震颤,曾经让安妮兴奋不已。现在的情况却与上次完全不同,安妮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哪里,但是她一点儿都不以为然,她所知道的情况就是会走得很远很远,既然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又何必担心将会去哪里栖 1 身呢!
安妮站在马车前,环顾着这个即将离开的村庄。她一直寄住在这里,过着寄人篱 2 下的生活。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她所有的亲戚都不愿照顾她。今天,她终于可以摆脱这种生活了。她现在开始有些害怕,如果马车没有了怎么办?如果马车不来了怎么办?要知道,光靠她自己的话是无法走出这里的。安妮闭上眼睛,开始数100个数,她在想,当她数到100的时候马车就会出现。安妮耳边传来了堂嫂的声音:“你在这里啊。早餐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找你。”安妮没有理会她,自顾自地数着数。“你今天要乖一点,知道吗?”安妮还在数。“今天你要乖一点。我想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吧。”安妮仍然没有理会,当数到100的时候,安妮睁开眼睛,马车赫 3然地停在了门口。安妮心里一阵欣喜。
“安妮,安妮,我在这儿!”马车里一个小男孩探出头,他是安妮的弟弟。安妮哽 4咽地看着他。自从家破人亡之后,他们已经离散几个月了。安妮的堂哥约翰·莎莉文迎了出来,与托马斯先生寒 5 暄之后,就将安妮的行李交给了他,这是安妮所有的财产了。托马斯伸出手准备跟安妮握手,安妮没有理睬他,径直跳上马车,坐到了弟弟身边,姐弟俩会心地笑了笑。马车驶出了村庄,走在了陌生的乡间小道上。安妮知道,她和弟弟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一条不归路,她现在正在奔向人生新的旅程。
到了火车站,托马斯一手将吉米抱下了车,安妮则自己跳下了车。托马斯买了一长串的车票,吉米好奇地问这些是不是都是给他们的车票,托马斯马上把买来的车票给了吉米,并且告诉他这些都是他们的车票,因为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托马斯领着吉米往车上走,安妮紧紧地跟着他们。
刚开始坐火车的时候,姐弟俩都很兴奋,但是没过多一会儿,两人的兴致就淡了下来。吉米的屁股不舒服,低吟着对安妮说:“姐姐,好疼啊。”安妮正在睡觉,听到弟弟的声音,迷迷糊糊地醒了,对托马斯先生说:“你最好看看他的屁股,他的屁股上长了个瘤,别人把这个叫做结核,我母亲就是因为得了这个病死去的。”
托马斯看着这可怜的姐弟俩,心中不禁怜悯起来:小女孩的眼睛有问题,已经快要看不见了;小男孩屁股上长了一个致命的肿瘤,快要瘫痪了。火车走了很久,当列车员喊着德士堡到了的时候,三人才回过神,蹒 6 跚地走下车。车站上几乎没有人了,只有一辆马车停着,那是来接他们的。那辆马车又破又旧,看上去非常阴森恐怖。托马斯把马车的车门打开,叫姐弟俩坐进去。安妮看见里面有两排木凳,看上去非常可怕,姐弟俩谁都不敢上去,托马斯想到家里为他准备的饭菜就要凉了,所以不耐烦地呵斥说:“赶快上去!”说完强行将姐弟俩送上了车,并告诉他们要听那个车夫的话。安妮看见车夫是一个很丑的老头,心里却莫名地安定了下来,没有再抵触什么。“再见。”托马斯关上了门,目送着马车远去。
过了不久,马车驶进了一个大门,停在了一个院子里。车夫从座位上下来,打开了车门,两个小孩疲惫地从里面走了下来。安妮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仔细地环顾着周围,只见大门缓缓地关上了。车夫将吉米的手放在安妮手中,并且告诉她领着弟弟一起进屋。安妮一脸迷茫地看着他,老头笑笑说:“我去把马牵到马槽那里,马上就会回来的。”安妮这才放下心来,领着弟弟走进了屋子。他们不知道身处在什么地方。
这里是马萨诸塞州的德士堡镇,正是这里的马萨诸塞救济院收容了他们,但是这里的人多半把这个机构叫贫人救济院。
失去最亲的人
来到救济院,郭兰杰先生记录下了安妮姐弟俩的资料,并对车夫说:“老丁,你把男孩子领到男生宿舍去吧。我带安妮去女生宿舍。”
吉米知道郭兰杰先生的意思,知道这是要分开他们,吉米死命地抱着安妮号啕大哭,安妮则紧紧地将吉米抱在怀里大喊:“我们要在一起,我们必须在一起!”郭兰杰想了想说:“那好吧,就让他跟你一起住在女生宿舍吧。”安妮这才放松了下来。
马萨诸塞州的救济院里是没有护士的,因为这里的州政府根本就不会给医生多少钱,所以镇上的医生们来救济院里看病,也是偶尔例行公 7事罢了,更不要提救济院里会有什么医疗药品。这里虽说是个救济院,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收留无家可归人员的收容所。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其中有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也有无人看管的精神病患者,此外喝醉酒的人和到处流浪的人也都是这里的常客。安妮和吉米现在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里多数老人都不喜欢安妮姐弟俩,他们认为这两个孩子没有什么礼貌,整天叽叽喳喳的,根本就不尊敬他们。但是也有例外,这里有两个老人却和安妮姐弟俩成为了好朋友。一位是一个眼睛瞎了的老妇人,她经常会亲切地牵着安妮的手给她讲一些非常奇妙的故事。另一个人是玛琪·卡罗,她有严重的关节炎,连上下床都变得非常困难,她总是会求助于安妮,每到这时,安妮都会飞快地跑到她跟前。玛琪也变成了安妮的眼睛,给她读很多很多的书。
在最初的日子里,安妮在德士堡的日子还是很快乐的。她和弟弟有的吃,有的住,可以形影不离地在一起,还有什么比现在更好的呢。救济院里的人不会随便去打扰安妮,只要她不任意使性子,胡乱发脾气。姐弟俩的日子过得很平静。有几次安妮刚要发脾气,管理员就会说把吉米带走,安妮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没有什么能比和弟弟在一起还要重要的事了。
安妮非常顽皮,她喜欢到处闲逛。有一次她跑到太平 8 间去玩,结果被一个老婆婆看到了,非常好心地劝她不要在这里玩。还有一次,她发现橱柜里有很多被老鼠啃掉的破旧杂志,她非常兴奋地叫来了吉米,一起把旧杂志搬到了他们的游乐园——太平间。虽然杂志里的内容他们读不懂,但是杂志里的画却让他们看得流连忘返。时间长了,安妮已经不满足里面的图画了,她用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她摸着杂志上的字非常想知道里面的含义。“我要读书!我要读书!”这是安妮此时最大的愿望。
春天来了,德士堡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安妮可以到处游玩,可是吉米却不可以,因为他的病越来越重,他屁股上的肿瘤已经越来越大了。现在他只能依靠拐杖在楼里走来走去。安妮每天都会帮吉米穿好衣服,并且小心地搀 9扶着他。有一天早上,安妮像往常一样,想叫吉米起床穿衣服,吉米在床上痛苦地哭个不停,他看上去已经疼得完全起不来了。住在旁边床铺的老太婆非常不耐烦地吼起来:“你这个女孩子,你就不能叫他安静下来?他一整夜都哭个不停,扰得我一夜都没睡好。”安妮非常生气地对那位老太婆说:“闭嘴,你这个老巫婆,这又关你什么事?”“我真恨不得打你一巴掌。”“那你就来啊!”安妮毫不示弱,双手掐着腰,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床上的吉米真的非常想起来,可是今天他看上去连这点要求都是奢 10望了。过了一会儿,救济院找来了医生,诊断之后,医生将安妮叫到了大厅,无奈地对她说:“真的非常抱歉,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你的弟弟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时间了。”安妮抓狂似地捶打着医生,歇斯底里地吼叫痛哭,一直到有人过来制止了她。
安妮回到床边,现在她能做的就是一直陪在吉米身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妮不停地在给吉米讲故事,照料他,安妮不敢有片刻的休息,她甚至都不敢去睡觉,因为睡觉对她来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她的直觉一直在提醒着她,一旦闭上眼睛,死神就会偷偷地带走她的弟弟。可是安妮最后还是睡着了。就在她沉睡的时候,人们推走了她的弟弟。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床边已经空空荡荡的了,恐惧和悲伤包围着她,她仔细巡视着周围,她多希望不一会儿就能够看见弟弟的身影,但是最后的努力却毫无结果,安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她浑身不停地发抖,哀怨地大哭起来。
哭声惊动了救济院所有的人。当人们发现安妮的时候,她已经哭得昏 11 厥过去了。人们想抱她起来,但当她醒来之后,发了疯似地乱叫乱打,任何人都无法叫她安静下来,失去最后的亲人的痛苦让安妮丧失了所有的理智。过了一会儿,安妮渐渐地平静下来,如僵尸一般地躺在地上。多年以后,当她回忆起这段时光的时候,安妮真的希望自己能和弟弟一起死去,她已不记得那段难以忍受的悲哀日子是怎样度过的了。
进柏金斯盲人学校
吉米离开了以后,安妮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她现在唯一想的就是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让她痛不 12欲生的地方。
安妮知道,其实离开救济院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一旦离开这里,她没有可去的地方,没有了亲人,现在她年龄还小,眼睛又不好,有谁会用一个她这样的童工呢?孤苦伶 13 仃的安妮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个真心的朋友能够帮助她,但是救济院的这些人恐怕很难会找出一个能帮助她的人。安妮是幸运的,在度过了一段困难的日子之后,一个真正关怀她的朋友出现了,德士堡来了一个叫巴巴拉的神父,每个周末,他都会来女生宿舍做礼拜。
巴巴拉神父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除了履行教会分派给他的职责外,出于良心和同情心,有时间的时候,他还会来救济院问候问候这里的人,和男人们谈谈有关体育的消息,和女士谈谈心,说说笑话。日子久了,巴巴拉神父开始注意到安妮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安妮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位新来的神父,两人的眼神有时会不经意间相遇,这时候安妮总会主动避开,安妮还无法从失去弟弟的悲痛中走出来,她哪还有什么心情去交朋友呢?
巴巴拉总是用和蔼可亲的笑容面对她,即便是她的视线躲开了,也依然能感觉到巴巴拉神父的真诚和温暖。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安妮已经可以和神父谈心了,他们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每次神父谈完心要离开的时候,总要伸手去拍拍安妮的肩膀,表示对安妮的关怀。
过了没多久,巴巴拉神父给了安妮一个意想不到的许诺:他要带安妮离开救济院。巴巴拉神父知道安妮的眼睛有问题,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帮安妮治好眼睛,然后再想办法帮安妮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巴巴拉神父的初衷 14是好的,但事情就这样,现实往往会比你的想象更现实、更残酷。巴巴拉带着安妮去了马萨诸塞州的罗威郡去找他的医生朋友寻求帮助。医生非常热心,马上安排给安妮的眼睛做了检查。一开始医生们都是信心满满,一再重复说,肯定会帮安妮把眼睛治好的,但是几次手术下来,安妮的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是越来越糟糕了。安妮哀求着医生,也许再来一次手术,只要再来一次,眼睛就会好起来。到最后,依然没有什么成果,医生们已经倾尽所能,但还是无可奈何。
安妮在医院里住了很久,可医院已经停止了对她的治疗。按照规定,安妮已经没有资格再待在医院里了。巴巴拉神父也要被远调到其他的地方传教,无 15 暇再照管安妮了。尽管有百般不愿意,尽管安妮并不想再回到德士堡,但是这就是现实,安妮还是被送回了德士堡。
回去之后,救济院里的人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依然没有人会注意到她,也没有人会关心她。在安妮的心里,这一次的反复更加深了她要离开德士堡的初衷。她回来后,对所有人从不隐藏她的想法,因为她已经下定决心。宿舍里的很多人都在讥讽她,他们觉得安妮与她们没什么两样,一个几乎失明的人,还幻想着离开这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想去上学。”这是安妮给她们最坚定的回答。但往往宿舍里的人听到这句话后会哄堂大 16 笑。就这样日复一日,安妮在这里又度过了三年,安妮快要完全看不见了,她的希望看上去是那么渺 17 茫,难道她一辈子都会在这里度过了吗?
有一天,救济院里的一个盲人朋友告诉安妮,在美国,有一种专门为盲人设立的学校,是专门为盲人提供学习和读书机会的机构。安妮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最起码她现在终于知道,离开了救济院,她的下一个驻足点是哪里了。就这样,这个想法一只萦绕在安妮的脑中。
1880年发生一件事情,对于安妮来说,也许会是个好消息,马萨诸塞州的政府官员们听到了漫天的谣言,指责他们管辖内的救济院环境是如何如何的恶劣 18 ,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凄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终于组成了个调查团来调查这件事情,而这一年首要调查的地方就是德士堡。
救济院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其实对于这种调查并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因为像这样的调查他们看得太多了。上面派的人下来了,看到救济院的人们如何苟延残 19喘,如何食不果腹,等他们离开的时候高喊着马上就会改变现状,结果一去就石沉大海了,贫困的人们依旧过着贫困的日子。
救济院里只有安妮对此高度期待,也许今年会有奇迹发生,会有人能够关注到她,能够送她去盲人学校上学。玛琪告诉她,一定要记住一个叫法郎·香邦的人的名字,他是调查团的团长,找到他才能够帮助安妮离开这里。
调查团终于如期来了,他们到处观察救济院的环境,他们调查了周围的环境,食用了救济院里人们食用的饭菜,他们依然是高喊着口号,抨 20 击着这里的环境是如何恶劣。安妮就这样一直跟在他们后面,但安妮无法去获知,他们其中谁是法郎·香邦。很多天以来,安妮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向这些高官们开口。
调查就快要结束了,也许一切已经结束了。调查团的人走到门口,与德士堡的官员们准备握手道别了,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孩在等待着他们的帮助。官员们谈着话,救济院的大门马上就要关上了,安妮眼看再也不会有机会了。就在这时,安妮突然不顾一切地冲进了官员中间,高声地大喊:“谁是香邦先生?我想找香邦先生!”她歇斯底里地对所有人哭诉着:“我想上学,我真的非常想上学,让我去上学吧。”此时的安妮已经泣不成声,浑身也在发抖。德士堡的官员们想把安妮拉走,但是一个声音阻止了他们。安妮赶紧说:“求求你们帮帮我吧,我的眼睛已经瞎了,我想上盲人学校学习。”安妮听到陌生的声音好像是在询问她的情况,等询问完后就离开了。
那天的晚上,安妮是在哭泣中度过的。安妮彻底绝望了,也许这一辈子她都必须要留在这里了。几天以后,安妮得到了意外的惊喜:香邦先生帮她注册入学了,她将离开救济院,去柏金斯盲人学校去读书,她终于如愿以 21偿了。
1880年10月3日,安妮离开了救济院,坐着马车驶向了柏金斯盲人学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她生命里的又一个转折点,她记住了所有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新的旅程。
重现光明
安妮终于来到了柏金斯学校,一种全新的生活等待着她。安妮已经14岁了,这是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年龄,安妮在学校里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她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更不用提什么加减乘除、英语、历史、地理了。
安妮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她不得不掺杂在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当中。安妮在他们当中看上去是那样格格不 22 入,一些小女孩甚至用“老安妮”的绰号去羞辱她、挤兑她。安妮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因为她知道生活就是如此,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困难,充满了挑战。安妮度过了短时间的困惑与失望之后,重新振作,直面生活。就这样,安妮在柏金斯盲人学校度过了好几个月,她已经学会了用盲文去读写字母,但是她依旧不会拼字,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耐心学进去。
安妮认为,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沟通就可以了,何必去计较那些偶尔出现的拼错的字母呢?要知道,正确地把它们都背出来,那是一件十分让人头疼的事情。英文老师总是好心地劝说她,要正确地去看待事情的对和错,要想做对一件事情,就应该按照规则来,凡事要有耐心。安妮从未把这些话当成重要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时间一长,老师对这种口头教育失去了信心,于是就换了个方法。每到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安妮去朗读自己的作文,当安妮一读到自己拼错的字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她停下来,纠正她的发音。班里的学生们不明就里,都以为这只是一种好玩的游戏,一旦老师叫安妮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会哈哈大笑。这笑声就像利剑一样,深深地刺痛了安妮的内心。老师原来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想到会深深地伤害了安妮的自尊心。安妮再也无法忍受,她站起来高喊:“你们就是一群马屁精!只会笑的马屁精!”安妮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救济院时候的口头禅,却没想到这也伤到了老师的自尊,老师严厉斥23责了安妮,并将安妮赶出了教室。
校长安那诺斯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把安妮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好心地指出安妮这种错误的行为,因为无论谁对谁错,学校都要维持一个有序的秩序,这种秩序是不允许别人打破的。安那诺斯先生要安妮去向老师道歉,倔强的安妮认为自己没有错,错的是老师,为什么要去道歉。安那诺斯没有办法,只好叫安妮回到自己的宿舍去反24省这件事情。在安那诺斯先生看来,也许安妮已经不适合待在这里了,这里已经容不下她,但是又能把她送到哪里去呢?校长非常犯愁。
这时,全校最优秀的莫美丽小姐来到了校长办公室,她开门见 25 山地切入主题,她向校长分析了安妮的心理,认为安妮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她的自尊心太强造成的,莫老师希望能让自己来试着教育安妮,校长欣然同意了。
这样,安妮再次获得了留在柏金斯盲人学校学习的机会。莫老师每周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去接触安妮,与她谈心。一开始的时候,安妮无法理解莫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关心她。她总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去刺激莫老师,但老师却对此无动于衷。慢慢地,安妮对自己的挑 26衅也产生厌烦,她整日沐浴在莫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中。渐渐地,她那冰山一样的心开始融化了。经过一段时间,她终于接受了这个朋友。从此以后,她不再讥讽老师,而是倾听老师的教导,耳濡目 27染老师优雅的举止和说话的声调。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安妮,真正把她当成了柏金斯盲人学校的一员。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安妮已经由刚来到学校时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少女——安妮·莎莉文长大了。
学校帮助安妮在波士顿找了一分清洁旅店的工作,安妮很快就和这里的住客们混得非常熟了。在安妮清理房间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找安妮聊天、谈心。其中有一位住客注意到安妮眼睛的毛病,提出想帮助她去看眼科医生,安妮非常固执地拒绝了他的好意。因为经过上一次的经历,安妮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打击了,她宁可像现在这样,也不想再一次心碎。这位热心的年轻人也非常固执,他总是三番四次地劝说,直到最后安妮都无法对他说不。他们一起去找年轻人的朋友布来福医生。这位医生自己开了个诊所,布来福检查过安妮的病情后非常自信地告诉他俩,他有能力治好安妮的眼病。尽管安妮半信半疑,但仍然让布来福医生给她动了一次手术。
安妮遵照医生的嘱咐,先是按时到医生的诊所上药,精心地做着手术前的一切准备,快要到手术的时候,医生非常郑重地告诉她,一定要做好手术之前的心理调节,因为心理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安妮却不以为然,因为经过上一次,安妮已经把这件事情看得很淡,就算再坏,也不过是看不见而已。相对于安妮,其他关心她的人倒是非常地紧张,颇为重视这一次的手术,热心的护士还给她带来了巧克力鼓励她。
手术的日子终于到了,安妮在接受了麻醉后,沉沉地睡了过去。等安妮再次醒来的时候,手术早已经结束了。
手术成功了。安妮终于再次看见了窗户,看见了河流,看见了小树,尽管眼前还有一丝的矇眬,因为安妮并没有完全复原,但是现在的结果难道不是最好的吗?经过了长时间的黑暗,安妮·莎莉文又重新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
阅读思考
1.安妮在救济院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2.弟弟吉米去世后,安妮有什么变化?
词语积累
栖息 寄人篱下 赫然 哽咽寒暄 蹒跚 例行公事 太平间搀扶 奢望 昏厥 痛不欲生孤苦伶仃 初衷 无暇 哄堂大笑渺茫 恶劣 苟延残喘 抨击如愿以偿 格格不入 斥责 反省开门见山 挑衅 耳濡目染
注解:
1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原指文章著述因袭他人,无创造性。后用来指生活上依靠他人,不能独立。也指依附别人,在人之下。
3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4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5见面时彼此谈论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6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7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8医院中停放尸体的房间。
9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10过高地希望。
11因脑部短暂缺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心情过分悲痛、精神过度紧张、大出血、心脏疾患等都能引起昏厥。
12痛苦得不想再活下去了。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13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14最初的心愿。
15没有空闲的时间。
16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17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18很坏。
19比喻勉强维持着生存。
20用言语或评论来攻击。
21指愿望得到实现。
22有抵触,不投合。
23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24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25指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进入正题。
26指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引发战争。
27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