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 家庭药箱中的必备药品

家庭药箱的常备药物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及健康状况配备。

一般常备药品应该有:碘酒、红药水、紫药水、胶布、绷带、纱布、脱脂棉、高锰酸钾、消炎粉、云南白药、磺胺软膏、止痛片、常用感冒药及体温计、镊子、剪刀等器械。有婴幼儿的家庭,还要配备小儿常用药品,如胖得生、小儿金丹、小儿清肺散、百炎灵、病毒灵等。此外,家庭药箱的药物配备还要根据季节增添常备药。夏秋两季要配备防暑降温和蚊虫叮咬的药,如霍香正气丸、人丹、风油精、清凉油及治疗胃肠炎等病的药物,如氯霉素片、乳酸菌素片、痢特灵等。春冬季节要备有冻疮膏和消喘、化痰、止咳药,如川贝精片、止咳糖浆、化痰片、扑热息痛片、甘草片等。

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制作一个家庭急救包,放在家庭药箱一隅。急救包中药品的配备要因不同病人的不同需要而确定,以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使用方便。

2 家庭存药小常识

1家庭药箱里的药品应放置整齐,外用药和内服药要分开放,箱内不要放置自己不知道用途的药物。

2盛药的药瓶或药盒上应贴有该药的正确名称标签,并说明服法、用量、失效日期等。

3用药前要仔细看好药品性能说明、用量、出厂日期、失效日期。过期药物要坚决扔掉,千万不可服用,尤其是水剂。

4家庭药箱应选择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但要防止冰冻。

5家庭药箱不应上锁,但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 怎样判断药品变质

1片剂:凡变色、发霉、有臭味,药片松散或变形,表面出现斑点或出现结晶,糖衣片发生粘连或出现较多斑点者,不可再用。

2丸剂:出现发霉、变形、变色、有臭味者已变质。

3针剂:颜色有变化或色度异常、发浑、沉淀或盛药瓶有裂纹、有絮状物出现或有结晶析出时,已变质。

4胶囊:发霉、变软或碎裂者,已变质。

5内服药水:出现发霉、变色、有絮状物或沉淀者,说明已变质。

6眼药水:变色和色度异常、发浑、有沉淀物等。千万不可再用。

7眼药膏:出现颗粒、有败油臭味或出现液状物时,已变质,不能用。

4 家庭存药的管与更新保管与更新

家庭药箱是必备的,但一定要经常处理失效药物并管理好各种药物。任何药物都不能无限期地保存与使用。过期药物或失去效力,或挥发到有害浓度,或因成分的重新组合而变成有害物质。那些过期的、变色的、变粘稠的和变得混浊的药物必须及时扔掉。尤其是要避免使用陈旧的碘剂、滴眼剂、洗眼剂、滴鼻剂、咳嗽药和软膏等。家庭药箱要经常做到以新药代替旧药。扔掉废药品时也应注意处理好,不能被小孩拾回吞服。

5 家庭用药小常识

1不要草率用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但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还有的人求愈心切,恨病狠吃药,不按说明,加大药量,这是很危险的。药物可以治病,但也可致病。例如消炎药复方新诺明,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12小时,故正确服用方法是每天服二次,每次2片。若服药间隔小于12小时,在体内就会出现蓄积,严重者可损伤肾脏。

2不要盲目吃药。儿童和孕妇所需营养相对来说高于一般人,但并不是所有儿童、孕妇都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缺乏营养的必须补充,不缺乏营养的,大补特补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锌、铁等都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如果补充过量,就会破坏平衡而产生副作用。特别是维生素类药物,人体缺乏会生病,体内摄入过量,同样可致病。营养最好是从食物中摄取,尽量不要从药物补充获得满足。

3无病不要吃补药。首先应该明确,补药也是药。其次,吃补药要对症。身体健康,不缺乏营养,吃补药有害无益。要想健康长寿,吃补药不是办法,也达不到目的,健康长寿的秘诀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

6 老人和小孩用药剂量推算法

1老人量:60~80岁,用4/5成人量,80岁以上用1/2成人量。

2婴儿量:2岁以下婴儿剂量=年龄(月数)/150×成人剂量。

3老幼用药剂量快速折算法:

年龄 用药量

60岁以上 3/4~4/5成人量

15~18岁 3/4成人量

12~15岁 3/5成人量

8~12岁 1/2成人量

6~8岁 1/3成人量

4~6岁 1/4成人量

2~4岁 1/6成人量

1~2岁 1/8成人量

初生儿~1岁 1/24~1/12成人量。

7 怎样判断药物的有效期和批号

药品经过一些科学实验,以其效价和稳定性为标准定出相应的有效日期。如包装上印有:“有效期1998年5月,”即1998年5月1日之后即失效;有的包装印有:“有效期一年”,则一定要在封口处找到生产日期。

药品的批号即一批药品生产出的时间,一般采用6位数字表示年月日,如“990820”,即99年8月20日生产。  应当注意有效期的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利福平、胰岛素和三磷酸腺苷等。

8 外用药水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用药水时要用干净的药棉球涂抹,切忌用瓶塞直接在伤口上涂抹,以防交叉感染。用完后,要盖好瓶塞,放在阴凉处待用。

碘酒:碘酒是碘化钾和碘的酒精溶液。具有消肿、止痒、杀菌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没有破皮的创面,如疮疱初起、皮肤发痒、红肿等情况,不易涂抹在疮面、口腔和嘴唇的粘膜上,也不宜与红药水同时使用。

红药水:红药水是红汞的水溶液,故又称红汞水。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对身体没有刺激,涂在伤口创面上也不疼。适用于涂抹小面积的表皮创伤,不宜与碘酒同用,以防碘化汞中毒。

紫药水:紫药水是龙胆的水溶液,故又称龙胆紫。具有消毒防腐、结痂、干缩的作用,适于口内生疮、脸部生疮、皮肤和粘膜的创伤、发炎等,特别是对引起化脓的细菌很有杀伤力。紫药水无毒,对人体刺激性小。

双氧水: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杀菌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清洗创伤、溃疡等。

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具有表皮消毒作用,常用于皮肤及器械消毒,此外,用酒精涂擦卧床不起的病人,皮肤可防止褥疮发生。

9 维生素的药用价值

1维生素A。也称抗眼干病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可帮助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极易引起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疾病。儿童缺乏维生素A,生长发育缓慢。维生素A还可以治夜盲症。

2维生素B1。可治疗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呕吐、厌食等症,维生素B1还可以医治长期饮酒、鼻子变硬而形成的酒糟鼻。当饮酒者感到鼻子发硬时,及时服用维生素B1,每次用2~3片,每天三次,连服几天,鼻子就会变软。

3维生素B2。可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并维持眼正常视觉功能;可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炎。

4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及脂肪代谢,可防治因妊娠呕吐、放射病呕吐、异烟肼中毒及抗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与烟酰胺合用可治疗癞皮病。

5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辅助药物,可增加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防治坏血病、各种急性传染病及紫癜。

6维生素D。具有防治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的功能。可促进钙、磷在体内的吸收,调解肠道的酸碱等,常与维生素A合用。

7维生素E。预防衰老,阻止细胞蜕变。预防癌症,使上皮细胞稳定。可促进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预防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及新生儿硬皮症。治妇科月经不调和不孕症。预防先兆流产,还可治疗冻疮。

10 喉片不能当糖吃

常用喉片有薄荷喉片和杜末芬喉片。因为喉片很甜,特别是薄荷喉片口感甚佳,因此,有些没有咽喉疾病的人,也喜欢含些喉片,还有的家长把喉片当糖片给孩子吃。岂不知喉片虽甜,但它是药,而不是糖。薄荷喉片具有收缩血管消肿止痛作用。但咽喉无病而大量吃喉片,则会引起粘膜干燥破损而引发口腔溃疡。杜末芬喉片具有消炎杀菌作用,若口腔无炎症而大量服用,对口腔粘膜也有损害,甚至可以诱发胃肠疾病。

11 不能滥用止痛片

止痛片虽然是家庭必备的常用药,但如错用、滥用和用量过大,不仅不能治病,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止痛片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解热止痛药,另一类是解痉止痛药,它们虽有止痛这种共同作用,可是应用范围、作用原理、治疗效果等却大不一样。解痉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及其他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例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代表性药物有阿托品、普鲁本辛、癫茄片等。解热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发烧、疲劳性头痛、肌肉酸痛、神经痛、月经痛等代表性药物有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上述止痛药都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止痛片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使病情好转,还必须根据病因做根本性治疗。

12 慎用肤轻松

肤轻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制成软膏主要治疗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等。但它有降低人体对霉菌、细菌和病毒抵抗力的副作用,如患霉菌引起的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毛囊炎、疖肿、脓胞疮和病毒引起的水痘,用了肤轻松不但治不好,还会发生病变,使病情恶化。因此说,肤轻松不是医治皮肤的万能药,不可滥用。

13 不可随便吃补药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补药也是如此。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又如人参是补药,可是阴虚火盛的人服用人参则有害无益。

俗话说,药补常常不如食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只要不是严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钱去吃补药。

14 使用退烧药时的注意事项

1病因不明不用;

2短期低烧不用;

3突发高烧慎用;

4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5服药后要多饮水。

15 去痛片和止痛片不可混为一谈

虽然去痛片和止痛片都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二者在构成、服量、副作用方面以及治疗功能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去痛片又名镇痛片、索密痛。是由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四种药物组成的。除解热止痛外,还有抗风湿作用。

止痛片又名复方阿斯匹林、ABC。它主要是由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几种药物组成,除解热止痛外,可用于伤风感冒等症。

去痛片成人日服三次,每次服一片。止痛片成人日服三次,每次服1~2片。

由于止痛片成分中有阿斯匹林,它对胃肠有严重刺激,因而胃病患者不宜服用。

16 服药与禁忌

(1)服人参等滋补药品期间忌饮茶。

(2)外感风寒、便秘腹胀者不宜食银耳。

(3)孕妇忌食黑木耳和兔肉。

(4)皮肤瘙痒者忌食黄花菜。

(5)眼病、肝病患者忌饮酒。

(6)外科化脓性疾病患者忌食鸭肉。

(7)体弱多病、产妇及外感风寒、贫血者忌柿子。

(8)肺塞及泻痢者忌食广柑。

(9)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时不要吃豆腐及豆制品。

(10)服异烟肼忌乳制品和糖类。

(11)服安基比林忌腌制食品。

(12)服苦味健胃药忌饮糖水。

(13)服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忌茶叶。

(14)服利福平、氯霉素、咖啡因忌牛奶。

(15)服痢特灵(呋喃唑铜)不要饮酒。

(16)服用降压药期间,忌服麻黄、止咳定喘丸、川贝精片、麻杏石甘汤等中成药。

(17)糖尿病患者在服用D—860、使用降糖等血糖药物期间,忌服中药甘草、人参、鹿茸。

(18)服用阿斯匹林忌与甘草、鹿茸同时使用。

(19)消化道溃疡病人忌服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20)忌将溴化物、钠、钾、巴氏合剂与朱砂、朱砂安神丸、磁米丸、救急散混用。

  17 怎样给病人伤口换药

1解除外层胶布及绷带,用镊子轻轻揭去覆盖创口的内层敷料。

2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创口周围皮肤,要注意先由创口边缘开始,再向周围涂擦,不要将酒精擦入创口。

3用生理盐水棉球或呋喃西林溶液棉球清洁创口内部,轻轻除去脓液、坏死组织等(观察创口是否发生变化,如觉得没把握可请医务人员处理)。

4以酒精棉球再次消毒创口周围一次,然后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粘住,或按医嘱敷药用绷带包扎。

18 怎样煎中草药

煎中草药要用砂锅。如果没有砂锅,可以用大搪瓷茶缸代替。

煎中草药要掌握好时间、火候和水量,一般多用文火煎制,水量以浸过药物为宜。煎煮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即可。中草药一剂一般煎二次就可以了,为使药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亦可煎三次,将两次或三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19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中成药是中药制成的便于服用和保存的成品药。有药丸、药片、药水、药粉、药膏、药酒等。

服中成药要注意:

1用量。每种药服多少都是有科学根据的,不能少服,也不宜多服。一般药物(有毒性的除外)如服后效果不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大剂量。

2服药的最佳时间。滋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健胃消食的宜在饭后15分钟服用;镇静安神的以及酒类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3服法。大丸药可放口内咀嚼,再用白开水送下;也可割成小方块,捏成小丸服用;或者将药丸用水调成糊状。

20 不要乱给孩子吃药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能延缓骨骼生长,早产儿长期应用四环素能使骨骼生长停滞。

四环素、皮质激素、维生素A等药物可增加脑压或引起脑水肿,皮质激素还可以影响儿童对钙质的代谢,产生手足抽搐。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霉素等可致使听力减退,引起耳聋,不会说话的小儿,耳聋后还可导致哑巴。

过量服用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新生霉素、氯丙嗪、异烟肼等,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引起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氯霉素可引起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服用过多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症。

由此可见,小儿患病切忌乱用药,特别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剂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会过长,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21 儿童禁用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能够引起非常严重的雷耶氏综合征,雷耶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肝脏和大脑疾病,因此绝不能给1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任何形式的阿斯匹林,除非有医生的特殊指导。

22 给幼儿喂药的方法

孩子多不肯好好服药,家长为此急得按胳膊、揪脑袋、捏鼻子,硬将药往孩子口里灌;孩子则拼命挣扎,大哭大闹,常常是药没有喂好,大人小孩弄得一身汗。有的家长则把药溶解在牛奶中,装入奶瓶,让孩子吃,这样也不好。因为小儿的服药量很少,有一部分沾在奶瓶上,药量就不足了。下面介绍一下喂药的方法。

1喂药前不要喂奶,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以免喂药时引起呕吐。

2喂药时,勺子不要顺着舌头直往里插,这样容易呛着,应把勺子从孩子的嘴角处插入,倒在舌边稍停一下,等到咽下时再将勺拿出,动作要轻巧。

3喂药后可给少量的酸味果汁,以避免呕吐。

4如果孩子不合作,或是药味过苦,可在勺里放点果酱,哄其吃下。

5在喂胶囊药粉时,有时需要一粒的一半,而一粒胶囊丸分开后,两个半粒都无堵头,吃药时难免撒在嘴里,小孩常因此呕吐。最好的办法是用饭粒或面食堵住被分开的开口处,这样既节约,又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服药不当易致耳聋

我国因药物引起的聋哑患者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现在耳聋患者约500万,其中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中毒性耳聋即占了300多万。许多聋哑儿童是由用药不当造成的。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中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生霉素等,都会损害人的听觉神经,有“耳聋性抗生素”之称。过去,当孩子发生一般性的发烧、感冒和上呼吸道轻度感染等,有些家长为了小儿的病早愈,常常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用抗生素针药。殊不知,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盲目滥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耳聋性抗生素”更应慎重使用。临床研究发现,短期内应用链霉素的小孩约有10%发生耳聋,长期注射造成听觉神经功能障碍者可高达7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乳母使用此类药物,亦会造成胎、幼儿先天性耳聋。研究人员专门调查过,在药物引起的聋哑儿童中,7%是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用药不当造成的。

临床医生还发现,少数小儿对“耳聋性抗生素”十分敏感,只要偶然使用一两次,就能导致耳聋,而且耳聋的早期症状又很不明显,仅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所以应尽量避免对婴幼儿使用“耳聋性抗生素”,如果病情需要,非用不可,医生要向家长交代药物的毒性和观察方法,家长应按医生的交代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患儿出现恶心、头晕、手足及口唇麻木等中毒先兆时,就应尽快报告给医生,立即停药。

24 老年患者用药三忌

老年人因身体器官衰老变化的原因,用药有三忌。

一忌滥用药物。人到老年,肌体免疫系统机能减退,易得病,如果服药不遵医嘱,滥用后,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

二忌剂量大。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量宜小,不宜大,以不超过成人量的3/4为限。同时使用两种药时,更要慎重。

三忌滥用抗生素。有些人把抗生素当作“万灵药”,有点伤风感冒或发热,认为吃“素”能解决。但临床观察表明,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二重感染(即菌群交替症),并出现严重后果。

25 忌用果汁及冷饮服药

果汁或冷饮水中的果酸容易导致多种药物在小肠内被人体吸收,从而大大降低药效;还有许多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等抗风湿痛的药,本来就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而果酸则可加剧对胃壁的刺激,甚至可造成胃粘膜出血;有些抗菌素,如红霉素、氯霉素等,在酸性液体作用下易被水解而降低药效,有的甚至与酸性液体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所以,应忌用果汁及冷饮服药。

26 服药期间宜多饮水

一些人在服用药片或胶囊类药物时,不用水或仅用很少的水,尤其是卧位服药或服药后立即上床休息,致使药物在食道内滞留,容易引起食道溃疡、食道炎。特别是服用氯化钾片、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强的松、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易引起食道损伤的药物时更应注意。所以,应尽量避免卧床服药,在服用药片或胶囊药物时,要用足够的温开水送服。

27 不可同时服用的中西药物

1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含蟾酥的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牙痛一粒丸等中成药,因为蟾酥具有类似洋地黄的药理作用,洋地黄具有一定毒性,两种药同时服用可增加洋地黄的毒性。

2服用降压片、降压灵等药物时,不宜同服麻黄及含麻黄的药,如再造丸、定喘丸、防风通圣丸、麻杏石甘糖浆、祛风舒筋丸等。因为这些药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淋黄碱,在解痰平喘的同时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

3服用氨茶碱时,不宜与麻黄及其制品同服,否则会出现心跳过速、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28 慎用容易成瘾的药物

有些患者在常服某些药物后,一旦停用,便会产生流泪、流涕、发抖、虚脱、精神萎靡,全身不适等现象,并有强烈要求继续用药愿望,长期下去,不但健康受损,而且可导致对此类药物的过度依赖。

容易成瘾的药物主要是用于镇痛、止咳的麻醉药,如鸦片、吗啡、可卡因、杜冷丁、镇痛新、复方桔梗等。

还有些催眠药如安眠药、安眠酮、鲁米那、阿米妥等,长期服用,也易成瘾。

29 皮肤用药小常识

常见的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在急性期可选用含收敛及减少渗出物作用的水溶液或洗剂,如用3%硼酸溶液、炉甘石洗剂等均有效。但不宜选用软膏或含有刺激性药物的乳剂,因为在急性期选用软膏或含有刺激性药物的乳剂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湿疹和皮炎的慢性期则可选用保护皮肤、止痛止痒、起促进皮肤损伤愈合作用的软膏、硬膏,但不应选用具有收敛干燥作用的水剂或洗剂,因为这不会产生治疗效果。

应该注意的是,抗菌类药物对霉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无治疗价值。除用药种类外,在用药方法上也有学问。例如,用糊剂时下次用药可用花生油等先清洗患处,再用糊剂药物,可提高疗效。药物的浓度也要注意,以免刺激性大,甚至导致过敏。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患位不同在用药时都有一定区别。女性与孩子多面部皮肤柔嫩,为避免有红肿、水疱等不良反应,宜选用刺激性小和浓度较低的药物。粘膜处药物容易吸收,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有毛发的部位,一般不宜用粉剂、洗剂和糊剂。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宜用药过杂。

30 巧用常见药物可见奇效

1去痛片的妙用

常用的去痛片也有解热、镇痛、抗风湿及调解大脑皮质活动等作用,同时也有引起颗粒细胞减少以及久用成瘾的副作用。经常服用去痛片的人应当注意检查血象。

去痛片除上述人所共知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场:

将1~2片去痛片用一小杯白酒烧化,趁热服下,可使急性胃肠炎、菌痢迅速缓解;身体某部小创伤时,消毒之后敷上研碎的去痛片粉末,再行包扎,创伤可迅速愈合,且不感染;头部遇到小创伤时,消毒之后敷上研碎的去痛片,再行包扎,创伤可速愈,且不感染;酒醉之后,内服一片去痛片,可迅速醒酒。

2巧用云南白药

治肋腺炎:用云南白药粉末适量,调食醋或白酒涂患处,二三天见效。

治肋软骨炎:取云南白药0 5~1克,用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再用胶布或伤湿膏固定,三天更换一次,一般用药1~2次,最多4次可愈。

治复发性口疮:用棉签蘸云南白药粉末涂敷患处或吹入溃疡面,绝大多数病人用药3天后痊愈。

3伤湿止痛膏的妙用

伤湿止痛膏除用于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疼外,贴在不同部位,可有新奇效果:

治冻疮裂口:将伤湿止痛膏贴在患处,止痛恢复创面效果较好。

晕车、晕船:取伤湿止痛膏一块,贴在肚脐上,可以预防晕车、晕船、晕飞机。

4十滴水的妙用

被鱼刺扎伤后可在创口上先常规消毒,再敷上蘸有十滴水的药棉,包扎处理,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不仅可消肿止痛,促使伤口愈合,还可免受后遗症之苦。

5药物牙膏的妙用

夏天蚊虫叮咬,可迅速抹点药物牙膏,轻轻按揉,有降温、抗过敏、解毒消炎的功用;夏天生痱子,可把药物牙膏溶解在水中,用以洗浴可使痱子早退,浑身凉爽舒适;旅途头晕头痛,在太阳穴处涂点药物牙膏可镇痛清脑;粉刺继发感染时,可将药物牙膏与强的松药片研碎调匀擦患处。

6风油精的作用

烫伤后用风油精涂抹,不到5分钟剧痛便可顿消,且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或水泡破裂则先涂上风油精,再涂上些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四环素等疗效更好。风油精可每隔2~3小时搽一次,轻者随搽随好,重者2~4天痊愈,无疼痛感染、结痂疤痕。

31 名贵中药的保存方法

红参、白参、西洋参等人参类药物应在太阳下曝晒后放凉,装入瓷瓶中,保持干燥。

鹿茸用细布包好,放在皮或木箱内保存,还可撒些花椒粒防蛀。鹿茸粉可装入瓷瓶或玻璃瓶中密封存放。珍珠、牛黄可装入瓶中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麝香,可装入小瓶中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忌与薄荷、樟脑等芳香类药物放在一起。

蛤蚧,应保存好尾部,装入瓶罐之中;撒上花椒防蛀,置于通风干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