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从汗判断健康
汗为心液,人体出汗正常与否,汗的色、嗅有否异常,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指示。但对此不可背上思想背袱,只需请医生辩证施治,以使疾病早日康复和恢复正常。
容易出汗
佝偻病
佝偻病初期婴儿易出汗。
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并帮助沉着于骨上。所以当维生素D欠缺时,就影响骨的钙化而患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维生素D欠缺症在年满2岁左右之前的幼儿中,特别是在3~4个月的婴儿中,患佝偻病的较多。在成年人中几乎见不到,在孕妇和老年人中,由于营养不足,偶尔发生。此时,会患骨软化症。如果长期进行人工透析治疗,也有引起骨软化症的。
维生素D的需要量,在婴幼儿和孕妇中,每天需要400个单位,而成人的需要量则是极少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身体的需要量极少,同时又因为通过日光的紫外线照射可在皮下合成维生素D。
症状多表现为没有精神,食欲不振,肌力降低,也有的发生贫血和腹泻等。其主要的变化表现在骨骼上。囟门扩大,头骨变薄,肋骨和软肋骨的移行部成念珠状鼓起,脊柱弯曲。手腕和足踝处的骨胳肿胀,成“X”型腿或“O”型腿,走路很慢。
用维生素D和钙治疗
佝偻病患儿用维生素D和钙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和活动状况决定用量和给药方法。还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多受日光照射,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中医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为主,治佝偻常用龙骨、牡蛎等药味。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妇做起。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要多晒太阳。每天最好有2小时户外活动,或服维生素D每天5千至1万单位,同时口服钙剂,每天应摄入钙800mg~1000mg。目前有高效钙如“益钙灵”、“肾骨散”,疗效高且便于服用。要提倡母乳喂养、户外活动。婴幼儿维生素D预防用量每天400单位。早产儿头3个月用量加倍,要同时注意钙的补充。目前有补骨液,钙含量高,且易于吸收,补钙效果较好。要经常晒太阳,摄取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品。
汗液异常增多
泛发性多汗症
汗液分泌异常增多的现象。全身性发汗较多的叫泛发性多汗症。将腋下、手掌、脚掌等部位发汗较多的叫做局部性多汗症。也有因神经系统疾病和交感神经系统障碍而使身体的一侧出现多汗症的,叫偏侧性多汗症。
泛发性多汗症:运动后、气温高以及精神激动等所出现的发汗是生理性的。不过,有时是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其他内分泌障碍、神经疾患一道出现的,随着这些疾病的痊愈,多汗症也好转。据说神经质的人和肥胖的人,以及有月经异常、贫血、神经疾病、歇斯底里等疾病时,也容易发汗。
局部性多汗症:腋下、鼻、额、手掌、脚掌、阴部和肛门周围等部位,发汗异常增多,在受到刺激时发汗更多。特别是手掌和脚掌发汗明显,所以又叫手汗症或脚汗症。
保持清洁
当知道发汗原因时,要努力消除原因,并保持局部清洁,用容易吸汗通风性能好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