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
第十八章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
一级:
1.测定内容:见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以下简称《规定动作》)一级(另发)。
2.动作速度:20拍/10秒
3.动作时间:4分30秒±5秒
4.动作要求:动作基本正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成套动作连贯,动作与音乐基本协调。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二级:
1.测定内容:见《规定动作》二级(另发)。
2.动作速度:22拍/10秒
3.动作时间:4分30秒±5秒
4.动作要求:动作基本正确,身体姿态与协调性较好,成套动作连贯,动作与音乐协调。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三级:
1.测定内容:见《规定动作》三级(另发)。
2.动作速度:22拍/10秒
3.动作时间:5分±5秒
4.动作要求:动作技术基本正确,身体姿态与协调性较好,成套动作连贯,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动作力度。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四级:
1.测定内容:见《规定动作》四级(另发)。
2.动作速度:24拍/10秒
3.动作时间:5分±5秒
4.动作要求:动作技术基本正确,身体姿态好,动作协调轻松、自然流畅,有一定的动作力度,较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情绪。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五级:
1.测定内容:见《规定动作》五级(另发)。
2.动作速度:24拍/10秒
3.动作时间:4分±5秒
4.动作要求:动作技术准确,身体姿态好,动作轻松协调、自然流畅,较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情绪,并表现出一定的激情。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六级:
1.测定内容:见《规定动作》六级(另发)。
2.动作速度:26拍/10秒
3.动作时间:3分30秒±5秒
4.动作要求:动作技术准确,身体姿态好,动作规范、协调轻松、有力度,能体现出音乐的情绪,并初步形成个人的风格。
5.达标成绩:5分以上。
说明
一、制定《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以下简称《锻炼标准》)的依据。
(一)健美操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个重要措施,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作为一项以健与美为基础的体育项目,健美操满足了大众追求健康、追求美的需求,深受群众的欢迎,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大众性健美操简单易学,健身效果好,无特设的场地、器材要求,易于开展,易于普及,易于测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制定《锻炼标准》的原则
大众健美操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以个体条件为基础,注重参与意识和锻炼的自我检测,淡化竞争意识。因此,测定成绩只设定为“达标”与“未达标”,同时又制定了较严格的标准供参加者自我提高。
三、《锻炼标准》的创编原则
(一)有氧原则:
健美操在国外一直被称为“有氧体操”,是众多有氧运动的一种,因此在《锻炼标准》的创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有氧”的因素,注意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始终保持在有氧的范围内。通过多种组合练习,以提高心肺功能、影响人的整体为基础,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美形体的目的。
(二)无损伤原则:
大众健美操的锻炼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选择动作时,注意避免使用高难度动作和超负荷动作以及运动范围过大的动作,以确保无损伤,并有益健康。
(三)简单易学原则:
《锻炼标准》的实施对象是一般群众,其目的是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来。并在锻炼的同时,掌握相关的健美操知识、基本技术与风格特点,从而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因此,在动作的选择上注重简单易学和实效性,使之便于开展普及。
(四)循序渐进原则:
各等级之间保持有机的联系,在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基础上,运动量和难度逐渐加大。动作由简至繁,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练习步骤由分解至完整。
(五)提高人体基本素质原则:
根据不同等级的任务和技术要求,通过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力量素质的教学,提高人体的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四、《锻炼标准》的级别、层次与对象共分为6个等级,4个层次。
(一)等级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级。
(二)层次:一级为入门
二、三级为初级
四、五级为中级
六级为高级
(三)对象:一级面向大众
二、三级面向有意参加健美操锻炼者
四、五级面向健美操爱好者
六级面向有意于健美操深造及准备进入竞技健美操训练者
五、对各级别的要求
(一)一级
1.学习以步伐为主的最基本动作,步伐以单一、原地动作为主。
2.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
3.素质以辅助支撑的俯卧撑、低强度的仰卧起坐和低负重的力量练习为主。
4.学习和了解健美操的常识。
(二)二、三级
1.掌握基本动作。
2.学习健美操典型动作。
3.以下肢简单动作配合上肢简单动作为主。
4.保持中低强度有氧训练。
5.素质以上肢、腰、腹、臀部的力量和弓步及各部位拉伸练习为主。
(三)四、五级
1.掌握健美操典型动作。
2.学习健美操复合动作及简单的步伐变换技术及跳跃技术。
3.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4.提高运动负荷,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
5.素质训练以塑造形体为主,增加柔韧的练习方法。
(四)六级
1.掌握复合动作的变化规律,巩固已掌握的步伐变换技术及跳跃技术。
2.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加大运动负荷,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为主,达到减脂的目的。
4.提高肌肉力量,并进一步塑造其形态,加大动作的空间位移,展现良好的协调性。
六、评定因素
(一)动作的正确性
1.身体姿态要舒展。
2.动作技术要正确。
3.动作范围要适当。
(二)身体的协调性
1.全身协调运动。
2.动作轻松、有弹性。
3.动作清晰,无多余动作。
4.动作避免过分松弛或过分紧张。
(三)连接动作的流畅性
1.动作之间的连接要自然、流畅。
2.动作的转换及方向的变化要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
(四)节奏感
1.动作要充分表现音乐情绪。
2.动作和音乐节奏要配合协调。
3.一连串动作的节奏要准确。
(五)表现力
1.动作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
2.提倡个人风格的表现力。
七、扣分标准:
见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评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