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黏血症的早期信号" level="3">1.高黏血症的早期信号

    1.高黏血症的早期信号" class="reference-link">1.高黏血症的早期信号

    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也就是说血液在血管中是一层一层流动的,靠近中央的液体层流速快,靠近周边的液体层流速慢。这样就在快慢两层液体之间形成了流速差。

    好端端的血液为什么会变黏稠呢?这实际上就是多种因素相互关联、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让我们从促进血黏度增高的因素说起。

    1细胞浓度过高

    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即红细胞压积过高,如肺心病。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浓度就自然升高了。

    2血液黏度增高

    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如球蛋白增多症,见于感染和传染病。

    3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如肾病、血液病等。

    4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因而使血黏度增高。

    5血脂异常

    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黏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黏稠度更加增高。血黏度的增高,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如冠心病、高脂血症,常见于肥胖和动脉硬化者。

    而只要血液黏稠,流速减慢,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现象,其实这是高黏血症造成的恶果。而我们发现它出现的早期信号,就要凝神“倾听”血液的声音: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午餐后犯困。

    ·蹲着干活气短。

    ·阵发性视力模糊。

    ·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黏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这其实都是血液在向你的健康报警了!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就应及时去医院做血流变学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