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输血是健康的保证" level="2">安全输血是健康的保证

    安全输血是健康的保证" class="reference-link">安全输血是健康的保证

    什么样的血液才是安全的血液呢?在医学上,安全的血液有些什么样的标准吗?那就是不能含有任何的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者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者疾病的外来物质。

    首先,我们要强调自身输血,这是最佳的应对血液紧张的办法。自身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源,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自身输血主要有贮存式、稀释式、回收式三种方法,稀释式和回收式一般在手术室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是利用自体血回输机,在手术中间收集失血,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当然,我们要在有必要输血时才输血。尽管血液在医院都经过了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如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因此,输血治疗必须权衡利弊,治疗采取谨慎的态度,能不输者就不输,能少输者不多输。

    还有就是输“全血”一定要谨慎。全血是指未经分离、加工的血液。以前的老观念认为输血就是输全血,认为全血中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其实不然。全血的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血小板需要在22℃振荡条件下保存,4℃静置保存有害;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后者在4℃的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凝血因子中因子Ⅷ和Ⅴ不稳定,要求在-20℃以下保存其活性。因此,全血并不全,另外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不足一个治疗量。如果血液的某些成分含量不足,应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输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