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季血栓疾病高发,更不可缺水
气候变化、人体缺水导致血液黏度上升是造成血栓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季由于高温闷热,气压偏低、人体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黏度指标一旦高于正常范围,轻则会减慢血液流通速度,引起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上,重则会使管腔狭窄,从而导致供血不足,造成各种栓塞,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脑梗、心梗等一系列病症夺取人们的生命,或者给人体造成终生残疾的隐患。夏季要防止血栓疾病高发,必须高度重视高血黏度的防治。
一般来说,35岁左右,人的血液中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血黏形成,40岁以后,一些人会出现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甚至脑梗、心梗等疾病,但我们往往是单纯地治疗相应的症状,并没有意识到高血黏是罪魁祸首,结果收效甚微,甚至延误了病情。所以说,夏季要坚持适量饮水,这样简单的事情,却是我们保护生命的极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