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达站发现敌情

  • 王永明用扫瞄针压住了那个可疑活动光点,脑子里的“天线”也在飞转,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 几个人靠在荧光屏前,在那里议论,每个雷达兵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判断。
  • 雷达兵紧紧盯着那个移动的光点,狭小的雷达室内让人窒息,衣服被汗水湿透,电子元件发射出一种酸热气。

南海舰队进入特级备战

1965年8月5日傍晚,解放军金刚山观测站雷达观测到距台湾左营港84海里处,有两艘国民党军舰,混在商船中,向沿海地区开来。同一时刻,解放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古雷头观测站也在距78海里处发现了这两艘敌舰。

两处观测站将敌情立刻上报到南海舰队作战室。

作战室值班科长雷应台马上抄起电话,给刚刚回到家中的司令员吴瑞林报告说:“汕头方向发现敌情,请首长马上到作战室。”

吴瑞林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听到有敌情,他马上说:“我马上到作战室,你赶快报告舰队其他首长。”

吴瑞林到达作战室,在指挥员位置就位,先仔细查看海图,在听取了敌情汇报后,立刻下达如下命令:

第一、命令汕头水警区立即判明敌情,上报舰队。所属部队进入特级备战;

第二、立即向海军和广州军区报告,并请求批准舰队出海歼敌。

随即,吴瑞林要作战室值班参谋通知舰队党委的常委到作战室来。

常委们到齐后,吴瑞林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在会上,南海舰队政委方正平、主管作战的副司令王政柱听取了雷科长的敌情汇报,表示同意吴瑞林的处置意见。

散会后,副司令员王全珍、参谋长高希增、政治部主任肖平等舰队领导都来到司令部办公室,等待接受作战命令。

这个时候,情报、航海、气象等各处负责人也都在各自的指挥岗位上就位。

国民党军舰为什么一直往渔船里钻呢?对于这个疑问,经过站长和雷达手们集体研究和分析,判明是美制蒋军舰,其型号分别是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

这两艘军舰是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的旗舰,在1965年8月5日17时,从台湾的左营隐蔽出航,驶向广东沿海。

南海舰队经观测,作战、情报等部门核实查明,得知敌舰的资料如下:

“剑门”号(编号65)原系美国“海衙”级舰队扫雷舰(大型、钢壳);“巨嘴鸟”号(编号MSF-387),于1965年4月驶抵台湾。

“章江”号(编号118)原系美国海军猎潜舰PC-1232号,1954年6月由美国交给台湾国民党当局。

按照以往敌舰的活动规律,是企图在闽南的苏尖角到古雷头地区海域偷袭登陆,抓一把就走,搞“心战”活动。

原来,进入60年代后期,由于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加之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蒋介石当局错误估计形势,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在计划大规模窜犯的同时,又长时期多批次、多方向地派遣小股武装特务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破坏,给沿海安全带来了威胁。

敌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成立了一支由一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和两三艘作战舰艇组成的专门从事窜扰的“62·1”特遣支队,对沿海渔民进行“心战”策反和其他捣乱破坏活动。

每逢夏秋渔汛期和民间传统节日前后,国民党特务就窜入闽南、闽北渔场,进行捣乱破坏,有时甚至延伸到东山、南澳近海区,无恶不作。

敌人首先用战斗舰艇驱赶、围堵渔船,诱逼渔民上他们的舰艇,然后用请吃饭、送物品、看电影、观看图片和“宣抚慰问”等手段进行策反宣传。实施所谓“海上反攻复国学校”计划,企图蛊惑人心,破坏渔业生产,并借机搜集大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到1964年8月,这支特遣支队共出动各型舰艇101艘次,进行“心战”作业24次,其中闽中13次,闽南9次,闽北2次,共抓、靠渔船370余艘次。其中以1964年最为猖狂,共抓去渔船210余艘次。

由于国民党的特遣支队往往远离海岸进行活动,解放军海军多次进入待机位置。于1965年5月1日,在福建台山海区重创敌“东江”号猎潜舰,但一直未能进一步地抓住有利战机扩大战果。

面对敌人的袭扰,我海军部队注重经常性地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克服和平麻痹意识,培养干部战士们敢于近战夜战、敢于以小打大、敢于刺刀见红的硬骨头作风。

海军部队根据敌舰艇的活动特点,制定多种应急作战方案,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演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战备状态,一刻也没放松警惕。

今天,歼敌的时刻终于来了!

整个南海舰进入紧张的战时状态,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把敌人一网打尽,杀杀国民党军舰的嚣张气焰。

雷达兵分析敌情引导出击

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的所有观测站都处于全天候观测状态,雷达的电波不停地在海面上搜索着,防范可疑目标。

1965年8月5日晨,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由台湾左营港隐蔽出航,采取迷惑和佯动战术,先驶向南澳岛,尔后改变航向,当天傍晚驶至福建省东山岛东南兄弟屿海域,企图伺机向大陆输送一股武装特务,进行破坏活动。

岂料,国民党军舰一离开左营港,就被我金刚山观测站发现,严密追踪监视,并立即报告了南海舰队司令部。

金刚山观测站和金门等岛屿只有一水之隔,雷达天线屹立在最高的悬崖上,24小时不停地呼呼转,就像保卫边疆的战士。

金刚山观测站所处位置常常会大雾弥漫,地面潮湿,环境恶劣,可是为了不受国民党袭扰,不让敌人破坏渔场安全,更为了有利掌握敌情,海军战士不管条件又多么艰苦,也要在这里坚持下去。

就在敌人来袭这一天,雷达副班长王永明正在值夜班。上午补了一觉,如今他爬上高高山顶,望着海边浪花击石,海鸥飞翔,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忽然,王永明听到警报声在整个海面上响起。肯定有敌情了,他飞快地朝雷达机房跑去。

王永明冲进机房一看,只见雷达兵王国柱正在操作着仪器设备。

“发现什么目标?”

“好像美国驱逐舰!”

“我来看看!”

王永明赶紧凑上前去,亲自摇着天线。扫瞄针在荧光屏上转动,扇面上出现许多星星点点。

不多时,站长也进来了,大家都仔细地盯着荧光屏,想知道那个可疑光点到底是什么。

王永明用扫瞄针压住了那个可疑活动光点,脑子里的“天线”也在飞转,整个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常有美国第七舰队的几艘驱逐舰侵入我附近海面,进行侦察挑衅活动。这些可疑光点是美舰吗?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啊!这个时候,只见两个光点向渔场方向靠近。王永明发现这两个光点比平时观察到的美国驱逐舰的光点要弱,光点周围的毛刺也没有那么多,这就奇怪了。

王永明越看越觉得不像美国驱逐舰,就说道:“报告站长!不像美舰!”

站长靠近也仔细看了一下,马上吩咐在场的所有雷达兵都坐在荧光屏前,让大家共同研究。

几个人靠在荧光屏前,在那里展开议论,每个雷达兵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希望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判断。

大家很快认定那不是美国驱逐舰,而是两艘国民党军舰,就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两艘敌舰,前头那艘是“永”字号,后面那艘是“江”字号,都是“特遣队”的主力舰。

得到这个判断后,站长马上向舰队发出通报。这个通报很快就传到了吴瑞林那里。

此刻,金刚山观测站的雷达兵们变得更加警惕,紧紧盯着那个移动的光点。狭小的雷达室内,电子元件发射出一种酸热气,使空气更混浊,几乎让人窒息。雷达兵们全身被汗水湿透了。

王永明心里在琢磨难道这两艘国民党军舰,又要到渔场袭扰破坏吗?又把渔民捉去搞“心战”吗?还要输送小股匪特上岸捣乱?

站长把值班记录全部查阅了一遍,弄清了这两艘蒋舰是从台湾的左营港隐蔽出航,航渡中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也就是说,光收信号,不发电波。而且从航线上可以看出,敌舰采取迷惑和佯动战术,企图钻解放军雷达的空子。

敌舰离左营之后,先驶向南澳岛,然后才改变航向直奔兄弟屿开来,敌人到底有什么企图?

“报告站长!敌舰向渔船中钻!”

“盯住它的航向航速!”

“报告站长,目标离海岸30海里!”

这个时候,电话突然响起,舰队作战指挥室传来命令:“战斗就要开始,由你站引导我艇队接近敌舰,要全力以赴,准确无误,力求全歼!”

站长大声回答说:“是!保证完成任务!”

站长放下电话,对屋子里的人说:“引导我艇队攻击敌舰!”

王永明摩拳擦掌,两手紧紧把住雷达控制手柄。

这时,在海面上突然出现三群小光点,朝着敌舰方向运动。

王永明激动他说:“你们看,我艇队出击了!”

“先锋号”接到出航命令

8月5日傍晚,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的“先锋号”护卫舰,正停泊在汕头5号码头上,秘密监视着海上的情况。

战士们已经出海一个星期了,打算放一天假休息。在晚饭的时候还改善了伙食,喝了4天前的“建军”酒。艇长石天定还请来了水警区副司令孔照年,让他和战士们一起享受晚餐。

在饭桌上,战士们频频碰杯,以解多日的海上劳顿。孔照年跟战士们碰了酒杯祝愿,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石天定对大家说:“首长发话了,酒随便喝,但不能醉!”

听艇长这么说,大家的气氛更热烈了,一个个举杯祝贺,希望更能多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正当官兵们高兴聚餐的时候,一个参谋急匆匆地走进来,来到孔照年近前,把他叫走了。

孔照年出去后,石天定艇长感到挺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饭后,石天定来到在码头上,迎着海风,观察着海湾里那些平日和自己共同奋战在海疆的战艇。成群的白色海鸥在夕阳的余光中,在海湾上翱翔。

这个时候,大队部通信员跑来,急匆匆向石天定报告:“作战值班室通知,海上发现可疑目标,让你们艇备航。”

石天定立即跑到艇上,拉响了警报。很快,信号兵挂起了黄旗,机电兵启动了主机……

这个“先锋号”,也就是解放军海军15年前在万山海战中,首创以小艇打败大艇的那个598号护卫艇。

但今天的“先锋号”护卫艇,已换成崭新的铁壳艇。这是由中国自己设计,由大连造船厂制造的高速护卫艇,性能也很优越。

598号护卫艇换上新装以后,战士们利用了1个月的时间,航行1000多海里,从汕头到大连,从大连至汕头,一路上边航行边训练,基本掌握、适应了新艇,作战能力变得更灵活,人人能独立值班。

两个月前的5月24日,国防部授予“先锋”号以“海上先锋艇”称号:

护卫艇4大队3中队先锋一号艇全体同志,……自1950年参加万山海战,曾首创小艇打大舰,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成功战例之后,多年来在执行战备训练、护渔护航、巡逻警戒、抢险救生等各项任务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部队意志旺盛,不畏强敌,不怕困难,敢于斗争,英勇顽强,保持和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为此,特授子先锋一号艇以“海上先锋艇”称号,希望全艇同志戒骄戒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努力,保持和发挥这一荣誉。

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加紧扩大印度支那战争,并屡对我国进行直接的军事挑衅,我海军部队应学习先锋一号艇全体同志的革命精神,百倍警惕,加强战备,苦练过硬的杀敌本领,为加强我海军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随时准备歼灭敢于来犯之敌,争取更大的胜利。

5月27日,《人民海军》报发表了社论《向“海上先锋艇”学习》。

1965年6月11日,在纪念万山战役胜利15周年的日子里,海军在南海舰队的驻地湛江市,召开了一场极其隆重的“海上先锋艇”命名大会。

海军、中共中央中南局、南海舰队、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和当地党政负责人,以及战斗英雄、模范人物和四好战连队、五好战士的代表都出席了大会。

当庄严的国歌奏完以后,海军领导人宣读了国防部的命令,把国防部发的奖状授予“海上先锋艇”艇长石天定。

霎时,场内掌声雷动。

6月12日,海军南海舰队作出了《关于学习“海上先锋艇”革命先锋精神的决定》,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海上先锋艇”官兵的革命先锋精神。

当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革命精神所向无敌》。

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短评:《革命先锋精神威风凛凛》。短评在扼要评述“海上先锋艇”英雄事迹后热烈欢呼:先锋艇的革命先锋精神光芒万丈!

命名大会刚刚过两个月,两岸关系再次紧张,国民党和美国试图再次侵犯大陆,海峡战火又将再起。指挥领航就定为“先锋号。”

面对敌情,全艇人员很快集合在前甲板上。艇长石天定站在那里,表情严肃,准备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去。

这个时候,一辆吉普车开来停在了码头。只见孔照年和4个参谋从车里出来,急忙登上了“先锋号”。

艇长石天定迎上前去。

“有两个目标。”孔照年说,“到南沃岛云沃湾待机。”

他们一起登上了指挥台,战艇就起航了。

后面是护卫艇601、558、611。

21时24分,“海上先锋艇”向浩浩森森的大海驶去……

周恩来作出四点指示

在“先锋号”的作战指挥部,吴瑞林还在谋划着歼敌的方案。

这个时候,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广州军区参谋长陶汉章两人均来电话说:“你们舰队报来的情况,已报海军及军区首长,也报了总参作战部,请他们转军委首长。”

事不宜迟,吴瑞林对汕头部队依次连续下达了4条命令。

第一个命令:

对海区进行清查,切实掌握、紧紧抓住敌船的航行情况。

第二个命令:

立即报来汕头水警区准备情况。

接到命令的汕头水警区旋即报告:“我们已做到齐装满员。”

第三个命令:

要抓住敌舰不放,决不能把敌舰放跑,集中优势兵力,先打一艘,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第四个命令:

金刚山、周田两个一级观测站,每10分钟向我汇报一次敌舰活动情况,同时报告清理海域的情况。

金刚山、周田两个一级观测站立即报告说:“我们对海上的外国军舰、商船、渔船都分得清清楚楚。紧紧地抓住了从台湾南部左营港出来的两艘国民党军舰,它们行动鬼鬼祟祟,之间相距半海里,继续向我西来。”

21时左右,张学思和陶汉章先后打来电话,向吴瑞林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

周恩来的指示如下:

第一、查明确实是蒋介石派来搞“心战”活动的军舰。

第二、可在离岸30海里左右打。

第三、不要打伤外国军舰、商船和渔船。

第四、海军、广州军区均不参与这次战役的指挥,由南海舰队吴瑞林司令员负责具体指挥,南海舰队直接向总参副总长李天佑汇报。由李天佑副总长协调广州军区空军对作战海域上空的空中掩护。

吴瑞林接到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后,决定认真执行党中央的重要命令,马上向舰队其他首长作了传达。

传达完中央的命令后,吴瑞林又命令海上第一梯队向敌舰方向快速开进,把敌舰先包围,再分割开,先打“剑门”号。

17时45分,汕头水警区在接到古雷头观测站敌情通报后,马上通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18时43分,汕头水警区正式受领南海舰队的战备命令。

此刻,海上的天气不是很好,天公不作美,海上风浪较大,视距为3~5链,虽然不是很好的航海条件,大家却劲头十足。

根据舰队下达的集中汕头地区兵力,消灭敌舰的命令,水警区副司令孔照年决定集中16艘舰艇的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水警区在孔照年的领导下,对打击敌人机动编队的方案平时早有准备,并经过多次演练,所以很快将作战方案上报到舰队。

在同一时间,孔照年命令已备战备航的护卫艇群和鱼雷艇第一梯队,向南澳岛云澳机动。

第一梯队的战士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敌人大干一场了。酒壮英雄胆,英雄胆更壮。战士们刚才喝了酒,各个都憋着劲儿准备歼敌。

海上突击兵力由两个梯队组成:

鱼雷艇第十一大队的6艘鱼雷艇和护卫艇第四十一大队的4艘高速护卫艇组成,为第一梯队;

5艘鱼雷艇和一六一号炮舰为预备支援兵力,为第二梯队。

海上指挥所设在“先锋号”上,副司令员孔照年和参谋长王锦担任海上作战指挥。

作战海区预定在南澳岛以东,东山岛以南海域,和南澳岛以南、南澎以西海域。对于这些海域,战士们再熟悉不过了。

这次行动将采取隐蔽接敌、靠拢近战的战术手段,以高速护卫艇先打响,穿插分割敌舰,掩护鱼雷艇对敌攻击,力争全歼敌舰。

参加这次作战任务的护卫艇第四十一大队刚完成“八一”战备任务,于8月4日由南澳巡逻待机返回港内补给和休整。

这个时候,一直摩拳擦掌、枕戈待旦的部队战士们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求战情绪高涨,把往日歼敌的士气又拿了出来。

四十一大队在接到战备命令后,一小时内就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但此时的611艇,是8月4日才从东海接回来的新艇,人员还没有配齐,炮弹也未达到作战基数要求,能不能参战还在研究之中。可是,他们一听说有战斗任务,就立即调整人员,补充弹药、汽油、淡水,艇长、副指挥员跑步到大队指挥所请战。

鱼雷艇群的指战员们,也在接到命令的两个小时内作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