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篮球运动规则
篮球的基本规则
规则与篮球技、战术就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样,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规则通过肯定、否定、允许或不允许,来保证篮球比赛的正常进行,促进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球场上符合规则的动作,就是正确的动作,反之是错误动作。
国际篮联在一般情况下,每隔4年对规则要进行一次修改与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篮球技、战术进一步的发展,并限制粗暴动作,使比赛向文明、于净及紧张激烈和富有勉力的方向发展。
规则从最初的13条发展到现在的58条,篮球技、战术从原来的简单、低级发展到现在的高级水平,都是它们许多年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如:运球技术从最初的以肘关节为轴发展到现在的以肩关节为轴,正是因为规则对发展中的技术不断肯定的结果。
球场尺寸
1.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
2.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见“正式比赛程序”第五节),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
3.对于所有其他比赛,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内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
4.天花板或最低障碍物的高度至少7米。
5.球场照明要均匀,光度要充足。灯光设备的安置不得妨碍队员的视觉。
6.所有新建球场的尺寸,要与国际篮联的主要正式比赛所规定的要求一致:长28米,宽15米。
球篮球篮包括篮圈和篮网
1.篮圈要按如下要求制作:(1)实心铁条,内径为0.45米(45厘米),漆成橙色;(2)圈条的直径最小为0.017米(17毫米),最大为0.020米(20毫米),圈的下沿设有小环或类似的东西,以便悬挂篮网;(3)它们要牢固地安装在篮板上(见下面注),篮圈顶面要成水平,离地板3.05米,与篮板两垂直边的距离相等;注:我们建议:最好把篮圈安装在篮板的结构架上,这样,篮圈上所受的力就不会直接作用到篮板上。(4)篮板面距篮圈内沿的最近点是0.15米(15厘米);(5)可以使用抗压篮圈。它们要符合下列技术条件:a、它们要具有与那些不可活动的篮圈完全相同的反弹特性。定压装置要保证这些特性,并保护篮圈和篮板。篮圈的设计及制造可保证队员的安全;b、具有定力锁定器的那些篮圈,在离篮圈最远点圈顶上施加静荷载未到105千克时,定压装置绝不能松动;c、当定压装置打开时,篮圈向下转动,与原来水平位置的夹角不得超过30度;d、当定压装置打开并不再施载后,篮圈要自运返回到原来位置。
2.篮网用白色的细绳结成,悬挂在篮圈上;它的结构要能够使球穿过球篮时有暂时的停顿。网长不短于0.40米(40厘米),不长于0.45米(45厘米)。
球的材料、尺寸和重量
1.球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暗橙色;
2.外壳用皮、像胶或合成物质制成;
3.圆周不得小于0.749米(74.9厘米),不得大于0.780米(78厘米);
4.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
5.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不得低于1.20米,也不得高于1.4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
6.球面的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0.00635米(6.35毫米)。
7.主队至少要准备两个用过的、符合上述规格的球。主裁判员是确定球是否合乎标准的唯一鉴定人。如果上述球经鉴定不适宜作为比赛用球,他可以选择客队提供的球,也可以从两队作赛前准备活动使用的球员进行选择。
球队每个队要按下列要求组成
1.对于2×20分钟的比赛,不超过10名合格参赛的球员;
2.对于4×12分钟的比赛,或竞赛中一个队超过3场比赛时,不超过12名合格参赛的球员;
3.一名教练员,如果球队需要,可配备一名助理教练员;其中一名合格参赛的球员是队长。
队员和替补队员
1.比赛进行时,每队要有5名队员上场,并可按照规则的规定进行替换。
2.球队的球员在场上时为队员,他有权参加比赛。在场下则为替补队员。
3.当裁判员招呼某替补队员进场时,他即成为队员;当裁判员招呼那名队员的替换者进场时,该队员即成为替补队员。
队员的服装要按下列要求配备
1.前后是相同单一颜色的背心(不允许有条纹的背心)。
(1)两侧允许镶边;
(2)镶边要竖直地集中在腋窝下方,每侧的镶边最宽为0.03米(3厘米),两侧镶边的总宽为0.06米(6厘米);
(3)背心领口或开袖处的装饰边不超过0.03米(3厘米)宽。在比赛中,男队员必须把他们的背心塞进短裤内。
2.圆领衫可以穿在背心里面,但要与背心相同的单一颜色。
3.前后是相同单一颜色的短裤,但不一定和背心的颜色相同。
(1)允许加装饰边;
(2)每侧的竖直装饰边最宽0.03米(3厘米),两侧装饰边的总宽为0.06米(6厘米);
(3)裤腿口的装饰边不超过0.03米(3厘米)宽。
4.允许穿长于短裤的紧身内裤,但要与短裤相同的单一颜色。
每个队员背心前后的号码须是清晰的、单色的,并与背心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号码要醒目,并且:
1.后背的号码至少高0.20米(20厘米);
2.前胸的号码至少高0.10米(10厘米);
3.号码的宽度不得少于0.02米(2厘米);
4.球队要使用4至15的号码;
5.同队队员不得使用重复的号码。
注:在比赛中,如果某队员改变他的号码,他要向记录员和主裁判员报告这一改变。
主裁判员不得允许任何队员佩带对其他队员有危险的装备。下列装备不允许:
(1)手指、手、手腕、肘或前臂部位的防护装备:它们的整体或其支架部分由皮革、塑料、软塑料、金属或任何坚硬的物质制造,即使表面用软的包扎也不行。
(2)能割破或引起擦伤的装备。
(3)头饰和珠宝饰物。
比赛时间的规定
1.两个半时,每半时20分钟;
2.四节,每节12分钟。第一和第二节、第三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分别为2分钟;
3.半时间的休息时间为10分钟或15分钟:
(1)由当地组织者决定,但该决定最迟必须在预定的比赛(锦标赛)开始前一天通知到所有有关人员。
(2)如果仅一场比赛,该决定必须在比赛开始前通知。
4.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要决定比赛的时间:
(1)世界锦标赛由国际篮联中央委员会决定;
(2)地区或洲的比赛由地区或洲的最高机构决定;
(3)国家或地方的比赛由国家或地方的协会决定。
5.操纵比赛计时钟:下列情况要开动比赛计时钟:
(1)跳球中,球抛到最高点后被跳球队员合法地拍击时;
(2)罚球未成功继续比赛,当球触及场上队员时;
(3)掷界外球后,当球触及场上队员时。
下列情况要停止比赛计时钟:
(1)在半时或一节结束的时间终了时;
(2)当裁判员鸣哨时;
(3)当30秒钟信号发出时;
(4)当投篮得分,对方球队按规则第十九条第二款3已经请求了暂停时。
违例
违例是违反规则,如果被判违例,对方队在最靠近发生违例的地点掷界外球,直接位于篮板后面的地方除外。队员出界和球出界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与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地面,或除队员以外的任何物体接触时,即是队员出界。当球触及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地面或人物体、篮板的支柱或背面即为球出界。如果球出界或甚至球触及了除队员以外的其他物体出界,最后去触球或被球触到的队员是使球出界的队员。被严密防守的队员被严密防守(在正常的一步之内)的持球队员要在5秒钟内传、投、滚或运球。球回后场位于前场的控制球队的队员不得使球回后场。干扰球在比赛时间内,在投篮的时候,当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时,进攻或防守队员不可以触及球,直到球触及篮圈或球明显不会触及篮圈。当球在球篮中时,防守队员不得触及球或球篮。当投篮的球接触篮圈时,进攻或防守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或篮板。
如是攻方违例则不得分,并将球判给对方队员在罚球线的延长部分掷界外球。如是守方违例,判给投篮队员得2分,如在3分投篮区投篮则判得3分,在端线后掷界外球重新开始比赛。
走步违例队员持球走三步以上,即是走步违例。
两次运球违例运球结束后再次运球,或者双手拍球,都算违例。
踢球违例故意用脚碰球。如果大力踢球会被判技术犯规。
30秒违例攻方如果在30秒内没有射球,就算违例。
10秒违例攻方在10秒内没有把球带到前场,就算违例。
5秒违例在5秒内没有投出界外球,就算违例。
3秒违例攻方的任意球员在守方禁区内停留超过3秒,就算违例。3秒钟的限制不适用于当投篮的球正在空中,抢篮板球时和死球进的情况。
八、犯规
1.技术犯规:队员的技术犯规队员的技术犯规是指所有不包括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队员不得漠视裁判员的劝告或运用不正当的行为,如:同裁判员或对方队员讲话或接触没有礼貌;妨碍迅速地掷界外球以延误比赛;被判犯规后,在裁判员要求举手时不正正当当地举手;抓住篮圈并把整个身体的重量悬挂在篮圈上。如果被判技术犯规,要登记违犯者一次技术犯规;判给对方队员两次罚球并由队长指定罚球队员。
场外人员的技术犯规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和随队人员必须留在他们的球队席区域内,只有在暂停期间,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可以进入场地向他的球员讲话,只要他留在他的球队席附近。如果违反上述规定,要登记教练员一次技术犯规;判给对方队员两次罚球和随后的球权并由队长指定罚球队员;如果教练因任何明目张胆地违犯这条规则而被登记,或者因其本身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而被登记了两次技术犯规时,或者因他自身、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或坐在球队席上的随队人员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累积在教练员名下登记了三次技术犯规时,将取消教练员的比赛资格,令其去该队的休息室并在比赛期间留在那里,他也可以选择离开体育馆;已满5次犯规(在2×20分钟的比赛中)或6次犯规(在4×12分钟的比赛中)的队员再次犯规被登记在教练员名下。
2.侵人犯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如果确实为了去抢球(正常的篮球动作)而发生身体接触,而此接触没有把被接触的对方置于不利,这样的接触则可当作意外情况不必给予处罚。从背后发生接触是不正当的篮球动作。通常后面的队员对此接触负责任,因为就他与球和对方队员来说是处于不利的位置。侵人犯规则是在活球、球进入比赛状态或死球时涉及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包括阻挡、撞人、背后防守、用手拦阻、拉人、推人、非法掩护等。如果被判侵人犯规,要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入犯规。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由非犯规队在距发生犯规地点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重新开始比赛。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果投中篮,要计得分并判给一次罚球;如果2分投篮没有成功,则判给两次罚球;如果3分投篮没有成功,则判给3次罚球。如果控制球队的队员发生犯规,由非犯规队在距发生犯规地点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重新开始比赛。
3.蓄意犯规:裁判员认为队员蓄意地对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造成侵入犯规为蓄意犯规。要登记犯规队员一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要判给非犯规队罚球再加一次球权。如果被犯规的队员未做投篮动作,则判给两次罚球;如果被犯规的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如投中,要判得分并再判给一次罚球;如果被犯规的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投篮未得分,则根据投篮的地点判给两次或三次罚球。
4.犯规次数:在2×20分钟的比赛中,一名队员不论侵入犯规或技术犯规共达5次,必须自动退出比赛。在4×12分钟的比赛中,一名队员不论侵入犯规或技术犯规共达6次,必须自动退出比赛。全队犯规2×20分钟的比赛每半时(20分钟)中,一个队的队员侵入犯规或技术犯规已共达7次时,所有以后发生的队员侵入犯规要处以两次罚球。4×12分钟的比赛每节(12分钟)中,一个队的队员侵入犯规技术犯规已共达4次,所有以后发生的队员侵入犯规要处以两次罚球,由那个受到侵犯的队员罚两次球。
罚球
一次罚球是给予一个队员在罚球线后的半圆内,无争抢的情况下得1分的机会。如果受到侵犯的队员被请求替换,他必须执行了罚球后才离场;如果被指定罚球的队员因受伤或被取消比赛资格而必须离场时,替换他的队员必须执行罚球。如果没有有效的替补队员时要由队长或队长指定的任一队员罚球。当宣判技术犯规时,可由对方球队队长指定的任一队员罚球。罚球队员要在罚球线后半圆内就位,可用任何方式投篮在5秒钟内投球离手;在球触及篮圈前不得触及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不得做假动作罚球;当球正在飞向球篮的途中不得触及球;罚球中,当球与篮圈接触时不得触及球篮或篮板。在罚球的时候:最多5名队员可以占据被看作是1米深的位置区内;限制区两侧的第一位置区,只有罚球队员的对方队员可以去占据;占据位置区的队员要交错站位;队员只能占据有权占据的位置。在执行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中,球已触及了篮圈并被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在球进入球篮之前合法地触及后,就成为2分投篮。
命中
球从上面进入球篮,停留在球篮内或穿过球篮为中篮。一次罚球中篮得1分;一次投球中篮得2分;在3分投篮区中一次投球中篮得3分(一个试图得3分的投篮,在球已触及了篮圈但还未进入球篮之前被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合法触及后,就变成了一个得2分的投篮。)如果某队将球投入自己的球篮,得分要记录在对方队长名下。攻方命中后,守方要在5秒内从自己的底线开球。
当投篮出现在比赛时间(一节或半时)临近结束时,在时间终了前球已离开了投篮队员的手并在空中的情况下,如果球直接进入球篮,要计得分。如果球碰篮圈弹起,然后进入球篮,要计得分。如果球触及篮圈后,任一队的队员触及球、球篮或篮板是违例。如果防守队员构成违例,算中篮得分,要判给2分或3分,如果进攻队员构成违例,则球成死球;如果球进篮不判得分。
跳球
裁判员在双方各一名队员之间将球抛起,跳球即开始,球只有被一名或双方跳球队员用手拍击,跳球才合法。争球,也就是双方球队各一名或数名队员用一手或双手紧紧地握着球,以至如不采用粗野动作,任一队员就不能获得球权时执行跳球。如有两名以上的队员紧握着球,则跳球要在裁判员指定的两名身高大致相同的双方队员之间进行。如果双方队员同时最后触球,或者裁判员无法判定是谁最后触球,或者两位裁判员宣判意见不同,或者活球停留在篮圈支颈上,或者球意外地从球篮下方进入球篮都要执行跳球。
跳球时,两名跳球队员的脚要站在靠近本队球篮一边的半圆内,一只脚靠近两人之间的线的中心。然后裁判员在两名跳球队员之间将球垂直地向上抛起;球抛起的高度要超过跳球队员跳起时能达到的高度,并且球在他们之间落下。球达到最高点后必须被一名或双方跳球队员合法地拍击。在球被合法地拍击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得离开他的位置。在球触及非跳球队员、地面、球篮或篮板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能抓住球或触及球超过两次(可以有两次)。在球被拍击前,其他队员要站在圆圈外。
篮球竞赛编排方法
篮球竞赛是活跃社会及校图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推动篮球普及,促进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体育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检查教学、训练、管理质量、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使竞赛达到预期的目的,复杂而细致的编排工作是关键的一环。常用的编排方法主要有:
循环制
循环制,是每个队都能和其他队比赛一次或两次,最后按成绩计算名次。这种竞赛方法比较合理、客观和公平,有利于各队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循环制,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方法。
1.单循环: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球队不多,而且时间和场地都有保证,通常都采用这种竞赛方法。
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减1。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为8-1=7轮。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例如:5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5轮。
计算轮数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总时间。
例如:有7个参加比赛,其轮数是7轮,如果比赛中间再休息两天,则比赛的总时间为9天。
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
单循环比赛场次计算的公式为:X=N(N-1)/2,即:队数×(队数-1)÷2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
计算场次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场地数量,并由此考虑裁判员的数量,以及如何编排竞赛日程表等。
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一般采用轮转法。
不论参加队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应按偶数编排。如果是奇数,可以补一个“0”号,与“0”相遇的队就轮空一次。
这种轮转法,适用于各队实力互不了解,故采用抽签定位的办法,很可能出现强队早期相遇。
“逆时针轮转法”,这种编排方法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通常采用的编排方法。
在有5个队参赛的情况下,可用补“0”的办法编排,下述方法,通常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常用的编排方法,为了避免劳逸不均的情况,还可以把“0”号放到右边最下位置,并且保持不动。
轮次表编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按各队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或按上届比赛的名次顺序确定编号),据此再编成竞赛日程表。编排竞赛日程表,首先要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当然也要适当地照顾到比赛(观众)的需要,可以从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场馆(大馆或小馆)、地区(本地或外地)等不同的方面作出调整,达到各队大体上的平衡。
编排中,要考虑到轮次中间的间隔长短,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竞赛期限允许,通常打完3轮后要休息一天。至服装的颜色,应按规则规定执行,即秩序册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要穿深色服装。编排时,要注意到留有洗晒的时间。
2.双循环: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采用双循环的比赛方法。
目前,全国男子篮球甲联赛采用主客场制,在第一阶段预赛和9~12名保级赛中采用的就是双循环比赛。
双循环比赛的轮次、场次以及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比赛的倍数。
3.分组循环:分组循环,是将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第一阶段预赛,然后每组的优胜队之间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决赛,决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组预赛中采用单循环的比赛方法,在决赛中可采用单循环赛、同名次赛、交叉赛等,故也称这种竞赛方法为混合循环制或“两阶段制”。分组循环适用于有较多的队参加的竞赛,可以在不长的期限内较合理较公平地完成竞赛任务。
分组循环的不足之处,是参赛队由于实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强队先期被削减、弱队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面的局面。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在编排中应设立“种子队”。所谓“种子队”,就是实力和成绩相对较强的队,应被合理地分开;“种子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上一届比赛的名次来确定。为了照顾主办竞赛的单位,有时也将竞赛规程中应作出规定,还要经过一定会议的讨论和认可。
4.分组循环的具体编排如下:
例如:有16个参加比赛,为了使各组的队数相均,可分成4个小组,每组4个队。如果时间、经费允许,又希望多打比赛,也可分成两个小组,每组8个队。在分成4个小组中,“种子队”可设立4个队,也可设立8个队,经抽签编到小组内,或者将1、8,2、7,3、6,4、5(依照上届比赛的名次排出)经抽签编入组内。
其余蛇形排列方法,将1、4、5、8“种子队”排到第一组,2、3、6、7“种子队”排到第二组,其余各队再经抽签编入组内。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单循环赛,4个小组的第1名(两个小组的第3、4名)编为一组,决出5至8名;其余依此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同名次赛,则由两个小组的第1名决冠、亚军,两个小组的第2我中决3至4名,依次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若采用交叉赛,则A组的第1名对B组的第2名,B组的第1名对A组的第2名先进行半决赛,再由两场比赛的胜者进行决赛决出冠、亚军,负者决3、4名。其余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进行。如果两个小组都各有5个队,剩下的队不能采用交叉赛,也可采用同名次赛决出最后的名次。此事应在竞赛规程中作出规定,以上情况,在混合制中还要重点谈及。
淘汰制
1.淘汰制:淘汰制是指竞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后,即失去继续竞赛的机会,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加竞赛直至确定最后优胜队。失败一次失去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制;失败两次失去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制。
淘汰制的优缺点:优点:节约竞赛时间;缺点:除第一名外不能合理确定其余名次,实力较差的队锻炼机会少。
2.单淘汰制:单淘汰制,是参加比赛的队经过一次失败后,即被淘汰。这种竞赛方法,最终可决出冠、亚军,但不能决出其余名次。
3.单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参加比赛的队数制定比赛轮次表,然后经各队抽签,再将队名填入相应的表内。
第一轮获胜的队进入第二轮,第二轮获胜的队进入第三轮,最后决出优胜队。胜队为冠军,负队为亚军。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不是2的乘方数(4、8、16、32……),第一轮比赛中就会有一些队轮空。在编排上要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为2的乘方数。
第一轮有5个队轮空,第二轮为2的乘方数。
从上述比赛的轮次表中不难看出,单淘汰制的比赛方法是不完全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如果两个强队在第一轮相遇,势必有一个被淘汰。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是先把“种子队”放在轮次表的适当位置。如果设两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轮次表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果设四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两个半区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比赛需要有轮空,则“种子队”在第一轮中优先轮空为好。
单淘汰制只能确定冠、亚军,如果需要确定其余名次,应进行附加赛。如将第二轮失败的两队再进行一次比赛,则胜者即为第3名,负者第4名。第一轮比赛的负队进行附加赛,可以确定第5~8名。
4.双淘汰法的编排:双淘汰制,是参加比赛的队结实两次失败后即被淘汰。这种竞赛方法,给比赛队增加了竞争的机会,从而减少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
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基本上和单淘汰制相同,只是进入第二轮后,失败的队还要进行比赛,再失败的队则被淘汰。
除了冠、亚军外,其余的名次可根据在比赛中获胜的次数来确定(多者名次列前)。如果两个队获胜的次数相等,则两队之间比赛获胜者名次列前。如果这两个队之间没有比赛,则名次并列。另外,也可采用附加赛的办法决定其余名次。
5.淘汰制编排应注意的问题:
(1)为避免强队相碰,可先确定种子队;
(2)应把轮空队分别排列在上、下两半区;
(3)确定其他比赛名次时可进行补赛;
3.混合制:前面已经提及,每种竞赛制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如果将其混合起来使用,就会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取得较好的效果。混合制就是在同一竞赛中分阶段采用循环制和淘汰制的竞赛方法。
混合制,可以先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淘汰制;或者相反,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淘汰制,在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循环制。任何一种赛制或方法的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如其符合竞赛的目的、性质、队数、时间、场地等需要,就是相对正确和先进的。
若从正式的重大的篮球竞赛来看,采用混合制的居多。如97~98希尔顿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就是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主客场制进行双循环比赛,按积分排列出12个队的全部名次。第二阶段决赛中,是将预赛的前8名进行主客场制的交叉淘汰制。取得获胜场次后不再比赛,1/4决赛和半决赛的负队不再进行比赛。预赛9~12名的队进行双循环主客场比赛,重新决出名次。
(1)决定名次的办法:决赛的胜队为第1名,负队第2名。半决赛的两个负队预赛名次列前的队为第3名,列后的队为第4名。1/4决赛的负队(即5、6、7、8各队),预赛名次列前的队名次列前。9~12各队的名次按决赛的成绩排名。
再如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第二阶段采用交叉赛。
(2)具体做法是:1/4决赛,由A组的前4名队与B组的前4名队打交叉赛,胜队进入半决赛。
预赛时间:1996年7月20日~8月4日地点:亚特兰大
1/2决赛:美国-澳大利亚(101:73)南斯拉夫-立陶宛(66:58)
5~8名交叉赛:巴西-克罗地亚(80:74)中国-希腊(75:115)
决3、4名:澳大利亚-立陶宛(74:80)
决5、6名:巴西-希腊(72:91)
决冠亚军:美国-南斯拉夫(95:69)
决7、8名:克罗地亚-中国(99:85)
9~12名交叉赛:阿根廷-韩国(97:79)波多黎各-安哥拉(76:67)
决9、10名:波多黎各-阿根廷(77:87)
决11、12名:韩国-安哥拉(61:99)
半决赛,由A组两个队与B组两个队打交叉赛,胜队进入决赛,争夺冠亚军,负队决3、4名。
1/4决赛的负队打交叉赛,胜队决5、6名,负队决7、8名。
其余名次也采用交叉赛的办法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