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参见“软弓京胡”条)。十九世纪后出现硬弓。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今日形制。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厘米。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簧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簧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他剧种。独奏曲多源于京剧曲牌,如《小开门》、《夜深沉》等。

京胡的选购

这里就音质的好坏谈谈怎样选购京胡。

什么样的京胡是音质最好的京胡?

首先,声音要明亮;第二,京味要浓郁;第三,声音要圆润饱满结实。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京胡,它的声音就可算得上是音质最好的京胡了。

所谓声音明亮,就是听起来声音是亮出来了的,不能有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京味浓不浓,主要听内弦比空弦音高三度和四度的那两个音,将京胡定好弦后,反复拉这两个音,这两个音听起来京味必须非常浓郁才能算是音质好的京胡,而且,如果这两个音的京味浓了,整把京胡的京味也就浓了。声音圆润饱满结实,主要听外弦比空弦音高六度、七度和八度的那三个音,如果这三个音听起来是圆润饱满结实的,那么,整把京胡的声音都可以保证是圆润饱满结实的了。

京味主要来源于竹肉,如果琴筒的质地不好或竹肉的厚度不够,那么,它的京味一定不浓。京胡的主要特点是京味要浓,竹簧和竹箐可以使京胡的声音明亮些,但却不能使京胡发出京味浓郁的声音。所以,制作京胡时,应该选取质地很好的楠竹(质地好的楠竹不但能使京胡发出的声音具有浓郁的京味,也可以使京胡的声音非常明亮。)并将竹簧和竹箐去掉,还须保证琴筒有足够的厚度,才能制作出音质最好的京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