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高胡的结构

高胡的结构及用料与二胡类似,琴筒比二胡要小。

高胡的构造,制作和用料与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长13厘米,前口外径8.6厘米,筒后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钢丝弦,也有外弦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的。

七十年代初,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将高胡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使共鸣频率范围宽、音量大。扁圆形琴筒长14.5厘米,前口长径10.3厘米,短径7厘米,后口长径11.3厘米,短径7.8厘米。蒙皮改为横鞔,琴弦适当加粗,琴杆也由圆形杆改为椭扁杆。扁圆筒高胡和扁圆筒二胡配套使用,音质非常和谐统一。对称扁八方筒高胡,可与对称扁八方筒二胡一起配套使用,满足了民族乐队的需要。

七十年代制成的三弦高胡,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后口为正八方形,琴筒内设喉管,采用立体音窗,新增的一条低音弦使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可演奏简单的和弦。

高胡的构造、制作和用料与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琴筒较细。由于高胡产生的年代比较晚,因此,乐器制作家们在改造高胡的时候便少有顾虑和束缚。有的乐器制作家把早期高胡的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状,使音量加大;有的乐器制作家还把两根弦的高胡改为三根弦,使乐器的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

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