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它音色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牧童有一匹心爱的骏马,马的皮毛像发亮的锦缎,马的啼声像悦耳的金铃。这匹马每天在牧童身边,形影不离。后来横行霸道的王爷看中了这匹马,派人把马抢到王府。骏马到王府后,思念牧童,不吃不喝,日夜嘶鸣。一天,骏马挣脱僵绳,逃回牧童身边,王爷发怒,赶来用毒箭射死骏马。牧童十分悲伤,日夜抱着死去的骏马痛哭不止。一天晚上,牧童在梦中见骏马又活了,骏马依偎在他的身边嘶鸣,声音悲凄感人。牧童醒后,觉得骏马的鸣声总在他耳边回旋。于是他用骏马的头骨做琴筒,腿骨做琴杆,用马尾做琴弦和弓弦,用套马杆做弓子,又在琴杆顶上雕了一个骏马的头像,做成一架马头琴。小牧童用它拉出娓娓动听的曲子,仿佛听到了他心爱的骏马的嘶鸣。从此,蒙古族便有了自己的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弦乐器。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您的耳畔奏响时,闭目冥思,眼前仿佛出现了辽远坦荡的大草原。

相传成吉思汗时期(公元1162~1227年),马头琴就已在蒙古草原流传,因琴头以马头为饰而得名。马头琴的琴箱用松木制成,蒙马皮或羊皮;弦两根,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音量较小。左手演奏方法,除了按弦外,还有指甲从弦下向上顶弦,这种特殊的演奏,声音坚实有力,别具风格。马头琴表现力丰富,善于演奏抒情乐曲,据说有的不给小羔吃奶的母骆驼,听到了感情深沉的马头琴声,竟然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去哺育小驼羔。

马头琴嘹亮的旋律,体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展现出阳光灿烂五畜兴旺的草原景象。坚实有力的指法,引出了纯净柔美绵延不断的音流,像小河的潺潺流水,赞美着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