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音乐知识
乐理知识
音乐体系
1.音乐体系
音乐体系是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这是人们在音乐实践中长期发展的成果。
2.音列
音乐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就是音列。
3.音级
音乐体系中的各音就是音级。
音乐体系中的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就是基本音级。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就是变化音级。升高用“#”来标记;降低用“b”来标记;重升用“X”标记;重降用“bb”标记。
4.音组
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七个基本音级的名称。为了区别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人们便将音列分成若干组。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小字一组,音级标记用英文小写字母及有上方加数字1来标记,如。c1d1e1……比小字一组高的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比小字一组低的,依次叫做小字组、大字组(用英文大写字母标记)、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右下方加数字来标记,如C1D1E1……)、大字二组。
记谱法
现在普遍使用的记谱法是五线谱及简谱。
1.音符
记录长短不同的音的进行,就叫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部分组成。
2.休止符
记录长短不同的音的间断,就叫休止符。
每个较大的音符的时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时值,是2与1之比。如全音符等于两个H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
3.五线谱
线与间都自下而上计算。五线谱上面或下面的音符使用的短线就是加线,加线之间为间。
4.谱号
用来确定音的高低的记号就是谱号。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1)G谱号,又叫高音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l,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
(2)F谱号,又叫低音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
(3)C谱号,又叫中音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1,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
5.增长音值的记号
(1)连线:连线是连接音高相同的弧线。其时值等于这些音符时值的总和。
(2)附点:附点加在音符的右边,增长音符的基本时值的一半。附点同样适用于休止符。但在简谱中现在通用在四分休止符以下的休止符后加附点。如0·0·等。
(3)延长号: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小圆点,按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表演者的意图自由地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6.省略记号
(1)移动八度记号:用8——|记在音符上方,表示虚线范围内的音移高八度:记在下方,表示移低八度。
(2)长休止记号:|4|上面的数字表示休止的小节数。用五线谱时,则画在第三线上。
(3)反复记号:在乐曲的部分或全部反复时用。某一旋律音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的数目与音符的符尾相同。
乐曲中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时,用·∥或·/·表示。
乐曲中较大的反复,用反复记号‖:‖表示。
如果乐曲从头反复,则前面的‖:记号可省去。如果重复时结尾不同,则用记号1.2.来标明。第一次唱1.;第二次略去1.唱2.。
如果乐曲由三部分组成,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则可不抄写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结尾处标上D.C.(从头反复),并在第一部分结尾处标上Fine或“曲终”字样,也可用双纵线上加延长记号来标明。
如果乐曲的反复不是由从头开始,就在第一部分的开始重复处标上,第二部分结尾处标上D.S.(从记号开始)
节奏与节拍
1.节奏
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把音的时值自由划分,其数量与基本划分不一致,即通常所说的连音符。把音的时值分成三等分来代替两等分,便形成了三连音。还可以把音的时值分成五等分来代替四等分等。
2.重音
和周围的音相比,强度比较突出的音就是重音。
重音用>记号及小节线来表示。
3.节拍
有重音的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的片断循环重复就是节拍。节拍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
为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就是节拍重音。节拍重音一般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的,如每隔一拍、隔两拍……等。
4.拍子
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替就是拍子。
拍子用分数来标记,就是拍号。
分子表示每2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拍号中的横线在五线谱上用第三线代替。
5.小节
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就是小节。
使小节分开的垂直线就是小节线。小节线写在强拍前,作为强拍的标记。
乐曲的分段或曲终处用双小节线表示。
6.切分音
把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同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部分连在一起,就是切分音。
切分重音转移了节拍重音的位置。其写法是:在一小节之内的切分音记成一个音符,两小节之间的切分音,用连线连结起来。
7.单节拍或单拍子
每隔两个或三个单位拍而有一个重音的节拍和拍子,就是单节拍和单拍子。
8.复节拍或复拍子
小节内不止一个重音的节拍或拍子,就是复节拍或复拍子。
在复拍中第一个重音较后面的重音强,因而是强拍,后面的是次强拍。
速度与力度
1.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即速度。
音乐速度用文字来标明,记在乐曲开始处。曲中速度有改变时,另记新的速度用语。
速度的基本标记是:
慢速Largo广板
Lento慢板
Adajio柔板
Grave壮板
中速
Andante行板
Andantino小行板
Moderato中板
Allegretto小快板
快速
Alleero快板
vivo快速有生气
Presto急板
速度逐渐加快或减慢时,用下列标记:
rit渐慢
accel渐快
恢复原这时用下列标记:
atempo原来的速度
要准确地标明音乐的速度,可用节拍机来说明,如:
J=92表示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共奏92拍。
2.力度标记
装饰音
1.长倚音
由一个音组成,与主要音相距二度。长音的时值要计算在主要音内。
2.短倚音
由一个或两、三音组成。演奏时值短暂,不带有强声。
3.波音
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
4.颤音
由主要音及其上方助音快速而均匀交替形成。
调式
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是调式。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是音阶。
调是调式的高音位置。调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如:
以c为主音的宫调式叫c宫调式。
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叫c大调式等。
1.大调式和小调式
(1)大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的第三音为大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2)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小调式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形式。
2.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Ⅰ级——主音(T)第Ⅱ级——上主音(下行导音)第Ⅲ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第Ⅳ级——下属音(S)在主音下方纯五度第Ⅴ级——属音(D)在主音上方纯五度第Ⅵ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第Ⅵ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这些调式音级号数和音级名称,有时已应用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中。
大、小调式和其他调式一样,可以在任何音级上构成,除了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和a小调外,还有包含升音或降音的七个大调和小调。
在五线谱上,比较快地认别调号及书写调号的方法。
(1)升音的调
升音数所升的音调号名称1Fa4G2Do1D3So15A4Re2E5La6B6mi3#F7si7#C
(2)降音的调
升音数所升的音调号名称1si7F2mi3bB3la6bE4Re2bA5sol5bD6Dol#G7Fa4#C音程
1.音程的概念
两个音级在高音上的相互关系就是音程。
先后出现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出现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和声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
2.音程的构成
纯一度即同度如1-1,#2-#2
小二度含一个半音如3-4,#5-6
大二度含一全音如1-2,3-#4
小三度含一全音一半音如3-5,4-b6
大三度含二全音如1-3,2-#4
纯四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1-4,4-b7
增四度含三全音如4-7,1-#4
减五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7-4,1-b5
纯五度含三全音一半音如1-5,7-#4
小六度含三全音二半音如3-1,#4-2
大六度含四全音一半音如1-6,#2-#7
小七度含四全音二半音如2-1,1-b7
大七度含五全音一半音如1-7,2-#1
纯八度含五全音二半音如1-1,#4-#4
3.音程的变化
倍减音程减音程纯音程
小音程大音程增音程倍增音程
培加半音
减少半音
4.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后就是音程转位。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大音程转位后为小音程。
小音程转位后为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后为减音程。
倍增音程转让后为倍减音程。
5.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就是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分三种:
(1)极完全协和音程:指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及几乎完全合一的纯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指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及纯四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指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
极完全协和音程与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有点空;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听起来较为丰满。
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很不融合的音程就是不协和音程。如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三大唱法
在我国的声乐比赛中,习惯将唱法分为三类:美声唱活、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民歌唱法。它的特点是:气息宽广,声音洪大,共鸣完善。美声唱法原意为“美丽的歌唱”。它严格遵循“美声”为歌唱观念、歌唱意识之首位的原则。这种唱法从17世纪始,到如今在欧洲各地区广泛传播。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国大多数音乐院校都直接采用或大量借鉴这种唱法作为声乐教学。通过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多年教学实践,已逐渐形成了中国学派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要求发出悦耳、圆润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唱音阶时匀称地从低音到高音的连贯,音准完美。它避免喊叫、鼻音、粗燥音或白声,极为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以形成系统的发声方法,科学地根据音域的不同分出声部,每个声部又依据不同的特色作花腔、抒情、戏剧等分类。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唱法和戏曲唱法。它与美声唱法从艺术要求上说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寻求有力的呼吸支持点;声区统一,声区变换的地方不留痕迹;要求头腔共鸣;要求语音清晰、表情合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是:民族唱法是以“韵味”(风格)为核心、为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所谓韵味即歌唱时严格按照我国各民族语言咬字、行腔、归韵;讲究音乐的民族、地区的特点风格。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以“唱情”为核心、为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它注重歌唱的自然化、生活化、大众化。选唱的作品旋律流畅简朴,有鲜明的舞蹈节奏。歌唱时,追求歌者与听者面对面的倾诉,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同唱共舞的效果。因此,演唱者不炫耀声音技巧,不强调特殊的民族风味,大多在自然本嗓基础上加以修饰美化,通过电声设备,采用平易近人的演唱方式。有些演唱者还有意将声音造成“散”、“暗”、“紧”、“白”的特点,以取得柔和、深沉、空旷等特殊效果,加以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倾诉性”、“宣泄性”的独特功能。
通俗唱法在理论上尚未得到充分的阐明。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通俗唱法体系。
声部知识
多声部音乐
凡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称“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进行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
女高、中、低音特点
如二重唱包含两个声部,三重唱包含三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女高音技音色特点还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
女中音的音色介于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高的女中音近似戏剧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女低音嗓音较女高音、女中音更为宽厚。
男高、中、低音特点
男高音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八度。其按音色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
男中音的音色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其按音色特点可细分为抒情男中音和戏剧男中音。抒情男中音的音域与音色接近戏剧男高音。戏剧男中音的音色在低音区与男低音相近。
男低音按音色的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在所有的人声中,以男低音最为低沉深厚。
声乐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
齐唱、轮唱是职工群众歌唱活动的主要音乐表演形式。齐唱,指两名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顾名思义,齐唱要求演唱整齐统一,咬字清楚,唱出精神,唱出力量。齐唱歌曲一般形式短小,词曲简单、易唱,且富有鼓舞作用,易被职工群众掌握,适合职工群众集体演唱。一般采用钢琴、手风琴或多只手风琴伴奏。当然,如果条件许可,组织乐队伴奏的效果会更好。
判断一首齐唱歌曲是否能轮唱,主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歌曲内容和情绪要求;其二,从歌曲的和声、节奏处理来判断它(把歌谱排列成轮唱形式即可看出)。
在组织齐唱、轮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好演唱的曲目。音域不能太宽,否则容易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局面。只有音域适中,演唱者才容易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
第二,男声部和女声部均衡搭配。在实际训练中以达到和谐、饱满为宗旨来调节男女声的比例。
第三,指挥是齐唱、轮唱的灵魂。强调指挥的作用在齐唱和轮唱中尤为重要。要使演唱步调一致,必须始终如一地服从演唱指挥,决不能强调个人或声部。当然,要挑选一个好的指挥是十分难的。对齐唱、轮唱而言,指挥更是至关重要。
合唱、连唱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它是层次比较高的职工群众歌唱艺术形式。合唱分为两大类: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其中同声合唱又可分成三种:童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合唱歌曲的排练,一般应从声部练习开始,以熟悉声部、唱准曲谱,然后将各声部组合起来进行和声感觉训练。参与合唱的职工群众要注意吐字清楚,注意聆听整体和声效果,从而充分展示合唱效果。合唱,一般也采用钢琴、手风琴或组织乐队伴奏。
连唱是一种活泼又有新鲜感的职工群众歌唱形式。它可以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演唱组合。连唱的曲子一般可以从内容或从时间上进行自由选择组合,可以形成较大的衔接,也可以形成较小的过渡。
合唱、连唱比齐唱要求高,具体的排练中要注意:
第一,选好适合于高音部或低音部的人选,这样有利于各自音色的发挥。
第二,每个声部要训练到不受干扰的程度,以免出现整体的不和谐。
第三,在演唱训练达到熟练程度时再与乐队进行配合演练。
第四,十分重视演员演出的排列阵营,做到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在排演连唱节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好各个曲目的历史衔接或者是内容上的平衡衔接。这样能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美感。
第二,要注意演员服装和曲目内容的有机统一。如:唱民歌的演员宣着民族服装。
第三,要十分强调转换曲目时乐队演奏的吻合效果,让听众感到是一种有机而又不失和谐的结合。
第四,连唱要特别强调所唱歌曲的历史韵味,使其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
独唱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也有用人声伴唱的。在适合职工群众的歌唱艺术中,独唱是最简便、是植于抒发感情的歌唱形式。它分为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女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和女低音独唱。后者包括男高音独唱、男中音独唱和男低音独唱。在唱法上有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在各类演唱中,独唱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在实际的排演中要注意做到:
第一,认定演员适合哪种演唱方法。
第二,认定演员实际能达到的音域范围,从而选好相适应的曲目。
第三,清楚选好的演唱曲目最适应的伴奏是什么器乐。
第四,明确演员的年龄最适合演唱哪一类曲目,及着装符合程度。
第五,考虑演员演唱的诸种环境因素(地域、群体及年龄等)。
第六,注重演员着装与灯光的和谐配合程度。
卡拉OK
卡拉OK是近年来逐渐进入普通职工群众家庭的自娱自乐歌唱形式。
“卡拉OK”是KARAOKE的译音,日语意为“无人乐队”,原指一种音响设备,7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一些小吃店、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由于给不论男女老少、音乐素养高低、识谱与否的职工群众提供了自娱自乐的机会,故卡拉OK倍受职工群众的青睐。有了它,职工群众的文娱生活更丰富多彩。
乐器和配器知识
乐器知识
1.西洋管弦乐器
(1)木管乐器
a.长笛
长笛有木管、金属管两种,靠气流直接吹入吹孔使管柱内空气振动发音,两者的外型及演奏技巧相同。木管长笛音色较金属管长笛稍细而圆润。金属管长笛的音色稍宽而明亮。长笛是C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长笛能自如地演奏音阶和琶音,也宜演奏断音和连音。
b.双簧管
双簧管为木制,以双哨片发音,用高音谱表记谱,是C调乐器。
双簧管宜演奏抒情田园片的乐曲,不宜长时间奏后半拍音符,否则会造成演奏者呼吸紊乱。
c.单簧管
单簧管为木制,以单簧片振动发音,是"B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比实音高大二度。
单簧管音域宽,善于演奏各种级进的或分解和弦,可自如演奏音阶、半音阶、音程跳进。
d.大管
木制乐器,以双簧哨片发音。大管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音区高时也用次中音或高音谱表记谱,是C调乐器。
大管可自如地演奏音阶、半音阶、音程的跳进及分解和弦,大管的快速舌奏很有特点。
(2)铜管乐器
a.圆号
圆号又叫法国号,是F调乐器。
圆号可奏出PPP<fff的力度变化。它是木管与弦乐器音色的桥梁。在乐队中,经常作为节奏乐器使用。它的单吐、双吐、三吐很有效果。
b.小号
小号是"B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比实音高大二度。
小号具有强烈的号角音色,听起来使人振奋,可自如地吹奏八度内各种音程跳进,也能自如演奏音阶、半音阶及分解和弦。舌奏有三种方法:单吐法、双吐法、三吐法。
c.长号
长号亦称次中音长号,本是bB调乐器,但演奏者习惯以C调把住概念演奏,用低音谱表或次中音谱表记谱。
长号没有变音活塞装置,不如其它铜管乐器灵便。但也长于演奏单吐、双吐、三吐及滑音。
(3)打击乐器
a.定音鼓
定音鼓有调音装置,可调节鼓音的高低。每只鼓的实用音域一般不超过纯五度音程。
定音鼓能奏出各种力度的节奏型。它的滚奏可以获得很明显的渐强及渐弱效果。
b.小军鼓
小军鼓是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
小军鼓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能自如地演奏各种不同气氛的节奏。还可模仿枪炮声。
为了使节奏清楚,在使用滚奏时,宜将结束的最后一击的节拍位置在谱上标明。
c.钹
钹是非固定音高乐器,铜制,两片合为一套,用一线记谱。
钹的音响穿透力强,多用会使听众感到疲劳。恰当使用能使乐队音响生辉。
d.铃鼓
鼓框木制,一端蒙小牛皮,鼓框中装有若干对小钢铃。铃鼓是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
铃鼓为色彩性节奏乐器,适用于节奏性强的乐曲。
e.沙槌
沙槌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有木把,演奏时左右各握一个,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型。沙槌发音清脆而带沙沙声,用于演奏特殊风格的舞曲。
沙槌是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
f.三角铁
三角铁用钢条制成,是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
三角铁用一支金属棒击奏,可奏出各种节奏型,可滚奏,但不易控制音量变化。
三角铁是色彩性的节奏乐器,发音清脆,穿透力极强。运用得当,可使乐曲生辉。
g.木琴
木琴用红木条制成,是十二平均律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木琴没有明显的音区区别。音越低,共鸣越好。
木琴通常用两支击槌演奏(间或有用三支或四支击槌击奏),可以奏出任何音阶及音程跳进,亦可“奏分解和弦。
木琴的余音甚短,靠滚奏延长音响。
(4)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以弓拉弦演奏为主,也可以拨奏。可以演奏分弓、连弓、跳弓、断弓、飞跃断弓、撞弓与击弓等弓法:也可演奏音阶、双音、和弦、琶音及分解和弦。
弓弦乐器的力度变化,可以从极弱至极强。
弓弦乐器是很好的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乐器,是管弦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小提琴
小提琴用高音谱号记谱。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声美,演奏技巧灵活,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缓慢抒情的旋律,亦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
b.中提琴
中提琴通常用中音谱号记谱,高音区时,偶尔用高音谱号。它主要担任内声部、复调及节奏性部分,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在一起。
c.大提琴
大提琴主要用低音谱号记谱,演奏高音区时,亦可用中音谱号或高音谱号记谱。
大提琴的音色富有人声美,表现力很丰富,能演奏各种宽广、抒情的旋律,亦可演奏各种技巧性高的华彩乐段。它可演奏内声部,常与低音提琴作八度重复演奏低声部。大提琴的音响能很好地与其它乐器相融合。
d.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发音比记谱低八度。它是按纯四度定弦。
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中的主要低音乐器,它的音色能与其它乐器相融合。由于它的弦粗而长,按弦指距较宽,发音低沉,很少奏华彩乐段。低音提琴拨奏效果甚佳,但不宜长时间作强音拨奏,否则手指会麻木。
e.钢琴
钢琴用大话表记谱。
钢琴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可以自如弹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各种音程跳动、各种双音、和弦及复杂的织体。
钢琴的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富于变化,可演奏气势磅礴、欢快和技巧性很高的音乐,亦可演奏清淡、抒情的乐段,在乐队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f.手风琴
手风琴为键盘乐器,起源于我国的民族乐器“丝”,后由奥地利乐器制作家达米安完善成功。手风琴分为键盘式与键钮式(亦称“巴扬”7两种,我国普遍使用键盘式手风琴。根据他们的低音(也叫“倍司”,英文Bass的译音)的多少,分为32个、48个、60个、80个、96个、120个的“倍司”。最近我国又研制成功了185个“倍司”的手风琴,它是由高音键盘、低音键钮与风箱三大部分组成。高音键盘的音域有二、三组,外形与风琴或钢琴相同,但附设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七个、九个、十一个变音器,用以控制音色的变化。低音键钮化分比较复杂,它有四排、五排、六排键钮,能发出单音,也能发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的音响效果。手风琴的特点是音量宏大,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节奏鲜明,便于演奏,携带方便,能独奏、重奏,尤其伴奏使用得更加广泛。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文艺演出中被普遍使用。现在它愈来愈多地运用到各种中小型乐队之中。
2.中国民族乐器
(1)吹奏乐器
a.笛
笛,竹制,八度超吹乐器。常用的有两种:发音较高的为梆笛(多为G调,筒音d2);发音较低的为曲笛(多为D调,筒音a1)。两笛演奏技巧相同,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比实音低八度。
笛声清脆、明亮,音量大,技巧丰富,能演奏不同风格、情绪的乐曲,可独奏、重奏或合奏。
b.唢呐
为八度超吹乐器。
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可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昆虫的鸣叫声。
c.笙
笙以簧片震动发音。目前乐队中常用的是十七簧,分高音和中音两种,均以高音谱表记谱。
笙可演奏各种吐音、打音、花舌音、颤音、滑音等,又能演奏简单的复调及和音,易与其他吹奏乐器相融合,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参加中西混合乐队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弹拨乐器
a.琵琶
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历经改进,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自弦琵琶,音域有三个八度多,可转十二个调。琵琶可用大谱表记谱,亦可用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记谱。
琵琶演奏技巧及表现力十分丰富,并有各风格及流派的演奏法,是重要的独奏合奏乐器。
b.扬琴
扬琴是音箱木质,上张钢丝弦,用两支琴竹击奏发音。用大谱表或高音谱表记谱。
扬琴可演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及音程的跳动,也可奏各种装饰音及分解和弦,还能奏简单的复调及琶音,表现力丰富,可独奏、伴奏或参加合奏。
c.三弦
三弦指板无品位,戴假指甲弹奏。
三弦的音色个性极强,不易与其它乐器融合,但技巧灵活,表现力丰富,风格流派多样。
d.阮
前乐队中,多用大阮与中阮,大阮比中阮低纯五度。
大阮演奏技巧简单,用假指甲或拨子弹奏,是十二平均律乐器,转调很方便,多作为伴奏或合奏乐器使用。
e.筝
筝是我国的古老乐器,一弦一音。定弦时,通常把最低弦作为宫或微音,按五声音阶顺序定弦。以大谱表记谱。
二十一弦筝最低弦多定为D1。
筝的演奏技巧很丰富,多用于独奏和重奏。在乐队中多作为色彩乐器使用。
(3)拉弦乐器
a.高胡
琴筒木制,张两根金属弦,用高音谱表记谱。
高胡没有明显的音区差别,它音质明亮,声音穿透力强,可演奏缓慢、抒情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可独奏、重奏或参加合奏。
b.二胡
琴筒木制或竹制,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以高音谱表记谱。
二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表现抒情细腻的乐段,亦可奏技巧性高的华彩乐段。
c.中胡
其形制较二胡大些,用高音谱表记谱,没有明显的音区区别。
中胡因指距较宽,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但它音色丰满、宽厚,在民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中胡亦可独奏或重奏。
d.板胡
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弦乐器。琴筒为椰壳,以桐木为面板,张两根金属弦。用高音谱表记谱。乐队常用高音、中音两种板胡,前者比后者高一个纯五度。
板胡的发音,色彩性强,音量大,技巧灵活,是我国多种戏曲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可独奏,亦可重奏或合奏。
(4)打击乐器
a.大鼓
又称堂鼓。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大鼓用双槌交替击奏,或用单槌击奏,打出各种节奏。也可击奏鼓而不同部位产生不同音色。大鼓能模仿雷声、炮声等。大鼓是节奏性乐器,其低沉的音响能与乐队的低音乐器相融合。由于大鼓发音低沉,余音较长,易使乐队音响混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
b.小鼓
小鼓又称京堂鼓,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小鼓击音比大鼓高,余音较短,用于演奏密集的节奏型。与其他打击乐同时或交替击奏,能表现欢快或紧张的气氛。
c.定音缸鼓
又称民族定音鼓,分大、中、小三种,可调节音高,用低音谱表记谱。定音缸鼓常用于合奏,可运用大鼓的演奏技巧,还可用西洋定音鼓的技巧演奏。
d.大锣
圆形,铜制,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大锣主要打法有三种:
大锣余音长,不宜奏密集的节奏。
e.小锣
又称手锣、京小锣,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小锣用薄木片敲击,打法与大锣大致相同,分放音击、闷音击、边音击等。小锣音色清亮,柔和,很有色彩性,在戏曲伴奏中,常以各种打法配合人物的表演动作,烘托气氛。
f.大钹
又名大镲,圆形(中间隆起),铜制,两面为一副。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大钹音量大、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音型,不宜使用过多。
g.小钹
又名小镲,形状与大钹同,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演奏技巧与大钹相同。由于小而轻便,常打各种花点为大钹陪衬,宜于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在一些轻快的乐曲中,通常与小鼓配合演奏。
h.板鼓
又称单皮,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板鼓在戏剧伴奏中常起到指挥乐队的作用。除为唱腔击拍和渲染气氛外,还常用不同的鼓点配合演员的动作,烘托人物的表情。
i.木鱼
木鱼形似鱼头,木制,大小规格不一,大的发音较低,小的发音较高。木鱼由单个、两个或几个配套使用。无严格的固定音高,可用五线记谱。
木鱼声音短促,音色空洞,是节奏性乐器,一般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运用,亦可模仿马蹄声。
j.碰铃
又称碰钟,形似小碗,铜制,两个为一副,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演奏时,左右手各持一个,互击发音。碰铃声音清脆悦耳,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多击强拍。
3.电声乐器
近年来,随着音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电声乐器为主的乐队组成形式。由于电声乐器有其特殊的魅力,所以越来越多地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电声乐队不但能够为舞会伴奏,还能为通俗音乐、轻音乐伴奏。此外,在一些大型的管弦乐作品、电影音乐、歌剧、舞剧里也加入了电声乐器。由于这些电声乐器的加入,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了。
(1)电子琴
键盘乐器、电子乐器的一种。外形似风琴或小钢琴,采用固定电路,对乐音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扬声器发出立体音响,有一排、二排、三排键盘等多种,二排键盘以上的还有一组脚键盘。不同的电子琴有不同的预先调整的舞蹈节奏型,并设有各种音量平衡控制纽、音质厚度调节钮等。电子琴音色柔和、优美、明亮、宏大,色彩变化绚丽多彩,奏法灵活、轻巧,音域宽广,力度变化幅度大,富于表现力。
电子琴可独奏、合奏及伴奏,其音色易与其他乐器融合,在乐队中可奏各个声部,可作效果性或节奏性乐器用。如加人电子合成器,还能模仿人声和各种乐器声,发出自然界已有过的声音,甚至还能发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声音来。但在音乐进行中,不能随意调整,也不能改变某一声部的音量,故在一定程度上,演奏受到限制。
(2)吉它(电吉它)
吉它因有六根弦,故又叫“六弦琴”,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a.西班牙式吉它
用右手指或拨子拨奏,按三四度关系定弦,分别定为E、A、d、e、b、e2,但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八度。
b.夏威夷式吉它
共鸣箱扩展到整个琴体,定弦为E、A、e、a、#c2、e2。
C.匹克吉它
音孔呈“F”形,属于西班牙吉它的变种,常能演奏出一些特殊音响效果。
d.四弦低音吉它
又叫“电贝司”。定弦同低音提琴,定为E、A、D、G。在合奏和伴奏中演奏低音部分。
以上四种吉它,在琴内安装上电能增音器,就变成“电吉它”,这样可以任意控制音量与音色的变化,又能延长时值,美化音色,表现力非常丰富。
吉它的演奏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起源于阿拉伯,受西班牙安达路西亚地区的影响,叫“福兰门科”演奏法,也称西班牙演奏法。这种方法是将琴斜抱在胸前,用右手指甲或指肚弹奏,能奏震音、颤音、顿音、闷音、泛音以及各种装饰音。另一种称夏威夷演奏法。演奏时将琴平放于两腿之上,右手戴指套弹奏,左手持金属滑棒在指板上滑动定音。特点是:发音响亮,持续音长,颤音、滑音效果特佳。
吉它可以独奏、伴奏或合奏,可以用于管弦乐队中,也可以为歌唱伴奏,能将乐曲的抒情性和欢乐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架子鼓(电鼓)
又叫“爵士鼓”或“舞鼓”。架子鼓一般是由五至七个大小不同的鼓组成,分为大鼓(又叫踩鼓)、大筒鼓、小筒鼓(又叫耳鼓)及小军鼓,并附有吊钗和踩钗各一个。演奏者用两只脚分别演奏大鼓和踩级,两只手演奏小军鼓及筒鼓和吊钗。由于演奏者要同时手脚并用演奏大小不同的鼓和钗,所以演奏起来比较复杂。
“电鼓”的编制大致和普通架子鼓相同,但因其共鸣体不同,其形状也大不一样,所以,它能产生出一种独特的音色,而且能根据乐曲的需要,调试出不同的音色来。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在民族乐器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如琵琶、扬琴、古筝等都加上了电声设备。其乐器除了保留原来的民族特点外,又注人了特有的电声音色,使乐器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了。
配器知识
1.什么叫配器
配器就是为各类乐队(管弦乐队、民族乐队、电声乐队或其他形式的重奏乐队)编写总谱。它运用平衡、对比和音色诸方面的原则,将音乐用乐队的形式(或加上歌唱)完美地表达出来。
2.配器的作用
有的歌曲尽管旋律很美,但好像一朵没有绿叶的花。加上乐队的伴奏后,由于器乐的音域广、音色变化丰富,在和声、节奏、旋律、感情、气氛和背景等方面,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所以配器的伴奏乐队,使歌曲更加有声有色。
3.配器应具备哪几方面的知识
(1)要有一定的和声及复调的写作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将各声部作横和竖以及转调等妥善的安排。
(2)要熟悉每件乐器的音区、音色、基本演奏方法及相应结合后的特点。只有熟习各种乐器,写出的各声部演奏者才能得心应手。特别要注意弦乐的弓法和管乐的句法,要让管乐演奏者有换气及休息的机会。
(3)要熟悉乐曲的体裁。这样才能分析为若干组成部分,配器时使之保持均匀或形成对比,或给以高潮。
(4)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高明的配器者好比一位调色大师,凭着他对不同的音响加以巧妙结合的这种想象才能,可创作出更加新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