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痿辨治分七型,补虚活血身复康" level="2">骨痿辨治分七型,补虚活血身复康
- 补益先天充实后天,去除外因强壮筋骨" level="2">补益先天充实后天,去除外因强壮筋骨
- 补肾壮骨治骨质疏松" level="2">补肾壮骨治骨质疏松
骨痿辨治分七型,补虚活血身复康" class="reference-link">骨痿辨治分七型,补虚活血身复康
刘元禄
刘元禄,男,1944年生,辽宁大连人,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骨伤专业副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等职,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理事,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教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卫生、高教职称评委,辽宁省及沈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医正骨》《辽宁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编委等职。主治骨科疾病,尤其擅长骨与关节损伤、骨病、肢体畸形等。曾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省级研究科题3项。曾获辽宁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次。取得国家专利1项。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骨质疏松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为难治之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因骨失所养,脆弱无力或萎弱不用,致骨痿为病。近年来,因骨质疏松造成腰背痛就诊的病人日益增多,而多种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学在此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虚精亏、后天失养、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多种原因所致肝肾亏虚,精血亏虚,髓少骨枯,脉络瘀滞而成骨痿,故可把此病分为肾阳亏虚、肾阴不足、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瘀血阻络、痰湿困脾等几个证型。治疗时以肾肝脾亏虚为本,以血瘀为标。
一、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1.肾阳亏虚 腰脊髋膝冷痛,屈伸不利,面色苍白或黧黑,形寒肢冷,喜温喜按,夜尿频多,大便溏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弱。
2.肾阴不足 腰背酸痛灼热,喜揉喜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兼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 腰髋冷痛,腰膝酸软,甚则弯腰驼背,四肢怕冷,畏寒喜暖,面色苍白,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4.肝肾阴虚 腰背隐痛酸软,足跟作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可伴眩晕耳鸣,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便干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5.气血亏虚 腰背酸软而痛,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6.瘀血阻络 周身骨节疼痛,日轻夜重,腰背酸痛,甚则弯腰驼背,活动受限,或四肢关节变形,面色晦滞,舌黯红或舌间有紫络,苔白腻,脉沉涩而弦。
7.痰湿困脾 骨痛多汗,筋骨痿软甚至肌肉萎缩,驼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倦怠嗜卧,或有大便溏泄,舌淡,苔厚腻,脉缓。
二、治疗用药
1.单味药
(1)补虚活血 补肾壮骨、填精益髓常选用续断、骨碎补、杜仲、枸杞子、透骨草、桑寄生;益气健脾常用黄精、白术、茯苓、炙甘草;活血通络止痛常用当归、田七、红花、川芎。
(2)血肉有情 本病髓空骨枯已久,故以鹿角、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急需,使肾精得助、骨髓继之有源,精髓充盈,骨得以养,并辅以山茱萸等涩精固脱防精液之遗失。
(3)祛瘀化新 病久瘀滞之邪留恋,新血难以化生,精血阴液愈虚,故当活血以化经络之瘀滞,使气血畅达,骨得以养,可“培本清源”。
有时还酌加虫类药物,如白花蛇、地龙等舒缓筋骨止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对药
(1)杜仲、续断配伍 为杜仲丸,出自《赤水玄珠》,杜仲补肝肾、强腰脊,善走经络关节之中;续断补肝肾、强腰脊、通血脉,在于筋节气血之间,两药配伍,补肝肾、强腰脊其功益张。
(2)熟地黄、细辛 熟地黄甘温,补血生津,滋肾养肝;细辛辛温,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熟地黄以守为主,细辛以走为要。两药配伍,一守一走,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故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其效益显。
(3)黄精、续断 黄精补中益气、滋阴填髓,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续断补肝肾、强腰脊、通血脉。两药配伍,一先天一后天,一肌肉一腰脊,故补肝肾、强腰脊、益气血、疗虚损、止腰痛其效益著。
(4)刺蒺藜、沙苑子 刺蒺藜色白有刺,性升而散,入肝经,疏散风热、疏肝理气;沙苑子色紫无刺,性沉而降,偏肾经,补肾阴填精髓。两药配伍,一升一降,肝肾同治,升降调和,平补肝肾。
(5)蚕沙、夜明砂 蚕沙得蚕纯清之气,味辛直通上窍,升清化浊、祛风除湿;夜明砂得蝙蝠浊阴之气所凝,降多升少,走肝经血分,破积滞、消瘀血。两药配伍,一升一降,一阴一阳,清肝热、降浊气、散血结。
(6)狗脊、功劳叶 狗脊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坚筋骨;功劳叶补肝肾、养真阴、退虚热、坚筋骨、止腰痛。两药配伍,补肝肾、强腰脊、疗酸痛其效显著。
(7)桑寄生、鸡血藤 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脊、通血络;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两药配伍,补肝肾、强腰脊、通血络其效显著。
附:秘验方介绍
八味地黄丸" class="reference-link">八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 肉桂 龟板 玄参 白芍
【功效】补肾水,降虚火,填精益髓。
【主治】肾虚火旺、肾阴不足型骨质疏松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两次。
【方解】熟地黄禀甘寒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泽泻疏通水道。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上源;加以山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同时纳肉桂,是藏心于渊,以生肾气;加龟板,是血肉有情,填精益髓;更加玄参之咸寒,以助熟地之滋肾;白芍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
【点评】本方适应于肾虚火旺、肾阴不足型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补肾水、降虚火、填精益髓之功效,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补肾壮骨,标本兼治,能有效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
【验案】张某,男,54岁。1997年5月6日初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疼痛不适,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诊断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处方:八味地黄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白茯苓、泽泻、肉桂、龟板、玄参、白芍。服药后,症状有所好转。
(杨永刚 整理)
补益先天充实后天,去除外因强壮筋骨" class="reference-link">补益先天充实后天,去除外因强壮筋骨
张文泰
张文泰,男,1939年生,吉林省人,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师带高徒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医整骨,对骨的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治疗有很高建树。研制骨痿灵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症,腰痛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立项并应用于临床。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骨质增生口服液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撰写国家级及省级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十余部。
肝肾乃壮筋骨之本,是强壮筋骨的先天原动力,直接影响着筋骨,所以肝肾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核心。其他致病因素最终亦可通过影响肝肾而导致本病。脾胃为养筋骨之源,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后天发动机,对筋骨的影响举足轻重。而劳逸、寒湿、血瘀等外因又可夹杂其中,相互影响、转化,综合致病。因此,本病治疗应标本兼治,有补有泻。应以滋补肝肾为主,壮筋骨、健运脾胃为辅,以养筋骨,同时应辨证地消除各种外因,综合治疗。
附:秘验方介绍
1.骨痿灵" class="reference-link">1.骨痿灵
【组成】鹿茸 龟板 狗脊 人参 补骨脂 菟丝子 茯苓 三七 当归 水蛭 砂仁 鸡血藤
【功效】补肝肾、充髓壮骨、健脾胃。
【主治】骨质疏松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
【方解】鹿茸补肝肾,益精血以添髓,强督脉,壮筋骨;龟板滋补肾中之阴而健骨,壮任脉,为滋养肝肾、潜降肝阳之要药,二者共为君药。狗脊温肾壮骨,祛风除湿,强腰膝;人参甘温益气,可补后天脾胃之中气,化生气血之源,起补后天脾胃而益先天肝肾之功;补骨脂温肾助阳,且具暖脾之功;菟丝子既可滋肾阴又可壮肾阳,同时还具养肝和补脾助胃之力,共为臣药。茯苓健脾补中,通经络利筋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功;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水蛭功擅破血逐瘀,通络和营,共为佐药。砂仁醒脾健胃,行气温中,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为使药。
【点评】全方扶正而不敛邪,补泻兼顾,共奏补肝肾、充髓壮骨、健脾胃之功,五脏充则能滋生气血以养骨益髓,从而达到骨坚的目的。
2.实骨方" class="reference-link">2.实骨方
【组成】熟地200g 鹿茸50g 龟板200g 杜仲100g 何首乌200g 茯苓200g 炙黄芪200g 汉三七100g 鲜水蛭50g 砂仁150g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行气活血。
【主治】各种骨质疏松症、骨折筋伤,证属肝肾不足者。
【用法】上药提取制成胶囊,每粒0.5g,每次4粒,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休两周再服。
【方解】何首乌、熟地、杜仲补益肝肾,鹿茸善补督脉,统人一身之阳,龟板善补任脉,统人一身之阴,使之阴平阳秘,茯苓、砂仁健脾和胃,补人后天之本,炙黄芪、三七行气,水蛭活血。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行气活血之功。
【加减】腿无力者,加牛膝;有出血倾向者,可去水蛭。
【点评】纵观此方,先补益先天之本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二脏隆盛,筋骨坚实。又补脾胃后天之本,脾胃健康,所摄取充沛,何愁人体不健壮?二者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方活血作用较强,孕妇忌服。
【验案】李某,女,68岁。
腰背疼痛多年,严重时不能翻身,走路需人扶持,背曲肩随。经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口服实骨方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走路有力,腰痛痛明显减轻,经口服3个月药,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停药。
(杨永刚 整理)
补肾壮骨治骨质疏松" class="reference-link">补肾壮骨治骨质疏松
刘柏龄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是腰背痛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凡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和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本病又有“增龄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等称谓。祖国医学对本病虽无系统的论述,但从其临床表现及骨结构改变上看,当属“骨痿”“腰背痛”等范围。《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腰脊不举,就是腰部不能挺直过伸,此与骨质疏松症主要特征“圆背”畸形、腰背不能挺直一致。于此可见本病内因是肾虚,外因是风寒湿邪以及外伤的侵袭、积累。然本病虽属先天之肾气虚,本在先天,日久势必影响后天之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则出现营养补给不充、气血虚衰等见症。故其治当在补肾益精的同时,兼理脾胃以求全功,是治法之大要也。
附:秘验方介绍
补肾壮骨羊藿汤" class="reference-link">补肾壮骨羊藿汤
【组成】淫羊藿25g 肉苁蓉20g 鹿角霜15g 熟地黄15g 鹿衔草15g 骨碎补15g 全当归15g 生黄芪20g 生牡蛎50g 川杜仲15g 鸡血藤15g 广陈皮15g 制黄精15g 炒白术15g
【功效】补肾健脾、滋阴坚骨。
【主治】骨质疏松患者,症见腰背痛、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
【用法】水煎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分服。
【方解】淫羊藿补命门,兴肾阳,益精气,以“坚筋骨”也,主腰膝酸软无力,肢麻,痹痛,为君药。臣药肉苁蓉、鹿角霜之入肾充髓,补精血,益阳气,与君药相配伍,其强筋健骨之力益著。配熟地黄滋阴健骨;骨碎补、鹿衔草以入肾补骨镇痛;当归补血,黄芪、牡蛎、杜仲益气敛精,其为佐药,盖有形之血赖无形之气而生。加入鸡血藤之活血补血,通经活络,止痛,以取“通则不痛”之功;黄精、白术、陈皮,以益气补精,健脾和胃,且可拮抗本方滋补药腻膈之弊,皆为佐使药。以上诸药相配伍,有补命门、壮肾阳、滋阴血、填精髓、通经络、健脾胃、坚筋骨之功效。
【点评】肾主骨生髓,刘老创补肾壮骨羊藿汤旨在补肾壮骨,同时应用补肾阳益精血药,使精血相调,阴阳相生。在使用时尤为注意,此类药绝大多数是温燥之品,所以阴虚燥热及热性病症慎用。
【验案】李某,女,55岁。
初诊:1999年8月15日。主诉:腰背痛两年余。病史:无明显诱因,自觉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时轻时重,近1个月症状加重。50岁绝经。服过大量盖中盖等,无明显效果。诊查:轻度驼背,活动轻度受限,脊柱广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示脊柱(胸腰段)后凸变形,各椎体呈鱼尾状改变,骨质疏松。脉沉弦,舌质淡,苔薄白。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骨痿)。辨证:肾虚髓减,脾弱精衰,骨失充养而致骨松变(骨痿)。治法:补肾、益脾、壮骨。处方:自拟补肾壮骨羊藿汤。药用淫羊藿25g,肉苁蓉20g,鹿角霜15g,熟地黄15g,鹿衔草15g,骨碎补15g,全当归15g,生黄芪20g,生牡蛎50g,川杜仲15g,鸡血藤15g,广陈皮15g,制黄精15g,炒白术15g。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8月29日。服上药两周,症状逐渐减轻,唯睡眠欠佳。拟前方加夜交藤25g,生龙齿25g,嘱再服两周。
三诊:9月13日。晨僵、腰酸背痛明显减轻,步履较前轻松、有力,睡眠好转。嘱仍按前方继续治疗月余,后服健骨宝胶囊而收功。
(杨永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