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军事百科

手枪的家族

手枪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弟兄”众多的大家庭。在这些弟兄们中,左轮手枪、勃朗宁手枪和毛瑟手枪等属于佼佼者,它们受到了各国使用者的青睐和赞誉。

左轮手枪也叫转轮手枪,它在非自动手枪中最为著名。它的口径为12.7毫米,枪管和转轮均为铜制的。它的转轮一般有5至6个弹巢,也有多达10个弹巢的,子弹安装在弹巢中,可以逐发射击。

人们认为转轮手枪是美国人塞缪尔·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这种转轮手枪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子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转轮手枪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转轮手枪之父”。

转轮手枪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三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最常用的是转轮摆出式,也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由于左轮手枪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枪风靡全球,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左轮手枪而自豪。有的国家还把左轮手枪作为装备陆军的近距离自卫武器。

勃朗宁手枪是自动手枪的典型代表。它是美国人勃朗宁设计的,种类较多,有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袖珍手枪。勃朗宁手枪具有多种口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7.65毫米自动手枪。

这种手枪由枪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发射7.65毫米半突缘式勃朗宁手枪弹。套筒的前端设有准星,后端有“V”形缺口照门。套筒前部有平行的上下两孔,上孔容纳复进簧,下孔容纳枪管,击针等部件在套筒后部。

这种手枪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入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枪呈待击状态。

另外,勃朗宁于1925年在美国设计了一种9毫米大威力手枪,是当时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手枪之一。它的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发射机构带有控制联杆,用于防止早发,弹匣容弹量为7发。手枪发射勃朗宁设计的9毫米勃朗宁手枪长弹。

毛瑟手枪,又称盒子炮,也称驳壳枪。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我国称为匣子枪;如果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

毛瑟手枪之所以叫做“盒子炮”,一是因为它的火力强,威力大,具有炮的特征;二是由于它有一个木制枪套,与盒子类似,而且这种盒子形枪套既可装手枪随身佩带,又能作为枪托使用,灵活方便。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是它的枪套,倒装在握柄后,立即转变为一支冲锋枪,成为肩射武器。

冲锋枪的优缺点

德国人施迈塞尔在1918年设计的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由意大利陆军上校列维里于1914年设计发明的维拉佩罗萨冲锋枪被认为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

20世纪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冲锋枪的主要特点。

一是普遍采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二是多数枪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改善安全性,如意大利的TZ冲锋枪不仅采用快慢机保险,还最早采用了握把保险。三是广泛采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以改善武器的便携性,如德国的M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折叠式金属托冲锋枪。四是除了苏联采用7.62毫米手枪弹和美国采用11.43毫米手枪弹外,其他国家普遍采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可与大多数手枪通用。

随着人们对冲锋枪的要求不断提高,它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结构也更加新颖、合理。以色列生产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了减小枪自身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采用高强度塑料部件。

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出了短小轻便,而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连接的消声器。

美国的卡利科系列冲锋枪充分应用螺旋式弹匣的设计特点,使全枪结构紧凑、平衡性好,弹匣的容弹增大。超轻型冲锋枪采用持久润滑设计,使武器不用涂油,更不用工具也能在战地快速拆卸和修理。

冲锋枪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它发射的枪弹威力比较小,有效射程也不太远,射击精度相对差一些。随着步、冲合一的突击步枪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的战术地位逐步下降。从其他国家的轻武器发展势头来看,除了微型、轻型、微声冲锋枪仍在使用以外,常规冲锋枪已经被小口径突击步枪所取代。

特种枪的用途

特种枪是非常规枪械,一般用于暗杀、防卫和收藏的武器,主要被各国军事、安全、情报、警察部门和各种犯罪组织及个人使用,也被各种武器收藏组织或个人所收集。

特种枪由于用途特殊,所以结构差异很大,具有隐蔽性好、善伪装等特点。下面介绍声波枪、电热枪、化学枪、毒伞枪等几种枪的结构和用途。

声波枪也称次声枪,是以次声波来进行杀伤和起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次声波是人耳听不见却能感觉到的低频振动。这种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轻者会使人头昏、呕吐和呼吸困难,重则致人昏迷、瘫痪,甚至因内脏器官破裂而死亡。次声波还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工事,甚至坦克和潜艇,杀伤其内部的乘员。另外,次声波还可整夜地对目标进行干扰,让强烈的声波通过人的身体,使人彻夜难眠,连续的失眠会导致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电热枪就是一种用新能源发射枪弹的枪。它是由外部电源提供必要的能量,通过放电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推动弹头前进。电热枪在枪和枪弹上装有高压电极,而在弹壳内装有液体,在扣动扳机的发射瞬间,以脉冲放电方式将液体转化为等离子气体,将弹头推入枪管内,使它高速旋转飞出枪口。

与目前的常规枪械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初速快,这是火药枪械望尘莫及的。

化学枪由金属圆筒、保险装置和击发器等部分组成。金属圆筒与手电筒的外壳类似,重20多克。圆筒上带有不锈钢夹,以便将圆筒夹在手提包上或衣袋上,也可夹在汽车驾驶座前的遮阳板上。保险装置和击发器也设置在圆筒上。金属圆筒内呈有气溶胶状的液体。这种雾状液体对人体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并能溶解皮层脂肪,使神经末梢随即裸露在外面,使皮肤产生灼痛感。若毒液进入眼睛,使人流泪不止,并暂时失明。中毒20分钟后,人会感到呼吸紧促,继而处于不能自制的昏迷状态。如果及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和用清水冲洗眼睛,中毒症状就会逐渐消失,而且不会产生后遗症。这种化学枪的喷射距离可达2米至3米。

化学枪主要用来防劫和自卫,由于中此枪者会昏迷而不至于死去,为警方的抓捕提供了方便。

毒伞枪的外形与普通雨伞相似,内部装有扳机、操纵索、释放扣、活塞式击锤、气瓶和枪管等装置,毒弹直径仅5毫米左右,弹壳用铂铱合金制成,内盛剧毒的蓖麻油。发射时,击锤撞击气瓶放出气体,由气体将弹丸推出。弹头击中人体后,使人立即死亡,很少留下痕迹。

能飞起来的鱼雷

鱼雷的模样有点像鱼,而且能像鱼那样在水里自行前进,自动调整深度和方向,自动追踪目标。

鱼雷发明后发展很快,先后出现了蒸气瓦斯鱼雷、电动鱼雷、有“耳朵”的自导鱼雷等。

根据鱼雷的特点,人们将速度高、飞得远的火箭与灵巧的自导鱼雷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诞生了一种能在空中飞行的火箭助飞鱼雷。火箭助飞鱼雷就是鱼雷装有火箭助推器,其在空中飞行的航速可达音速,主要装备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也有的装在潜艇上,用来对付敌方潜艇。

当从水面舰艇上发射火箭助飞鱼雷时,先点燃助飞火箭,鱼雷便在空中高速飞行。当飞行到一定距离时,火箭助推器便和鱼雷分开,这时鱼雷靠惯性继续前进。

鱼雷到达目标上空一定高度时,张开降落伞,以减慢入水速度。鱼雷入水时,降落伞在水的冲击下与鱼雷脱离,这时鱼雷在本身发动机的推动下向前航行,并自动搜索和追踪敌方舰艇。

由于这种鱼雷家族的“异类”速度快、射程远,因而备受美俄两国的青睐。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先进高速深潜潜艇研制出“海长矛”火箭助推鱼雷,它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内发射,也可由水面舰艇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射程可达110千米至160千米。

火箭助飞鱼雷按火箭助推器类型可分为弹道式和飞航式两种。弹道式火箭助飞鱼雷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采用多联装发射方式;结构简单、可靠、实用;发射后无需跟踪和修正其弹道,使用方便。

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外形很像飞机。鱼雷装在飞行器的下部并用两根挂带箍住。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利用低空空气动力效应保持在亚音速飞行,这样容易达到较高的命中精度。由于要有足够的稳定翼保持低空低速飞行,所以导弹尺寸、体积、重量要比弹道式火箭助飞鱼雷大得多,但是这类导弹在提高发动机功率和采用折叠式弹翼后,就可以缩小装箱体积,尽可能满足多联装要求。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法国均采用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体制。

由此可以看出,两类火箭助飞鱼雷都有各自优势,它们的综合性能均在不断提高,所以它们会长期并存于反潜兵力的行列。

现代火箭炮的威力

现代火箭炮采用履带式运载车,射程可达30千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一种火箭炮。

现代火箭炮的每组发射管既是发射定向器,又是火箭弹的包装容器。使用时,用输弹车将包装好的火箭弹运送到发射场地,并用发射箱上的双臂式起重机将发射管组连同火箭弹直接吊装到发射箱内,随时准备发射。

用这种装弹方法,一个人操作,只需5分钟就可将12发火箭弹全部装完。它具有装弹迅速、操作简便、射弹散布小,节省人力等优点。

现代火箭炮之所以威力大,是因为在火箭弹上配有多种子母弹战斗部。例如,配有双用途子母弹战斗部的火箭弹,不仅能击穿坦克的薄装甲和顶装甲,而且杀伤面积相当大,仅火箭炮12管一次齐射,就可抛出约8千个子弹,其覆盖面积达4个足球场那样大,而火力相当于28门203毫米榴弹炮各发射一发炮弹的火力总和。

战车在占据发射位置、得到目标指示后,它的地形定位、火箭弹轨迹定位、发射仰角确认就会自动完成,齐射时间只需38秒,战斗班组紧急撤出发射阵地的时间为一分钟。也因众多新技术的采用使火箭弹在射程、命中精度、杀伤威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神奇的激光炮

激光炮的神奇就在于,用它射击导弹时就像用手电筒照射物体那样,光到弹毁,简直快极了,而且操作简便。

激光的能量集中,其亮度比太阳光高出100亿倍以上。如果将激光聚焦到炭块上,就会在半秒钟内将炭块加热到9千度以上。若把激光聚焦到钢片上,随即就会出现耀眼的白光,并在钢片上烧出孔洞。

激光炮的突出特点:一是在射击飞机、导弹、坦克等活动目标时,不需要考虑提前量,指哪打哪,使目标无法逃脱;二是激光炮发射没有一般火炮那样大的后坐力,也不会发生令射手生畏的膛炸;三是能及时变换方向捕捉目标。

激光炮的威力特别大,称得上是“炮中王”。它能在一秒钟内发射1千发“光弹”,光弹就是威力无比的“强光束”。

激光炮靠远警雷达测定敌方导弹或飞机飞行的方位、距离、高度、速度等,经过电子计算机迅速处理后,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如果敌方同时发射多个真假导弹,激光炮有本事在短时间内把所有来犯的导弹全都摧毁。激光炮可以用于战场打击多种常见目标。

美国为检验激光武器打导弹的效果,曾于1978年用战术激光炮成功地击落一枚“陶”式反坦克导弹。1979年又用海军建造的中红外化学激光器成功地将一枚“大力神”洲际导弹的助推器击毁。

美国空军在1999年采购一架新波音747飞机,把头部改装成炮塔,巨型化学激光器就放置在炮塔上,用以击落处在飞行初段的弹道导弹。

随着战术激光武器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此种武器系统的应用在各军种中不断升温,继陆军和空军之后,海军也加入了开发此种武器的行列。美国海军正在研究为其水面舰艇甚至潜艇装备的高能激光武器。

太空激光炮是高能激光武器与航天器相结合的产物。当这种激光器沿着空间轨道游弋时,一旦发现对方目标,即刻投入战斗。不仅能摧毁对方的军用卫星,还能将对方的洲际导弹摧毁在上升阶段。

自行火炮与牵引式火炮

所有类型的牵引式火炮都有了相应的自行火炮,随着核武器的出现,自行火炮在现代战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自行火炮具有三防能力,即防毒剂、防生物细菌和防核辐射能力,并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战斗。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在向前推进时,若遇到敌人强有力地拦阻而没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难完成战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自行火炮就体现出其明显的优越性。

自行火炮有良好越野性能,进出阵地快,可以有效地协同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同时能以自身的强大的火力击毁敌坦克、而且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有些还可浮渡。另外,自行高射炮还能用来对付敌机的低空攻击,并能有效地保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

自行高炮在卡斯特地貌或者其他较复杂地貌情况下,依然可以像坦克、装甲车一样进行开进,同时由于它良好的机动性,可以在开进中提供防空。

在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德国的“猎豹”自行高炮。不仅它的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最大,而且将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挥控制、电源供给这三大块综合到一起,并开创了“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的新时代。

“猎豹”自行高炮采用两门瑞士厄利孔公司的35毫米机关炮。这种机关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控计算机、光学瞄准具、红外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等。这两种脉冲多普勒雷达成了“猎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获得较精确的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数据。

我国的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采用了弹炮合一系统,25毫米机关炮负责距离2.5千米以内和高度2千米以下的直升机和战斗机,也可以用于攻击地面轻型装甲战斗车辆,导弹主要用来对付远距离目标。炮塔前方装有光电控制设备,搜索反应时间为6秒,性能远高于雷达。

自行火炮与牵引式火炮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大大缩短行军与战斗的转换时间,可随时投入激烈的战斗。一门203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约需要半小时至几个小时,而自行火炮却快得出奇,前后仅需要一分钟。

激光制导炮弹

激光制导就是利用激光获得制导信息或传输制导指令使导弹按一定规律飞向目标的制导方法。它是受激光制导炸弹的启示而研制成的,犹如长上了眼睛,能准确地击中目标。

激光末制导炮弹就是在炮弹前部加装激光导引头,炮弹发射后能在弹道飞行末段实施导引、控制的炮弹。由制导部、战斗部和稳定部组成,主要用于远距离毁伤坦克、车辆、舰艇等目标,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使用方便等特点。

激光制导炮弹全套武器系统由火炮、制导炮弹和激光指示器等组成。激光制导炮弹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射程为4千米至20千米,其弹着点的散布仅0.3米至1米。而同口径的普通榴弹的弹着点散布,却达14米至18米。它的这种特长,最适合用来射击远处的坦克、装甲车辆等活动目标。

火炮可以在遮蔽物后发射,攻击坦克顶甲,射击位置不易被发现。6.4千克聚能炸药,配以触发引信,可以击穿现役坦克的顶装甲。

激光末制导炮弹发射后,弹道前段与普通炮弹一样靠惯性飞行,在弹道末段则转入导引飞行,在激光指示器的作用下,炮弹前部的导引头接收从目标反射回的激光信号,导引炮弹准确飞向攻击的目标,具有很高的命中率。

“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打得准的秘密,就在于它有着和导弹一样的激光制导装置。这种制导炮弹和普通炮弹不同,它由导引头、电子装置,聚能装药和控制部分组成。

制导炮弹上的导引头也叫做寻的器。它能自动追踪目标,所以它实际上就是装在炮弹上的“眼睛”。通常,在战场前沿阵地上设置有目标照射器,或由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在空中照射目标。

当制导炮弹由榴弹炮发射以后快接近目标时,即在炮弹飞行末端,由目标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在目标上,经目标反射,又被炮弹上的导引头捕获。这样,制导炮弹就会沿着激光束的路径飞行,直向目标冲去,准确地将目标击毁。现代战争对火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打的远,还要打的快、打得准。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火炮和弹药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侦察兵看得更远、更快、更准和炮兵指挥网络的反应更敏捷。

云爆弹的功能

云爆弹里面装的不是普通的固体炸药,而是一种易燃、易爆而且沸点又很低的液体。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到空气中,与空气形成一种遇火就发生爆炸的云雾,实际上是一种液体炸药,因此,这种炸弹的学名叫做“燃料空气炸药炸弹”,又因为它是呈云雾状发生爆炸的,所以也称作“云爆弹”。

在海湾战争中,一队英国侦察兵在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巡逻时,恰逢美军空投一枚重型云爆弹攻击地面目标。英军士兵在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的内容为:发现某战区遭核弹攻击。这是云爆弹爆炸时给军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云爆弹爆炸后产生的云雾,比重比空气大,所以,能像水一样向低处流动。用它来破坏地下工事、导弹发射井等敌方的军事设施是最合适的。

云爆弹爆炸时,能产生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冲击波,比普通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大很多,而且作用的时间长,所以它破坏建筑物的力量就很大,像掀起一股巨大的气浪一样,因此又有人把云爆弹叫做“气浪炸弹”。

由于云爆弹是利用空气中的氧作氧化剂进行爆炸和燃烧的,因此它爆炸后,在爆炸点周围地区将会发生长达三四分钟的暂时性的缺氧现象。这样,受到袭击的人由于呼吸不到空气中的氧气,感到憋气难受,往往会抓破喉咙挣扎,最后窒息而死。于是,人们以叫它“窒息弹”。

更引人注目的是,云爆弹在现代战争中还能用于拦截敌方的洲际弹道导弹。因为用它可在敌方导弹经过的路途上设置一道道巨大的云雾屏障,将敌方导弹摧毁于空中。

云爆弹与同等重量的炸弹相比,威力可提高3倍以上,特殊配方的云爆弹威力可比常规等质量炸弹威力提高达8倍。

云爆弹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对抗双方主要用弹头、用弹片杀伤敌方的作战方式。弹头弹片要与肉体发生接触才能奏效,云爆弹却能将躲藏在掩体坑道洞穴中的有生力量击毙。在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就用云爆弹消灭躲藏在山洞中的敌人。

美国是最早研制云爆弹的国家。而最先研制云爆弹的目的却不是作为武器使用,是为了在越南的丛林中快速开辟直升机降落场。

我国也引进了云爆弹技术,1996年开始进行研制,2000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

导弹的种类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

导弹的任务是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现在,由于导弹的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以至出现了不同的划分方式。

从作战意图分,有战略导弹、战役导弹、战术导弹。

从飞行的方式分,有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从攻击的兵器目标分,有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弹道导弹、拦截导弹、反卫星导弹、反雷达导弹等。

从射程分,1000千米以内的叫近程导弹,1000千米以上,3000千米以内的叫中程导弹,3000千米以上,8000千米以内的叫远程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叫洲际导弹。

从发射点和目标关系位置分,有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岸对舰导弹、舰对地导弹、舰对舰导弹、空对地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潜对地导弹、舰对空导弹、空潜导弹、舰潜导弹、潜潜导弹、潜空导弹等。

从使用的推进剂分,有液体燃料导弹、固体燃料导弹和固体、液体混合燃料导弹。

在导弹的制导或导引的分类上通常有两类,一种根据讯号传送媒体的不同,如有线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等。另外一种分类根据导弹的导引或制导方式的不同,如惯性导引、乘波导引、主动导引和指挥瞄准地地导弹线导引等。

按飞行弹道可分,主动段按预定弹道飞行导弹、发动机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导弹、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或机动飞行的弹道导弹、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巡航导弹等。

地对空导弹按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推进剂导弹和液体推进剂导弹。也可按弹道式地地导弹及巡航式地地导弹分类。地地导弹一般攻击地面的固定目标,但在近距离内也可用于攻击运动速度低的目标,如反坦克导弹。

坦克的耳目

小朋友们第一次见到坦克时一定会为它的模样和气势惊叹不已,尤其是作战时门窗都关闭,那么坦克是怎样瞄准目标射击和同外界联系的,特别是坦克里面噪音很大,乘员之间又是如何交谈的呢?其实,这个奥秘的关键就在于坦克有着特殊而机敏的“眼睛”和“耳朵”。

我们先来看看坦克的眼睛。

现代坦克用的是更加先进的潜望镜。它已经具有望远、夜视和测距几种本领。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看到在坦克车体、炮塔上开有许多小窗孔,孔上装有潜望瞄准镜。这些众多的潜望镜就是坦克的火眼金睛,它们既能用来观察、瞄准,也可以用来测距离。其中有的“眼睛”能在白天看清远方的目标,甚至能透过云雾、雨、雪和烟尘进行观察、瞄准;有的像夜猫眼一样,在漆黑的夜晚,照样能捕捉目标。

随着激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精度高、操作简易、快速的测距仪器,与火控计算机等组合成的火控系统是提高坦克火炮命中率的重要途径。

至于坦克的灵敏“耳朵”,那就是竖在坦克炮塔上的像细长鞭子的天线、装在车内的无线电台和车内通话器。

天线是坦克与外界联系的触角,通过它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电台用来向上级或友邻通报情况,以及接受上级的指示,它有近百个固定频率,一般可在方圆20千米范围内进行通讯联系。

车内乘员都配有专用通话器。它实际上就是一部电话,其受话的耳机安装在坦克帽上,而送话器则紧紧贴附在乘员的喉头部位,所以叫做喉头送话器。当车长要向各乘员通话时,他就将安装在胸前的开关扳到发话位置,而各乘员的收话器开关总是打开的。此外,坦克车外还有用于步兵和坦克之间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

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35千米。

两栖坦克的功能

两栖坦克可以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一般水上行驶每小时10千米以上,并能抗3级至4级风浪。多用于登陆、沿岸警戒,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发挥作用。

这种坦克的车体比普通坦克的车体大,车体外面加装有浮箱,增大了车体自身的浮力,利用特制的履带或螺旋桨在水中划行。

两栖坦克之所以有潜渡能力,是由于它能够密封后进入水中潜行。这时主要由炮塔顶部的气筒供给车内空气,靠岸上指挥台用无线电指挥它在水底行进,出水后,可继续在陆地上行驶。

为了提高水陆两用坦克在水中的浮力,采用了薄型钢板制作外壳,车体设计成又轻又长,前部呈船形。所有拼接部位都焊接起来,防止漏水,使坦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增加坦克的浮力。

坦克的动力则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案。有的坦克采用了特制的履带,犹如水车的水斗,通过履带的旋转,履带片不断把水排向后方,从而推动坦克前进。有的则在坦克的尾部装上螺旋桨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螺旋桨转动,坦克就像船一样前进了。还有一些坦克,在尾部装有喷水式推进器,通过向后喷水获得反作用力,推动坦克行驶。用履带划水时,最大速度达每小时6千米至7千米,用螺旋桨或喷水式推进器驱动时,最大速度达每小时12千米。

为了保障水上使用的安全,除自身具有一定的浮力储备外,车内还设有排水装置,一般有机动和电动排水泵,有的还备有手动排水泵。水上前进、倒车和转向等运动靠操纵水上推进装置来实现。另外,在水上航行时,还要竖起防浪板。车上备有撑杆和夜间水上行驶照明灯,以及驾驭员水上使用的高清潜望镜等特殊设备。乘员3人至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

两栖坦克也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通过水障碍的坦克”,部分轻型坦克及经改造的中型坦克都有这样的功能。

中型坦克是在自己的发动机上加装根长长的进气管和排气管,靠自己的履带在水底的土上前进,由于受管子的限制所以不会下到较深的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