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倭寇丧胆

短兵相接,倭寇丧胆

倭寇估计浙江兵不会久留福建,于是又返回莆城县南的林墩,筑营死守。戚家军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随后追去。

林墩在兴化府,即今莆田县城东10公里,这里本来就是倭寇的一大巢穴,大约有4000人在这里盘踞。

林墩四面临河,直通海港,既容易把守又利于撤退。固守在林墩的4000多名倭寇,都是阴险毒辣的亡命之徒。

倭寇知道胁从分子不可靠,便不让他们住进林墩,只让他们到外面充当哨探。

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九日,戚家军从福清出发,急行军30多公里,晚上住在烽头、江口,距林墩只有约15公里。第二天,军队抄小路进入兴化府。进城之后,分开安歇在百姓家。

百姓听说是戚家军,十分高兴,照顾得很周到,做最好的饭让他们吃,安排最好的房子让他们睡。

这天,戚继光非常忙碌,他穿戴整齐,拜会名流,出席宴会,不像恶战在前的样子。戚继光找来兴化知府,让他尽快备齐军中所需的粮草。

别人问起抗倭的事,戚继光也很少提日后打算,要不就是几句“不忙,不忙。”

人们都以为戚家军要在此长驻,等待时机。这正是戚继光的高明之处,这种做法使倭寇放松了警惕。

戚继光为防止倭寇听到消息后逃跑,暗中命令把总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等人率兵1600人,于十四日五更前必须赶往宁海桥设下埋伏,堵截倭寇。到时候如果敌人尚未逃跑,一听到战鼓声响,立即配合大军夹击。

戚家军为麻痹敌人,表面上从容宴请宾客,装作要休息几日的样子,一面积极准备战斗所需物品。

这天半夜,正在百姓家睡觉的士兵忽然被一阵铃声惊醒。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知道,这是集合的铃声,他们很快起身,吃过饭,到武场集合。一会儿,第二遍铃响,士兵们已集合完毕,开始出发。

战马摘了铃铛,蹄子用草或布包上;士兵穿着轻便衣裳,把武器捆结实,以免发出声音。

这么大的队伍悄悄出了城,人们都在熟睡,谁也没料到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倭寇更是一无所知。

行军10多公里来到西洪,这时明月当空,可以看出好远。戚继光怕被敌人哨兵发现,计划失败,令士兵原地休息。好乘黎明前的黑暗,直捣敌巢。月亮落下去,天黑了起来,戚继光命部队继续行军。

林墩倭巢四周水沟纵横交错,地形极为复杂,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为正路,名叫黄石大道,另一条为西洪小路,中间有一座小桥,叫宁海桥。

戚继光计划从黄石大道进攻。部队约莫行进了10多里,来到一个小村庄。

戚继光亲自走到队伍前面问向导:“这里是什么地方?”

向导指着小村庄说:“这儿是黄石,再过去几里地,就是林墩了。”

戚继光打开地图,借着月光看了一会,感觉有些不对头,他问:“黄石,从这地图上看,应该有大道通往林墩,怎么从这儿往前去却是小路呢?”

向导摇头答道:“是大道呀!不过,元帅所说的大道,跟咱们这儿说的大道不一样。林墩四周全是泥沼溪涧,哪来真正的大道哩!”

戚继光瞧这向导,老实巴交的,再说又是兴化知府叫人找来的,谅他不会说假话,就传令部队休息,等月亮落了,好乘黎明前的黑暗,再奔5公里,直捣敌巢。

将士们休息时,戚继光在月光下又瞅了一阵地图,还是有疑心,问向导:“那还有一条从西洪通往林墩的小路呢?”

“那路怎么走得!西洪到林墩的距离虽说与黄石一样,都是几里,可那条道又泥泞又狭窄,没有两个时辰,别想到达林墩!”

戚继光明白了,点头说:“谢谢你了。等打完了仗,我一定会重重奖赏你。”

向导笑着回答:“兴化老百姓吃够了倭寇的苦,元帅能把林墩的倭巢端了,就是咱的大恩人。我出点力是应该的,谈什么奖赏啊!”

队伍作息片刻后,戚继光传令继续前进。过了小村庄,路越走越狭窄,道越行越泥泞。前面的士兵只管跟着向导朝前跑,后面的队伍因为走不快,渐拖渐长了。

戚继光正行进在队伍中间,发觉不对头,想跑到前面去问向导,可这道儿只能容得一人,两边都是烂泥水塘,除非飞过去。

戚继光只得叫士兵传话:“往前传:前面的慢走,请向导停下,本帅要问话。”

声音往前传去了:“前面的慢走,请向导停下,戚元帅要问话。”

随着声音前传,队伍倒是慢走了,可是,当这话传到最前面几个士兵时,向导已经往前跑得不见了踪影。

戚继光得到了消息,料定情况不妙,命令队伍暂停,他打开地图,对照方向,终于断定:现在走的这条路,确实是通往林墩的,可方才休息的小村庄,却不是黄石,而是西洪!

从西洪到林墩,路当真又狭窄又泥泞,那向导必是个通倭分子,存心带上错路,叫戚家军上了当。

戚继光懊恼极了:刚才既然发现了疑点,就应该对那向导严加盘问,既然知道有大道与小路各一条,就应该细阅地图对照方向。他马上想到,眼下最要紧的是决定部队的行止。他面前只有两种可能:或是进,或是退。

进太危险,一则由此向前路实在难走,二则那个通倭的向导此刻已奔林墩报告了消息,倭寇既然已有警觉有防备,戚家军袭击的条件即完全丧失!

退呢!比进要稳妥些,即使倭寇杀出巢来,这条小路也只有单人通过,部队且战且退,不会有大的损失。

不过,戚继光随即自我否定了退的方案,因为还有1600名士兵,此刻正在宁海桥!

如果戚家军大队人马一退,那1600名将士,就成了深入敌境的孤军,而这支孤军的兵力,又大大少于林墩的倭寇,那岂不危险!

再说,林墩的倭寇一旦杀出巢来,难保不用鼓,一敲鼓,宁海桥的戚家军还会以为是合击的号令,那可是个大问题。

事已至此,只有前进!戚继光立即毅然下令:加快速度,五更时分一定要赶到林墩,向倭巢发起冲锋!

戚家军将士抖擞精神,互相勉励,经过艰难的行军,终于逼近了林墩倭巢。可是,这时东方早白,山后红日都喷薄欲出了。而倭寇也早已发觉,战机早已错过。

戚继光下令进攻,战斗开始,倭寇利用有利地形,打得十分顽强。戚家军冲了好几次,都被倭寇凭借险要地势打退。

戚家军连夜行军,体力消耗大,再加上地形不利,攻打好久也没攻下。在战斗中,屡立战功的哨官周能壮烈牺牲。

正进攻间,后队突然乱起来。原来倭寇熟悉地形,绕到戚家军背后进攻。敌军气势汹汹,戚家军有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戚继光飞身上去,挡住士兵们的退路,大喊一声:“再后退者,斩!”

哨长刘武依旧后退,戚继光手起剑落,把他杀了,大声说:“再后退者如他下场!”

队伍这才稍稍稳定,士兵们振作精神,拼死反击。

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倭寇有些招架不住,开始溃败。戚家军士气更加高涨,奋力追杀。

就在这时,事先埋伏在宁海桥的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等部1600人,听到战鼓声赶来会战,前后夹击,倭寇受挫,才退回巢中,戚家军终于冲过河去。

敌寇营盘离水很近,街道狭窄又不通畅,长兵器施展不开。于是双方短兵相接,刀来枪往,倭寇大败,相互践踏,有一千多人落水而亡,余寇匆忙往黄石方向败退。

戚家军英勇追击,一直追至窑兜,胁从分子四散奔逃,戚继光放过他们,独自率军紧追一股真倭寇。

倭寇被追急了,逃进一家窑灶厂死守,明军爬上屋顶,用草木夹杂火药火烧敌人,倭寇大乱。倭寇们四散而逃,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倭巢很快被攻下,戚继光指挥军队追杀,追到黄石一带。

戚家军乘势攻入,一举歼灭了残寇。这一仗,生擒倭寇26人,杀敌960人,还有数千倭寇被烧死、淹死,救出被俘百姓2120人,戚家军的哨官周能等69名壮士英勇就义。

戚家军出城时,城里居民没有察觉,直到捷报传来,大家才知道戚家军已经出兵,并且打了胜仗。戚家军凯旋,老百姓扶老携幼,以福建巡抚游震得为首,敲锣打鼓,出城十里迎接。

牛田和林墩两次胜仗,共歼敌3000名左右,救出百姓3000多人。同时,戚家军伤亡也不少。

福清人民十分感激戚家军,他们纷纷写文章、写诗歌颂英勇的军队。老百姓赞扬戚家军威武的军容,把他们称作是生命财产和安定生活的保障。

许多人家为戚继光立了生祠,士大夫和文人们也纷纷吟诗作赋,歌颂戚继光和他部下将士建立的丰功伟绩。这一天,成了福清人民的节日,也成了戚家军将士的节日。

戚继光拒绝对他个人的祝贺,说:“士兵们伤亡,我怎么忍心接受庆贺!”

戚继光看望伤兵,安慰他们好好养伤。士兵们望着平易近人的主帅,眼里充满了泪水。他安排专门人员,做好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

在安葬士兵的大墓前,戚继光身着素衣,神情庄重。他眼中含泪,声音呜咽地说:

众位兄弟,你们远来自浙江,为了抗倭大计,和我一起南征北战。

你们之中有多少英雄好汉,为杀倭寇耗尽了力,流尽了血。我们戚家军为有你们这样的汉子而骄傲,戚家军的将士忘不了你们,这里的百姓也忘不了你们。

今天,我以万分崇敬的心情,以手中这杯薄酒,告慰弟兄们的亡灵。

戚继光跪了下去,拜了三拜。后面的军兵跪了下去,百姓也跪了下去,许多人已经泣不成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