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咳喘病的推荐用药

针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推荐用药,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用药

急性支气管炎多采用以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为主的治疗方案。

处方 1 控制感染,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

(1)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口服,每次0.5g,每日 3 次。

美洛西林:口服,每次0.4g,每日 3 次。

(2)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口服,每次0.5g,每日 3 次。

头孢克洛:口服,每次0.25g,每日 3 次。

(3)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口服,每次0.15g,每日 2 次。

处方2 止咳化痰

(1)咳嗽较剧而无痰: 可选用喷托维林:口服,成人每次25mg,5岁以下小儿每次6.25~12.5mg,均为每日2~3次。

(2)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时,可选用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mg,睡前服用。

或溴己新(必嗽平):口服,每次8~16mg,每日 3 次。

(3)痰黏不易咳出:氨溴索:口服,每次30mg,每日 3 次。

或乙酰半胱氨酸:口服,600mg,每日1~2次。

或氨溴索:15mg 加于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注射。

中成药
  1. 止嗽化痰颗粒剂 口服, 每次 1 包,每日 3 次。清肺化痰,止咳定喘。用于痰热蕴肺证或湿痰有化热之象者,症见咳嗽、痰多、黏稠或稠黄,咳吐不爽,口干而黏。
西药
  1. 金杏煎丸 口服, 每次 1 丸, 每日 3 次。清肺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2. 苓桂咳喘宁胶囊 口服,每次 1 粒,每日 3 次。温肺散寒,化饮祛痰,止咳平喘。用于肺寒咳嗽,症见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者。

  3. 橘红丸 口服,每次 2 丸,每日 2 次。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4. 蛇胆陈皮液 口服,每次10mL,每日 3 次。顺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喘、痰多者。

中药单方
  1. 枇杷饮 枇杷叶15g、前胡15g。蜜炙水煎取汁,每日 1 剂,饮服。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用于风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2. 矮地饮 矮地茶20g、麻黄3g。鲜用或生用取汁,每日 1 剂,饮服。止咳祛痰。用于寒痰咳嗽,症见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者。

  3. 石膏饮 生石膏5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 2 次。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喘咳,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4. 杏仁饮 杏仁10g,捣碎水煎取汁,每日 1 剂,饮服。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大便干燥者。

  5. 冬杏饮 款冬花10g、杏仁10g。蜜炙水煎取汁,每日1剂,饮服。润肺行气,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暴咳,症见咳嗽频剧、连声作呛、咽喉干痛者。

中药复方
  1. 清咽宁肺汤

【组成】 杏仁10g 白茯苓10g 橘红10g 五味子5g 桔梗5g 炙甘草5g 桑白皮10g 知母10g 黄芩10g 麦门冬10g

石膏20g

【功能】 清金降火。主治急性支气管炎,阳明热盛,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 2 次。

picture

【来源】 陈代斌. 王纶按四时论治咳嗽思想评述. 浙江中医杂志,2003,2.

  1. 止嗽散加减

【组成】防风10g 荆芥穗10g 杏仁10g 炙紫菀10g 款冬花10g 炙百部10g 炙麻黄10g 紫苏叶10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5g 太子参15g 炙甘草8g

【功能】疏风散寒,宣肺化痰。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风寒袭肺,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程皖. 韩明向教授祛风法治疗外感咳嗽经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

  1.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组成】柴胡、前胡、桔梗、炙百部各10g 荆芥、防风、紫菀、桑白皮、青黛、海蛤壳各15g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肝火犯肺,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李素云. 曹世宏教授辨治久咳的经验. 四川中医, 2003,21(14).

  1. 桑薄清宣汤

【组成】桑叶9g 薄荷6g 桔梗6g 炒枳壳6g 前胡6g 牛蒡子6g 生白芍6g 紫菀6g 川贝6g 甘草3g

【功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风燥伤肺,症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张庆祥. 肺主宣降与咳嗽证治——张珍玉教授治疗咳嗽经验探析. 福建中医药,2001,32(2).

  1. 金沸草散

【组成】杏仁10g 茯苓10g 橘红10g 五味子5g 桔梗5g 炙甘草5g 麻黄5g 桂枝10g 半夏10g 干姜5g 防风10g

【功能】解表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属冬季风寒外感者,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陈代斌. 王纶按四时论治咳嗽思想评述. 浙江中医杂志,2003.

picture

肺炎用药

肺炎多采用以抗菌药物治疗或抗病毒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针对高热及休克可对症处置。

西药

处方 1 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治疗,查出致病菌后可据药敏调整抗生素:

① 青霉素G 每次32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3次。

②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1~2g / 日,分3~4次口服。或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每次0.5~1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4次。

③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钠(西力欣):每次1.5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每次2~4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

或头孢噻肟钠:每次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或头孢他定(复达欣):每次1~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⑤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复方替卡西林:每次3.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或头孢哌酮钠 / 舒巴坦纳:每次2g加入 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⑥ 碳青酶烯类 亚胺培南(泰能):每次0.25~1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4次。

⑦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0.25~0.5g,稀释后加入250~500mL输液中静滴,每日1次。

⑧ 氟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静滴,每次0.4g,每日2次;

或左旋氧氟沙星:静滴,每次0.2g,每日2次。

⑨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静滴,每次8万~12万U,每日 1 次。

或奈替米星:静滴,每次150~2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点,每日 1 次。

⑩ 万古霉素 每次500mg,加入500mL输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1)社区获得性肺炎

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药物选择:①、②、③、⑦、⑧。

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药物选择:③、⑤或联合⑦、⑧。

重症患者药物选择:④联合⑦、⑤或联合⑦、⑥,青霉素过敏者选用⑧联合⑨。

(2)医院获得性肺炎

轻中症药物选择:③、④、⑤、青霉素过敏者选用⑧联合⑦。

重症药物选择:⑧或⑨联合下列药物之一:⑤、⑥、必要时联合⑩。

处方2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肺炎)

(1)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静滴,每次0.3~0.5g,每日 2 次,疗程 7 天。

(2)止咳化痰

溴己新(必嗽平):口服,每次8~16mg,每日3次;

痰黏不易咳出可选用氨溴索: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

或吉诺通(稀化黏素):口服,每次0.3g,每日3次,疗程 4 天。

(3)抗生素治疗

明确细菌感染时参照处方1。

处方3 对症处理

(1)高热

对体温在39.0℃以上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如用乙醇擦浴腋下、腹股沟等处;

或肌内注射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2mL肌注;

过高热者在足量抗生素应用的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

(2)休克

①补充血容量 快速输入有效液体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血浆等以维持血容量, 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加用5%碳酸氢钠250~300mL。

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输液中加入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40~60mg、间羟胺20~30mg,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3kPa(90~100mmHg)左右。

③控制感染 加大青霉素G剂量:每次400万~1 00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3次;

或头孢他定(复达欣):每次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

或 2 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头孢他定(复达欣):每次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2次,联合依替米星:0.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于病情严重,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控制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

(4)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注意补液和纠正钾、钠和氯的紊乱以及酸、碱失衡。

中成药
  1. 银翘解毒片 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肺炎属风热者,症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咳痰不爽者。

  2. 祛痰灵糖浆 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肺炎属痰热壅肺者,见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

  3. 清开灵注射液 静滴,每次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清热解毒,用于肺炎属肺胃热盛者,症见咳嗽,痰多质黏,胃脘不适,呕恶者。

  4. 双黄连注射液 静滴,每次3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清热解毒。用于肺炎热象较盛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5. 安宫牛黄丸 口服,每次1粒,每日2~3次。清心开窍。用于肺炎属热闭心包而热象较重者,症见灼热夜甚,神昏谵语,咳喘气促者。

中药单方
  1. 葶苈大枣汤 甜葶苈10g,大黑枣4枚,浓煎分服,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泻肺止咳。用于肺炎发热、咳血痰或铁锈色痰者。

  2. 双花饮 双花、白芥子各10g,水煎取汁,每次10mL,每日 2 次。用于肺炎咳喘而痰多者。

  3. 川贝散 川贝研末,每次服6g,每日3次。清泻肺火,化痰止咳。用于痰盛的内伤咳嗽。

  4. 百部散 炙白部研末,每次服5g,每日 2 次。用于痉挛性咳嗽。

  5. 鱼腥草饮 鱼腥草20g ,水煎服,每日 3 次。清泻肺火,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痰盛的内伤咳嗽。

中药复方
  1. 加味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10g 瓜蒌皮15g 法半夏10g 桔梗10g 杏仁10g 枳壳10g浙贝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鱼腥草15g 甘草5g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肺炎之属痰热壅肺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者。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

【来源】刘渊. 郭子光教授治咳经验. 1998,18(1).

  1. 麻杏甘石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60g 黄芩10~15g 知母l0g 大贝母10g 全瓜蒌15g 冬瓜子15~30g 生薏苡仁15~30g 鱼腥草30g虎杖30g 芦根30g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用于肺炎之属痰热壅肺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

【来源】单兆伟.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1. 肺炎合剂

【组成】麻黄6g 杏仁10g 石膏40g 虎杖15g 银花20g 大青叶15g柴胡15g 黄苓15g 鱼腥草20g 青蒿15g 贯众15g 草河车10g 地龙10g僵蚕10g 野菊花15g 甘草6g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属肺热咳喘者。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合剂备用。以上为成人1日用量,小儿酌减。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郑惠伯).

  1. 辛润宁肺汤

【组成】麻黄3g 杏仁10g 旋覆花10g 枇杷叶10g 僵蚕10g 桔梗10g橘红10g 当归15g 甘草6g

【功能】润燥宁肺。用于肺炎咳甚者,症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

【来源】李素云. 曹世宏教授辨治久咳的经验. 四川中医,2003,21(4).

  1. 辛凉1号

【组成】金银花15g 连翘15g 荆芥15g 甘草5g 桔梗10g 杏仁10g菊花15g 牛蒡子15g 薄荷15g 芦根15g

【功能】益气养阴,兼清余热。用于大叶性肺炎属卫分期,症见咳嗽频剧,气粗,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

【用法】 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

【来源】 陈光新. 董建华老中医运用宣畅气机法则治疗温热病经验. 江苏中医杂志,1982.

picture

支气管哮喘用药

支气管哮喘多采用以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的联合方案。

西药

处方 1 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发作的处理

(1)β2 受体激动剂 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舒喘灵片:口服,每次2~4mg,每日 3 次;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口服,每次2.5 mg,每日 3 次;

沙丁胺醇气雾剂(喘乐宁):必要时吸入,每次200~400μg ;

舒喘灵气雾剂:必要时吸入,每次200~400μg ;

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吸入,每次6~12μg ,每日 2 次。

(2)茶碱类药 必要时可合用, 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氨茶碱: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

茶碱缓释片(舒氟美):口服,每次0.1~0.2g,每日 2 次。

(3)抗胆碱药

必要时合用异丙托溴铵(爱全乐):吸入,每次40~80μg,每日3次。

(4)糖皮质激素:每日定时吸入,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倍氯米松(必可酮):吸入,每次100~300μg ,每日 3 次;

布地奈德(普米克):吸入,每次200~400μg ,每日2次。

处方 2 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度发作的处理

(1)β2 受体激动剂 同处方1

(2)茶碱类药:

氨茶碱0.2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抗胆碱药 同处方 1

(4)糖皮质激素 同处方 1,加大吸入剂量(每日倍氯米松>600μg)或口服:泼尼松10~20mg,每日 3 次。

(5)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必要时可任选其一:

孟鲁斯特(顺尔宁):口服,每次10mg,每睡前1次;

扎鲁斯特(安可来):口服,每次20mg,每日2次。

处方 3 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度至危重病人选用以下药物:

(1)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 同处方 1。

(2)茶碱类药 同处方 2。

(3)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同处方 2。

(4)糖皮质激素 下列制剂可任选其一,也可合用:

a. 甲泼尼龙:40~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

b. 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

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 1 次。

处方 4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间歇至轻度病人选用以下药物

(1)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 同处方1。

(2)肥大细胞稳定剂 酮替芬:口服,每次1mg,每日 2 次。

(3)糖皮质激素 同处方1,可考虑减少吸入剂量(每日倍氯米松≤200μg)

处方 5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度病人选用以下药物

(1)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药 同处方1。

(2)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同处方 2。

(3)糖皮质激素 同处方1,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 (每日200~600μg).

处方 6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重度病人选用以下药物

(1)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药 同处方1。

(2)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同处方2。

(3)糖皮质激素 同处方1,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倍氯米松≥600μg)。若仍有症状,可服用泼尼松每次10~20mg。

中成药
  1. 蛤蚧定喘丸 口服,每次 1 丸,每日 3 次。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见肾不纳气者,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

  2. 小青龙冲剂 冲服,每次 1 袋,每日 3 次。用于支气管哮喘见表寒兼有痰饮者,症见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口不渴。

  3. 喘嗽宁片 口服,每次2~4片,每日 3 次。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早期,症见咳嗽,咳痰,喘促者。

  4. 桂龙咳喘宁片 口服,每次 2 片,每日 3 次;小儿酌减。用于支气管哮喘见咳嗽、气喘、痰涎壅盛者。

  5. 黑锡丹 口服,每次 1 粒,每日3次。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见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肢冷。

中药单方
  1. 曼陀罗叶 曼陀罗叶少许,和烟草中,吸其烟。

  2. 地龙散 地龙焙干,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3g,每日 2 次,或制成30%地龙注射液,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 1 次,用于热哮。

  3. 僵蚕散 僵蚕 5 条,浸姜汁,晒干,瓦上焙脆,和入细茶适量,共研末,开水送服。

  4. 椒果猪肺 山胡椒果60g、猪肺 1 个,加酒炖后分2次服。

  5. 胎盘丸 胎盘 1 具,研细末,水泛蜜丸,每次5g,1日2次。

picture

中药复方
  1.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加减

【组成】麻黄(蜜炙)6g 干姜5g 细辛3g 五味子6g 法半夏9g 生石膏30g 麦冬9g 杏仁9g 沙参9g 甘草6g

【功能】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属外束风寒,内夹痰火者,症见喉中哮鸣,胸膈烦闷,痰黏色黄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董建华.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1. 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6g 黄芩9g 桑白皮15g 杏仁9g 法半夏9g 知母9g竹沥12g 芦根20g 地龙10g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属热哮者,症见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痰色黄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周仲瑛. 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1. 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 白芥子6g 莱菔子9g 苏子9g 法半夏9g 五味子6g 厚朴6g杏仁9g 生姜3片

【功能】 豁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属痰哮者,症见喉中痰涎壅盛,喘急胸满,咳痰黏腻。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 蠲哮汤

【组成】葶苈子10g 青皮10g 陈皮10g 槟榔10g 大黄10g 生姜10g牡荆子15g 鬼箭羽15g

【功能】泻肺除壅,涤痰祛瘀。用于支气管哮喘属痰瘀伏肺者,症见喉间哮鸣,痰多喘息,胸闷满胀。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每日 2 次。

【来源】单兆伟.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 平喘固本汤

【组成】党参15g 黄芪15g 胡桃肉12g 沉香12g 半夏10g 五味子6g紫石英24g 款冬花15g 胡桃肉12g

【功能】补气健脾化痰。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属肾虚者,症见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肢冷。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变应性咳嗽用药

变应性咳嗽多采用以抗组胺药物和 / 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方案。

西药

处方 1

(1)阿司米唑(息斯敏):口服,每次10mg,每日 1 次。必要时联用

(2)糖皮质激素 同支气管哮喘处方1。

处方 2

(1)阿伐斯汀(新敏乐):口服,每次8mg,每日 3 次。必要时联用

(2)糖皮质激素 同支气管哮喘处方 1。

中成药
  1. 止咳化痰丸 口服,每次15粒,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用于变应性咳嗽见少痰者。

  2. 枇杷止咳露 口服,每次5~10mL,每日 3 次。用于变应性咳嗽见气喘喉鸣者。

  3. 蛇胆川贝液 口服,每次10mL,每日 3 次。用于变应性咳嗽。

  4. 强力枇杷胶囊 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用于变应性咳嗽。

  5. 止咳橘红口服液 口服,每次10mL,每日 3 次。用于变应性咳嗽。

中药单方
  1. 百部饮 百部10g,煎浓汁,口服,每日2~3次。用于暴咳,久咳。

  2. 蝉蜕饮 蝉蜕15g,研末冲服,每次3g,每日 3 次。用于久咳不止。

  3. 蜂房饮 露蜂房30g、醋90g,加水煎服,每日 3 次。用于久咳。

  4. 枇杷饮 枇杷叶10g,煎浓汁,口服,每日2~3次。用于干咳无痰者。

  5. 蚯蚓胶囊 干蚯蚓适量,研粉装胶囊,口服,每次3g,每日 3 次。用于久咳不止。

中药复方
  1. 九仙散

【组成】人参9g 阿胶12g 款冬15g 桔梗9g 贝母9g 桑白皮10g 乌梅10g 五味子10g 罂粟壳10g

【功能】敛肺止咳。症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脉虚而数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陈潮祖. 中医治法与方剂.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 桑杏汤加减

【组成】桑叶15g 杏仁15g 沙参15g 麦冬10g 蝉蜕10g 前胡10g 桔梗10g 芦根30g 川贝10g

【功能】润燥止咳。症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每日 2 次。

【来源】单兆伟.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干咳宁

【组成】青皮15g 杏仁10g 桔梗10g 苏叶10g 旋覆花10g 枇杷叶10g辛夷10g 苍耳子10g 黄芩15g 甘草5g

【功能】疏肝理胃,宣肺止咳。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赵丽芸. 洪广祥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拾隅. 江西中医药, 2006,37(1).

  1. 泽漆汤加减

【组成】泽漆10g 桂枝9g 党参9g 炙麻黄6g 紫菀10g 半夏10g 炙甘草6g 生姜2片

【功能】逐水止咳。症见咳嗽,咳痰,痰稀薄色白,胸脘痞闷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卢祥之. 名中医治病绝招.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

  1. 小柴胡汤加减

【组成】柴胡15g 黄芩12g 太子参15g 半夏10g 钩藤12g 川贝母10g白僵蚕10g 地龙12g 桔梗12g 甘草10g

【功能】泻肺除壅,涤痰祛瘀。症见咳嗽,咳痰,胸脘闷塞,唇隐青,脉涩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梁松健. 中医辨治慢性咳嗽. 河北中医,2006,28(5).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

慢性支气管炎多采用以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为主,或合用解痉、平喘药的治疗方案。

西药

处方 1 轻度发作病人选用:

(1)控制感染,可选用下列之一:

阿莫西林:口服,每次0.5g,每日 3 次;

罗红霉素:口服,每次0.15g,每日 2 次;

头孢氨苄胶囊:口服,每次0.5g,每日 3 次。

(2)合用祛痰,镇咳药,可选用下列之一:

溴己新(必嗽平):口服,每次8~16mg,每日 3 次;

氨溴索: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

(3)伴有喘息可合用解痉,平喘药,可选用下列之一:

氨茶碱:口服,每次0.1g,每日 3 次;

二羟丙茶碱:口服,每次0.1g,每日 3 次;

异丙托品气雾剂:吸入,每次40~80μg ,每日 3 次。

处方 2 中、重度发作病人选用:

(1)控制感染,可选用下列之一:

替卡西林:静滴,每次3.2g,生理盐水100mL,每日 1 次;

头孢呋辛:静滴,每次1.5g,生理盐水100mL,每日 2 次;

头孢哌酮:静滴,每次2.0g,生理盐水100mL,每日 2 次;

头孢他啶:静滴,每次1.5g,生理盐水100mL,每日 2 次;

或 左氧氟沙星:静滴 ,每次0.2g, 每日2次。

(2)合用祛痰止咳药,可选用下列之一:

溴己新(必嗽平):口服,每次8~16mg,每日 3 次;

氨溴索:口服,每次30mg,每日 3 次;

(3)伴有喘息可合用解痉,平喘药,可选用下列之一:

氨茶碱:氨茶碱0.2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

β2 受体激动剂:万托林1.0mL,注射用水2mL,雾化吸入,每日2~3次。

中成药
  1. 止嗽化痰颗粒 口服,每次 1 包,每日 3 次。清肺化痰,止咳定喘。用于痰热蕴肺证或湿痰有化热之象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2. 先声咳喘宁 口服,每次10mL,每日 2 次。止咳平喘。用于痰热证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咳时引痛,面赤者。

  3. 固本咳喘片 口服,每次4~5片,每日 3 次,3个月为 1 个疗程。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肺气不足、脾虚失运的内伤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恶风,纳呆者。

  4. 金荞麦片 由单味金荞麦制成。口服, 每次 4 片,每日 3 次。清肺化痰。适用慢支急性发作证属痰热蕴肺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5. 参蛤散 口服,每次 1 丸,每日1~2次。纳气归肾。用于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舌淡白,脉细弱者。

中药单方
  1. 珠黛散 珍珠层粉60g,青黛少许,麻油调服,分 8 次服,每日 2 次,口服。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肝火犯肺者,症见咳嗽少痰,痰黏,痰滞咽喉难咳出,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者。

  2. 竹沥水 由单味竹沥制成。口服, 每次30mL,每日 3 次。清肺化痰。用于痰热证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3. 白前散 白前、前胡各等份,共研细末,口服, 每次服6~9g,每日3 次。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痰盛的内伤咳嗽,症见咳嗽,气息粗促,口干而黏,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4. 参糖饮 沙参15g,冰糖15g,水煎服,每日 1 次。适用于肺虚干咳,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口干咽燥。

  5. 二冬饮 冬瓜子、麦冬各40g,水煎服,每日 2 次。适用于肺气虚弱型咳嗽,症见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口干咽燥 。

中药复方
  1. 清心平喘汤

【组成】黄连、黄芩、莲子心各15g 玄参、竹叶各12g 石膏30g 知母、杏仁、前胡、制胆星、川贝母各10g 炙麻黄5g

【功能】清心泻火,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心火亢盛型,症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吕梅等,张宽智副主任医师治喘证从心肝辨治经验,陕西中医,2001,22(10).

  1. 四逆泻白散加减

【组成】柴胡、枳壳、白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各12g 青黛6g(布包) 瓜蒌、炒栀子、川贝母、杏仁、知母、制胆星各10g

【功能】 平肝降火,理气止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肝实喘咳型,见喘咳上气,胸胁胀痛,咳而不爽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 吕梅等. 张宽智副主任医师治喘证从心肝辨治经验. 陕西中医,2001,22(10).

  1. 除痰化瘀汤

【组成】 杏仁10g 甘草10g 白芥子10g 射干10g 桃仁10g 细辛5g 当归10g

【功能】化痰行瘀。主治痰热兼有血瘀的慢性支气管炎,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毛新宽. 痰瘀同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100例. 新中医,1994,(8): 54

  1. 二陈汤加减

【组成】陈皮15g 茯苓15g 半夏15g 赤芍15g 苏子15g 桑白皮15g款冬15g 大黄15g

【功能】降气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气逆痰阻型,症见喘而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腻色白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薛金发等. 降气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1999,16(2): 53~54

  1. 加味半夏茯苓汤

【组成】桔梗10g 川贝10g 山萸肉10g 葶苈子10g 五味子10g 茯苓10g麻黄5g 生地10g 沙参10g 天冬10g

【功能】清肺化痰,健脾温肾。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气阳两虚型,症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来源】刘惠芬. 补肾健脾清肺平喘法治疗慢支与肺气肿105例. 黑龙江中医药,1992,(5):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采用以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为主,合用β2 受体激动剂,或合用茶碱类药的治疗方案。

西药

处方 1 控制感染:参照慢性支气管炎处方2。

处方 2 合用祛痰,镇咳药: 参照慢性支气管炎处方1。

处方 3 β2受体激动剂 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沙丁胺醇气雾剂(喘乐宁):必要时吸入,每次200~400μg;舒喘灵气雾剂:必要时吸入,每次200~400μg。

处方 4 茶碱类药,必要时可合用,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氨茶碱: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

茶碱缓释片(安喘):口服,每次0.2~0.3g,每日2次。

处方 5

(1)同处方4。

(2)合并用气雾剂,同处方3。

中成药
  1. 桂龙咳喘宁 口服,每次5粒,每日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儿童酌减。健脾化痰,调和阴阳气血。用于肺气肿之脾虚痰湿型,症见咳喘,痰多色白易咳,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者。

  2. 先声咳喘宁 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或遵医嘱。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久咳、痰喘见于痰热证候者,症见咳喘频作,咳痰色黄,喘促胸闷。

  3. 补肾防喘片(原名温阳片) 咳喘发作季节前1~3个月开始服药,每次4~6片,每日 3 次,3个月为 1 个疗程,每年服药 2 个疗程。温阳补肾,纳气平喘。用于肾虚咳喘,症见气短,肢冷,畏寒,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4. 止嗽化痰颗粒 口服,每次 1 包,每日 3 次。清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肺气肿之痰热型,症见咳嗽,痰稠,气喘,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等。

  5. 蛤蚧定喘胶囊 口服,每次 3 粒,每日 2 次,或遵医嘱(每周1个疗程)。滋阴润肺,祛痰平喘。用于肾虚咳喘,气短胸闷,自汗盗汗等。

picture

中药单方
  1. 桑葶饮 桑白皮、苦葶苈各等份,炒黄,捣为粗末,水煎15g,去渣,食后温服。用于痰热喘嗽,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2. 半角汤 半夏9g、皂角去皮(炙)6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用于脾肾阳虚痰盛者,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腰酸膝冷。

  3. 二仁姜汁汤 桃仁30g、甜杏仁15g,均压碎,老姜绞汁取适量,与少许蜂蜜入水中,煎开15分钟即可,每次适量,日服3次。对喘息兼有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

  4. 杏仁胡桃散 杏仁、胡桃肉各等份,共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g,每日3次,服用时加生蜂蜜少许调拌。适用于肺肾气虚者,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者。

  5. 蛤蚧虫草胶囊 蛤蚧1对(去头足)、冬虫夏草10g。按上比例配方,烘干研细末装胶囊,每次0.5~1.5g,每日2~3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肺肾气虚、邪留正衰的患者,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汗出肢冷者。

中药复方
  1. 补正合剂

【组成】 南北沙参(各)12g 补骨脂9g 仙灵脾12g 丹参30g 赤芍12g红花10g 水蛭6g 甘草3g

【功能】 益气养阴,补肾化瘀。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气阴两虚挟瘀型,症见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者。

【用法】 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 朱启芳. 朱秀峰治疗阻塞性肺气肿经验撷菁. 江苏中医药,2002,23(2).

  1. 姜春华效验方

【组成】 半夏10g 佛耳草15g 碧桃干15g 防风10g 旋覆花10g 栝楼10g五味子10g

【功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痰湿型,症见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张弘. 名医效方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 平喘固本汤加味

【组成】党参20g 黄芪20g 炙甘草10g 冬虫夏草10g 熟地20g 胡桃肉10g 五味子10g 灵磁石20g 沉香10g 紫菀15g 款冬15g 苏子15g 法半夏10g橘红15g 当归20g 丹参20g 苏木20g

【功能】补肺纳肾、化痰平喘。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肺肾阴虚者,症见呼吸表浅,咳嗽,痰白,口干,乏力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周瑞君. 吴孝恺辩治肺胀经验. 四川中医,2000,18(8).

  1. 陶克文效验方

【组成】半夏10g 款冬10g 沙参15g 厚朴10g 紫菀20g 麦冬10g 苏子10g 葶苈子10g 浙贝10g

【功能】益气养阴。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气阴两虚型,症见呼吸浅短难续,口干口渴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张弘. 名医效方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 孟澎江效验方

【组成】半夏10g 陈皮15g 茯苓15g 甘草10g 麻黄10g 杏仁10g 当归10g 熟地10g

【功能】 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痰浊阻肺型,症见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者。

【用法】 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 张弘. 名医效方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用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采用以控制感染和应用利尿剂,或合并用强心剂的治疗方案。

西药

处方 1 控制感染:参照慢性支气管炎处方2

处方 2 利尿剂应用: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口服,每次25mg,每日1~3次;

或呋塞米:口服,每次20mg,每日1~3次;

可与安体舒通合用口服,每次20~40mg,每日1~3次。

处方 3 强心剂应用:(在上述治疗无效时选用,小剂量应用,且易中毒)下列制剂可选一种:

毒毛花苷K:每次0.125~0.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推。

或毛花苷丙(西地兰):每次0.2~0.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推。

中成药
  1. 复方丹参滴丸 口服, 每次5粒,每日3次。活血化瘀,降逆平喘。用于肺心病之气滞血瘀型,症见喘促,胸闷不舒,唇甲青紫者。

  2. 参附注射液 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益肾温阳。用于肺心病之脾肾阳虚型,症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白肢肿、尿少者。

  3. 参麦注射液 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60mL中静滴,每日1次。益气养阴。用于肺心病之气阴两虚型,症见喘促,胸闷,口干,烦渴,舌红、少苔者。

  4. 补肾防喘片 咳喘发作季节前1~3个月开始服药,每次4~6片,每日 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每年服药 2 个疗程。温阳补肾,纳气平喘。用于肾虚咳喘,症见气短,肢冷,畏寒,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5. 蛹虫草胶囊(欣科奇) 口服,每次 3 粒,每日 3 次。补肺止咳。用于肺心病之肺肾两虚型,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

中药单方
  1. 芪母丸 黄芪、益母草1∶1比例制丸,每丸15g,每次 1 丸,每日3次,口服。益气化瘀,固本驱邪。用于肺心病缓解期气虚血瘀者,症见久咳,久喘,气不足息等。

  2. 地龙 地龙15g、蜂蜜30g,地龙研末与蜂蜜调匀,每日 1 次,口服。清热通络平喘。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偏痰热者,症见喘促气短、咳嗽黄痰、胸闷心悸、气粗口渴等。

  3. 紫河车粉 紫河车粉,每日3~6g,口服。每年临冬前服用,连续几年可防病情复发,控制病情发展。补益肺肾。用于肺心病缓解期肺肾虚损者,症见喘促气短,动则尤甚,神疲乏力等。

  4. 蛭及胶囊 水蛭、白及按1∶1比例混合,制成粉末,装入胶囊,每丸含水蛭、白及各0.1g。用于肺心病缓解期,症见日久喘促,咳嗽者。

  5. 蛤蚧虫草胶囊 蛤蚧1对(去头足)、冬虫夏草10g。按上比例配方,烘干研细末装胶囊,每次0.5~1.5g,每日2~3次,1个月为 1 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肺肾气虚、邪去正衰的患者,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

中药复方
  1. 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成】生麻黄5g 桂枝6g 细辛3g 干姜5g 法半夏10g 生甘草3g 五味子5g 白芍10g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感染较重者属热毒壅肺型,症见咳喘,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单兆伟.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 麻杏石甘汤合五皮饮加减

【组成】炙麻黄6g 杏仁l0g 生甘草3g 生石膏30g 桑白皮10g 陈皮6g生姜皮6g 大腹皮10g 茯苓皮12g

【功能】清热宣肺,化瘀行水。用于肺心病继发肺部感染同时并发心功能不全者属痰热蕴肺型,症见胸闷,失眠多梦,口干苦。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单兆伟.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 真武汤加减

【组成】附子10g 白芍l0g 白术10g 陈皮6g 茯苓10g 干姜6g 红参10g泽泻20g 山茱萸10g 葶苈子15g 青皮15g

【功能】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用于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属心肾阳虚型,症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者。

【用法】用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赵凤达. 洪广祥教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经验. 新中医,1994. 20(10): 9

  1. 补肾强心汤

【组成】附子10g 白芍l0g 白术10g 红参10g 泽泻20g 山茱萸10g 木通10g 五味子10g 丹参10g

【功能】益肾温阳。用于肺心病属心肾阳虚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来源】闻喜,等. 补肾强心汤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吉林中医药,1995,15(3): 12

  1. 苇茎汤加味

【组成】苇茎40g 薏苡仁30g 桑白皮30g 杏仁10g 桃仁10g 冬瓜仁10g 丹参20g 水蛭10g

【功能】豁痰化瘀。用于肺心病属痰盛血瘀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者。

【用法】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并送服安宫牛黄丸。

【来源】诸葛丽敏,等. 苇茎汤加味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