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哮喘的辨治

周炳文

周炳文,男,生于1916年,江西吉安人,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吉安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生于三代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六十年。其学术理论渊于仲景、景岳与东垣,师仲景用药而不偏于重峻,以《伤寒论》方治疗多种病证。临证独具特色,善于活用成方,扩大了古方的治疗范围;基于阴阳相济,生化无穷之义,临证中温阳必兼顾阴,补阴必佐益火;在药物运用上,周氏善于寒温并用,认为寒温并用,可各走所需,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哮喘以胸憋、气急、哮鸣、咳嗽咳痰为主症。由于喘证不一定兼哮,而哮证多伴喘象,故按证候特点,分成喘与哮两类辨治。喘有虚实之分,哮有冷热之别;哮喘直接发于肺,而间接与脾肾不足有密切关系。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而脾又为生痰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对哮喘形成关系极大。脾虚失运则水谷不化精微,而变为痰浊;若中州升降之机失职,当升不升,则清气下陷,当降不降,则浊气上逆,使升降逆乱,清浊不分,则痰气搏结壅阻气道,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每因感受外邪,或食欲不当,或情志波动而诱发。辨治当分虚实、寒热、表里、上下;从临床所见,大多错综复杂,兼挟不一,单纯者少,互见者多;实证易治,虚证难疗;到严重阶段,不独肺脾肾俱虚,心阳亦衰微,殊难救治。现将哮、喘两证证治略述于次。

一、喘息为主的证治

1.实喘 即指邪气盛,其邪有偏重风寒外感与偏重痰浊阻肺之不同。

张景岳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实喘之证非风寒即火邪耳”,所指为感染型喘证,即外感风寒。是风寒外束肺卫,寒饮痰浊搏结,壅阻气道,喘即暴发。

杨仁斋说:“唯乎邪气伏藏,稠黄痰浊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所指为痰热壅肺型痰喘而言。是湿痰积累,久郁化热,痰火交阻,气道为塞,气息不畅而作喘。 2.虚喘 虚喘即指正气虚。张景岳说:“虚喘者无邪。”虚喘涉及面广,较实喘为难治,病变之本在于肺、脾、肾,故证有偏脾肺虚与偏肝肾虚之分。

喘偏肺虚多由久年咳喘,脾肺两虚,脾虚不布精微化为痰浊,肺伤则气失所主而上逆为喘。

喘偏肾虚每由劳欲所伤,精气内亏,或久病气阴消耗,肺气衰竭无以输注于肾,则肾气不固,气失摄纳逆而成喘。其病根偏在下焦,较中上焦为深重,随时有脱之虑,故张景岳说:“虚喘之证,若脾肺俱虚者,不过在上中二焦,若肝肾气虚,则出下焦,而本末俱病,其病则深。”

二、哮吼为主的证治

1.冷哮 多由脾阳衰微、卫表不密、外感风寒、内蓄痰饮、壅塞气道而发病。秦景明说:“哮病之因,寒邪痰饮留伏,继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感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发时可按《金匮要略》“咳而上逆喉中如水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处理。痰涎盛加葶苈;如顽固老痰不化,大便秘结,而体力未衰者,另吞礞石滚痰丸。

2.热哮 皆由肾水不足,久患咳喘,痰火郁蒸内伤脾肺之阴,热痰上壅,肺失清肃而哮喘。

总之,哮喘有独喘无哮与哮喘并作两类;而喘有虚实之分,哮有冷热之殊,有邪为实,无邪为虚,在上为实,在下为虚;邪即外感风寒与内停痰饮,为病之标;肺脾肾虚,乃病之本;发时治标为先,平时培本为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随证变方,可收事半功倍效果。

附:秘验方介绍

1.加味紫苏饮子

【组成】苏叶 麻黄 杏仁 桑白皮 青皮 陈皮 半夏 款冬花 党参 五味子 紫菀 甘草

【功效】化痰降气,宣肺解表。

【主治】风寒外感之实喘。症见恶寒发热,胸憋气粗,呼吸困难,咳嗽声高痰多,不能仰卧,舌苔白腻,质粗淡蓝;严重者,自汗喘促,唇爪紫绀,脉浮滑。 【用法】水煎服。

【方解】此喘证之实,乃标实而本虚,标即风寒外束,痰浊内阻,本言久病肺损,即气虚之体又被风寒所伤,故用麻、杏、紫苏发表散寒、宣肺平喘;合桑白皮、款冬花、紫菀、青陈皮、半夏泻肺顺气化痰止咳而醒脾;党参、五味子益气敛肺又通血脉;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故为肺虚感寒喘证暴作之良方。

【加减】若肾气虚者,加当归、补骨脂,纳气定喘。

【点评】本方主症为风寒外束,痰涎壅肺,肺失宣降所致,虽属实喘之证,但治疗时,仍应顾护正气。本方宣肺解表,化痰降气为主,加用党参补益肺气,健脾和中;用五味子敛肺滋肾,宁心安神,实属高瞻远瞩之策。

2.楼贝四子汤

【组成】栝楼仁 川贝母 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葶苈子 天冬 远志枇杷叶 红枣

【功效】清热、化痰、平喘。

【主治】痰热壅肺之实喘。症见呼吸困难,胸膺痞闷,痰涎涌盛,咳咳黄色稠痰如脓,腮红口干,苔腻舌红粗。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四子(苏子、芥子、莱菔子、葶苈子)涤痰顺气降逆为主;辅以天冬生津润燥;楼、贝清热快胸膈;枇杷叶润降肺气;远志宁心、化痰止咳;红枣补脾以缓四子之急;共奏清热、化痰、平喘之功。

【点评】此型痰喘,标重于本,每因吸入不净之气,如过敏性抗原,触发老痰而诱致。冬春多见。其以顽痰涌阻为标,阴伤津少肺虚为本。治当清热泻肺涤痰快膈。若由感受暑热、火灼肺金、气不得降而反上升、气急喘息、烦渴引饮、汗多脉虚大者,宜人参白虎汤加桑白皮、陈皮、茯苓、竹叶之类,喘息可平。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