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加减治疗支气管炎哮喘
郭士魁
郭士魁,男,生于1915年,北京人,早年在仁和堂、太和堂药店学徒,后又随名中医赵树屏学习。参加过北平国医学院、北京中医讲习会。1941年毕业后在京行医。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调至中医研究院筹备处。1955年在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工作,师从冉雪峰学习。1961年调到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曾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主张依靠中医理论研究发展中医,提倡中西医结合。毕生致力于中医中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理论。
哮喘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辨证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要根据病情变化,抓住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对证下药,才能收效。
一、痰浊内阻
素体多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化痰,或偏食肥甘生痰之品均可使痰浊内阻,气机失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肺气上逆夹痰而发哮喘,治疗以除痰化气为主。病人痰多白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治宜理气化痰,平喘止咳。方用二陈汤加减: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甘草10g,竹叶10g,薏苡仁12g。
二、寒喘
哮喘遇寒发作或加重,易感外邪,恶寒身痛无汗,肢冷喜热饮,痰白黏,脉浮数,舌苔薄白。治宜温肺定喘解表。方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射干10g,炙麻黄6~10g,白芍12g,细辛6g,干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五味子10g,陈皮10g,半夏10g。
三、热喘
哮喘遇热而发或加重,易感风热,发热汗出,痰黄枯,喜冷饮,烦躁,脉滑数苔黄腻。治宜宣脾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6~10g,杏仁10g,生石膏15g,甘草10g,桔梗10g,黄芩10g,银花12g,连翘12g。
四、肾虚
动则气喘,腰酸腰痛,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肢冷乏力,脉沉细,苔白。治宜温肾纳气。方用二仙汤加减:仙茅15g,仙灵脾15g,补骨脂12g,当归12g,牛膝12g,泽泻10g,五味子10g。
五、肺气虚
气短乏力,汗出多,易受外邪侵袭引起哮喘发作,脉细数,苔白。治宜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黄芪12g,防风10g,桂枝10g,白芍12g,甘草10g,白术10g。
六、过敏性哮喘
遇花粉、灰尘或食鱼虾而发哮喘者可用验方冬龙汤(见附:秘验方介绍)。
年老体弱肾虚作喘或过敏哮喘可酌用蛤蚧人参酒(蛤蚧1对、人参30g、白酒500g,浸泡30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哮喘发作间歇期可服用河车大造丸,每天3次,每次1丸;或用固本片,每日3次,每次3~5片。对预防哮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附:秘验方介绍
1.冬龙汤
【组成】冬虫夏草10g 广地龙12g 蝉蜕10g 防风10g 连翘12g 金银花12g 【功效】补肺益肾、抗炎镇静。
【主治】过敏性哮喘。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冬虫夏草益肾壮阳,有平喘作用,能补益肺肾,平定咳喘。药理实验表明,冬虫夏草对豚鼠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且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因而用于过敏性哮喘适宜。蝉蜕疏风散热,镇惊止痉;防风散风除湿,通利五脏关脉,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抗炎解热。
【点评】此方依据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知识组方,对于激素依赖者尤为适用。
2.清热活血汤
【组成】金银花12g 连翘12g 半枝莲12g 半边莲12g 白花蛇舌草12g当归12g 丹参12g 红花12g
【功效】清热化瘀。
【主治】支气管哮喘之久治不愈证属瘀热内阻者。痰多而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
【用法】水煎服。
【方解】支气管哮喘之久治不愈,常有瘀血与热毒互结,治当清热化瘀。本方用金银花、连翘、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用丹参合上药以清瘀热,用红花以活血化瘀,用当归活血补血,共奏清热化瘀之功效。
【点评】此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久治不愈而正气未虚者。肺肾亏虚等虚证患者不宜应用。
(王 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