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杏仁煎治疗咳喘

张建夫

张建夫,男,生于1924年,陕西凤翔人。1939年后相继投师于当地名医叶天德、王智、屈子玉,经9年寒窗,尽得师传。1955年又入陕西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8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后留附属医院工作,任内科副主任。

咳喘以“咳、痰、喘、炎”四症为临床特点,其中痰是主要因素,痰阻气道当为其主要病机。治疗当以祛痰为主,痰除则气道通而咳喘止。用自拟杏仁煎治疗反复咳喘,久而不愈者,多获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自拟杏仁煎

【组成】杏仁10g 栝楼15g 半夏10g 炙麻黄6g 苏子10g 枳壳12g 陈皮10g 牛蒡子10g 桔梗10g 枇杷叶12g 贝母10g 前胡12g 白前12g

【功效】清热宽胸、降气除痰。

【主治】反复咳喘,久而不愈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杏仁止咳化痰平喘,配陈皮、枳壳入气分使气顺痰降,配枇杷叶清降肺气;全栝楼润肺祛痰,止咳平喘;炙麻黄温散寒痰。久咳痰黏难化,半夏可效;苏子降气平喘;贝母止咳,伍用栝楼,增强清热宣肺化痰之效果;桔梗化痰止咳、宣肺,与牛蒡子疏风清热、止咳;白前、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止咳,对于痰多而喘者尤宜。组方重在化痰和宣肺降气,使气顺则火自降,热清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则诸症可除。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宽胸降气除痰之功用,对于肺热咳喘尤为适宜。

【加减】(1)外感风寒袭表咳嗽,伴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疾稀色白,恶寒或恶风,头痛发热,全身骨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本方加荆芥10g,或防风10g,薄荷6g,去牛蒡子,以宣散风寒。

(2)外感风热咳嗽,见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口干咽峰,鼻塞头痛,身热恶寒有汗,或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本方去半夏加连翘20g、荆芥10g,以疏散风热,止咳化痰。

(3)肺热咳嗽,见咳嗽气喘,咳痰黄稠,甚则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咽喉干痛,口苦,或胸痛胀闷,舌苔黄,脉弦数,本方去半夏加黄芩10g,以清热宣肺化痰;如见咳黑痰(铁锈色痰)为肺热壅盛,方去半夏、炙麻黄、苏子,加黄芩10g,生石膏20g,龙胆草10g。若兼见痰中带血为肺热伤络,去半夏加麦冬12g、荆芥炭10g以润肺生津,引血归经。

(4)燥邪伤肺咳嗽,见咳嗽痰少,黏稠难出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丝,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痹痛,舌尖红苔黄,脉浮数或细散,本方去半夏、炙麻黄,加麦冬12g,沙参12g,或玄参12g,以润燥生津为主。

(5)暑湿咳嗽,见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涨,口渴不多饮,本方去牛蒡子、前胡、白前加苍术10g,六曲10g,薏苡仁15g,以清解暑热,利湿。兼见心烦面赤,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濡数者,本方去牛蒡子、前胡、白前、炙麻黄,加茯苓15g,厚朴12g,扁豆15g,以清暑宣肺,化湿和胃。若身热面赤,小便短少,口苔咽干,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濡数,为暑热重于湿。本方去半夏、苏子、炙麻黄,加麦冬12g,荷叶3g,焦栀子12g,以清热解暑。痰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咳止,伴有胸院胀闷,纳少,或恶心呕吐,或面肿,舌苔白腻,脉濡滑者,为暑湿重于热。本方去牛蒡子、前胡、白前,加苍术10g,六曲10g,薏苡仁15g,以利湿化痰,佐以消食。

(6)脾虚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伴倦,怕冷,胃院胀闷,纳差,口痰舌苔薄白,脉细。本方去牛蒡子、前胡、白前、炙麻黄加党参15g,六曲10g,干姜6g,以益气健脾除痰。

(7)脾气虚咳嗽,症见咳嗽气短,痰清稀面薄,面色毓白,动则汗出,易感外邪,舌质痰嫩苔薄白,脉虚无力。本方去炙麻黄、牛蒡子、前胡、白前,加党参15g,以益气止咳化痰。

(8)肺阴虚咳嗽,症见久咳不止,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形体消痰,口燥咽干或咳声嘶哑,舌红绛,苔薄黄,脉数者,本方去半夏、炙麻黄、前胡、苏子,加玄参12g,生地12g,麦冬12g,沙参12g,以养阴止咳;若见午后潮热,盗汗少气,胸部隐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本方去半夏、炙麻黄、苏子,加百合12g,知母12g,玄参12g,兼见痰中带血,为阴虚热甚,伤于肺络,再加荆芥炭12g,丹皮12g,以滋阴泻火,凉血止血。

(9)肾阳虚咳嗽,症见于老年体弱或素体阳虚久咳不止兼喘,纳气无力,咳甚遗尿,腰膝酸软,咳痰有咸味,质清稀,四肢或腰以下发凉,面白微肿,或肢体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本方去牛蒡子、炙麻黄、白前、前胡,加山药15g,山茱萸15g,五味子6g,补骨脂12g,可奏益肾纳气之功。亦可兼服金匮肾气丸。

(10)肾阴虚咳嗽,症见久咳不止,咳痰黏少,或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少气,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本方去牛蒡子、炙麻黄、苏子、半夏,加玄参12g,生地12g,地骨皮15g,鳖甲15g,以滋补肾阴,润肺化痰,亦可常兼服六味地黄丸。

(11)肝火犯肺咳嗽,见咳嗽气逆,或咳嗽不畅,咽中如有物,咳时面赤,牵引胁痛,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数。本方去炙麻黄、半夏、苏子、白前,加厚朴12g,焦栀子12g,白芍15g,以疏肝解部,行气化痰;若口苦,痰黄稠,舌质红,脉弦数,为肝郁化火,再加龙胆草10g,以清肝泻火,化痰。

(12)寒包火咳嗽,症见咳嗽喘促,口干口苦,痰黄,甚者咳引胸痛,痰色暗红,喘甚于咳者,本方加荆芥10g,生石膏15g,以清热解表宣肺。

(13)肺胀之咳嗽,见痰鸣气急,能俯不能仰,足跗水肿,其中咳痰黄稠,口干舌燥者本方去白前、前胡、半夏,加葶苈子10g,桑皮10g,地龙12g;咳痰清稀或泡沫状者再加党参1g,大枣3枚以泻肺益气平喘。

【点评】自拟杏仁煎体现了张氏治疗咳喘的学术特点和临证经验,堪称治咳喘的通用方,不论外感还是内伤引发的咳喘,通过合理的加减用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验案】贾某,男,62岁。1986年12月16日初诊。

咳嗽喘息20余年,加重1周。伴胸闷,胸痛,喘促少气,咳白色泡沫痰或黄痰,量多,质稠,偶尔咳之不利,咳嗽以晨起及夜间为甚。面色image白,神疲,口唇晦滞,舌质紫暗,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胸透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为痰热壅肺,肺气不宣之咳喘。治宜清利痰热,宣肺平喘。处方:杏仁10g,枳壳10g,炙麻黄6g,牛蒡子10g,六曲10g,前胡12g,枇杷叶12g,苏子10g,栝楼15g,地龙12g,白芍10g,半夏10g,橘红12g。

二诊:水煎服6剂。患者药后咳喘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兼少气,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腻,脉沉弦。在原方基础上佐以补益脾肾之品,处方:杏仁10g,枳壳10g,炙麻黄6g,前胡12g,枇杷叶12g,苏子10g,栝楼15g,半夏10g,橘红12g,六曲10g,山茱萸12g,五味子6g,紫菀12g。 三诊:服上方6剂,咳喘已愈,痰量减少,饮食量增,余无不适。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缓。处方:杏仁10g,枳壳10g,炙麻黄6g,前胡12g,枇杷叶12g,苏子10g,栝楼15g,地龙12g,白果6g,半夏10g,橘红12g,党参20g,紫菀12g,葶苈子10g。6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王 微 整理)